第九十七章 雀儿桥市场

推荐阅读:饥荒年代:我靠空间发家致富!禅境觅心:修行之路穿成年代娇娇女,靠空间带飞全家宿舍求生:给我配校花,我拿校花孵金蛋渔民: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偏执爱恋神医归来:十个女囚要我负责刚上高三,系统说校花暗恋我30年?我是清冷师尊惨死的女儿冥王出狱

    所以陈默将5万块钱存在一起后,跟着陆思源上了车。

    坐到副驾驶上,陈默侧过头,询问陆思源这个本地人。

    “你知道,京城什么地方,能大量出黄金吗?”

    “啥?”陆思源一愣,感觉这小堂弟的思路他快追不上了。

    “我有成色足的小黄鱼,每条5克,”陈默语速平稳,吐字清晰,“一口气出十条。”

    陆思源喉结明显地滑动了一下,像是被噎住了。

    沉默了好几秒才找回声音:“等等……你看中的那院子,到底要多少?别是给人坑了!”

    “就在这地界,最贵的院子也就万,哪有这么贵的院子啊。”

    陈默嘴角微扬,透着一股不容置疑的笃定:“我觉得值,那它就值这个价。”

    “院子的事儿先放放,”他身体往前倾了倾,压低声音。

    “眼下,你先告诉我哪能溢价出黄金,现在国有银行收黄金的价格是160元一克,我觉得有点坑。”

    陆思源眉头紧锁,指节无意识地在方向盘上敲打着。

    沉吟道:“这东西去黑市应该能溢价百分之二十到三十,但是黑市风险还是有一些的,你确定要去?”

    陆思源这话问得很慎重,因为1980年代以及此前的很长一段时间,中国都实行黄金国家专营制度。

    私人买卖黄金、走私黄金,在黑市进行黄金交易,均属于严重的违法犯罪行为,如果真被抓到,那事儿还真挺大的。

    “去!”陈默没多少犹豫,这个年头,高风险意味着高回报。

    那句话儿怎么说的?风浪越大,鱼越贵。

    更何况他心里也明白,有陆思源跟着,他去京城黑市出事儿的几率不高。

    “行……”陆思源答应得也很痛快,不再多言,一脚油门,车子便如离弦之箭般驶离了建国门。

    车子一路向北疾驰。

    最终一头扎进了东城区外围一个喧闹非凡的农贸市场。

    叫雀儿桥农贸市场。

    陈默挑了挑眉,心下掠过一丝恍然。

    他来京城这些日子,只摸熟了那些古玩发烧友扎堆的“鬼市”。

    从来没想找过京城的黑市。

    原因很简单,天子脚下,风声紧、管束严。

    何况他一个外乡人,强龙难压地头蛇,不想轻易惹上无谓的麻烦。

    宣武门城墙根下那“鬼市”能安然存在,其实是有它的道理的。

    这年头,国内对古玩的价值认知尚浅,鬼市里多是赝品,交易多以物易。

    说是发烧友的据点更贴切。

    真动辄万金的大买卖?一年也未必有几桩。

    自然也就成了监管的灰色地带,引不来什么公安关注。

    但正经的黑市可不一样。

    陆思源对这片熟门熟路,领着陈默在拥挤的人潮中利落穿行。

    这雀儿桥市场在东城一带颇具规模,是街道办操持的正经集市。

    负责售卖附近村镇的果蔬、活禽活畜等农产品。

    扎堆贩卖,叫卖声、吆喝声、鸡鸭鸣叫声混杂在一起,市井之气扑面而来。

    陈默目光扫过这充满烟火气的景象,饶有兴致地东张西望,偶尔还停下脚步问问菜价。

    像个真正来买菜的闲人。

    接着,又不紧不慢地跟上陆思源的步伐。

    陆思源倒也有趣,一个从小养尊处优的大少爷,挤在这满是泥泞与叫嚷声的菜场里,竟是一派坦然自若,没有半点违和感。

    两人穿过最喧嚣的区域,市场的氛围陡然一变。

    眼前的摊位变成了各色布匹和成衣,气氛安静沉抑了许多,与身后菜场的喧闹恍若两个世界。

    陆思源目标明确,带着陈默径直走进一家挂着招牌的小店——“雀儿桥裁缝合作社”。

    陈默脚步微顿,抬眼,特意看了一下招牌。

    推开门帘,里面是个再普通不过的裁缝铺子

    架上挂满布料,墙上垂着成衣,空气中飘着淡淡的樟脑丸味儿。

    陆思源目不斜视,直接往店铺深处走。

    柜台后的店员对他俩视若无睹,既不招呼,也不阻拦。

    走到最里头一个不起眼的墙角,堆着些不起眼的边角料。

    陆思源随手拉开一块厚重的布帘子

    一道仅容一人通过的漆黑入口赫然暴露出来。

    他二话不说,矮身钻了进去,陈默紧随其后。

    通道不长,没走几步,尽头微弱的光线便透了过来。

    映入眼帘的,是一个狭小的空间,几扇铁皮门敞开着。

    门内泄出昏黄的灯光。

    简陋的“店铺”没有任何招牌标示。

    从外面看不出来任何东西。

    陆思源下巴朝那边扬了扬,压低声音:“这地方,是全北京最安全的地下交易市场了。”

    说着,陆思源径直带着陈默带着走向对面的一个亮着灯的小店铺。

    进门就喊:“李叔啊,我带个人来。”

    还真别说,陆思源还真说得上京城的本地通,啥样的人他都认识几个。

    铺子里靠墙放着一张旧木柜台,一个穿着绸面夹克、戴着细金框圆眼镜的中年人正伏在台面上看账本。

    闻声抬头,露出一张精明的脸。

    “哎呀呀!陆小公子!”他一开口,那带着浓厚腔调的港式普通话扑面而来,带着股特有的热络劲儿。

    “什么风把您吹来了?有乜好关照啊?”

    话间,金丝眼镜后面那双眼睛已不动声色地扫了陈默一眼。

    陆思源把陈默介绍给了这个李老板。

    陈默听到李老板的业务范畴,直接笑了。

    这京城不亏是站在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啊。

    这李老板,是真刑啊。

    倒卖粮票、布票、工业券什么的都不算什么了。

    这里竟然还能兑换倒卖其他国家的货币。

    真的是猛啊。

    在眼前这位“猛人”眼里,收黄金?

    那简直是小菜一碟。

    陈默本以为自己这50克黄金,这么也是个大买卖了。

    谁知道,人家直接从脚下拖出一个半瘪的麻袋!

    是的,麻袋。

    袋口一开,露出来的景象让陈默眼皮都一跳!

    里面捆扎整齐的一沓沓钞票,全是“大团结”!

    根本没那些弯弯绕绕,李老板动作极其利落的量金,复秤。

    陈默的黄金50克多一点。

    李老板大手一挥,“给小兄弟算51克整!!”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426/6121766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426/6121766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