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心入局 > 第153章 名字与棺材

第153章 名字与棺材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那天清晨,我们接到一通来电,是南岸火葬场的一个打杂小工打来的。他声音低沉,带着浓重的乡音,重复了一遍:“你们是那个……编号组织?我想给你们看看点东西。”

    我没说话,只把耳机的音量调大。他沉默片刻,又小声说:“有些骨灰盒……写的不是人名,是编号。”

    我几乎是立刻让阿妹和我一起赶过去。

    南岸火葬场是最边远的一级火化点,属于“低编码优先转送区”,也就是说,那些社会保障等级为c、d类甚至无登记档案者,往往最后就送到这种地方处理。这里远离主城区,路边没有公交车站,杂草已吞没部分废弃围墙,空无一人的停车场反倒像个更合适的坟场。

    我们在一间背光的遗物间里找到了那个小工。他穿着褪色的制服,脚边一只破茶缸,手里捧着一个裹着红布的箱子。

    “你们自己看。”他叹气,“这些人没亲属来认领,火化之后就堆在一起,有的连身份都没查到,系统只标了编号。我照流程,按编号贴了标签。可……你们自己看。”

    我颤着手掀开布,里面堆着八只骨灰盒,排列整齐,每只盒面都贴着一张灰白色标签。

    q-x809。

    q-z201。

    q-w912。

    q-d011。

    编号格式无一例外,但却没有一个真正的名字。连性别也未注明。

    “他们真的……就这样吗?”阿妹低声问,手指抚过一只盒角,像抚摸某种古老、未知的生物。

    “你们是第一个来问这事的人。”小工干笑,“以前也有人来,但只是确认是不是有个亲属‘火化了’,从没问过他们叫什么。”

    我闭上眼,只觉得喉头发紧。

    他们不该这样走的。他们是人,不是一串代码。

    我们带走了四只骨灰盒——不,是他们。

    是四个没有名字的死者。

    回到据点后,我召开了一次从未有过的会议,只说了一句话:“我要启动‘实名归骨’计划。”

    全场静了一秒,然后炸开。

    “你疯了吗?”

    “你知道要从多少数据中查出这些人的真实身份吗?!”

    “更别说很多根本就没有入档,他们是‘黑底编号’——连户籍都没留下的人!”

    我举起手,止住争议。

    “我们不需要系统给的名册。我们自己找。”

    我带头写下第一块铭牌:“这里葬着:陆鹏。他不是q-l103。”

    那是一位编号者的哥哥提供的信息,他在我们发布“光回线”第四条广播时认出了跳楼自杀那名男孩,说那是他失踪两年的弟弟。他痛哭着打来热线:“我妈不肯认那是他,因为死亡通告上只有编号。你们帮我写上他的名字,好不好?”

    我们写下了他的名字,用最坚硬的铝牌刻印,再贴在他原先那只冰冷编号盒上。

    一个名字,一个人的轮廓,就这样从黑暗中浮现。

    接下来几天,我们发布“实名归骨志愿者征集令”,招募有数据分析能力、有遗物搜查经验、或曾在社区医院、街道档案室工作的人组成“回忆搜查小队”。

    他们分成五组,进入各个城市的边缘火化点、无人墓地、失踪档案柜,逐一匹配曾编号者的资料与遗物,希望为每一位“匿名死者”找到名字。

    起初进展缓慢。

    很多骨灰盒根本没有编号信息,有的只用“无名尸体c-023”之类编号;有的标签已脱落;有的连盒子都没了,只有散骨撒在粗糙的火盆灰上。

    但我们没停。

    有一次,在旧城区一所即将拆除的养老院杂物间,一位志愿者发现了一本发黄的登记簿,上面潦草地记录着几名“送医失败死亡者”的资料,其中一行写着:“编号q-t509,自称名叫周春平,男,62岁,四川南江人。”

    我们用这条线索联系到南江地方口音社群,一位白发老人一听就哭了:“那是我表哥!他二十年前离家,说去找儿子,后来再没回过。”

    我们把“周春平”的名字写下来,送到他被火化的那间小屋门前。小屋早已封闭,门口还贴着“系统回收场所,请勿入内”。

    我们没有进去。只在墙上贴了一张白纸:

    “这里曾烧过一位老人。他叫周春平,不叫q-t509。”

    我们开始用这种方式,在全国各地贴“名字纸”。

    有人撕,有人笑,有人骂我们“扰乱秩序”,但我们越来越快。纸张越来越多。

    到了第五天,全国“名字纸”贴出超过一千五百张,其中确认真实姓名的有312人,家属联系后认领的有27人。

    一个网友在社交暗网写下:

    “编号者死后连个名字都没有。你们让他们重新有了第二次人生。”

    我们终于筹集到一笔用于制作骨灰铭牌的专款。

    是一位匿名捐赠者留言:

    “我弟走的时候,他们只告诉我‘q-y211已火化’。我妈到死都不知道他叫什么。你们愿意写回他的名字,我给你们50万。请继续做。”

    我接过这笔钱时,手都在发抖。不是因为金钱,而是因为这位编号者,在死后终于第一次被认领为“弟弟”。

    我们开始定制“编号者骨灰铭牌”,以编号为线索,查实姓名后予以镌刻,并附上一句短语,写下他们生前最后一句被记下的话、或家属的哀思。

    铭牌之一:

    “这里葬着:梁佳敏。你不是q-n401,你是我们最温柔的女儿。”

    铭牌之二:

    “林涛,男,不是q-902。他说过:‘爸,我没做错。’”

    铭牌之三:

    “q-w227,其实叫李宝生。他生前没什么人记得。现在有我们。”

    ……

    那天夜里,我和阿妹背着最后四块铭牌,去了城郊南山砖墙前。

    那是一处废弃建筑工地的挡墙,我们早就选好。

    我们在那里钉下铭牌,并贴上写着巨大字句的横幅:

    “这里葬的不是人,是一串系统不能容下的名字。”

    第二天早晨,十几个年轻人自发来为墙刷漆,摆上蜡烛。有人抱着骨灰盒跪地,说:“谢谢你们写他的名字。”

    我看着那面墙,泪水终于再忍不住。

    不是因为悲伤,而是因为我终于知道,我们的抗争不只是为了活人,还有那些本应入土为安,却连墓志都被删改的灵魂。

    编号不是命。名字才是。

    我们不能让他们白白死去。也不能让他们死后仍叫不出名字。

    那一夜,我在日记本写下:

    “如果我死后也被编号,请替我写下:他叫净空,不叫q-s001。”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412/612118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412/612118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