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心入局 > 第144章 数据消亡日

第144章 数据消亡日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从“我不接受这条命”的演讲发布那一夜起,编号墙前的烛火就没熄过。每到午夜,便有人悄悄靠近,用漆包线写下自己的编号,然后贴在风箱厂的铁皮墙上。贴的时候,小心翼翼,像写遗书。他们多半不愿说话,只在完成那一瞬间,仰头看看天,仿佛在请求一次来自死者的允许。

    我站在墙边,听着风吹过那些铜线、铁牌与风箱缝隙,像万物在合诵一个不能说出的名字。

    但这一切,在第七天时被打断了。

    系统发布一条更新公告:

    “自即日起,编号数据库进入‘轮转式更新机制’。为维护系统高效运行,所有编号信息以‘季度存续’为周期,数据自动刷新,过期即删。编号存活期不超过三月。”

    公告发布一小时后,编号纪念墙上的前20个名字在终端数据库中彻底消失。我们尝试恢复,只显示“记录已过期,不可追溯”。连原始提交源都一并清空。

    阿洺看着墙上她父亲的编号,问我:“这就叫删人吗?”

    我咬牙点头。

    回音者总部陷入一片静默。冷搜者钟若谣连续三天没说话,只在每晚默默打印十页纸,然后亲手钉在墙上。有人问她为什么还打印,她只说:“纸上写着的,不那么容易被他们‘轮转’。”

    有人开始疯了。一个编号为b-7923的年轻人,从铁皮墙前走开后,径直跑到市政中心门口,大喊:“我是人,不是缓存!”

    他当天被带走,据说连名字也被从就业系统剔除,变成“身份验证失败”。

    更糟糕的,是自发流传的那些“替身编号”应用开始泛滥。

    人们害怕自己编号被删,就找编号工坊制作“多重编号”:一个现实使用,一个作为遗留备份,还有一个上载到暗网记忆库。编号工坊逐渐发展成一条产业链,技术来自旧日的模拟人格算法,也就是我在“信息不死者”项目中放弃的那一条路。

    我没料到会在这里复活,而且是以“编号转生”的名义。

    “这是编号崇拜,”钟若谣冷冷地说,“他们怕忘记被编号,于是开始制造更多编号。”

    我沉默不语。

    到了第十五天,官方通告升级:每一季度“编号轮转”将进行“智能优选”,依据指标包括贡献度、行为倾向、社交风险系数等八项参数,系统将“优先保留最稳定的数据体”。

    “他们删我们,不是为了节省空间,是为了节省责任。”我终于说出口。

    删掉你,我就不再承担对你编号过后的解释。

    删掉你,我就能对外说:他从没存在过。

    删掉你,是一种最方便的‘合法遗忘’。

    我们召开紧急集会,约定立刻开始“编号印证计划”:所有愿意留档的编号者,可将基本信息写入实体卷宗,经人工编号印模压制,附上活体录音资料,由“回音者”密存。

    我们重启旧式档案馆。

    有人把母亲的老打字机从地下室拖出来,有人用毛笔写下编号配文:“我留下我活过的证据。”

    不再是数据,不再是终端。

    而是泥土、纸张、指纹、声音、体温、泪痕。

    系统很快意识到这个“编号印证计划”已经产生不可逆的实质存档影响。

    他们改变策略。

    第21天,一封“内部协调信”被匿名者泄露:

    “为避免编号情绪再度升温,可在下季度编号轮转中设立‘主动提交机制’,引导编号者自愿删除资料,并提供社会回馈积分。口号建议采用‘轻装上路,自我净化’。”

    我看到这句话时,手心发冷。

    他们开始鼓励我们自己删自己。

    他们打算把“被消失”变成一种“高尚的自我选择”。

    是的,这些字眼太熟悉了。

    自愿剥离,自我降解,自我信息放弃,自我放逐。

    这些,是信息战争最隐秘也是最毒的武器。

    它们不杀你,但让你自己走进数字的坟墓,走得理直气壮,甚至感激。

    我们决定开设“编号预存平台”——让所有编号者可以将完整资料备份为不可修改、不上链、不联网的本地硬件实体,由回音者代为保管,每件资料须附视频证词、实体签章与生存确认书。

    我们建起一间“编号种子库”,像挪威的种子银行。

    不是为了反抗,而是为了在某天数据文明彻底断裂之后,我们还有种子可以种回记忆的田地。

    行动第40日,我们在种子库外刻下一句话:

    “编号不是荣耀,也不是罪名。编号是一个人曾被命名的证据。”

    我写下这句话时,想到无数个编号者,他们或许在某个轮转周期里早被清空,但在我们这些人的心里,编号依然活着。

    编号不是标签,而是火种。

    只要有人还记得它,它就不灭。

    所以当编号q-rx11的老钟临终前,把录音机递给我说:“我不怕被删,我怕没人记得我来过。”

    我在他手心写下:“我记得。”

    这记得,就是他存在的最后一根骨头。

    哪怕世界烧掉所有文件,这句话还在。

    当夜,有人在网络上发起“编号留铭计划”挑战,短短一小时内,五百多个编号者把自己编号和一句话写进微博评论区。

    很快,系统将这一条全部删除。

    但我们截图、备份、打印。

    贴上墙。

    编号纪念墙不再是静物。

    它像一块有血的铁皮,正在长出骨头、脉络、故事与抵抗的声音。

    编号轮转第一轮开始那天,我们所有回音者成员在墙前集体宣誓:

    “他们删我们一笔,我们重写一页。”

    “他们压我们一格,我们升一层。”

    “他们说编号是负担,我们说编号是血名。”

    我站在墙前,闭上眼,听见风从旧工厂口吹过。

    听见那些名字还在墙上回响。

    没有死。

    只是他们忘了。

    我们没有。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412/612118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412/612118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