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心入局 > 第143章 我不接受这条命

第143章 我不接受这条命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那天早晨,我站在风箱厂的旧砖台上,背后是铁皮纪念墙,面前是超过三百个回音者。他们从南境各个灰工点、散号网络、暗号论坛赶来,带着一张张写着自己编号的破纸、铁片、甚至血书,排队等着把名字钉在那堵墙上。

    天灰得像一张没人擦拭过的屏幕,云层低垂,空气沉闷,像是全世界的耳朵都闭上了。我握着扩音器,原本写好的发言稿被风吹走了。我没有去捡。

    “你们想知道我是谁?”我说。

    “我是被卖去灰工体的童工,是编号x011ky04,是连真名都不能公开的‘脱编体’。我是被系统记录下‘异常言论倾向’,被判为‘不可转正编号’的对象。”

    “我是净空。”

    他们看着我,有人低声念出了我的编号。

    我继续说下去:“你们的编号,不是污点。是你们活过的证明。”

    “我知道你们中很多人,都被家人放弃,被社会遗忘,被当成‘未来罪犯’、‘潜在爆点’,连一张身份证都办不下来。”

    “今天开始,我告诉你们:我不接受这条命。”

    这句话像火星落进干草堆。

    有人开始低声重复:“我不接受。”

    我举起右手:“你可以删我,可以禁我,可以让我的话语从平台消失,让我的编号从系统中抹除,但你不能让我接受这条命。”

    “我们不是弃者。是被他们放弃的人。”

    台下的呼声越发密集:“我不接受这条命!”

    有人把录音上传到微博,短短四个小时内,我不接受这条命登上热搜。网友自发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编号:

    “编号t289rl33,不接受。”

    “编号y018fg10,不接受。”

    “编号z900w01,我的真名你删了,但我自己记得。”

    平台开始限流、折叠、封号。可越封越多。

    截至当晚九点,共计约五百个编号出现在各平台评论区,甚至有人把编号喷漆写在大桥底部、公交车站后墙、空楼工地的水泥柱上。

    有媒体试图采访我,我拒绝了。但我接受了一个编号博主“@归零者”的邀请,他是我在暗网论坛结识的技术员,话不多,却眼里有光。

    我们站在编号纪念墙前,他打开直播:“现在连接的是风箱厂,编号者公开纪念地。”

    “净空,我们想听你说说,什么叫不接受这条命?”

    我平静地说:“我们不是在抗争什么命运,我们在宣告:那不是命运,是系统设计。”

    “你知道什么最恐怖吗?”我转向镜头,“不是他们拿走我们的编号,是他们替我们写死结局。”

    “他们让我们出生时就注定被贴标签,让我们一生只能按他们的模板过活。他们让我们的死亡方式可以被预设、被模拟、被娱乐。他们说:你注定是失败者。”

    我顿了顿。

    “可我说,不。”

    “我不接受这条命。”

    直播期间,弹幕几乎被编号刷屏:

    “编号q221vx92,来自北岸避风港。”

    “编号d000zz00,原灰工体二期实习生。”

    “编号a666sw66,实名不予公开,但我听见了。”

    我看向归零者,他点头,关掉直播前最后一句:“声音已回音,编号已铭记。”

    第二天,系统宣布加强“编号内容审核机制”,明确表示“散播非法编号、组织非官方编号活动者,将依法追责”。

    我收到密报:“已有三名留言者被公安以‘扰乱秩序’为由带走。”

    我们无法直接救他们,但我们做了一件事:将那三人的编号,镌刻在纪念墙正中央的三块铜牌上,并以他们为例,开启“编号之声”公益播报计划——每天一次,由不同回音者用广播朗读编号背后的故事。

    第一期,我读的,是阿妹的哥哥。

    他是一个性格内向的少年,曾经想当交警,编号e193bn13,被标记为“社会适应性低”。他在学校被孤立、在家中被训斥、在社区被警告,最后在某次突发检查中“消失”,档案记录是“主动离开系统管理区域”。

    我说:他没有消失,是被逼得不再回来。

    我说:编号不是病,而是伤。

    我说:我们不接受这条命。

    越来越多编号者找来,要参与播报。他们写下自己的编号故事,有人哭,有人笑,有人说自己从前也认命,但现在,不想了。

    有人说:“我也想说一次我不接受。”

    一位风箱厂老工人,在墙角边搭了一个简易放音器,每晚定时播放当日播报。他说:“他们封网,我就放录音。他们拆墙,我就画在地上。”

    “我活一天,就让这编号活一天。”

    “我不接受这条命。”

    这句本该被系统湮灭的宣言,在风箱厂回响,在社交平台浮现,在深夜地铁车厢贴纸上重现,在烂尾楼的天台砖缝中写下,在灰工体工棚的纸壳背面留字,在少女书包的底部角落藏一枚按钮:一按,就响起这句话。

    这不是口号。

    这是活下来的吼声,是一个不再匿名的生者,对着系统说出的逆耳之语。

    我知道,他们会继续反扑,会删除更多账号,抹去更多回音,但他们永远删不掉——我们不接受这条命。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412/612118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412/612118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