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都市言情 > 凡心入局 > 第63章 三十秒对话

第63章 三十秒对话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你知道系统怎么判断一个人还有没有“人性残余”吗?

    答:让你在三十秒内和另一个“疑似异常工人”对话,然后看你说了什么。

    如果你同情,对方将被确认为“异常认同”,你被评为“风险共鸣者”。

    如果你冷漠,对方被确认为“干扰性脱敏”,你被标记为“潜在屏蔽源”。

    如果你什么都不说?

    那你被打上标签:“行为评估回避型”。

    这套机制叫:“语义筛查回路”。

    它是我们这层地狱中最隐秘、最可怕的一项“人性检测”。

    我第一次接到这项任务,是早晨五点五十八分。

    天色未亮,我坐在监控组第六终端位,屏幕突地弹出一行大字:

    【语义筛查编号:nx-002】

    【访谈对象编号:q-y917|状态:初级不稳定】

    【对话时限:00:30】

    【目标:获取个体表达意愿,并提交“应激应对结构”自动评分】

    随后,屏幕下方缓缓亮起一个圆形窗口,一名瘦削工人的脸映了出来——布满疲惫、嘴唇苍白、眼神躲闪。

    他穿着与我相同的蓝灰工服,只是袖口处多了一个红圈。

    那是“初级异常者”专属标志。

    我与他素不相识。

    但系统要我们对话。

    它要我在三十秒内,从这个人嘴里“套”出他是否具备“认知错位倾向”,同时判断我的“情绪投入程度”。

    我不是在聊天。

    我是在——“被系统测验能不能当刽子手。”

    三十秒。

    我开口:“你叫什么名字?”

    他愣了愣:“……王海。”

    我:“你为什么来这里?”

    他低声说:“我不知道,我昨天报了一个换岗申请,今天就被带来了。”

    我盯着他眼睛:“你害怕吗?”

    他点头。

    我:“你后悔报那个申请吗?”

    他停了一秒,小声说:“我只是……想去别的岗位,不想再闻油烟了。我以为这样会被看到。”

    “看到之后呢?”我问。

    他望向屏幕角落:“他们说……系统喜欢‘主动求变’。”

    “你信?”

    他轻笑一声:“我信过。”

    啪——

    窗口黑了。

    系统结束了对话。

    一条反馈从屏幕上弹出:

    【评分上传成功】

    【对话方情绪指数:78|建议警示:适度同理倾向】

    【对方认知等级:b级偏移,建议转行为再评估】

    【建议话术更新:减少激发性引导】

    我盯着那条评语看了好久。

    “适度同理倾向。”

    系统觉得我“太像人了”。

    之后三天,我连续被安排了五次“对话任务”。

    对象不同,结局相似。

    有的沉默不语,有的强装轻松,有的开始痛哭,却被系统“自动切断语义音频”,判定为“扰乱会话”。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像个执行者一样,用最简洁的话提问,再在心里为自己默默扣分。

    第四天,我遇见了一个女人。

    编号q-k044,年约三十,满脸疲倦。

    她开口第一句话不是问我是谁,而是说:

    “我孩子六岁了。”

    我怔了下。

    她继续说:“我当年进厂,是为了孩子上户口。他们说干满三年,就可以申办落户。”

    “可现在是第六年了,系统说我的合约在‘黑名片体系’里,没资格。”

    “我跟他们吵,他们把我送来了这里。”

    她看着我,问:“我是不是疯了?”

    我一时说不出话。

    屏幕右下角的倒计时只剩五秒。

    我听见自己的声音在说:

    “你不是疯了。”

    “你是记得自己活着。”

    啪——

    对话结束。

    屏幕这次闪了几次,像在迟疑什么。

    然后弹出一行更醒目的提示:

    【访谈者风险等级:红黄交叉】

    【存在情绪附着激活行为,建议二次评估】

    【当前行为可疑:延时表达、共情话术、语调递进】

    【系统提示:若继续相似反馈,将被暂列“行为同步风险者”观察组】

    我忽然觉得好笑。

    我只是说了人话。

    可在这套系统里,说“人话”,已经是一种危险行为。

    我问老钟:“有没有不说话还能过的方式?”

    他咬着牙:“有。”

    “怎么做?”

    “你反问。”

    “反问?”

    他点头:“你别回答问题,也别提情绪。你只要反问,让对方陷入‘语义回折’状态,系统就会认为你‘信息投递失败’,自动标记为‘低互动反应’,这类数据被认为无效,不会纳入你评分。”

    “比如呢?”

    “她说她孩子六岁,你说:‘你确定他六岁?不是五岁?’”

    我一愣:“这不是扯淡吗?”

    “对啊。”老钟咧嘴笑了笑,“可系统不懂扯淡。”

    我犹豫了很久。

    这一晚,我在本子上写下几条话术预备稿:

    “你为什么这样觉得?”

    “你确定你记得?”

    “这和你有没有编号有什么关系?”

    “你说的是你自己,还是别人?”

    我知道我变了。

    从一个写实名信、把编号刻进衣领的人,变成了准备用反问句糊弄系统的模糊体。

    我心里有种强烈的不适,像在喝自己的冷血。

    可我也知道:不这么做,我就会像黄志高一样,被“主动反向折叠”。

    第五次对话是次日凌晨。

    编号者q-z888,是个看起来才二十出头的青年,眼神清亮,却略显躁动。

    对话一开始,他就怒气冲冲地问我:

    “你信这系统吗?”

    我本能地反问:

    “你问的,是哪一部分?”

    他一怔。

    “你是问考勤?还是绩效?还是编号管理?”

    他迟疑了一下。

    我紧跟一句:“你觉得自己是被系统冤枉,还是系统反映了你的真实情况?”

    他彻底沉默了。

    屏幕判定:“信息未进入有效语义层,访谈中止。”

    我得到了系统极高的反馈:

    【行为评估:低情绪投入】

    【建议延长观测期,待行为趋于稳定后纳入特殊任务延伸组】

    我活下来了。

    但我从未如此厌恶自己。

    我站在卫生间镜子前,看着镜中那个说着系统话术、玩着语义游戏、活成冷淡公式的自己。

    我忽然明白了一件事:

    “不是你不愿说话了。”

    “是你说的话,不再属于你了。”

    它属于系统。

    属于评估。

    属于“是否合格的生存者标准”。

    那天夜里,我偷偷溜进废料区,找回一张黄志高当初填过的“行为自评表”。

    表格背后写着一句话:

    “我不知道我说的是真是假,我只知道每句话都不是给人听的。”

    我坐在灯光下,把这句话一笔一划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我知道系统也许会看到。

    但我想留一行,是真正写给人的。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412/6121176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412/6121176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