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三国:这个刘备不对劲 > 第272章 盛世之景耀长安

第272章 盛世之景耀长安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昭武十年的长安,恰似一幅徐徐展开的织金错彩的巨幅锦卷。

    秋阳熔金,泼洒在棋盘般规整的里坊街衢上,将这座浴火重生的帝都,镀上了一层温暖而蓬勃的釉色。

    辰时刚过,东市的喧嚣便如潮水般涨起。高大的市门甫一洞开,商旅驼队便迫不及待地涌入。

    来自西域的驼铃声清脆悠扬,满载着贵霜的地毯、大秦的琉璃、天竺的香料和于阗的美玉。

    碧眼虬髯的胡商萨保,正操着流利的官话,唾沫横飞地向一群衣着华贵的关中豪客兜售一颗鸽卵大的猫眼石。

    “瞧瞧!正宗的拔汗那宝光。日光下转,一条金线活灵活现。”

    “贵人您戴上去,若是有幸去那未央宫夜宴,连陛下的目光都得被您勾住喽。”

    豪客们矜持地笑着,手指摩挲着温润的石面,讨价还价声淹没在鼎沸人声里。

    隔壁的丝绸肆,更是姹紫嫣红。

    蜀锦的光泽如流动的霞彩,吴绫的轻薄似笼烟的碧水。

    几个高髻簪花、身着时新“间色裙”的贵妇,纤指挑剔地滑过一匹匹织金蹙银的缭绫,低声议论着“益州新到的‘陵阳公样’花样最时新”、“荆州‘方胜纹’配色雅致”。

    掌柜娘子满面堆笑,舌灿莲花,伙计们扛着捆扎好的锦缎,穿梭如织,送往各坊贵戚府邸。

    市集深处,弥漫着诱人的食物香气。

    胡人开设的毕罗店(馅饼店)前,刚出炉的羊肉毕罗滋滋作响,油香四溢,引得贩夫走卒排起长队。

    波斯老翁的“三勒浆”(果酒)摊子,独特的甜香混合着酒气,吸引着好奇的士子驻足小酌。

    更有推着独轮车叫卖“冷淘”(凉面)、“汤饼”的小贩,吆喝声此起彼伏:“新麦擀的冷淘,浇头管够,清凉解暑咧——!”

    贯通南北的朱雀大街,宽逾百步,青石铺就,光可鉴人。此刻,它如同一条流动着色彩与声音的大河。

    一队身着玄甲、红缨耀目的羽林卫骑兵,蹄声清脆,缓缓巡行而过。

    甲胄鲜亮,佩刀森然,目光锐利地扫视着街面,维持着帝都心脏的秩序与威严。行人和商贩纷纷避让,眼中带着敬畏。

    马蹄声未远,一阵清越的铜铃声伴着悠扬的梵唱传来。一队身披赤红袈裟的天竺高僧,在手持香炉、幡幢的沙弥簇拥下,神情肃穆,缓步走向西市附近新落成的“大慈恩寺”,引来路人好奇的围观与合十礼拜。

    与之擦肩而过的,是几辆装饰简朴却透着书卷气的牛车。

    车内坐着几位峨冠博带、面容清癯的大儒,正闭目养神,他们是应诏前往太学讲经的博士。

    牛车旁,一群年轻的太学生,青衿意气,步履轻快,或捧着书卷争论不休,或指点着街边新张的书肆,谈论着兰台秘府新校的【管子注疏精妙】、朝廷新颁的【农桑辑要】等新修典籍。

    街角槐荫下,几个刚从城外作坊归来的年轻织女,穿着浆洗得干净的青布衣裙,鬓角微汗,脸颊红润。

    她们被街边货郎担子上新到的扬州胭脂和润州螺子黛吸引,叽叽喳喳地挑选着,脸上洋溢着自食其力的满足笑容。

    不远处,一个皮肤黝黑、肌肉虬结的铁匠,刚在东市卖掉几把新打的精铁镰刀,正用粗糙的手指,小心翼翼地给女儿挑选一枚染着喜庆红色的“绢花胜”,憨厚的笑容里满是宠溺。

    城东南的曲江池,碧波千顷,芙蕖映日。画舫轻舟,荡漾于烟水之间,丝竹管弦之声随风飘送。

    池畔“杏园”内,一场由尚书台礼部主办的文会正酣。

    新科进士们身着绿袍,意气风发。有的凭栏远眺,即兴赋诗。

    有的围坐水榭,击节而歌。一位来自荆州的寒门进士,刚刚吟诵完一首颂扬新政的【屯田赋】,文辞质朴却情真意切,引来满座喝彩。

    侍立一旁的仆役,捧着冰镇的“蔗浆”(甘蔗汁)和时鲜瓜果穿梭伺候。

    更有公输乾的弟子,将新制的“水运浑天仪”模型搬至园中,引来士子们啧啧称奇的围观。

    不远处,几艘装饰精美的画舫中,传出悠扬的琴声和清越的女声吟唱。

    那是长安城中有名的乐坊大家,正为慕名而来的文人雅士演奏新谱的【昭武太平乐】。

    曲调恢弘中正,时而如万马奔腾,时而似流水潺潺,引得岸边游人驻足倾听。

    湖畔草地上,更有寻常百姓家的天伦之乐。

    几户结伴出游的市民,铺开粗布毡毯,摆出自带的胡饼、肉脯、新摘的瓜果。

    男人们小酌着浊酒,谈论着今年的收成和坊间趣闻。

    女人们照看着蹒跚学步的孩童,稍大些的孩子,则在草地上追逐嬉闹,放飞着色彩斑斓的纸鸢,欢声笑语直冲云霄。

    一位须发皆白的老农,蹲在湖边,掬起一捧清澈的湖水,对着身旁的老伙计感慨。

    “老汉活了七十岁,经过董卓乱,熬过袁绍税,从没想过,还能在皇帝老子修的池子边,这么舒坦地看儿孙耍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4/144309/6116121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4/144309/6116121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