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此事尚未善终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原以为率军强势而来,靠身份和威势压住朱棣,将事情搅和失败。

    谁料竟被朱棣拦下。

    毫无成果,反倒让自己狼狈不堪。

    入城后,吴良站在原地犹豫片刻,不知是否该去面圣。

    稍作思忖,他紧握腰间剑柄,下定决心,再度朝方向前行。

    自己可是鸡鸣山功臣庙里的神位持有者,家中更有皇上亲赐的免死铁牌。

    在这种情形下,我去见皇上,就此事与陛下说明,皇上总不至于对我太过苛刻!

    我可是从战场上一路拼杀来的老臣,这点面子皇上总该给!

    怀揣着这份信念,江阴侯吴良前去求见朱元璋。

    此时此刻,朱元璋正听韩成说了不少内幕,得知诸多真相,满腔怒火,正欲狠狠惩治朱棣。

    他还没派人召朱棣回来,就先接到了江阴侯吴良求见的信息。

    吴良这是凑巧了吗?

    “吴良?他来干嘛?朕不是已经下旨了吗?!”

    朱元璋语气低沉,透着几分暴躁。

    “回、回禀陛下,他说有事想求见您。”

    面对朱元璋的威压,前来通报的太监说话都有些结巴了。

    “不见!让他离得越远越好!”朱元璋此刻满脑子都是如何处置朱棣,哪有心思搭理吴良。听到皇帝这般说,那宦官不敢拖延,应声而去传话。

    “等等!”

    朱标的嗓音忽然响起,制止了宦官的脚步。

    宦官一听是太子的声音,立刻止步,等待进一步指示。

    “父皇,不妨见见吴良,听听他要说些什么。

    这样也能安抚人心,免得他做出什么过激之举。

    再说,吴祯还在崇明带兵抵御倭寇,若这边闹得太凶,他一个不小心跑去海上做起海盗来,可就麻烦了。”

    朱标耐心地向朱元璋进言。

    尽管韩成的一番话让朱标内心震撼,但他依然记得稳定大局的重要性。

    经朱标这么一说,朱元璋才勉强压下了立即教训朱棣的冲动,决定先见见吴良。

    ……

    “臣叩见陛下,愿圣上安康。”

    武英殿内,吴良对着朱元璋恭敬行礼问候。

    “朕安。”

    朱元璋挥了挥手。

    吴良这才站起身来。

    之前在朱棣面前还显出几分傲气的吴良,在朱元璋面前却像只温顺的小鸟。

    “你此番前来,莫不是为了龙江宝船厂的事?”

    朱元璋笑着问道。

    吴良忙答道:“陛下明鉴。

    把龙江宝船厂交给燕山卫,定是陛下深思熟虑后的安排。

    只是此事来得太急,毫无预兆,微臣心中有些忐忑,担心出了什么变故……”

    朱元璋笑了:“还是老伙计明白我的心意啊,确实贴心。

    龙江宝船厂的事,自有缘由。

    皇后娘娘病情好转之事,你应该也有所耳闻?”

    “自然知道,八月十五夜看到烟花时,我就猜到皇后娘娘身体无恙了,这是天大的喜事啊!”

    吴良连连说道。

    他对这件事发自内心地喜悦。

    毕竟皇后身体健康,对所有人都是一件好事。

    虽然皇后很少过问朝政,但若有大事发生,她的一句话往往能让局势出现转机。

    “令妹的病情虽有改善,却难以根治。

    那位为令妹诊治之人言道,欲彻底治愈她的病症,需由令郎、大明亲王亲自前往东洋寻找某种特定之物作为药引方可奏效。

    恰好老四此刻在此,得知此事后便急不可耐地请求承担此任……”

    朱元璋确实擅长编造。

    即便是在震怒之时,但他一决定接见吴良,便迅速构思出了一个合理的借口,以安抚吴良。

    “竟有这样的事?”吴良惊愕道。

    随即单膝跪地道:“陛下,属下愿意倾尽全力赴东洋寻觅此神物,纵使赴汤蹈火亦在所不惜!”

    朱元璋见吴良如此回应,满意地点点头道:“你能有这份心很好,但长江防线同样至关重要,切不可掉以轻心。

    况且此次需横渡大洋,尽管备倭水师的战船锐利,船只却不够理想,不适于远洋航行。”

    “那……不如调动备倭水师如何?备倭水师的船只与人员现成可用,比从龙江宝船厂调配要快捷得多。”

    吴良仍心存疑虑,在这件事上继续试探。

    朱元璋说道:“备倭水师自然是要动用的,这种大事怎能缺少备倭水师!

    不过,备倭水师的大船数量不足,龙江宝船厂那边也不能忽略。

    仅靠老四独自领兵前往,我仍觉不安。

    老三今日也已返回。

    过些时日,我会让老三启程,率众前往崇明,搭乘备倭水师的船只。

    与老四会合后,一同出海至东洋寻觅救命之物!

    这关乎我妹妹的健康,当然不容有任何差池!”

    说完之后,便命人送上一壶酒,朱标亲自提壶为朱元璋和吴良斟酒。

    “来,干一杯!”

    朱元璋招呼吴良。

    “当初一同打天下的老兄弟越来越少,我身边的人虽换了好几批,但衣服虽新,人却不如旧时,还是和老兄弟们相处自在。

    那些晚辈,我和他们喝酒都无趣得很!”

    朱元璋说完后,与吴良碰杯,然后一饮而尽。

    吴良实在没料到此次拜见还能享受这般礼遇,也不敢怠慢,陪着朱元璋一同将杯中酒喝尽。

    朱元璋又示意朱标再次满上。

    朱元璋兴致颇高,与吴良聊起了当年征战天下的旧事,尤其是平定陈友定、方国珍等人的经历。这对吴良、吴祯兄弟来说,是最值得骄傲的战役,也是奠定他们今日地位的关键之战。

    提及这段历史,自然有话可谈。

    “……陈友定这,分明就是北元的走狗!

    在中原横行多年,祸乱四方!

    只要他在的地方,百姓想结婚,当天晚上就得先把女人送去驻地给,让他糟蹋一夜,次日才能与汉人同房。

    可恶至极!

    光这一点,这些就该千刀万剐!

    可恨的是,这陈友定身为汉人,却甘愿为效力!

    不仅不反,还主动招兵买马,疯狂对抗我们!

    说什么世代受恩惠,要以命相报,简直是无耻之尤!”

    朱元璋喝了几杯酒,提到陈友定依然怒火中烧,忍不住痛斥。

    “可不是嘛!这等奸贼,居然甘愿被骑在头上作威作福,还对俯首帖耳!

    这狗东西眼看打不过我们,还要说什么尽忠守节,城破之际,整理衣冠服毒自尽!

    真是条忠诚的狗啊!”

    吴良也随声附和。

    即便过去了那么久,提起陈友定,两人仍满心鄙夷,愤慨不已。

    若非顾虑这是朱元璋的武英殿,位于皇宫之中,吴良恨不得啐上一口唾沫,来表达内心的轻蔑!

    朱标自然对陈友定的事情了如指掌。

    那家伙服毒后,并未立刻毙命,自家将士攻进府邸时,发现奄奄一息的陈友定,便将他拖了出来。

    当时正值雷雨交加,大雨浇下,这家伙竟然苏醒过来。

    随后,被自家将士戴上枷锁押送至父皇面前。

    父皇当面斥责他的罪行,他却大声回道:“国家覆灭,要杀便杀,无需多言!”

    直至最后一刻,他对元依旧忠心不二。

    确实是一条忠犬!

    回忆往事,痛骂陈友定,叙说往昔情谊,朱元璋与吴良的关系更加亲近了许多。

    至少在吴良看来,是这样的。

    原话省略,另述其意如下:

    皇帝念及幼妹久病未愈,心中郁结难舒,如负重石,故思召吴祯归朝宽慰,却因病情紧急作罢。他深知吴祯昔日随军征战、立下赫赫战功,如今更需此人担当重任。纵然吴祯年事渐高,此番关乎幼妹生死存亡的大事,唯独此人可托付。

    吴良受命传达旨意,并郑重承诺无论生死皆愿效命。朱元璋听罢,对这位旧部深感欣慰,举杯共饮以示嘉许。

    与此同时,太子朱标亦为幼弟朱棣所作之事感到忧虑,担心其行事莽撞,有失分寸,甚至可能冒犯吴氏长辈。他代为致歉,并承诺即刻召回朱棣严加管教。

    吴良离去后,父子二人一路相送至武英殿外。待朱标返回时,朱元璋的脸色已然转冷,显然对朱棣先前的行为余怒未消,此事尚未善终。

    朱元璋表面上虽然暴躁,但内心城府极深,即便是心中怒火熊熊,面对吴良时依旧不动声色。作为一国之君,他在必要时能完美掩饰情绪,丝毫不显痕迹。

    “速派人到龙江宝船厂查看四皇子是否掌控局势,若已稳定,立即叫他回来,就说形势有变,我有新计划告知他。”

    朱元璋语气凌厉地下令,立刻有人领旨匆匆离去。

    朱标本想劝阻,但思及父亲性情,最终选择沉默。他知道若不让朱元璋释放怒火,恐生变故,早些发泄反而更好。

    吴良从宫中出来后,精神振奋,底气更足。他对朱元璋的话半信半疑,但心里已觉安稳。他此行并非真为争夺宝船厂,而是试探天子的态度。

    从天子反应来看,他不过是受了些不明原因的影响,对兄弟俩稍有不满,意在警示,而非大动干戈。此举意在通过燕王掌控宝船厂,搜集证据,以使他们日后行事更为顺服,为备倭水师出征倭国铺路。

    让吴良安心的有两个关键。一是皇帝不让吴祯回京当面交代,仅让他转达旨意,这表明皇帝并无真正针对他们的意图。若是想除掉他们,何不借机召回吴祯,一举制伏?但他并未如此,说明并未动杀心。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3/143900/6094125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3/143900/6094125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