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实在太可惜了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例如战国时代,秦赵交战之际,有人设法让赵国用只会空谈兵法的赵括替换掉名将李牧,自毁其墙。

    再如三国时,诸葛亮屡次北伐,曹魏难以支撑,便有人暗中贿赂宦官进谗言,致使诸葛亮被召回朝中。

    又如大宋,接连发出十二道金牌召岳飞回京,终止了他的军事行动……

    朱元璋认为,李景隆后期可能也遭遇了类似的情况。

    否则,无法解释为何李景隆被誉为战神,最后却由老四登上了皇位。

    再想到朱允炆那笨蛋所做的那些愚蠢之事,朱元璋觉得这种结果实在再正常不过了!

    这种事情,那个脑袋有问题的朱允炆绝对做得出来!

    完全不用韩成多说,朱元璋已经想象出李景隆如何英勇作战、压制对手,却因一道圣旨被迫召回,功亏一篑的悲壮场面。

    觉得李景隆的命运实在令人惋惜。

    “做出这个判断后,燕王迅速采取了应对措施。

    他亲自领军救援永平,命世子朱高炽镇守北平,令姚广孝等人协助。

    还告诫李景隆来攻时,只能坚守,不可出击。

    此外,燕王还将卢沟桥的守军撤走。

    李景隆得到消息后非常高兴,认为朱棣已陷入混乱,被两路大军逼得手忙脚乱。

    随即挥师进攻北平城。

    燕军顽强守城,多次击退南军攻势。

    其间,南军都督瞿能曾率千余精骑突入张掖门,但因后续部队迟迟不到,只得停止进攻。

    李景隆担心瞿能独占头功,命令他等待主力到达后再一起进攻,不可擅自深入。

    结果错失战机,燕军得以休整。

    当时正值寒冬,气温骤降,燕军连夜向城墙上泼水,使得城墙外壁结了一层坚冰!

    次日南军再次进攻,因地面湿滑,无法攀爬……

    而此时,燕王已击败前来攻打永平的江阴侯吴高,并将其逼退至山海关。

    完成这一切后,燕王并未急于返回北平,而是决定夺取大宁。

    燕军逼近大宁城下,朱棣单骑进入大宁城与宁王相见。

    朱权接纳了处境艰难的燕王,后者随即着手收买大宁守军的心。数日后,燕王辞行,宁王送至城外时伏兵突起,宁王部下纷纷倒戈,归附燕王。

    燕王押解宁王、宁王妃及其子等返回北平,全数接收宁王兵力,消弭隐患。

    随后燕军重组为五军,经松亭关,渡白河,时值严冬,冰封河道。在此击败李景隆先锋万余人,继而挺进,与李景隆主力遭遇。

    韩成述至此处,朱元璋激动不已。先前听闻诸多,似见李景隆处处受挫;如今该是李景隆展现神威之时,否则何以称战神?

    怀着期待,朱元璋催促韩成继续讲述。韩成饮茶稍作停顿后说道:\"两军对峙即展开激战。燕王身先士卒,率军猛攻,士气高昂,反复冲杀,连续破敌七营。当晚,李景隆见局势不利,命郑村坝驻军轻装撤离。

    此令一出,能携带之物极为有限,数十万大军的粮草器械多遗弃于战场。李景隆虽侥幸保全兵力,却因仓促撤退,未能及时告知围困北平的友军,导致后者被回师的燕军轻松击溃,尽夺其粮草辎重……\"

    朱元璋听得一头雾水,这是怎么回事?这就是那个传说中的大明战神吗?韩成所言与他心中预想大相径庭。

    \"等等!\"朱元璋感到一阵眩晕,打断韩成。

    \"这是你所说的战神?这样的表现配得上战神之名吗?\"

    他此行究竟是奔赴战场,还是替老四运送粮草?

    这哪里是在打仗,分明就是老四派来的运粮队罢了!

    朱元璋望着韩成连连抱怨。

    李景隆的表现实在与战神二字沾不上边。

    “陛下莫急,且听下文,很快便知李景隆为何被称为大明战神。”

    韩成正色言道。

    朱元璋听后便不再追问,心中暗忖:这难道是李景隆打算先抑后扬、先败后胜,最后厚积薄发、逆转乾坤?

    朱元璋点头默许,认为定是如此。

    不然的话,后人怎会称他为大明战神。

    “此战,南军损兵折将逾十万,燕王要求建文帝交出齐泰、黄子澄,建文帝拒绝。

    燕王便施反间计,致使辽东守将吴高被削职免官,东北隐患得以消除。”

    对于建文帝对付吴高的手段,朱元璋倒也不觉意外。

    毕竟当年在大本堂求学的不只是他的子孙,还有勋贵子弟,作为亲王侍读。

    吴高身为江阴侯吴良之子,正是老四的侍读者之一。

    “时值寒冬,南军本就缺衣少食,加之前战粮草尽失,李景隆决定待春暖再北伐。

    燕王见机行事,转而攻打大同。

    蔚州守将王忠等人归降,燕军直逼大同城下。

    大同战略意义重大,李景隆闻讯后不得不率军增援。

    当南军从紫荆关出发后,燕军却从居庸关回返北平。

    南军在冰雪中长途跋涉,损兵折将,毫无斩获,士气低迷。

    建文二年四月,双方于白沟河再度交锋。

    此次南军调动兵力更多,总人数超六十万。

    李景隆部将平安熟知燕王战法,布下埋伏。

    待燕军至时,平安伏兵突起,持矛冲击,瞿能父子亦夹击燕军,燕军败退……

    燕王撤退途中,却被郭英事先埋伏的地雷炸伤,伤亡惨重。”

    燕王殿后时,夜行迷路,他亲探水流辨识方向,方归主营。

    命将士提前进食,备战翌日决战。

    决战之际,平安、瞿能自燕军背后突袭成功。

    燕王察觉形势危急,命丘福强攻李景隆中军,未能奏效。

    遂亲率精锐冲击敌阵,双方激战不已。

    燕王连射三筒箭矢,换三匹战马,仍难挽回局势。

    几乎被瞿能、平安击杀!

    燕王进退维谷,至河岸,扬鞭作招援之势……

    韩成讲完这段,朱元璋满意点头,认为李景隆此役稍显战神风范。

    看来自己先前所虑无误。

    经历多次挫败后,李景隆于失败中汲取教训,快速成长。

    然而韩成后续言语,又让朱元璋心神动摇。

    “李景隆见朱棣异动,起疑心,放缓攻势,朱高煦领兵救援,燕王转危为安……”

    这算怎么回事?

    李景隆怎会这般得当?

    朱元璋稍有恢复的信心再度受挫。

    “接着,瞿能再煽动众将喊杀燕军,局势再生波澜,燕军再败。

    恰在此刻,忽起狂风,折断李景隆帅旗,南军顿乱。

    燕王乘势绕至其后纵火,南军更乱。

    燕军趁机反扑,斩杀瞿能父子。

    南军溃败,辎重尽失。

    约十万降燕,李景隆率本部撤往德州。

    燕军进逼德州,对峙数日后,李景隆弃城入济南。

    燕军再获粮草补给。

    燕军围攻济南,李景隆残余兵马士气低迷,再败,李景隆逃逸,燕军围济南……

    同年十月,朝廷诏李景隆返京,革去大将军职。

    黄子澄等上疏请诛李景隆,建文帝未允……”

    韩成言毕,偏殿寂静无声,朱元璋与朱标面面相觑。

    朱元璋的表情格外复杂,特别是听到韩成提到李景隆时,更是如此。

    “就这样?”朱元璋盯着韩成追问。

    他本以为会听到李景隆如何英勇无敌、如何成为明军的传奇人物,却没想到得到的只是这么简短的回答。

    “没错。”韩成肯定地点了点头。

    “就这些?”

    “就这些。”

    “可是你说过,后人称他为战神啊?这就是所谓的战神?”

    回忆起刚才韩成说出李景隆是战神时的情景,朱元璋心里一阵烦躁。

    “嗯……这种称呼其实是后人的调侃。

    他先后统率五六十万大军对抗燕王部队,却屡战屡败,损失无数粮草武器,手下士兵几乎全数溃散。

    这样的‘功绩’,才配得上‘战神’的名号……”

    原来这所谓的战神,竟和韩成之前提到的卧龙凤雏一样,都是反讽啊!

    明白真相后的朱元璋,险些气得吐血。

    太过分了!

    简直太离谱了!

    后人怎么能这样糟蹋词语?

    从此以后,朱元璋再也不敢正眼看“卧龙凤雏”或“战神”这几个字了。

    得知真相的朱元璋,完全傻眼了。

    尤其是想起自己之前夸奖李景隆少年英雄的话语,顿时满脸窘迫。

    瞧着韩成端起茶杯退开几步假装饮茶的模样,又瞥见朱标抬头盯着房顶若有所思的样子,朱元璋嘴角忍不住抽搐。

    他忍不住举起手,既想打韩成,也想扇自己几下。

    为什么自己总是口无遮拦?

    真让人恼火!一不小心就被韩成算计了!

    然而,就在手掌即将挥向自己的脸时,朱元璋终究克制住了冲动,缓缓放下手臂。

    韩成端着茶杯装作聚精会神的模样,实则时刻关注着皇帝的动静,看到这一幕不由感到些许失落。

    他已经做好准备喊“陛下,请息怒!”来劝阻了,怎么皇帝却不动手呢?

    实在太可惜了。

    “继续说。”朱元璋勉强说道。

    朱元璋强忍着不去想李景隆,以免陷入尴尬,沉默片刻后,才转向韩成继续说道。

    韩成轻轻放下茶杯,点点头又接着讲:“李景隆溃败,燕军包围济南,右参政铁铉与盛庸坚守此城。后来燕军决堤引水淹城,铁铉察觉形势危急,计划派人假意投降,引诱朱棣进城。”

    “次日,燕王果然前往,差点丧命,因突发状况,铁铉的计谋未能奏效,反而激怒了燕王。燕王命令全力攻城,并以大炮猛轰城墙。”

    城内守军支撑不住之际,铁铉使出了他的手段。“他在木牌上写上‘高皇帝神牌’四字,悬于城头。”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3/143900/6094124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3/143900/6094124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