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国军工:重生1978,手搓歼10! > 第100章 老陆要搞11个攻击机航空团

第100章 老陆要搞11个攻击机航空团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年万树问唐国华,“老唐,三号机符合首飞标准了?”

    唐国华回答,“首长,三号机随时可以首飞,现在在等空军的批复。”

    年万树拿手一指王海龙,说,“空军司令在这里,老王,现场批,择日不如撞日,让阿干飞起来看看。”

    王海龙爽快地说,“我没问题,阿干负责技术审核,他觉得能飞,那就飞。”

    众人看向李干。

    李干抬头看出去,看了看天气,道,“可以,直接上实弹,把实弹射击测试也搞了。”

    “那敢情好!”年万树笑道。

    领导下令,试飞队和地勤人员就忙活了起来。

    驻云阳厂的试飞队是第2试飞团派出的,李干这个团长在这里,几名试飞员再积极不过。

    很快,三位首长发现,云阳厂的工人、地勤人员、研发团队等等,体现出来的士气朝气,竟然胜过了211厂。

    他们不由感慨,211厂的暮气太重了,若是不能下大力气改变现状,会持续走下坡路。

    三号原型机被牵引到了外面停机位上,机务人员检查飞机情况,给飞机装弹挂弹。

    30毫米机炮装了500发,三分之一的量,用的是弹链供弹方式,装载很方便。

    一切准备就绪,李干戴上飞行头盔登机。

    检查了襟翼后,他推油门杆滑出。

    专业对地攻击的战机不需要用加力发动机,最大航速已经有将近一千公里每小时这个样子,完全够用了。

    这种飞机的原则就是要物美价廉,便于大量生产,便于后勤维护,便于大量消耗。

    涡扇-9的成本,仅为涡扇-10的五分之一,可见成本压缩得多厉害。

    李干把油门推到底,战机轰鸣着加速滑跑。

    达到了起飞速度后,他缓缓向后拉操纵杆,机头微微抬起,平直的下单翼能够在起飞的时候更早地提供更大的升力。

    战机起飞离开跑道。

    李干把起落架收起来,催动着油门杆加速爬升。

    未定型的战机在首飞的时候,通常是不收起落架的,但是收起落架,是李干的个人习惯。

    他艺高人大胆,对军工人员有信心。

    战机轰鸣着在远处转了一个弯飞回来,做了一个通常飞行后,再一次绕圈。

    部署在跑道远端空地上的靶标已经就位,三位首长在塔台上,用望远镜观察着战机的情况。

    李干飞了回来,建立了攻击航线,机头对准了靶标。

    随即,一条火舌从机头下方位置喷射而出,舔舐到了靶标。

    这个飞机只搭载了一颗小尺寸的多普勒雷达,主要用于对地搜索和飞行,并没有对空能力,因为用不上。

    如果没有制空权,出动这种飞机就是找死。

    30毫米炮弹准确命中了靶标。

    李干拉起转弯脱离的时候,三位首长看到了被打了个稀碎的靶标,非常满意。

    李干再一次建立攻击航线,这一次使用了航火实施攻击。

    战机在射击的时候,飞行姿态非常稳定,这是最关键的。

    尤其是使用航炮的时候,30毫米7管加特林机炮的后坐力可不小,飞机的姿态如果不稳,直接影响到射击精度。

    航火的攻击也非常漂亮。

    可以说,这款飞机的首飞,效果极好。

    事实上,就当前的情况来看,这款飞机的试飞工作,是完全可以立即进行的。

    降落后,面对三位首长急切的表情,李干笑着说,“飞机的表现符合预期,满足了定型的标准。”

    年万树立即道,“那就现场定型,你是军发委技术审核处处长,你说了算。”

    李干说,“各位首长,要是没有其他意见,这个飞机就定型为强-6,接替强-5的任务。”

    “我没意见。”王海龙立即表态。

    年万树一锤定音,道,“那就这么决定,强-6。老唐,批量生产后,年产量是多少?”

    他很着急,没有飞机,陆航攻击机部队就是空架子。

    唐国华说,“年产量30架。”

    “太少了。”年万树不满意,“这三瓜两枣的,还不够我们陆航消化的,空军这么办?”

    一边的王海龙苦笑。

    产能要优先给空军,这是原则,海航只能在后面等。

    但是,老陆要是介入了,他们就是原则……

    唐国华便看向李干,说,“要提升产量,得李团长协调985厂搞个小会战,建新车间。”

    “阿干,你怎么说?”年万树问。

    李干说,“985厂帮助云阳厂建标准化生产线,每一条年产量50架,建两条。另外,把东珠厂那边的厂房经过改造,可以建两条生产线。”

    “建成后,年产量100架以上没有问题的。”

    年万树立即计算了一下,微微点头说,“年产量两百多架,非常不错了。”

    李干笑道,“如果还要快,可以把一部分生产任务交给红都厂,强-6的整体技术不算尖端,红都厂也能生产。”

    王海龙说,“年产量两百多架足够了。”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3/143858/611412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3/143858/611412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