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夜宴四

推荐阅读:一不小心掉到富贵人家穿书后成了顶流女明星和男配HE了四大家族:禁欲大佬宠上天我在暴力城市当刑警小师妹天生神力,一拳就能捶破天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一人之下:带着十四亿人成仙笔友来信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撩你又不肯,我死遁后你疯什么?

    三人溜达着往回走,玉汝轻轻拉了一下王宁远的袍袖。

    等顺忠王走远,这才疑惑的问道。

    ‘为何选在天津卫,还用镇兵接收!’

    王宁远咬咬牙,这才小声回道。

    ‘海运,开头不能用朝我的船队,尤其是粮。’

    一句话玉汝就想通了,是要清理漕工,但是要小心翼翼。

    ‘东南半岛的稻米什么口感,京城百姓能认否,九边的将士可就不同喽。

    没有文官参与,粮出了问题!’

    王宁远做了一个砍头的手势。

    对于杀那些军头,朝廷里的文官不会有一点心理负担。

    ‘我朝的商人什么秉性持正兄该是了解的。’

    是啊,能不了解嘛,严刑峻法都挡不住他们做假,以次充好。

    对于东南半岛这些奸商能不手段齐出。

    ‘那就要看户部,刑部,鸿胪寺的本事喽,十年后乱起来,咱们才有借口出兵。’

    听到出兵,玉汝一愣,张大嘴巴看着王宁远。

    ‘普天之下莫非国土,藩属国?到底不如自己的家自在!’

    说完王宁远就迈着方步回了大殿。

    今晚这饭菜还真有滋味。

    玉汝脸上的表情简直无法形容,一会喜悦,一会愁眉苦脸。

    ‘持正兄,不知道储量怎么掏空他们?’

    王宁远都无语了,正人君子确实不适合考虑阴谋。

    这就是文官体系里两极分化严重的表现。

    海瑞是清官嘛,答案是肯定的!

    可他真的适合主政一方嘛,答案也是肯定的。

    古今中外,想做出成绩的人没有一个是完美的,这个答案够吗!

    海瑞只能生存在无数民众理想的国度里。

    ‘东南半岛的百姓在土王鞭斥下能劳动强度能达到天朝农户的一半已是高估。

    在算上他们耕作的精细程度,一年三熟顶我朝一收算是勉强持平。’

    玉汝怎么也不会想到东南半岛的农户自己不求生,算是颠覆了他的认知。

    短暂的思考后,玉汝也反应过来。

    ‘持正兄,这种话语只能瞒老夫一时!’

    都是人精,都用上老夫这个让人无法拒绝的自谦。

    ‘鸿胪寺有具体的资料,通政使司有题本的副本,只是没人注意。

    玉汝兄,您是不是忘了南镇府司另外一层宗旨。’

    好不容易应付完这个喜欢刨根问底的同僚。

    拿起筷子,瞬间没了胃口。

    哪怕是宫里的御厨也没有足够的植物油用。

    碗里,碟里的边上已经结油。

    趁着玉汝正思量的瞬间,王宁远赶紧一手酒杯,一手酒壶往鸿胪寺官员的位置走去。

    别把皇家御宴太当回事,这会陛下正和内阁的辅臣聊的开心。

    龙袍的袖子都已经挽了起来,这会正讨论的兴高采烈。

    ‘王大人,快坐!’

    看到王宁远过来,虽属同级,可鸿胪寺的官员却主动让出位置。

    不多的动作里也能看出吏部文选司在他们眼里的分量。

    几杯奶茶下肚,鸿胪寺官员这才主动挑开话题。

    王宁远自然是对海图和葡萄牙、荷兰船上的物品感兴趣。

    可以因为官员身后各种利益的纠葛骂他们反对海上贸易,却不能小看他们的眼光。

    可以反对,但是绝对不能不了解。

    说起海图,鸿胪寺左、右少卿看看身边的同僚这才小心讲解起来。

    ‘兵部内正在编修一本巨着,鸿胪寺官员有幸参与其中。’

    牵扯到兵部自然关系到国家安全,王宁远没有听说过倒是不难理解。

    对于这种背着干系的内部图书,王宁远拱拱手谢过两位同僚的信任。

    ‘《武备志》内的海图兵部从史书考据,从各个来朝的藩属国海员,使节那里得到的海图反复对正,可以说已经大成。’

    ‘朝中官员借阅的不少!’

    说着这位少卿还拱拱手,示意这些官员品级不低。

    就这么一句话,内容可就丰富了,两江的乡绅们有多少参与走私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这些灰色地带给他们带来多少利益,又给朝廷税收带来多少损失简直无法计算。

    这是一个敏感的问题,王宁远举起酒杯和两位同僚一饮而尽。

    酒罢再也不提这个问题,听到王宁远想和葡萄牙、荷兰的使节聊聊,两位同僚也是身体力行,立马请了一位使节和通译过来。

    从他们带来的各种商品以及海路王宁远问的仔细异常。

    使节都被王宁远刁钻的问题问的不知道该怎么回答。

    对于这些欧洲的商人,说他们是使节只是抬好身份而已。

    都是同僚,王宁远总不能直接点出他们就是些武装商贩。

    至于能不能用瓷器换他们的商品和穿上的武器,那就要看陛下的态度。

    直到宴会结束,王宁远这才谢过鸿胪寺的同僚,开始慢慢分析欧洲使节话里的内容。

    侍卫对于王宁远手里的酒壶和酒杯视而不见。

    出了东华门,王宁远上了马车只说了一句回家,满脑子全是疑问。

    匆匆进了正院,喊来媳妇和儿子忍着酒意开始分析起来。

    ‘爹,您的意思是他们船上应该有不少白银?怎么判断的!’

    张穗看了一眼儿子,‘白眼在咱们这里才是硬通货,东南半岛那些土着一直都是以物易物。

    这次东南半岛的使节在试探用白银结账的可能性!’

    德哥儿一愣,还是没有想明白其中的关系。

    ‘我朝对于铜钱和银子的流出是有严格控制的。

    东南半岛上是有银矿,南镇府司可没有他们开采银矿的信息。

    陛下今天给朝鲜的赏赐里也只有百金,不是金子,只是百斤铜。

    并且这些铜想离岸,想也别想。

    欧洲船队不缺银子,金银更多的作用还是作为压舱石存在。’

    德哥儿听的一愣,张穗这才解释道。

    ‘从亚洲到欧洲瓷器的利润远远大于这些贵金属。’

    德哥这才点点头,‘大量的白银入境是不是也会冲击我们的价格体系?’

    看到爹娘点头,德哥儿这才无奈的说道。

    ‘真复杂!

    总不能他们船上只有金银?’

    王宁远摇摇头,‘金银占大多数,不过也不是没有发现。’

    王宁远说着看了自己媳妇一眼。

    ‘天然橡胶有,但是量不大,还有就是烟草!’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3/143572/6075556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3/143572/6075556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