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开局割据一个州! > 第77章 大明帝国不是在战争,就是在战争的路上!

第77章 大明帝国不是在战争,就是在战争的路上!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翌日清晨!

    紫禁城宣政殿内庄严肃穆。

    “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近侍太监那尖锐而又洪亮的声音在殿内回荡,宣告着早朝的开始。

    “陛下,微臣有事启奏!”

    海瑞身着官服,神色恭敬,躬身从朝臣班列中稳步走出。

    “准奏!”

    朱厚熜坐在御座之上,头戴冕旒,身着龙袍。

    “陛下,这一年来,我大明在您的英明领导下,战果辉煌。”

    “一举歼灭鞑靼三十万大军,将整个建州女真部族荡平,前几日更是接连剿杀诸多倭寇与交趾海盗,着实扬我大明国威,四方蛮夷无不胆寒!”

    话锋一转,海瑞眉头微皱,脸上浮现出忧虑之色:

    “可这一系列战事耗费巨大。”

    “如今若再动用国力去攻灭交趾,微臣担心国库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负担啊。”

    在海瑞看来,这位年轻的小皇帝着实过于好战了。

    虽说近年来商业逐渐繁荣,给帝国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支撑。

    但回想起以往国库空虚的状况,海瑞仍是心有余悸。

    若是换做从前,如此频繁且大规模的战事,恐怕大明朝早已因财政崩溃而陷入万劫不复之地。

    朱厚熜静静地听着海瑞的陈奏,眼神微微眯起,心中暗自思量:

    “海瑞身为御史台的左都御史,平日里主要负责监察百官、整肃风纪,对于整个帝国财政收支的具体细节,怕是并不全然知晓。”

    “他今日怎会突然提出这般问题?”

    朱厚熜脑海中念头飞转。

    “要么是他无意间听闻了不实的谣言,被误导了”

    “要么就是背后有人指使,故意借此来试探朕的态度。”

    不过,朱厚熜对海瑞的品性还是十分了解的。

    海瑞一生刚正不阿、清正廉洁,他所奏之事必然也是基于自己的所见所闻,反映的是实际状况。

    毕竟,攻灭交趾与之前打击鞑靼、女真、倭寇确实大不相同。

    灭国所需筹备的物资、调配的人力、谋划的战略,都需要做相当周全的准备。

    穿越之前,朱厚熜就对朱棣灭交趾那段历史记忆深刻,个中细节也略知一二。

    朱棣登基后的第四年,任命朱能为征南大将军,率领大军浩浩荡荡征伐交趾。

    对外号称六十万大军,实际上兵力大概在三十万左右。

    可别小看这三十万军队,为了支撑这场战争,整个帝国可谓倾尽全力。

    动用了全国三分之一的粮草兵器,四分之一的船只。

    更惊人的是,为了保障物资运输,还调用了八十万民夫。

    在漫长的补给线上,粮草转运站多达两千余个,绵延不绝。

    如此庞大的人力、物力投入,这场征战无疑给大明王朝带来了沉重的负担。

    朱厚熜并非舍不得动用国力去拿下整个交趾。

    相反,他有着更为长远的战略考量。

    在他看来,当下商业和农业正处于蓬勃发展的关键时期。

    若能让其进一步发展壮大,积累更为雄厚的经济基础。

    对于后续的军事行动以及国家的长治久安都将大有裨益。

    当然,俞大猷征讨交趾的计划,朱厚熜并不打算改变,这是既定的战略方向。

    不过,他决定让俞大猷改变策略,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此次出征带去的兵士不必过多,他深信“兵在精,而不在多”。

    只要用人得当,指挥有方,少量精锐之师也能成就大事。

    想到这里,朱厚熜清了清嗓子,缓缓开口:“海爱卿,此事朕心中有数。”

    “南方各州府卫所暂时按兵不动,俞大猷所率兵马不得超过五万,务必稳扎稳打,不可冒进。”

    “待秋天粮食充足之时,再一举攻灭整个交趾也为时不晚。”

    “但俞大猷既定的进军规划不得更改,一切依原计划推进。”

    顿了顿,续道:“每拿下一城,就将当地所有百姓迁往内地做徭役,参与修路等基础建设。”

    “朕此次与太祖,太宗之战略战术皆不相同!”

    “朕要的,不仅仅是征服交趾,而是要让交趾永久地成为我大明的一省!”

    “彻底融入我大明的版图,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话音刚落,殿内一片寂静,旋即!

    “陛下圣明!!”的高呼声响彻整个宣政殿。

    文武百官整齐跪地,山呼万岁。

    内阁经过精密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一个严峻的结论:

    倘若此时动用全部国力去一举拿下整个交趾,国库恐怕会在短时间内迅速空虚。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不仅需要巨额的军费开支,用于购置兵器、粮草、营帐等物资。

    还得征调大量民夫承担运输。

    这些民夫被迫离开自己的土地和家园,导致农业生产受到严重影响,民间必然会怨声载道。

    尽管内阁大臣们心里明白其中利害,却没人敢贸然站出来劝朱厚熜让俞大猷停止进攻。

    在他们眼中,这位年轻的皇帝手段强硬。

    决策一旦做出便很难更改。

    今日朝堂之上,皇帝已然表明当前的规划乃是最佳方案,众人也只能将担忧默默藏在心底。

    毕竟距离秋季粮食成熟,还有将近三个月的时间。

    最底层的百姓生活极为艰难,一年中甚至有好几个月都只能依靠吃野菜勉强维持生计。

    朱厚熜又何尝不清楚这种状况呢?

    他心中早已拟定了下一步的战略计划——向大士族开刀。

    在他看来,大士族大量兼并土地,囤积粮食,致使底层人民无地可耕、缺粮少食,这正是帝国底层人民缺粮的根源所在。

    但变法如同吃饭,得一口一口来,心急不得。

    只有逐步瓦解大士族的势力,让最底层的老百姓拥有自己的土地,才能从根本上解决民生问题。

    等大士族的问题解决后,朱厚熜的目光便会转向那些贪婪无度的藩王。

    这些藩王仗着皇室宗亲的身份,肆意跑马圈地。

    侵占大量肥沃的土地,生活奢靡,却还不用缴纳赋税。

    他们必须成为下一个被整治的对象。

    事实上,朱厚熜已经开始悄然行动,开始试点。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3/143131/604922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3/143131/604922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