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柴米油盐酱醋茶

推荐阅读:恩重山海警察陈书游戏制作:一声协议三,全网泪崩八零警花娇又飒,高冷队长心慌了穿书后,女明星她逃婚包养小叔子四合院重生,大国科技工匠被少妇认老公后,返还神话级血脉皇后的贴身侍卫陛下莫慌,臣弟无敌了玄幻:开局投资气运之子

    朱由校挥退信王,回到御案前坐下,整理着自己的思绪。

    此时已是天启六年九月初,距离自己拥有系统也有几个月时间了。

    这几个月来,朱由校以孝陵卫和白杆军为骨干,组织了一支三万人的队伍。

    其间又平定勋贵之乱,顺手抄出大笔财富。

    又派田尔耕南下压榨江南勋贵。

    派人去南洋买粮。

    派奥巴巴去甘、陕鼓动李、高、张三人造反,打算扫清北方的藩王。

    同时,还令人去找番薯和土豆。

    现在,徐光启领着火器司干得热火朝天,只要再给朕一些时间,那一切的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了。

    系统!

    这个莫名其妙出现的系统,到现在朱由校也搞不明白它的来历。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朕一直在努力延续着明朝的国祚。

    也在努力延长自己的寿命。

    现在自己有一年半的寿命,不知道再做什么才能延寿??

    按历史上记载,自己会在明年九月驾崩,现在系统多给了半年,那就是后年。

    不行,朕还有这么多事情没有做,一定不能死!

    直播还在继续。

    朱由校深吸了口气,现在他隐隐感觉到,只要自己做了为国为民的好事,就有可能延长寿命。

    “上次说的赚钱之法。各位有没有靠谱的说法啊!!”

    一笔漂亮的毛笔字映在直播间,众人早已经不怪不怪。

    当初,博主这一手漂亮的毛笔字着实惊艳了众人。

    “博主,你是以个人的身份来问,还是以天启皇帝的身份来问?”

    一个叫喜欢沙梨的汪易阳道:“如果以个人身份来问的话,那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你有一技之长总能混口饭吃。但是以皇帝的身份来问,这个问题就很不恰当了。”

    “皇帝,是一国之君。他怎么能想着赚钱发财呢?那是要带领全国人民一起奔小康,走上致富路的!”

    摆烂的修勾:“哟哟哟,哪里来的体制人员。你这么一本正经的,你倒是说说明末这个烂局,应该怎么救啊!!”

    “民以食为天。之前博主已经派人去找土豆和番薯了。这很好。如果能成功,可以大大延缓明朝覆灭的时间。”

    “要知道,明朝顶峰时,人口不过两万万上下。可清朝末年,人口已经膨胀到四万万了。其中还发生了太平天国的大动乱。”

    “人口之所以能迅速增长,就是大量应用了来自海外的高产作物。”“明朝的运气不好,如果它再能坚持四五十年,捱过了小冷河期,那一切都不同了!”

    摆烂的修勾:“你长篇大论的搞什么啊!有话快说,有屁快放!”

    喜欢沙梨的汪易阳:“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我是煤矿系统的,我就说说煤的事情!”

    “以明朝为例,那时已经有大规模应用煤炭的案例了。只是他们用不得法,白白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更重要的是,煤炭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关键矿产。”

    “北京城附近的门头沟地区,以前就有大型的露天煤矿。如果建立皇家采煤厂,开采出来煤炭为北京城居民解决取暖问题,那会极大的提高皇帝的声望。”

    摆烂的修勾:“你还是不知所云啊!博主说的是要赚钱,你东拉西扯干什么啊!”

    朱由校心下一惊,这汪易阳竟然说建立皇家煤矿。

    他比朕更加激烈,朕只是想收点矿税。

    这家伙倒好,直接整上皇家煤矿了。

    皇家煤矿,听着很有搞头唉!

    朱由校随手记下了门头沟皇家煤矿,越想越觉得有搞头。

    之前自己一直在想怎么样去安置城外的大量流民和官府冗员。

    经历数百年,整个大明搞得叠床架屋,冗员惊人。

    有大量不知所谓的家伙领着朝廷俸禄混吃等死。

    这批人盘根错节,若是冒然裁撤指不定惹出多大的麻烦,可放任不管,他们像吸血鬼一样吸着大明的血。

    如果能建立皇家产业,将这些流民和官员安置进去,有民有官,一下子就有了班底,也给他们寻了个出路。

    这个也不失为了一个好办法。

    汪易阳:“现在是明代背景的扮演游戏。明代的科技其实领先于全球,只是因为地大物博,许多东西就放在角落里蒙尘了。”

    “煤矿,是工业革命的基础,有了足够的煤炭,才能诞生出蒸汽机这个工业革命的核心!!”

    “有了煤炭,再掌握炼焦技术,就可以建立大型钢铁厂。有了钢铁厂就有了铁路的一席之地。所以,一切的基础在于掌握资源,然后围绕这些资源建立一整条工业链条!”

    朱由校看着云里雾里,虽然他不太明白,但是这些文字却给他带来一种改天换日的感觉!

    世界,就是按这些路径,一步步发展出来的?

    帅过四秒:“笑死老子了,楼上你的脑袋是不是进水了。”

    “哪怕博主真的按着你的要求去发展,可是没有足够有文化的产业工人,楼主的设想只能是一场空。”

    “还什么产业?我看顶多发展到作坊也就差不多了。”

    汪易阳倒很是谦虚,“帅不过四秒说得对。以明代的整体文化水平,要搞什么产业链确实不太可能。”

    “产业集群不是靠一两个手艺精湛的老工匠的,依靠的是成千上万有初等文化水平的工人。老夫贻笑大方了。”

    帅过四秒也有点不好意思:“我没有针对你啊,我只是据实而说。一切的科技应用,都是要大量的,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工人参与的。如果博主真的要搞,应该去买一套小学到初中的教科书。培养个万儿八千的人才方能建立起一个初步的煤钢产业。”

    “不过,门头沟是露天煤矿,只要有足够的人手,倒也能产出大量煤炭。而且可以制作蜂窝煤啊,搭配着煤炉一起售卖,也能赚不少钱的。”

    嗯??

    小学到初中的各种教材??

    蜂窝煤和煤炉,能赚钱??

    朱由校迅速将这个点子记在纸上。

    评论区又是一番热闹的议论,只是这话题越跑越偏了,朱由校怎么拉也拉不回来。

    也罢,这群后世的人,真是太天马行空了!

    朱由校想着教材和蜂窝煤的事情,这种事情要找专业人才!

    想到此节,朱由校叫来了徐光启,徐光启一听,也是云里雾里。

    “陛下说的这些,老臣一窍不通,只是老臣倒是想起一个人来。”

    “哦,但说无妨!”

    “臣认识一人,这人兴趣广泛,工、农、桑、牧无不涉猎。听说他一直在整理各种民间手艺,以期日后着书立说。陛下说的煤蜂窝和煤炉是一种生活用品,想必此人有所解。”

    “那人姓甚名谁,现在何处?”

    “此人叫宋应星,早在万历年间便屡屡科举。可惜他不是读圣贤书的料啊屡考不中,所以他转向了生产技术的研究积累。他逢人便说,以后要写一部巨着以期名留青史,众人皆以为笑谈。”

    “但是,陛下今日所问,倒真对上了宋应星的领域!”

    “现在宋应星应该在北京城忙于备考!”

    朱由校一听,喜上眉梢,道:“速速将此人找来,帮朕研究出蜂窝煤和煤炉,朕有大用!!”

    蜂窝煤是什么玩意?

    朱由校隐入系统,在搜索框打下“蜂窝煤和煤炉的制造”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2/142719/6027815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2/142719/6027815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