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0章 收粮应对

推荐阅读:开局校花太太向我道歉,东京末日小马宝莉:玫瑰从未凋零梦幻西游:我的大主播系统当世界迎来新生退婚后,前任小叔缠上我重生后,长公主宠夫无度身份曝光后,岳母来跪舔扬骨灰!灭嫡姐!重生弃女杀疯了一朝穿成哥儿,嫁良人,共致富劫杀刘备,一统三国

    安排好人去买粮,李幼初便去了离客栈最近的茶楼坐着。

    主要目的不是喝茶,而是打听一下宁城老百姓的物价、粮价,以及官府对粮市的管控。

    忙活了整一日,那几队人都回来交差了。

    四队人马,各自都买到了一千石粮食,其中陈志诚那队买了两千石,也就是一共五千石粮食。

    陈志诚拍了拍身上的土,笑着道:“姑娘,我们今日很顺利,开门红,只在宁城就买到五千石,而且,好几个粮商已经答应我们,会再调粮卖给我们。”

    李幼初面前的茶杯已经冷了,她听了并没有多高兴,只是扭头看着外面。

    陈志诚见她不说话,便问道:“姑娘不高兴?”

    李幼初收回视线,摇头,让人换了热茶,请陈志诚坐在她对面,又让人带其他人下去用饭、饮茶、休息。

    “我们要买六十万石,如今也才五千石,我实在是高兴不起来。”

    她没告诉陈志诚,其实她心急如焚,买到粮食,还要集中运送,她要想办法写信给父亲和周长庚,让他们都做好准备。

    “两个月前承晋之乱,皇城周围的百姓都往渝州去避难,地也不人种,到处都是流窜的百姓,我甚至还记得那个老翁骨瘦如柴,吃不上米,只能啃树皮。可如今到了宁城,那些粮商居然还能有这么多粮食卖给我们。”

    陈志诚也逐渐拧起了眉头,“如今朝局不稳,战事四起,还不是那些狗官不作为?北齐都打来了,朝中大臣却还在为党派之争互喷,瑞王一党更是司马昭之心,整日逼着圣上立太子。他们这些狗官只顾着自己的利益,谁又管百姓死活,谁又在乎国家存亡。该杀!”

    陈志诚捏紧了拳头。

    “呵!有些人做官是为了百姓苍生,有些人做官纯纯是为了自己的野心抱负和权利争夺!我们暂时杀不了那些欺压百姓的狗官,可我们既然知道他们的阴谋,却不能看着保卫大乾的将士们,钻入他们的圈套,就这么白白赴死。”

    李幼初轻嘲。

    “若是我们买不到粮食,我爹和那些运粮的官兵必会被人抓去顶罪,而我大乾战士也必定不敌北齐。所以,眼下,我们要快些筹集够粮草。明日再去买粮。”

    陈志诚恭敬地点头,跟着李幼初这么久,他越是明白,这个姑娘不是后宅那些目光短浅的妇人,她有主见,几次救过老爷夫人,甚至还在承晋之乱救了长公主殿下。

    他能跟着这样的人,是人生幸事。

    自那之后,李幼初每日都在幕后,陈志诚在幕前,日日买粮。

    大概三日之后,粮价就比最开始上涨了快两倍,李幼初让人照买不误。

    之后,不但李幼初的人买,各大粮商也开始反向收购,宁城百姓突然觉得粮食金贵起来。

    纷纷把家中多余的存粮卖了,小赚了一笔。

    很快李幼初便命人不要再买粮食,而是买面。

    一时之间,粮食和面成了宁城最抢手的东西。

    米面一度滞销。

    李幼初见时机成熟,命人拿出一千石粮食,小范围贩卖出去。

    大家发现有粮,便疯狂购买,有的富商甚至加价囤积,于是这一千石粮食卖完,李幼初初时投入买粮的本金,全部回了本。

    李幼初瞧着银钱和粮食都有了,便命陈志诚将人全部撤回来。

    全部停止买卖。

    陈志诚懵了,便问:“姑娘,这时候粮价正高,我们要不要再卖一些?”

    “不卖。”李幼初斩钉截铁。

    “那,我们出发去下一城吗?”

    “再等等。”

    没有人知道李幼初在等什么。

    只见她连续两日都去茶楼坐着喝茶,听戏。

    到了第三日,陈志诚兴冲冲地回来,“姑娘,粮价跌了,断崖式跌落,已经快等同于我们初时买粮的价格了。”

    “好,知道了。”

    就这?

    陈志诚挠头。

    又等了两日,之前粮商们手中买过来大批的粮食无人再收购,有人急了,开始降价。

    李幼初这才下令:“继续收粮,不能全收,每个粮商手中的粮,我们最多只收一半,买完之后,今晚就离开。”

    陈志诚他们去买粮。

    如花不解道:“姑娘,为什么只收一半?反正现下价格便宜,我们给他全收了,岂不是能快一点凑够我们要的数目?”

    “不行,宁城虽富庶,可这里的百姓也要吃饭啊。我们都买光,这里的粮价必然要和前几日一般高,我们走后,百姓还能吃得起饭吗?”

    “原来是这样。”如花呆呆地望着李幼初,只见她脂粉未施,却眉目如画。

    她越来越觉得,她家姑娘人美心善,从来不会只想着自己,永远心中记挂着百姓。

    当晚,李幼初盘算了一下,陈志诚他们的购买数量,一共三万五千石。

    李幼初早就计划好了,这些粮食买完,她也不会带着去江南,一是太重,二是目标太大,容易被人怀疑。

    万一被卫泉身后的人盯上,她就别想再悄悄买齐粮草,还顺利送往北齐了。

    于是,李幼初直接派人送到宁城的码头,装在李家的货船上。

    又亲自写了两封信,一封给李增荣,一封给周长庚。

    连同信一齐交给了她信得过的管事,嘱托他亲自送粮。

    后续再买的粮,也是小范围,分批次,直接送达北齐,偷偷交给李增荣。

    这样,目标不大,很难引起怀疑。

    安排完这些事后,李幼初松了口气,继续上路。

    而这些粮食,连同李幼初的信,穿洋过海,终于在十天之后到了李增荣手里。

    李增荣看着悄悄潜进来见他的李管事,听他转达完李幼初的话,捏着这两封信,心中甚慰。

    很快,他便吩咐李管事,悄悄带着李家的人,将他运来的粮食,替换了尾部那几辆马车上的麻袋。

    李管事全部换完之后,便找机会悄悄道:“老爷,姑娘说了,叫我不必回去了,装成老爷的侍从,跟在老爷身边,那几个人也都是好手,混在队伍里,一来保护老爷,二来老爷也有个帮衬。”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2/142060/5999883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2/142060/5999883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