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案 > 第10章 日本毒可乐杀人事件

第10章 日本毒可乐杀人事件

推荐阅读:一不小心掉到富贵人家穿书后成了顶流女明星和男配HE了四大家族:禁欲大佬宠上天我在暴力城市当刑警小师妹天生神力,一拳就能捶破天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一人之下:带着十四亿人成仙笔友来信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撩你又不肯,我死遁后你疯什么?

    可口可乐是风靡全球的饮料品牌。

    同时也是世界范围内销量最高、知名度最广的饮品。

    然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日本,发生了一起案件,导致人们竟然长期不敢喝可乐。

    那么当年究竟发生了什么,从而导致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1977年1月4日。

    日本东京市。

    16岁的高中生桧恒明刚刚结束自己一天的餐厅兼职工作。

    他与五名同事一起离开工作的餐厅,朝宿舍方向走去。

    没走多远,同行的一名女孩告诉众人。

    她刚刚在一个公用电话亭旁边发现了一瓶未开封的瓶装可乐。

    女孩表示自己不爱喝可乐,并且桧恒明是一行人中年龄最小的。

    因此女孩就将这瓶未开封的可乐送给了桧恒明,桧恒明也欣然接受了。

    1977年的日本正处于昭和时代。

    战后的昭和时代更是经济、文化与世界碰撞的特殊时期。

    虽然从现在的眼光看,随意拿取街边的食物似乎并不明智。

    但当时的日本民风还算淳朴,再加上这瓶可乐并没有开封,因此路人拿取街边的可乐也就不足为奇了。

    回到宿舍后,桧恒明将可乐放进了冰箱。

    在洗了个澡之后,想起来刚才同事送给他了一瓶可乐,于是他打开这瓶可乐,准备享受一下饮料的美味。

    可桧恒明刚喝了一口,就立刻吐了出来。

    他发现这瓶可乐难喝极了,没有可乐的甜味,反而是又苦又涩。

    桧恒明放下可乐,打算去漱个口。

    谁知道没走几步,他突然全身抽搐,口吐白沫,随后立刻倒地不起。

    同事们见状吓坏了,立刻拨打了急救电话并报了警。

    令人遗憾的是,桧恒明没有被抢救过来。

    法医发现他的尸体出现多处暗色斑点,且闻到杏仁味。

    因此法医断定桧恒明是因为氰化物中毒而死。

    这时候同事们才想起来,桧恒明在倒地之前,喝了那瓶街边捡到的可乐。

    警方立刻对该瓶可乐进行化验,果真发现了氰化物。

    并且警方在瓶盖处发现了一个特别细小的针孔。

    由此可见凶手是将氰化物通过瓶盖注射入可乐当中。

    警方随即开始调查这起案件。

    但谁也没有想到,这只是一系列可怕案件的开始。

    在桧恒明遇害的第二天。

    即1977年1月5日早晨。

    有人在桧恒明一行人捡到可乐的电话亭不远处,又发现了一名倒地的男子。

    男子已经无生命体征。

    身边有可乐呕吐物的痕迹,并且在地上有一瓶喝了一半的瓶装可乐。

    经过核实,这名遇害者叫菅元博,是一名有前科的中年男人。

    警方这才意识到,这是一起无差别杀人事件。

    什么叫无差别杀人事件呢?

    就是指凶手并不是要谋杀特定的目标,而是制造杀人条件,对不特定的人群行凶。

    这类案件由于没办法从杀人动机着手调查,因此往往侦破难度极大。

    警方在确定凶手通过投放毒可乐进行无差别杀人之后,立刻组织警力排查周边还有没有投放毒可乐。

    果然在距离第二个案发现场不远处的一家商店门口,发现了一瓶未开封的可乐。

    这家店主有一个14岁的孩子。

    这名男孩告诉警察,自己在路边捡到这瓶可乐。

    当时有事出去了一趟,就把可乐放在自家商店,回来正准备喝,就碰到了警察。

    警方经过检验,果然这也是一瓶毒可乐。

    这位小男孩幸运地躲过一劫。

    这是发生在菅元博遇害案5个小时之后的事情。

    时间来到了1977年的2月13日。

    距离第一起凶案的发生已经过去了1个多月。

    警方已经在各大报纸上刊登了毒可乐杀人事件的新闻,并告诫广大居民千万不要随意拾取路边的食物和饮料。

    这天早上。

    位于大阪的男子森崎在上班途中捡到了一瓶未开封的瓶装可乐。

    他把这瓶可乐带到单位并告诉了同事。

    同事告诉他最近东京发生了毒可乐杀人事件,告诉他千万不要喝。

    没成想森崎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竟然一口气喝光了这瓶可乐。

    随即他立刻出现中毒症状。

    所幸这瓶毒可乐剂量不大。

    森崎被抢救了过来。

    更奇怪的是,森崎被抢救过来几个月后,居然在家中自杀了。

    当时有人认为森崎就是毒可乐案的凶手。

    他明知发生毒可乐事件,还敢喝掉这瓶可乐,且似乎事先知道剂量不致死,以此来洗脱自己的嫌疑。

    但反对的人认为,毒可乐案件发生在东京。

    这次中毒事件发生在大阪,可能不是同一人所为。

    森崎也许只是单纯地太过鲁莽,事后又受不了他人的嘲笑,因此自杀。

    但由于森崎已死,已无法得知他究竟是不是凶手了。

    1977年2月14日。

    这天是情人节。

    也是森崎中毒案发生的第二天。

    一名男子在东京某车站,发现了一盒整装巧克力。

    由于最近发生了投毒事件,男子怀疑这也是投毒案件。

    于是他立刻报了警。

    警方经检验。

    果然这盒巧克力里面的每块巧克力中都有氰化物。

    并且在巧克力包装内还有一行用印刷体打印的字条。

    上面写着:“天珠丑陋的日本人。”

    根据发生的连环案件,警方大致归纳了凶手的一些特征。

    凶手可能在化工厂、医学实验室等场所工作。

    这些投毒案件都采用氰化物投毒。

    氰化物是一种剧毒。

    普通人想要接触到是很难的。

    只有在化工厂或者医学实验室等场所工作的人有机会接触。

    再加上凶手能够掌握一定的注射技能。

    因此怀疑凶手在化工厂、医学实验室等场所工作。

    凶手具有极强的反社会人格。

    凶手不是仇杀、情杀或者为了自己的利益。

    而是采用无差别杀人的方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对社会的报复。

    在东京车站巧克力内发现的纸条:“天珠丑陋的日本人”。

    也足以看出凶手对于日本国家与社会的仇视。

    凶手心思缜密,内心扭曲变态。

    据前三起投毒事件案发现场附近的居民表示,这些毒可乐在几天前就出现在附近了。

    但是这些可乐会定期调换位置。

    由此可见凶手在不断进行尝试,看看投放在哪里更容易被人饮用。

    更可怕的是,这几瓶毒可乐内的氰化物剂量是不同的。

    桧恒明案件中的氰化物剂量为15g。

    菅元博案件中的氰化物剂量为19g。

    而商店门口那瓶毒可乐,氰化物剂量高达9g。

    要知道氰化物的致死量是01g。

    凶手似乎在不断调整投毒剂量,想看看多少剂量可以做到既能致死。

    又能让受害人不觉得太难喝从而尽可能多得喝下去。

    由此可见凶手的变态心理。

    东京车站巧克力投毒事件之后,凶手似乎停止了行凶。

    但人们对于投毒案件的恐惧仍未消除,受到案件的影响。

    日本国民长期不敢喝可乐。

    为此,大部分可乐厂家开始出产易拉罐装可乐。

    因为易拉罐装不像瓶装,一旦破坏,能够很容易地发现。

    但这起案件却成为了一起悬案,至今没有破获。

    2010年。

    日本修改刑事诉讼法。

    这类杀人案件不再受到追诉期的限制。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0/140890/596855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0/140890/596855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