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章 洪武三年(三)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老三:“是啊,爹,既然外有良种,就让儿臣们去将这些东西抢回来”

    朱棣拍着胸脯,“爹,这些活就交给我们了”

    老朱深深的看了两个小子一眼,也是,养这么多儿子确实费钱,若是外面真有良种,抢回来也是他们汉人之福了。

    他老朱的名声说不定可以比肩汉武唐皇了!

    就是死了也能够笑出声来。

    马皇后倒是没有想这么远,“长宁,这棉花一物虽好,可有良种?”

    “有的,自然是带了种子的”将荷包从腰间取出来,递送给马皇后。

    几人眼睛瞪得圆溜溜的,“李兄弟莫不是在耍我们,这么点,要是整个大明都种上不知要花费多长的时间”

    李长宁笑道:“自然是不止这么点的,还有几麻袋子,只是来的匆忙并未带来”

    瞥了三位一眼,还不是这三人赶鸭子上架。

    三人摸了摸鼻子,有些不好意思,这不是碰巧就遇见了吗?

    老朱有些迫不及待的问道:“种子搁置在何处,我令人现在去取来”

    “陛下,来福客栈,一等房”

    李长宁自是提前购置了一些棉籽在房间中。

    老朱嘱托朱棡:“老三,你带着人务必安全将他的东西均带回宫中”

    “是,父皇”朱棡带着一队人马立即出行了。

    老朱喜上眉梢,如此,可解决很大部分因寒冷冻而死的人,也是一大政绩。

    又令人召集一众大臣和户部的官员,得尽快安排明年的种植,最好几年之内容就令全国种植。

    大手一挥,“李氏长宁,献宝有功,你可想要什么东西?”

    李长宁:“草民听闻陛下为大明的有功之臣尽数颁发了一块免死金牌,草民也想求上一块”

    虽然最终解释权都归老朱所有,老朱说金属铁券如何用便如何用。

    老朱是从不认自己发的金书铁券的,倒是前朝的很是看重。

    若是没有这金属铁券,未来估摸着也是没有钱氏家族了。

    仔细瞧着李长宁,老朱内心很是纠结,毕竟也是献上棉花这种利国利民之物,若是所犯之罪并不大,应当予以赦免,“你是为谁所求”

    在他们看来,谁无缘无故的求个免死金牌,定是犯下滔天大罪了,再说免死金牌是皇帝发的,皇帝不是想咋样就咋样?

    “只是想着留作传家之用”

    什么?免死金牌传家!

    老朱也是被哽住了,“既已承诺你了,那就听你之言,赐金属铁券”

    当然这金属铁券还需要时间制作,刻以铭文,李长宁是能够稍后些时间拿到这东西了。

    “年龄几何?今年可有娶亲”

    重八可还有几位侄女,她瞧着眼前的青年,年龄也对得上,配几位公主是不错的。

    “草民”

    “咳咳咳咳”老朱似乎要把自己的心肝肺都咳嗽出来,一个被窝睡不出两种人,自家妹子一说话,老朱就知道妻子在想什么,可不兴胡乱的指婚,万一此人大才,未来的自己岂不是少了一个臣子。

    马皇后到底是要给自家皇帝几分面子的,笑道:“皇帝咳嗽,先用茶”

    “今年的科举考试并未见到你”

    李长宁拱手:“父亲担忧我年纪小,遂决定在家中再磨练两年”

    正好对今科考试很是失望的老朱听了这话很是满意,朱元璋发现科举选拔的人才与自己之前的期望值有相当大的差距,因为进士及第者多为缺乏行政经验的后生少年。

    若是直接进入朝廷,行事作风稚嫩,处理政事更是稍欠考虑。

    甚至有停止科举考试的想法。

    朱棡不仅将几袋子棉籽,连李长宁的两床棉花被子也没有放过直接带进了宫里。

    李长宁简直大无语了,看来老三也是深的老朱的真传,所过之处如蝗虫过境了。

    几双手齐齐的摸向了被褥,“这棉被更加的柔软,也全部是用这棉花絮的吗?”

    “是的,棉花采摘下来去除棉籽,再弹棉,让棉花更加松软,用丝线固定住棉花,就制成了被子,因棉絮不能够经常的清洗,再套以被罩,就是一床被子了。冬日里有这一床被子,也不会被冻醒”

    老朱:“老四,你到榻上去,试一试”

    朱棣点点头,直接躺到榻上。

    因房里还有炭火,朱棣不一会已经冒汗了。

    “爹,太热了,盖上这被褥好像到了夏日”眼巴巴瞅着自己的老爹,期望能够放过自己。

    老朱眼珠子一瞪,朱棣便在床上不敢动弹了,愤愤的转过身。

    “如此说来,盖上这被子还能够省去炭火?”

    李长宁点点头,可不是,前世南方人,光靠着一身的浩然正气再加上棉被,就能够过在没有暖气的状态下度过冬天,“是的,若觉得还不够暖和再多絮点棉花就够了”

    像自家的奶奶陈大花还是好的,别家老担心自家的娃冻着,给盖上十斤大棉被,差点压到喘不过气来。

    “甚好、甚好”

    柴米油盐酱醋茶,柴能够排到首位,自然是有其道理。

    普通的百姓一生需要的柴火,除开用于做饭,另外的就是用于取暖。

    所以百姓们平常的时间,除开务农就是在砍柴的道路上。

    这棉被可以减少木柴的使用,对于百姓来说是大好事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0/140611/5961349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0/140611/5961349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