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大唐小神探:开局被斩首怎么办? > 第54章 《春节序曲》响起,过年了!

第54章 《春节序曲》响起,过年了!

推荐阅读:叶无尘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文娱:开局反串最美贵妃全网爆红重生我要复仇我恨的人七零:霍团长,你媳妇被国家收编啦!变身女剑仙,她们总想当我道侣五年内必死?我选择速通修仙界!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重回60年代不遗憾杀疯!真千金横冲直撞整顿豪门!

    《春节序曲》,后现代的华夏人民必定耳熟能详。

    每次春节联欢晚会开头,就会响起这首曲子,只要听到这个欢快的节奏,大家就知道,要过年了。

    这是来自一千四百多年后的音乐,这个时代的人根本没听过。

    但是不妨碍他们欣赏。

    也许有彦祖会问,你把后现代的曲子放给唐朝人听,确定不是鸡同鸭讲?他们能欣赏过来吗?他们会认可吗?

    你还别说,如果是别的朝代,应该不会欣赏,但这是唐朝啊。

    唐朝,作为一个对文化保持着极其开放和宽容的朝代,音乐发展是历代巅峰。

    唐朝皇帝对音乐的态度十分开明,没有像汉武帝一样,尊崇儒家以乐治国的政策,也没有刻意的让音乐背负上教化老百姓的沉重负担。

    曾经有个典故,唐初宰相杜淹,曾以儒家传统论调,告诫唐太宗李世民要谨慎治乐,劝其对音乐要保持一定程度上的关注和审查。

    尤其要禁绝《玉树后庭花》等前朝后主创造或喜爱的音乐,认为这些音乐不祥,是亡国之音。

    你猜唐太宗李世民怎么说?他认为,音乐与国家兴亡没有必然联系,主张让艺术的归艺术,政治归政治,不能混为一谈。

    唐朝皇帝几乎没有一个不喜爱歌舞的,人家武则天还作过几首宫廷曲子呢,唐玄宗更夸张,他甚至是宫廷教坊的总指挥,有事没事就爱带着一群乐工排练节目。

    一国之君尚且如此,人民百姓又会如何呢?

    宋真将一千四百年后的音乐在大唐还原,非但不会得到嘘声,反而大家都会觉得十分新奇。

    音乐所传达的情绪是互通的,无论经历了多少年沧海桑田。

    所有人都被《春节序曲》欢乐愉悦的节奏所感染,他们顿时觉得,这才是过年才应该听的音乐。

    这个节目,是宋真根据当年看的国家大剧院民乐《春节序曲》版本改编。

    由于这个时代没有小提琴、大提琴等西洋乐器,于是,他将音调较高的小提琴换作唢呐,将音调低沉的大提琴换作箜篌。

    而他的唢呐,又是经过特别定制的。

    唐朝的唢呐比较简单,只有一个簧片,于是宋真将其改造,增加成两个簧片,同时增加了后现代的唢呐“活芯”装置,令其能奏出半音阶、十二音体系,丰富了表现力。

    别问为什么能做出来?问就是专业+有钱。

    钱不需要宋真出,全由会春坊自掏腰包。

    台上一共有五十名女乐伎,分成几个区域,每种乐器基本上都有七八个乐伎负责。

    之所以安排这么多人,不是为了声势浩大,而是避免出错。

    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想法,加上排练时间短,很难表演出整齐划一的震撼感,不出错都算是谢天谢地了。

    而且,曲子时间长,并且节奏快,宋真担心女伎们体力不足,于是采用了轮换制。

    二十多人同时演奏的盛大场面,让会春坊所有客人都为之一振。

    他们哪里见识过这种场面?

    有人顿时后悔,早知道就花500文进入内场了,岂不美哉?

    然而,在唢呐声响起的一瞬间,内场票早就被洗劫一空,哪里还轮得到他们?

    哪怕是长孙岚临时增加了50个内场席位,依旧不能满足需求。

    《春节序曲》选自陕北秧歌的民间曲调而作,所以,他们对这首曲子的接受度还蛮高的。

    随着一阵重重的锣鼓声响,宋真不知不觉中,已经偷偷放下了唢呐,更换成声音清脆的笛子。

    到了曲子的第二部分,主要是由笛子+二胡的演奏。

    这段音乐,相比第一部分,没有锣鼓的振奋人心,更多的是和谐。

    众人仿佛看到了自己正背着行囊,从远方回家的迫不及待,又带着些许紧张。

    随着琵琶的加入,节奏越来越欢快。

    “到家了!终于到家了!”有人热泪盈眶。

    这是属于华夏人特有的家乡情结,每个人都感同身受。

    有人抹了抹眼角,哭诉道:“呜呜呜,何时我才能与吕四娘共度春节啊?”

    “吕四娘不是来了吗?你怎么不去找她?”

    “找了,她只回了一个字。”

    “什么字?”

    “滚。”

    “”

    不知何时,宋真又换上了声调比笛稍微低沉的箫。

    这是属于宋真的独奏时间。

    悠扬且带着温暖的箫声响起,大家仿佛看到了一家人团聚在饭桌前,有说有笑的吃着年夜饭。

    这下好了,原本没哭的观众,在这一段全都哭了。

    在场的,实际上有不少是离家游子,古代车马慢,路途遥远,许多人没有机会在每个节日都回家团聚。

    “呜呜呜,我想家了。”有一位书生哭得很厉害。

    他擦了擦眼角,忍不住原地赋诗一首:“元日惊闻春序曲,上元更想旧家居。可怜不似南飞雁,少壮几时踏归途?”

    第三部分轻缓中又带着丝丝怀念的节奏,让不少人情绪难绷。

    箫声过后是忧伤的二胡声,听了更想哭。

    但很快,曲风变了,同样的曲调,却被演绎成不一样的感觉。

    这一次,不是哀伤,而是有一种与家人欢声笑语的愉悦。

    随着锣鼓声响,再次回到了第一部分的调子,但是节奏更快。

    不少人跟随着音乐舞动起来,就像在家里一样。

    短短四分钟的《春节序曲》,大家沉浸其中,时间很快就过去。

    许久之后,众人方才缓过神来,顿时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想不到,会春坊竟然会带来如此耳目一新的惊喜。

    就在这时,有人提出了疑惑,为何他们站得这么远,依旧能清晰听闻乐器演奏声?

    对啊,为什么呢?

    狄仁杰注意到舞台下方的一堆水缸,他陷入了沉思,难道与这个有关系?

    他猜的不错,确实跟水缸有关系。

    古时候没有扩音器,于是聪明的古人发明了水缸共振法。

    就是利用戏台下部的水缸,用以扩大声音,产生共鸣,增加声响。

    运用了声波反射的原理,水缸反射声波,声波又在水缸里产生音波重叠,达到振动共鸣的扩音效果。

    红色的帷幕重新拉上,宋真在台上指挥着女伎快速撤离。

    下一个节目,是会春坊本地节目,简单来说,就是诗朗诵。

    朗诵的诗歌是唐太宗李世民作的诗歌《守岁》。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共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李世民的诗歌水平颇高,具有十分深厚的文字功底及文化修养。

    宋真趁此机会下台,坐到狄仁杰身边,猛猛灌了一口。

    “怎么是酒啊?”他不禁皱眉。

    狄仁杰忍住笑:“你喝的是会春坊东家的酒。”

    “呃。”宋真扭过头去,就看到长孙岚一脸哀怨的望着他。

    “抱歉抱歉。”

    狄仁杰好奇问道:“后面还有节目吗?”

    “嗯,还有四个。”宋真拿起一个水果啃了起来,缓缓说道,“不急,先让他们看看别的节目。”

    宋真的节目,总是让人眼前一亮。

    大家听了《春节序曲》之后,总有种别的节目不得劲的错觉。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93/875303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93/875303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