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小说 > 病秧子,竟成了大明帝师 > 第145章 烧的白花花的银子

第145章 烧的白花花的银子

推荐阅读:银发后重归八零,成了科研大佬心尖宠被逐出宗门后,美人师尊跪求我原谅姐姐逼我祸害她闺蜜洪荒:先天阴阳蛟,再无金蛟剪农家穷叮当,医术科举两手抓大明皇孙:开局教朱元璋当皇帝一秒加一只烧鸡,女神跪求我收留让我医武双绝,你管这玩意儿叫诅咒?渣男换娶绿茶后糙汉军官惜我如命结婚三年没圆房,随军一夜多胎了!

    中秋夜过后,转眼十几天的时间过去。

    京师的天就像是从冰窖里捞出来的一样。

    骤然冷下去了。

    过往行人纷纷裹上了厚衣服。

    就连日头也是雾蒙蒙的,好像离人更远了。

    国子监里,不少监生都在衣服下面加上了更厚的袄子。

    甚至有时候,学正讲话的时呼出的白气在下面都能隐隐约约的看见。

    苏策坐在下面,静静的听着老师讲课,下面悄悄的搓手。

    因为天气的缘故,他的脸色甚至比平常更加苍白一些,看起来都没了血色。

    下课后。

    杨慎有些关切的凑到旁边,问道:

    “苏兄,怎么看你脸色不是很好,莫非是因为天寒地冻的,病了?”

    苏策摇头道:

    “病倒不至于,就是来的路上太冷了,到国子监上课,一直坐着好像更冷。”

    有时候一个人生活,总有一些注意不到的地方。

    最近他的精力重新回到了自己的买卖上,所以在其他地方分心的自然就少了。

    杨慎自然而然的坐到他旁边,从怀里抽出一张纸,说道:

    “近来家父让我和下人说去采买些木炭,你若有需要我便多买些送你如何?”

    苏策从杨慎手里接过纸条,打开一看,上面记着几种不同类型的木炭。

    有普通人家烧的柴火木炭,也有高档些的松木炭,橄榄炭,不过倒没有写价格。

    估计是像杨家这样的大户人家买东西都不太需要看价格。

    苏策婉言拒绝了杨慎的建议。

    但他心里却有了一个主意。

    既然天冷,那肯定大家都需要烧炭。

    若是如此,炭价自然走高。

    自己要能在这个节骨眼上,拿出来一些新东西

    放学后。

    苏策的小院里。

    原本西山居的掌柜赵康正站在苏策跟前,恭敬的拿着小本记着什么东西。

    “回禀公子,前段日子到今天,京城里木炭的价格已经翻了将近十倍了,现在一斤木炭要足足二三十文。”

    “烧的透的好木炭,甚至要将近五十文,京城炭贵,大把大把人要用。”

    “若是我们趁这个时候,做木炭的生意,岂不是”

    赵康两眼都映着银子的光,隐约觉得大把大把的钱正朝着口袋跑步前进。

    他名义上是掌柜的,实际上是苏策的一个代理人。

    可东家赚的多了。

    自己也能跟着多分一杯羹。

    不求多,从苏策手里多漏个百八十两银子他就知足了。

    苏策听完不禁咂舌,本以为上涨个几文钱就已经够了。

    没想到竟然翻了十几倍。

    看来这个买卖,自己是非做不可了。

    桌子上。

    正摊开着一副京师附近的舆图。

    还是朱厚照前几天跟他描述,两人闲聊时手绘出来的。

    精度不大高,不过现在用倒是足够了。

    苏策听完赵康的话,微微皱眉,摇了摇头。

    “谁说木炭贵了,就要做木炭的生意了?”

    “若是普天之下的买卖,一旦见了起色咱们就要插手去做,岂不是和那些人没区别了?”

    “大家都去拼一个行业,那还有什么油水可赚?”

    赵康听闻后,心里暗暗讶然。

    眼前的苏公子年方不到弱冠,却对做买卖的事洞察的如此深刻。

    相较之下,自己做了十几年的账房先生,反倒是像做到狗肚子里去了。

    于是连连后悔道:

    “少爷真是英明,那咱们”

    苏策的眼神在舆图上,一点点的偏移。

    最终落到京师旁,大同府的地方。

    “此处,与京师有拒马河相连,若是通过水运,大约”

    赵康接话道:

    “快船运来,大约只需两日。”

    “大船则需五日。”

    “不知公子有何打算?”

    苏策默默盘算着。

    三十文到五十文的木炭,价格简直太离谱了,足以堪比寻常人家的一天饭钱。

    按照这个趋势下去,京城做木炭买卖的商户确实能大赚一笔。

    可这是绝户钱,是越赚越少的钱。

    价格一高,寻常百姓烧不起炭,最后只能烧柴。

    而柴火,又需要去城外开采。

    并且一烧,就烟雾缭绕,稍有不慎就会导致中毒。

    木炭烧制起来虽然烟雾较小,可偏偏需要大量人手伐木烧炭,成本极其高昂。

    那么有没有什么东西可以作为替代呢?

    苏策的眼神落在舆图上,那块不起眼的地方。

    大同府的灵丘县。

    “速速去租十条快船,去广昌此地寻那附近的煤,剩下的就交给你了。”

    “别的我不要求,十日之后,必须要让我见到精煤。”

    “事成之后,一百两纹银就是你的了。”

    苏策给他下了死命令。

    天气越来越冷,他要做的就是和老天赛跑。

    看看到底是煤推广的快,还是百姓冻死的快。

    想要做成买卖,其实收到煤还并不是最重要的。

    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

    人们不敢烧煤,就是其中之一。

    在这个时代,煤炭并没有作为主要燃烧能源来取暖的原因很多。

    一来是探测技术并不完善,没有多少人愿意花钱在这些看不见吗摸不着的地方。

    二来是即便找到了大片的露天煤矿,开采出了煤炭。

    多半也是产生大量毒烟的废煤,要是拿来取暖可是会熏死人的。

    而后世的一氧化碳中毒,也多是因为燃烧煤炭不充分。

    由此,可想而知。

    精练煤都能毒死人,更何况刚开采出来的呢。

    而苏策让赵康去的地方。

    产的则是一种无烟煤。

    与普通的瘦煤不同,无烟煤的含硫量更低。

    燃烧之后产生无色无味的烟气也没有那么有害。

    其危害程度,充其量和木炭差不多。

    当然这些都是开采到无烟煤之后的事情。

    眼下的当务之急就是争夺时间。

    赵康咬牙,答应下来,随后问道:

    “公子,还有什么要嘱托的吗?”

    苏策沉吟片刻,忽然发觉了一个极为重要的点。

    自己好像没有河运凭证?

    大明朝廷在能河运的关键城镇都设立了都漕运司,并设下漕运府总督。

    与漕运府总官兵同理漕政。

    前者负责政务上传下达,统一协调。

    后者则负责统筹人手,带领当地漕府领卫军,为朝廷专职漕粮运输,称为“运军”。

    在各个地方,朝廷户部和漕府排除专门官员,直接统辖地方漕运。

    军民粮船的监督和押韵事宜都不经地方管理。

    起初,漕运专指大明京杭大运河这条线,及相关连的河道。

    但后面随着水运的逐渐发展,漕运的管辖范围便开始一点点扩大,将能进行水运的区域全部囊括进去了。

    苏策想要利用河运,就必须要经过漕运总督的许可。

    正当他头疼的时候。

    院子外面传来了敲门声。

    “哐哐哐。”

    “老苏,开门了开门了!”

    苏策立刻茅塞顿开。

    朱厚照一进门,让下人放下一个大包裹。

    旋即发现,苏策的眼神好像有点不太对

    “怎么了老苏,这副眼神看我”

    “我脸上有东西吗”

    朱厚照被苏策看的心里有点发毛。

    又瞅瞅赵康。

    很快反应过来了。

    “莫非又有什么做买卖的事了?”

    “噢合着在这等着我呢!”

    他一屁股坐到板凳上,兴致勃勃的扫视了一圈。

    “来人,烧炭!”

    朱厚照身后的马车夫身形高大,三步并做两步,从院外的马车上卸下来一个炉子。

    抱到院里之后,又从事先拿进来的口袋中夹出几大块木炭点燃。

    一缕白烟袅袅,顺着烟道缓缓上升。

    小院里,火炉周围顿时暖和了不少。

    “我早就知道,你不喜欢在屋里猫着,经常在院里坐着。”

    “特地给你带了宫里烧好的核桃炭,先用着,不够我给你再拿。”

    苏策面色愈发古怪。

    猫在袖子里的手伸出来,靠近炭火,说道:

    “你烧的哪里是炭火,分明是白花花的银子啊。”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9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9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