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猜灯谜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中秋佳节,帝城不夜,月圆赏灯之会,百姓杂陈。

    诗谜书于灯,映于烛,列于通衢,任人猜度,故此称为“灯谜”。

    猜灯谜是古来一直流传的一项趣味活动。

    正月十五,八月十五,每逢赏灯之时,都会在民间自发举办。

    而出灯谜也是一项技术活。

    其一,单纯的个别词汇解释,或者是知识问答,算不得灯谜。

    例如,人人皆知桂林山水甲天下,若将“山水甲天下”作为谜题,猜一地名,很快便会得到“桂林”二字谜底。

    这种谜题,纯粹是知识性的谜题,算不得灯谜。

    其二,谜面上的字,绝对不能作为答案。除非已经标出“露春格”或“露秋格”二字,否则谜底,谜面不能相犯。

    其三,便是越朗朗上口,平仄押韵越好,亦是去作诗、做对联的工整之意。

    苏策一行人到了猜灯谜的小贩摊子前面后。

    发现早已是人挤人,肩撞肩。

    拉着孩子的,新婚小夫妇,一家数口哥哥带弟弟,姐姐拉妹妹的,人头攒动,极为热闹。

    囡囡坐在阿娘的肩头上,伸着脖子往里张望。

    发现猜灯谜的花灯比自己放的要好看多了。

    不止有画着小动物的各色普通花灯。

    还有题着毛笔字,画着文雅的鱼虫,更大的花灯。

    那货郎戴着一顶灰色瓜皮小帽,上身着灰色短衫,粗布裤子上还系着挑条围裙。

    正手执炭笔,照猫画虎的学着往花灯上画画。

    这些货郎都是走南闯北,见多识广的好手。

    南来北往久了,也多了几分本事和手艺。

    自然懂得吆喝来人多好叫卖的道理。

    他一边描花,一边喝道:

    “路过的各位大哥大姐,大叔大婶们,都来瞧一瞧看一看。”

    “一盏你不亏,两盏我不赚,十盏八盏灯谜看,总有猜中把银赚!”

    随着叫卖声吆喝,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并且显然比周遭的灯谜摊子人也更多。

    小贩见人多,吆喝的更起劲。

    苏策对朱厚照说道:

    “这商贩倒还挺有意思,不妨就去他那里瞧瞧。”

    朱厚照兴致勃勃,摩拳擦掌。

    “灯谜不过小儿科罢了,本公子出马,必然是手到擒来。”

    “我瞧瞧,我瞧瞧。”

    “周围几家,就属他家猜中的奖赏多,你瞧那招牌上贴的,足足百两银子,就他了!”

    若猜中灯谜之后,没有足够高的奖赏,肯定人就少了

    小贩肯下本,才能吸引更多人花银子参与。

    相应的,参与这样的灯谜花费也更高一些。

    “几位公子,一看就是饱读诗书,不妨来小的这出个灯谜?”

    寻常灯谜,自然是用过了。

    想出点新的,货郎一个人肯定不够,还是得靠这些读书人。

    见苏策等人均是儒生打扮,心思活络的小货郎忙不迭的上前说道:

    “出了灯谜,小的让诸位参与如何?”

    “月下才子猜灯,来岁必然高中呐!”

    货郎嘴巴利索,说起俏皮话也是一套一套的。

    杨慎颇为感兴趣,驻足道:

    “那在下便献丑,出个灯谜。”

    “不过比不得我身边的那几位公子,论学识他们都不比我差。”

    囡囡骄傲的一叉腰,说道:

    “没错,是我!”

    囡囡他娘急忙羞愧的捂上她的小嘴,生怕自家傻闺女再出丑。

    不过,古灵精怪的囡囡却逗得众人一片大笑,也吸引来了更多的过路人。

    小贩欣喜道:

    “小妹妹一看就聪慧,长大了必然是饱读诗书,做个才女呢。”

    苏策提笔。

    思忖片刻后,决定出个新奇些的。

    【 少年白发老来黑,有事秃头闲戴巾,凭你先生管得紧,管得头来不管身。】

    【谜底:毛笔】

    写完,他把纸条卷起来,塞进了花灯中。

    同时,周围的几人也写好了自己的灯谜。

    看灯赏月的多是百姓。

    能识文断字的必然是少数。

    所以写灯谜的极少,算上苏策几人,也不过寥寥十个出头。

    不过,刚刚放下笔,苏策便看到了一个熟悉的面孔。

    正是学正吴青,带着夫人在一旁围观。

    “老师?”

    “您也得闲,来看灯谜了?”

    吴青见是苏策,笑道:

    “赏月好时,我当然不能错过了。”

    “倒是你们也在这里,够巧的。”

    但他看见一行人之间,还有个一脸好奇的小姑娘盯着自己,觉得有些怪异。

    苏策解释道:

    “囡囡是中途和她母亲走散了,我们帮她寻人来着。”

    “如今找到了,就一道同行,过来猜灯谜。”

    吴青三十来岁的年纪,唯独只有一子,却早早夭折,见到小姑娘,勾起追忆,煞是喜欢。

    于是走到她身边,捏了捏小姑娘圆嘟嘟的脸蛋,说道:

    “小囡囡真可爱,想不想出灯谜?”

    “要不要伯伯帮你想一个?”

    听说是国子监的学正,囡囡他娘很热情的拽了拽囡囡的小手,说道:

    “快和伯伯说谢谢,囡囡乖。”

    读书人到哪里都受尊敬,更何况还是个饱读诗书的学正。

    在普通百姓眼里都是大儒了。

    更是尊崇有加。

    囡囡两眼亮晶晶,说道:

    “谢谢伯伯!”

    “那我悄悄和你说谜底,伯伯附耳过来,你帮我出灯谜好不好?”

    吴青笑的极为慈祥。

    是一种苏策和杨慎平常从来没见过的慈祥。

    两人看后,都觉得有些怪异,感觉吴青像变了人似的。

    “好,好。”

    “拿笔墨来,伯伯这就给你写。”

    囡囡满心欢喜,小声告诉吴青自己想要的谜底。

    吴青一听,顿时有些愕然,旋即爽朗大笑道:

    “哈哈哈小囡囡心思还真是俏皮,这也能想出来。”

    “不过依我看,那些才子都猜不出来。”

    “不错!”

    苏策一行人在旁边看的好奇。

    直到小贩收走灯笼之后,都暗暗祈求,千万不要抽到囡囡出的谜题。

    若猜出来还好。

    要是猜不出来,还真栽在一个小妮子的手里了。

    周围越来越热闹。

    直到最后一个朱厚照用狗爬一样的毛笔字写完,交上去之后。

    猜灯谜算是正是开始了。

    货郎手持铜锣。

    “铛!”

    一声脆响。

    “才子值佳节,猜月赏好岁!”

    “诸位且看”

    “百两雪花银,花落哪位家!”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9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9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