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让我看看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闲来无事,夏日炎炎之际。

    几人在苏策家的一口凉井里取来早上泡好的冰西瓜劈开来吃。

    院里房门敞开着,四人都坐在小板凳上,好不惬意的吃瓜。

    远处蝉鸣刺耳。

    却没一人觉得聒噪。

    全然一副乐呵呵的样子。

    “苏兄,你家这棵大树可是建功了,枝繁叶茂,乘凉甚是合适。”

    “回头我也让我父亲去移栽两棵大树在院里。”

    “总比那些光秃秃的假山流水强。”

    杨慎吃相斯文,小口小口的,汁水也没落几滴。

    院里大树的树荫正好笼罩住门口坐着的四人。

    油绿的叶子下。

    影影绰绰,撒了些光碎,如同鎏金错玉,别有一番滋味。

    朱厚照手上占着,用肩膀蹭了蹭耳朵挠痒,笑道:

    “这树好?”

    “当初我和老苏挑宅院的时候,就是相中了它。”

    “我早跟老苏说,家有大树好乘凉,你瞧,今儿不就用上了。”

    朱厚照屁股还是火辣辣的疼。

    但西瓜甜丝丝的,也忘却了刚才的烦恼。

    吃的乐呵呵,嘴边还有沾的红汁儿。

    东宫撷芳殿是好。

    冬天有热乎乎的地龙烧着,夏天有常备的冰块放着。

    怎么看都比苏策一方小院强。

    不过他就是乐意在这里待着。

    每每坐在小院里,朱厚照总有股说不上来的自在。

    就是拿金子他也不换。

    苏策笑着没说话,隐约看见地上又有蚁虫聚在滴落的西瓜汁旁边。

    不知不觉的仔仔细细看了起来。

    “瞅什么呢?”

    “让我看看?”

    李兆先是几人中年龄最长者,却半点没有“大哥”的样子。

    反倒蹲在苏策旁边,也聚精会神的瞅起来。

    这时,阵阵微风吹过,几人的儒杉都被吹动。

    纷纷都凑过来看蚂蚁。

    “蚁虫。”

    “你看,越来越多了。”

    苏策平常很喜欢观察生活。

    大明不同于后世的钢筋水泥森林。

    一切都是恬静自然,他也久违的重新找到了自然的气息。

    李兆先故意捏了一块瓜瓤,放到蚁群旁边。

    “多吃些多吃些,吃饱了好考功名。”

    “以后也混个蚁虫首辅当当。”

    朱厚照被他的话逗得哈哈大笑。

    “蚁虫还有首辅吗?”

    “这么说,自然也有皇帝和太子咯?”

    杨慎眼神一晃,接过话茬,和声说道:

    “万一有呢?”

    “就是不知他们会不会为亿万蚁虫的生计而发愁了。”

    “我倒希望蚁王也能如同咱们皇帝陛下一般勤政爱民。”

    “让蚁虫们都过上好日子。”

    他父亲是朝中大臣,又是太子老师,素来对大明局势关切倍加。

    偶然在饭桌上,和杨慎提起时。

    光是一个个账目,一个个开销,杨慎就能察觉到偌大个朝野,有多不容易。

    也幸亏摊上一个贤明的皇帝。

    懂得体恤臣民。

    李兆先不以为意的笑了笑。

    “蚁王如何,我不清楚。”

    “就希望他们不用科举。”

    “一朝又一朝的考生,白了发,弯了腰,蹉跎了岁月。”

    “终究是为了考个功名。”

    他曾经已经落榜一次,那种失落至今记忆犹新。

    家中唯独一个男丁,李兆先的压力可想而知。

    父亲李东阳又在当年被誉为神童。

    此后更是一路披荆斩棘,在内阁三公中是最年轻的一位。

    可以说他的学业,自幼就是在殷切希望和父亲阴影中成长起来的。

    朱厚照看了半天,加上刚才挨打,蹲的腰酸背痛。

    直起身子龇牙咧嘴的伸了个懒腰,说道:

    “瞧瞧你们,瞧瞧老苏。”

    “看个蚂蚁都能生出这么多感慨来?”

    “真是读书人,悲春伤秋的。”

    “要小爷我说啊,不如早点扫了蚁虫,赶紧晒书去!”

    他一抬胳膊,西瓜汁顺着胳膊就往衣服里流。

    急的朱厚照立马去冲水。

    几人才反应过来,苏策半天都没说话。

    众人好奇的扭过头去,才发现苏策早就坐回了椅子上。

    眼睛半睁半闭的,好像是假寐着快睡着了。

    杨慎和李兆先两人也站起身来。

    小声说道:“杨公子,别扰了苏公子美梦,他那份书咱们也一并帮忙晒了。”

    苏策对李兆先有救命之恩。

    他可从来没忘记。

    都说大恩如大仇。

    像救命之恩这种,怎么为报都不为过。

    更何况他还是李东阳的儿子,家产丰厚的远超常人。

    换作其他人,早就蹭吃蹭喝去了。

    偏偏苏策就像无事发生一样,自从上次李家父子登门谢恩之后,竟是再也没有一次提起过。

    饶是不谙人情往来的李兆先也能体会这份苦心。

    于是默默的将其埋在心里。

    只在平常尽自己所能的报答。

    杨慎也是一样,他当初受了苏策的启发,才去帮助学堂的其他学子。

    没有苏策提。

    他现在还是当初那个眼里只有圣贤书的清高书生。

    哪有现在的悠闲时光?

    “好,事不宜迟,趁着太阳在,赶紧。”

    小朱太子冲水回来,闻言也兴冲冲地挽起湿漉漉的袖子。

    “我也来!我也来!”

    随后三人一起,帮着把泛黄的书一一翻开,晒在垫了粗布的地上。

    有道是:“七月七,晒棉衣;七月八,把书拉。”

    七夕佳节,几个书生都没成家。

    凑在一起晒书。

    其实除了苏策以外,三人都是富家子。

    朱厚照更是贵为皇太子。

    家里的事都有下人来操办,他们压根不用担心。

    来苏策家,就是为了帮他干活。

    苏策体弱,做不了重活,更何况还是烈日炎炎,稍有不慎,多晒一会就中暑了。

    所以才心照不宣的都说来苏策家晒书。

    晒书晒衣的习俗,起源于汉代。

    据说当初西汉时期,建章宫附近有个叫太液池的地方。

    旁边就是汉武帝的晒衣阁,宫女们常在附近晒衣服。

    这种习俗引得后世争相传习。

    起初还好,只道是民风淳朴。

    后来渐渐就不对味了。

    晒衣开始演变为了达官贵人们炫耀财富的机会。

    到了魏晋时期,门阀世家更是在这天晒出满架的绫罗绸缎。

    一件件金丝玉线的奢华衣服挂在杆上,好不耀眼。

    当是时,“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极为瞧不起他们的做派。

    大模大样的用竹竿挑起了自己的粗布短衣。

    然后又把自己藏书晒了出来。

    并嘲笑道:“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骂的就是那些豪门世家。

    杜甫更做诗云:“曝衣遍天下,曳月扬微风。蛛丝小人态,曲缀瓜果中。”

    但后来到了明代,大家反而不记得晒衣。

    只剩下书生们晒书了。

    没一会功夫,众人的书就铺了满地。

    连同着苏策家的床褥被子也一并晒了出来。

    金黄的烈日下。

    书页时不时随风翻动,被子也染上了阳光的味道。

    苏策听见几人动静,幽幽转醒。

    睡眼朦胧,喃喃道:

    “怎么回事”

    “还真是,绿树荫浓夏日长”

    “动作这么快,我都睡着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5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5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