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朕,准了!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朱厚照昂着头,语气里一派肆意。

    饶是弘治皇帝也皱了眉头。

    可他就是这样少年意气,带着独特的风格站在众臣间。

    “洪武四年,叛贼张士诚、方国珍携余孽流亡海外岛屿,在东瀛落脚。”

    “此间勾结大明官员,拉拢百姓,祸乱一方长达百年。”

    “到了如今,据本宫所了解,倭寇之中大半数说汉话,守汉制,都是那些沿海过不下去日子的百姓。”

    “这才抛家弃子,加入了倭寇。”

    “可你们不曾想象,这帮人究竟以何谋生?”

    “本宫知道你们未曾想过,也不想去知道。”

    “那今日本宫就来告诉你们。”

    “倭寇正是在内陆掠夺,与官商勾结,把掠来的货物换了金银。”

    “如若不然,没有那么高的利润,谁会喜欢过刀口舔血的日子?”

    朱厚照结合之前苏策给自己讲的,又在昨夜找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官志。

    算是做足了功课。

    他接着说道:

    “而开海,正是给了这些变相做海上贸易的倭寇一条合乎大明律法的路子。”

    “试问,若能做正经买卖,谁愿意落草为寇?”

    “那么我说,开海为了绝除倭寇之患,何错之有?”

    一通滔滔不绝的长篇大论下来。

    饶是刘大夏一个做了数年的兵部尚书都是有点愣住了。

    他此先一直要求属下洞悉倭寇的用兵特点,骚扰规律。

    对于背后的原因,他未曾注意过,就算注意了,也不敢多想。

    今天朱厚照把话全都挑明了。

    反倒是让他有种松了一口气的感觉。

    在官言官,在商言商。

    身为大明的官员,刘大夏不是不敢得罪人。

    而是实在没有必要因为一件事去得罪整个官场。

    官官相护,哪怕查到了倭寇与官员勾结,他也只敢惩处严办当地的官员。

    若是顺藤摸瓜,指不定就连到了宫里哪位大人物的身上。

    这番话,也只能让太子来说。

    他沉寂了声音,微微低下头去,在这个比自己小了将近三十岁的太子面前。

    露出了敬佩之色。

    “臣有失察之罪,望陛下知罪。”

    弘治皇帝乐得看戏。

    以往都是自己舌战群儒,今天太子替值,他也清闲。

    挥了挥手,道:

    “无妨,自是有什么说什么,朕不计较。”

    刘大夏向后退一步,不再吭声。

    朱厚照首战告捷,更为骄傲。

    不过众目睽睽之下,他还是要装的没那么得意。

    无非就是刚才笑的都把大牙露出来了罢了。

    刘大夏退场,朱厚照本想再问一遍。

    不过,下一个站出来的。

    谁都没想到是刘健。

    “兵部尚书刘大人是天顺八年甲申科,殿试金榜第三甲。”

    “与李东阳李大人乃是同届。”

    “老臣则是天顺四年庚辰科,登进士第,年虚长几岁,也多了几分愚见。”

    “莫说老臣倚老卖老,但依我看来,殿下还是略显稚气了些。”

    刘健素来中正沉稳,气度刚严。

    身居内阁首辅,更是大多数时候的拍板决断者。

    有这种能力和资质,才可以率领文官集团,伴在陛下左右。

    而今却身先士卒,亲自上阵。

    众文官都有点傻了眼,一时间不知如何是好。

    唯独弘治皇帝,眼中闪过一丝难以言明的感动。

    刘健抬头,却并未看向朱厚照,而是先与弘治皇帝对视了一眼。

    旋即才对着朱厚照。

    “说开海,现在已经知道了殿下为何而开,那接下来,从哪开,用何种方法开?”

    “这些细则,可都思虑清楚了?”

    朱厚照也有些意外。

    他以为自己的对手充其量就是三四品的官员,顶多是个尚书。

    从未想过,就连内阁首辅刘健都会站出来反对。

    并且他准备的和“片板不得入海”相关的言辞,全部都没用上。

    还以为有哪个喜欢引经据典的言官和他掰扯掰扯太祖皇帝的遗训。

    朱厚照特地寻了不少角度来辩驳。

    没想到刘健上来就问自己可行性,想在执行上击破自己。

    朱厚照正在头脑风暴。

    他绞尽脑汁,搜刮苏策的只言片语。

    想找到地方反驳。

    “本宫思来想去。”

    “倒是之前有些准备。”

    朱厚照大言不惭,把临时抱佛脚说成实现准备。

    不过这个节骨眼也没人扣。

    刘健面不改色,静悄悄的等着朱厚照开口。

    “自古以来,规则的缺失便会导致阴暗的滋生”

    朱厚照回忆之前的话。

    “人非禽兽,需礼法约束。”

    “而礼法就是种变相的规则,约束世人。”

    “做买卖,做官也是如此,都有无数条潜规则,或谋利,或谋名。”

    “只要朝廷能建立新的规则,斩断原先的利益链,便可以改变现状。”

    说着说着,朱厚照愈发有底气,声音也恢复到之前那般洪亮了。

    刘健则始终一言不发,眼神里宛若带着某种异样神色。

    “那么由此可推,只需在倭寇最猖獗的南粤的漳州月港开辟市舶司。”

    “官府在先做榜样,树立相应律法约束。”

    “那么商贾自然是上行下效,建立起海运雏形了。”

    “此后有了利益捆绑,倭寇自然难以生存,然后就不了了之了。”

    “南宋时国家偏安一隅,国库却未见空虚,倭寇也不曾猖獗。”

    “其中便是这个道理。”

    “孱弱的南宋都可施行,那我大明有什么道理不行?”

    朱厚照一番话说下来。

    朝廷又是重归安静。

    不仅是因为刘健的开口,更是因为朱厚照说的道理。

    他们都明白,却无一人敢这么想。

    良久。

    刘健颔首。

    “殿下所言,皆是为国。”

    “拳拳之心,老臣敬佩。”

    说罢,拱手作揖。

    朱厚照连忙还礼。

    刘健转而面对弘治皇帝,年迈苍老的声音依旧有力。

    “陛下,臣以为殿下所言着实有理。”

    “但兵部尚书刘大人所言亦是在理。”

    “所以恳请陛下不妨先开南粤的漳州月港为试点,逐步放开,以观成效。”

    刘健身为内阁首辅,言辞自当滴水不漏,四平八稳。

    即便是还有心存不满的臣子,现在也不敢开口了。

    首辅都说话了,你还反对,是不想做官了吗?

    弘治皇帝终究是明白了刘健的用意。

    他正是用自己首辅的身份,堵住了天下人的嘴。

    同时也和太子捆绑到了一条船上。

    其中担的风险和责任,可想而知。

    可怜刘师傅一把年纪,还要如此行事。

    一生怀仁的弘治皇帝感受到了他的苦心,不禁有了一丝丝的动容。

    “好。”

    “太子和刘师傅所说,皆是持国之言。”

    “那么”

    “朕,准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5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5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