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为富之道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快讲讲,我喜欢听。”

    朱厚照眼里放光,搬好小板凳,一脸受教的模样。

    苏策清清嗓子,不紧不慢的端了杯茶水在手里。

    茶香四溢,氤氲在小屋里。

    “当今大明为富之道,无非几种。”

    “为官者富,鱼肉百姓,祸乱一方。”

    “为商者富,低买高卖,获利于民。”

    “为工者富,以技长人,多劳多得。”

    “为农者富,寄身于田,屯地种粮。”

    “但要我说,哪一种都不完全适合的大明朝廷。”

    朱厚照诧异的眨了眨眼,老苏好像说了,又好像没说。

    听君一席话,胜听一席话。

    他列举了几个赚钱的法子,还都给堵上了。

    “那怎么办?”

    “按你说的,朝廷不是没救了吗?”

    “开海不也是做商贾吗?低买高卖,获利于民?”

    朱厚照百思不得其解。

    显然他的小脑袋瓜还没到能参透这些东西的时候。

    苏策故意卖了个关子,问道:

    “那你想想,这些有没有什么共同点?”

    朱厚照脑袋一动,立即答道:

    “都和银子有关?”

    苏策:“”

    “你说的也对。”

    朱厚照骄傲叉腰。

    “但不如说,他们赚银子,无非是把大明的财富左手倒右手,只是在不同的人之间来回流转罢了。”

    “说通俗点,就是把别人口袋里的银子掏到自己的口袋里。”

    朱厚照乐了。

    “这不是废话吗?”

    “不掏到自己口袋里,难不成还给别人赚钱?”

    苏策眼睛一亮。

    “这就说到到关键的地方了。”

    “刚才几个法子都是掏自己人口袋。”

    “你想想,开海是掏谁的口袋?”

    朱厚照眼中生疑。

    “西洋人?”

    他顿时觉得开悟了不少。

    “你是说,把西洋人的钱,掏到自己的口袋里?”

    苏策笑着点点头。

    “孺子可教也。”

    朱厚照来了兴致,接着说道:

    “能把西洋人的银子,赚到大明,肯定是大功一件啊!”

    “只不过,朝廷在其中该如何获利?”

    “开海之后,江浙沿海富商岂不是更富了?”

    苏策略一沉吟,接着说道:

    “盐铁都能官营,为何做西洋的买卖,朝廷不能官营一部分?”

    “再说了,初开海,所有商贾都是摸着石头过河。”

    “正是需要朝廷在其中规范榜样的时候,这岂不是个绝佳的机会?”

    朱厚照愈发觉得巧妙。

    不愧是老苏,计划都是一环接一环,早就全都想好了。

    “到时候,大把大把的银子进国库,想想就觉得来劲啊。”

    苏策白了他一眼。

    “进国库又不是进你口袋,你来劲什么?”

    朱厚照愣了一下。

    讪讪笑了。

    “咳咳,我这不是,为国分忧吗?”

    “大明好了,咱们这些人才能好嘛。”

    “我得赶紧回去,跟我爹说说,让他禀报上去。这等好事可不能拖!”

    苏策拦住了他,眼神含着深意,说道:

    “不能急。”

    “你光听了好处,怎么不想想这事有多难?”

    朱厚照冷笑两声。

    “难?能有多难?”

    “大不了让皇帝和太子把那些反对的都通通推出去砍了就是。”

    “磨磨唧唧的,我最烦那种人。”

    不过说完,他想起当初自己想在朝堂上提出商税的事。

    眼睛里不禁浮现几分阴霾。

    那帮文臣的嘴皮子,他是讨教过的。

    不说是颠倒是非,搬弄黑白,也可以说是指鹿为马,鼠目寸光了。

    “唉,烦死了。”

    “怎么想干点实事就这么难?”

    苏策安慰道:

    “没事,心是好的,皇帝陛下自然能感觉到。”

    “到时候不愁没人支持。”

    朱厚照思来想去,觉得苏策说的有理。

    破天荒的,头一次生出世事艰难的心来。

    不由得长吁短叹。

    “此去要是挨了骂,也不枉我为国效力了。”

    “就是不知道提出这政策又要和多少人作对。”

    苏策眼神怔怔,打量着朱厚照。

    他以前光觉得对方身为太子,就是靠着一片孝心,想提弘治皇帝分忧。

    没想到,朱厚照也有这等的决心和抱负。

    自己之前倒是小瞧他了。

    想到这,苏策言辞更诚挚了几分。

    “想开海,我估计还会有一大阻力。”

    朱厚照:“什么阻力?”

    苏策接着道:

    “自然是倭寇。”

    他这么一说,朱厚照也凝重了几分。

    “确实,我疏忽了,倭寇始终横行东南沿海。”

    “自打洪武年间,一直猖獗不断,为了剿灭倭寇,大明花了不少心思。”

    “光是死伤百姓,卫所水寨兵就数以万计。”

    “更不必说,那些南方富户和倭寇相互勾结,富了自己口袋,穷了百姓口粮。”

    历年以来东南沿海的奏疏朱厚照都有看过。

    他对打仗的事情很上心。

    不论是关于漠北鞑靼人的战报,还是东南倭寇的战报。

    朱厚照都会一字不落的过目。

    所以现在才能口若悬河的讲出来。

    苏策笑道:

    “没错,正是因为如此,边患不绝,百姓难安。”

    “所以要趁着倭寇还未完全伤及大明根基的时候,就彻底把危险掐死在摇篮里。”

    平日里。

    趁着空闲的时候,苏策研读了很多关于大明官场的书籍。

    同时也通过身边的人知道了不少现在朝堂之上的东西。

    其实大明当下真正的毒瘤并非外患,而是内忧。

    自从大明战神在土木堡把无数明朝精锐搭进去之后。

    大明的锐气尽数失在了土木堡,此后代替的,就只有不尽的防守政策了。

    明朝武将一派便开始凋零,势力被一再打压,直到彻底抬不起头。

    万事万物都讲究一个平衡,阴阳有序,则天道有常。

    若是一家独大,肯定不是好现象。

    可现在的大明朝廷,就陷入了这种文官独大的境地之中。

    但凡有武将想要提出什么政见,便会被人用土木堡一事压的说不出来话。

    帝王上行,臣子下效。

    所幸当今弘治朝的天子勤政,臣子便都将注意力放在为官从政上。

    还没有像嘉靖朝那样疯狂敛财掠民。

    不过越是这样,其实朝堂就越是混乱。

    所有人都满怀抱负,想一展拳脚,七嘴八舌的提出政见。

    相同者抱团取暖,不同者互相攻讦。

    皇帝被文臣集团所裹挟。

    再加上弘治皇帝本身“从善如流”的特点,便有了几分被文官集团所绑架的意味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