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就那么难呢?

推荐阅读:一不小心掉到富贵人家穿书后成了顶流女明星和男配HE了四大家族:禁欲大佬宠上天我在暴力城市当刑警小师妹天生神力,一拳就能捶破天我靠表情包杀成一字并肩王!一人之下:带着十四亿人成仙笔友来信重生红楼之庶子贾环撩你又不肯,我死遁后你疯什么?

    次日一早。

    大明皇宫。

    太阳一天比一天晒,炎热的阳光将深宫中墙角的青苔都晒的没了存活的地方。

    神宫监的宦官们便忙着将脱落的苔藓纷纷收集起来,送到御药房备用。

    养心殿,御书房中。

    弘治皇帝依旧起的很早,在多年的勤政生涯中,他早就养成了习惯。

    不论政务多少,当天的折子都要在当天清完。

    早上起来给太皇太后问安之后,回来继续批折子。

    有些人似乎一生都是如此,像一只没有脚的鸟,不断的扇动着翅膀。

    弘治皇帝便是如此,日复一日。

    他对面坐着,也在低着头批文的是李东阳。

    内阁每日都会有臣子在弘治皇帝身旁当值。

    今天轮到了李东阳。

    两人对坐,相互无言。

    君臣之间,似乎在很多年里已经形成了默契,不说话,却又极为了解。

    弘治皇帝其实是有些享受这种时间的。

    在天下人皆羡慕皇帝可以独掌大权,万人之上的时候。

    他们这些大臣可以理解陛下到底付出了多少,有多呕心沥血。

    也正是因为这一份理解,所以他们既是君臣,也是老友。

    收下昏暗时掌起的宫灯,萧敬为二人斟茶。

    前脚刚拿走杯子,往外头去换茶,后脚就听见,一阵风风火火的脚步声传来。

    “父皇!儿臣来给您问早了!”

    朱厚照提着下摆,大步的迈进御书房,似乎让整个房间都顿时充满了朝气。

    弘治皇帝眼睛一抬,点了点头,算是回应。

    又很快重新低下头,皱着眉毛批折子。

    “怎么了父皇?难不成朝廷又有什么大篓子了?”

    “要儿臣说,有一个算一个,把贪官全都砍了,保准都不冤枉。”

    “他们成天压榨百姓,儿臣想想就恨得牙根痒痒。”

    “李师傅,你说是不是?”

    朱厚照气势汹汹,说完还冲李东阳嘿嘿一笑。

    弘治皇帝重重的咳嗽了一声,面色不善。

    “又皮痒了?”

    “国家大事,容不得你儿戏。”

    “瞧瞧你说的都是什么话,像个太子吗?”

    朱厚照缩了缩脖子,自讨没趣,搬来个锦墩,坐到了御案前。

    两只个胳膊往上面一放,垫在下巴下面,有点蔫了。

    “父皇说的对,儿臣是跳脱,不过至少儿臣懂得百姓生活不容易。”

    “前段日子,我与苏策在盐坊招工的时候算是见到了。”

    “唉,原来一天五十文的活儿,就能让一个壮劳力争先恐后的抢。”

    “要不是亲眼所见,儿臣是根本不敢相信啊。”

    弘治皇帝神色略微回暖,瞥了他一眼。

    “治国之道,第一步就是懂得百姓疾苦。”

    “看来你这段日子也没白学,在宫外还算有些长进。”

    他让萧敬也打听到了不少关于苏策的事,清楚他不会和朱厚照一起为非作歹。

    再加上朱厚照自幼在宫里就没什么同龄人,能有个知心的朋友,实属不易。

    所以便没有阻止,由得他们年轻人结交了。

    “那是自然,儿臣的聪慧,父皇是知道的。”

    他不顾弘治皇帝没好气的一声嗤笑,伸着脑袋,凑过去看奏章。

    一看,顿时瞪大了眼睛。

    “父皇,江浙一带竟然出了这么大的篓子?”

    “那巡抚干什么吃的?任由十一府的豪强这么胡来?”

    这道奏章乃是锦衣卫指挥使牟斌所上。

    不同于以往,一朝天子一朝臣。

    从洪武年间大明开国至今,锦衣卫在民间的风评便一直是臭名昭着。

    而弘治一朝,由牟斌率领的锦衣卫不仅没有在民间大肆动用死刑,没有掠夺民财。

    而且还受到不少官员尊敬。

    据说当初有一位臣子受诬陷,被治入大牢。

    最终牟斌不仅没有让他掉一斤肉,甚至出来的时候还胖了点。

    以至于这位官员平反之后,逢人便夸锦衣卫明辨是非。

    这次。

    牟斌麾下的锦衣卫在江浙一带所辖十一府中,调查到了大量的假账。

    虽然为首的几位知府已经落入大牢。

    可假账亏空巨大,账目繁多,户部官员一时半会计算不出来。

    若是不彻查清楚,没办法给他们定罪。

    所以弘治皇帝才会如此着急。

    朱厚照手里拿着的,就是关于假账的一道奏章。

    弘治皇帝虽面色依旧沉稳,但是深深忧虑的眸子出卖了他。

    实际上这几日他一直在为假账发愁,已经连着数日都在催促户部的官员了。

    大明的赋税不同于后世。

    采用的乃是实物为主,银两辅之。

    这就就导致了大量的粮食,布匹,丝绸等等在统计时极为耗费人力物力。

    并且在运输过程中,还会有不少的损耗。

    时常是报上来一个数,实际入国库的时候又是另外的数目了。

    江浙一地又是整个大明最富庶的行省,单单一府的粮食,经常就顶得上别的行省数府。

    十一个府加起来,要找出整个江浙一代的假账。

    无异于大海捞针,难上加难。

    李东阳放下手里的笔,同样是微微苦笑,摇了摇头。

    “殿下,当务之急不是抓人,而是要彻查清算出假账到底占了多少。”

    “一日算不出来,整个江浙便一日没有安宁。”

    “躺在咱们桌子上的,只是一个个方块字,但是放在地方,就又有不知道多少豪强趁机敛财了。”

    “他们的耳目可不止在江浙一代。”

    “事情暴露出来,朝野具知,殿下想想,又会有多少豪强趁机洗白自己的财产?”

    “而后,又会有多少无辜百姓被当成替罪羊,受到牵连呢?”

    “一行省十一府,数百万百姓都在其中,怕是又有一场风暴,卷的多少人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呐。”

    这一番话,可谓是让朱厚照一时间有点愣住了。

    他此前还从未想过,一章小小的折子竟会牵扯到这么多人。

    朱厚照拿着奏章发愣,盯着上面的数目,不知不觉,指肚都按的有些发白。

    “那那儿臣就不打扰父皇和李师傅了,先行告退了。”

    他自知不是胡闹的地方,便离开了御书房。

    只是走时,心情很沉重。

    朱厚照有点想不明白,为何想让天下太平,就那么难呢?

    让百姓能各居其所,好好过日子,就那么难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5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5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