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卖盐!
推荐阅读:渣夫处处护寡嫂,我靠兽语成国宠!、炼神塔、穿越游戏成反派,开局契约邪神、高武:女儿别怕,爸爸我是人族大帝、高武:愤怒就变强、吞仙、神雕:从全真走出的剑魔、血与酒之歌、诡道升仙:我在诡异世界修长生、踹渣夫虐渣儿,我转身二嫁商圈大佬、
苏策也没想到,自己打个瞌睡竟然被杨慎这么说。
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
“我只是按老师们的课业学了,你们要是平常学了的话,这次月考肯定问题也不大的。”
几人都面面相觑。
他们要是真认认真真学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慌。
“没事的,考前注意休息,像我一样,睡一会,都会好的。”
看着苏策真诚的笑,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月考主要是做八股,还有默写平常所学的内容。
每逢考试这天,国子监总会提前半天放学,算是给监生们多留点休息的时间。
苏策交完卷之后,就直接回家,取了装着精盐的陶罐,到了都转运司衙门。
都转运司,也叫都转运使司。
起初是太祖朱元璋袭承元制,在各地漕运和产盐地带专门设置管理运输的部门。
因为盐业和漕运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必须要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而后世渐渐演变,漕运的职能逐渐被专门成立漕运司所取代。
所以都转运司就变成了掌管盐业的部门,各地都建有收购和发售食盐的都转运司衙门。
站在门口。
苏策抱着罐子,没等一会,衙役便走了出来。
“何人来访?”
“买盐的?”
他淡淡的扫了苏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里的罐子。
“要买盐去外面商铺买,这儿只管对商铺发售食盐。”
说罢,还没听苏策说什么,扭头就要走。
苏策皱了皱眉,叫住了他。
“我不是来买盐,是来卖盐的,还是精盐。”
“卖盐?”
“给我看看?”
衙役挑眉,有点纳闷。
心说在京城,还有人专门来卖盐?
这可不是什么产盐的地界。
不会是来糊弄自己的?
他将信将疑的凑近,往罐子里瞅了一眼,不太相信。
不看不打紧,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这是盐?”
罐子里,食盐雪白,细腻如沙。
衙役从来没见过品质这么上乘的食盐,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你等着,我叫大人过来!”
今日当差的都转运副使名叫刘阳。
一听有如此高品质的好盐,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就把苏策迎了进来。
落座后,苏策抓起一小嘬,撒在刘阳手上。
“大人看看,是不是盐。”
刘阳眨巴眨巴眼,两只捏起几粒放进嘴里。
“嘶,果真!”
“如此好盐,我还从未见过!”
他瞪大了眼睛,低头又看了看手里洁白的细盐,砸砸嘴。
苏策笑道:
“都说了是精盐,自然不会欺瞒大人。”
刘阳上下打量了一番苏策。
看他还穿着国子监的监服,更是纳闷了。
好端端的监生不去上课,怎么来卖盐了?
“你这盐从哪来的?”
“咱这边可不产盐,你如实告诉我。”
苏策微微一笑,说道:
“老家产盐,便给我送来了,心说京城能卖的贵些”
刘阳有些狐疑的看看他。
但又没办法。
接过苏策怀里的盐罐子。
“好盐啊,都转运司里当差这么些年,没一种盐能比得上你手里的。”
他如获至宝的捧着罐子不愿意撒手。
“这样,粗盐八文一斤,精盐二十文。”
“我也不坑你,你的盐比精盐还好,就按你二十五文一斤来算,有多少衙门全收了。”
刘阳虽然不太相信他的话,但规矩还是懂得,没什么从中抽水的想法。
苏策也点了点头。
他之前买盐的时候,还专门打听了一下粗盐精盐什么价。
见报给自己的价格很公道,就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
苏策又从家里陆陆续续的带过来十好几罐子盐。
把刘阳的眼睛都看直了。
“好小子,这么多。”
他憋了半天,忍住没问苏策老家是哪的。
因为他知道,有了进盐渠道就像是有了聚宝盆。
对方还是国子监的监生,身份不一般,肯定比自己聪明。
所以问了也白问。
衙役拿着杆秤,一罐接一罐的给他秤。
“总共十五罐子,一罐十斤,一斤二十五文,按一两银子一千文不到来算,总共是三两半银子。”
刘阳点了点头,从衙门内房里取来了银子。
“你拿好,算算对不对。”
苏策笑眯眯的接过银子。
“不用看,我相信大人的为人。”
出门时,见左右无人,他顺手塞给刘阳一块碎银,笑道:
“以后我还有盐了,到时候接着找大人。”
刘阳也是个爽利人。
不动声色的把银子揣进怀里,哈哈一笑,说道:
“好,小郎君又是监生,家里还有制盐的产业,前途无量啊。”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告别都转运司。
苏策揣着三两银子,心里很满足。
之前朱厚照足足给自己运来了一大马车的盐石。
自己堪堪才用了两大块。
按照这个进度下去。
一大马车的盐石,至少值得几百两银子。
有了几百两银子,自己就算想把住的院子买下来都够了。
不过。
苏策当然不会直接拿钱买房。
对他来说,把钱攥在手里,找机会用钱赚钱才是正解。
只要有了本金,自己无论干嘛都不会发愁了。
回去的路上。
苏策心里琢磨着自己前几天还有什么没办完的事。
“制盐课业买药”
“对,还得买药。”
他一拍脑门,差点忙的把最重要的事给忘了。
无论什么时候,身体都是革掵的本钱。
想做什么,都得有个健康的身体。
想着,苏策往药房的方向走去。
苏策家门口的一条街上,大部分都是卖菜的。
因为挨着国子监的缘故,还有几家书屋,专门卖些笔墨纸砚这里的。
药房只有一家,名叫德济堂。
苏策走到门口,看看左右楹联,很是熟悉。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不由得心声感叹,还是古人有职业道德。
进了药房,小伙计一看是穿着监生的衣服,很热情的问道:
“小郎君有哪不适了?来抓方子还是看病?”
一般药房都会坐着郎中,顺带手给客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小病。
有些穷苦人家就会在买药之前,让药房的郎中先给自己看看。
这样一来也能剩下些看病的钱。
不过苏策的目的很明确,他直接开口道:
“有治虚痨的方子吗?”
“给我先拿几服。”
小伙计看了看苏策,犹豫道:
“有倒是有,就是价格”
苏策爽快的一笑。
“无妨,开药便可。”
有点不好意思的笑道:
“我只是按老师们的课业学了,你们要是平常学了的话,这次月考肯定问题也不大的。”
几人都面面相觑。
他们要是真认认真真学了,恐怕也不会像现在这么慌。
“没事的,考前注意休息,像我一样,睡一会,都会好的。”
看着苏策真诚的笑,众人都陷入了沉默
月考主要是做八股,还有默写平常所学的内容。
每逢考试这天,国子监总会提前半天放学,算是给监生们多留点休息的时间。
苏策交完卷之后,就直接回家,取了装着精盐的陶罐,到了都转运司衙门。
都转运司,也叫都转运使司。
起初是太祖朱元璋袭承元制,在各地漕运和产盐地带专门设置管理运输的部门。
因为盐业和漕运都是一个国家的命脉,所以必须要牢牢掌控在朝廷的手中。
而后世渐渐演变,漕运的职能逐渐被专门成立漕运司所取代。
所以都转运司就变成了掌管盐业的部门,各地都建有收购和发售食盐的都转运司衙门。
站在门口。
苏策抱着罐子,没等一会,衙役便走了出来。
“何人来访?”
“买盐的?”
他淡淡的扫了苏策一眼,又看了看他手里的罐子。
“要买盐去外面商铺买,这儿只管对商铺发售食盐。”
说罢,还没听苏策说什么,扭头就要走。
苏策皱了皱眉,叫住了他。
“我不是来买盐,是来卖盐的,还是精盐。”
“卖盐?”
“给我看看?”
衙役挑眉,有点纳闷。
心说在京城,还有人专门来卖盐?
这可不是什么产盐的地界。
不会是来糊弄自己的?
他将信将疑的凑近,往罐子里瞅了一眼,不太相信。
不看不打紧,一看顿时吓了一跳。
“这是盐?”
罐子里,食盐雪白,细腻如沙。
衙役从来没见过品质这么上乘的食盐,一时间竟然愣住了。
“你等着,我叫大人过来!”
今日当差的都转运副使名叫刘阳。
一听有如此高品质的好盐,立马放下手头工作就把苏策迎了进来。
落座后,苏策抓起一小嘬,撒在刘阳手上。
“大人看看,是不是盐。”
刘阳眨巴眨巴眼,两只捏起几粒放进嘴里。
“嘶,果真!”
“如此好盐,我还从未见过!”
他瞪大了眼睛,低头又看了看手里洁白的细盐,砸砸嘴。
苏策笑道:
“都说了是精盐,自然不会欺瞒大人。”
刘阳上下打量了一番苏策。
看他还穿着国子监的监服,更是纳闷了。
好端端的监生不去上课,怎么来卖盐了?
“你这盐从哪来的?”
“咱这边可不产盐,你如实告诉我。”
苏策微微一笑,说道:
“老家产盐,便给我送来了,心说京城能卖的贵些”
刘阳有些狐疑的看看他。
但又没办法。
接过苏策怀里的盐罐子。
“好盐啊,都转运司里当差这么些年,没一种盐能比得上你手里的。”
他如获至宝的捧着罐子不愿意撒手。
“这样,粗盐八文一斤,精盐二十文。”
“我也不坑你,你的盐比精盐还好,就按你二十五文一斤来算,有多少衙门全收了。”
刘阳虽然不太相信他的话,但规矩还是懂得,没什么从中抽水的想法。
苏策也点了点头。
他之前买盐的时候,还专门打听了一下粗盐精盐什么价。
见报给自己的价格很公道,就没多说什么。
不一会。
苏策又从家里陆陆续续的带过来十好几罐子盐。
把刘阳的眼睛都看直了。
“好小子,这么多。”
他憋了半天,忍住没问苏策老家是哪的。
因为他知道,有了进盐渠道就像是有了聚宝盆。
对方还是国子监的监生,身份不一般,肯定比自己聪明。
所以问了也白问。
衙役拿着杆秤,一罐接一罐的给他秤。
“总共十五罐子,一罐十斤,一斤二十五文,按一两银子一千文不到来算,总共是三两半银子。”
刘阳点了点头,从衙门内房里取来了银子。
“你拿好,算算对不对。”
苏策笑眯眯的接过银子。
“不用看,我相信大人的为人。”
出门时,见左右无人,他顺手塞给刘阳一块碎银,笑道:
“以后我还有盐了,到时候接着找大人。”
刘阳也是个爽利人。
不动声色的把银子揣进怀里,哈哈一笑,说道:
“好,小郎君又是监生,家里还有制盐的产业,前途无量啊。”
“那我就等着你的好消息了!”
告别都转运司。
苏策揣着三两银子,心里很满足。
之前朱厚照足足给自己运来了一大马车的盐石。
自己堪堪才用了两大块。
按照这个进度下去。
一大马车的盐石,至少值得几百两银子。
有了几百两银子,自己就算想把住的院子买下来都够了。
不过。
苏策当然不会直接拿钱买房。
对他来说,把钱攥在手里,找机会用钱赚钱才是正解。
只要有了本金,自己无论干嘛都不会发愁了。
回去的路上。
苏策心里琢磨着自己前几天还有什么没办完的事。
“制盐课业买药”
“对,还得买药。”
他一拍脑门,差点忙的把最重要的事给忘了。
无论什么时候,身体都是革掵的本钱。
想做什么,都得有个健康的身体。
想着,苏策往药房的方向走去。
苏策家门口的一条街上,大部分都是卖菜的。
因为挨着国子监的缘故,还有几家书屋,专门卖些笔墨纸砚这里的。
药房只有一家,名叫德济堂。
苏策走到门口,看看左右楹联,很是熟悉。
【但愿世上无疾苦,宁可架上药生尘。】
不由得心声感叹,还是古人有职业道德。
进了药房,小伙计一看是穿着监生的衣服,很热情的问道:
“小郎君有哪不适了?来抓方子还是看病?”
一般药房都会坐着郎中,顺带手给客人看看有没有什么小病。
有些穷苦人家就会在买药之前,让药房的郎中先给自己看看。
这样一来也能剩下些看病的钱。
不过苏策的目的很明确,他直接开口道:
“有治虚痨的方子吗?”
“给我先拿几服。”
小伙计看了看苏策,犹豫道:
“有倒是有,就是价格”
苏策爽快的一笑。
“无妨,开药便可。”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652/7076477.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652/7076477.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