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春秋生存指南 > 第110章 比美人还美

第110章 比美人还美

推荐阅读:精灵:这个小茂大不一样骄矜青梅超难哄,霸道竹马追上瘾穿越后我成了病娇王爷的眼中钉网游:我用智商碾压你快穿:我在虐文里体验虐恋情深朕,玉皇大帝,昏庸就变强时空搅屎棍炮灰读心我剧透,慌了一个又一个最强编剧从狂飙开始天生反骨白月光手持长刀心不慌

    在这个时候智跞仍旧坚持让智宵出使宋国、卫国和鲁国,说明内心里对要不要开战感到迟疑。

    摆明了的事情,智宵是当世第一猛将,还率军获得几次战役的胜利,智氏内部没有人的战绩比智宵更辉煌了。

    智跞铁了心要与赵氏开战,怎么会让智宵在这个当口离开?

    当然,也能是智跞觉得跟赵氏开战很危险,希望智宵能够到国外避祸的意思。

    现在的赵氏很虚弱,可是有了国君、魏氏、韩氏和其余家族的支持,看上去比以前更强大,尤其是赵鞅的能力真心很强。

    晋国有一句话很出名,它是“重耳在外而生,申生在内而亡”,以后被某位文人用这个典故发出那句“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的名言。

    智氏与其他家族开始了新一轮的谈判。

    纷纷扰扰之中,智宵带上近千人离开“新田”了。

    在离开之前,智宵有像该道别的人道别,其中当然包括了季嬴这位未婚妻。

    队伍从“荀”地渡过汾河,经过“周阳”、“萤庭”、“野王”,随后在“原”停留的时间长一些,再次从“雍”、“凡”等地路过,花了将近一个月的时间才抵达“棘津”附近。

    智宵每个地方都逗留一些时间,主要用于将智跞的命令进行传达,包含了集结“士”、“徒”和动员“羡”,部队进入到备战待命的姿态。

    在这个年代,“士”就是准贵族,“徒”指的是武士,“羡”是半兵半农的预备役。

    之所以会在“原”停留的时间久一些,智宵需要在当地查看各个粮仓,做好一旦爆发战事所需的粮秣调度规划。

    从“雍”和“凡”路过?“雍”地是智氏与范氏各占一半的现状,“凡”则七成归于魏氏,智宵可以亲自查看一下魏氏在攻占范氏封地后的治理情况。

    总的来说,范氏沦陷区无论被智氏或魏氏攻占都没有多强的反抗情绪,军事和准军事人员的态度就是非暴力不合作的消极状态,其余阶层该做什么还是做什么。

    “并非察觉魏氏、韩氏有备战迹象,想来两家支持赵氏仅在口头之上,暂无与我家开战迫切欲望?”程朔这一次担任副使,会从旁协助智宵的出使事宜。

    在前来卫国的路上,他们有途经魏氏、韩氏、赵氏等家族的封地,各个家族都在抚平战争创伤,忙碌着春播的各项工作。

    不是智宵胆子太大才进入各个家族的封地,他们这一千人的队伍中,甲士级别的士兵达到一百五十,剩下的三百五十名士兵都是健卒的级别。

    并非能披甲作战就叫甲士,要能够附甲三层,跑五十里还能马上投入交战。

    穿三层甲,连带武器就是负重七十斤以上,再跑五十里拥有作战能力,代表是耐力充足。

    甲士的标准可不止是非凡的体力与耐力,杀人技方面也是考核之一。

    一名甲士对上普通士兵,基本要有以一敌十的实力!

    当前对甲士的挑选极其严格,导致的是甲士的数量非常少,拿智氏为例,有两千甲士都算多了。

    晋国拥有最多甲士的是魏氏,一定超过两千的数量,具体数量多少是绝密。

    如果穿甲就是甲士,智宵都将合格的铁冶炼出来,岂不是随时能武装数千近万,乃至于更多的甲士了?

    事实是,实力不足披甲不一定是正面,披上甲胄却是没有跑几步气喘吁吁,上阵战场压根就是变成在送人头。光是防御力充足,缺乏杀伤力和变阵能力,则是成了两宋时期的重步兵了。

    不是说两宋的重步兵不能打,但他们确确实实缺乏战场上临时变阵的能力,再没有一个靠谱的指挥官,能扛住也打不赢,打赢了也难以更多杀伤敌军,变成哪怕打赢了其实也无法对敌方造成战力折损。

    智宵这一支队伍进入卫国境内没有多久,走到“平阳”时就遇到了前来迎接的卫国队伍。

    “在下渠牟,负责迎接贵使。”弥子瑕一边行礼一边致意。

    明明是弥子瑕,怎么又自称渠牟?因为他在史书上的名字就叫弥子瑕。

    这位现任的卫国将军,他其实是晋国公族的后裔,某位先祖是晋灵公的弟弟,受封于“弥”,遂以“弥”为氏,子瑕是他的字。

    弥子瑕后来在晋国的变故中出走,先后在宋国、鲁国出仕,最终落户卫国,受封了一块“渠”地,便以“渠”为氏。

    所以就说了,看春秋历史,不懂当时的规则与习俗,很难搞清楚一个不同称呼的人怎么是同一个人。

    智宵看到弥子瑕直接愣住了,没有其它原因,主要是不知道弥子瑕性别的话,实在是太容易搞错。

    怎么说呢?弥子瑕是男性,只是长得比美人还美!

    辛亏智宵的第一辈子久经“顶流”锻炼,不至于看到弥子瑕的长相露出奇奇怪怪的表情,回礼问候道:“不知公孙在卫可好?”

    之前说了,弥子瑕是晋国公族,以当代习俗能够冠上“公孙”这个称呼。

    事实上,后世的很多姓氏,它们就是来自春秋时期的官职或地位,例如“公孙”、“司马”、“士”、“司徒”等等。

    这一位比美人还美的弥子瑕听到智宵的称呼瞬间红了眼眶,别过头去,说道:“已是陈年往事,世孙勿用再提。今次,牟受君命前来迎接,请世孙随牟前往都城。”

    其实,弥子瑕的命运无比忐忑,明明尽忠职守却被迫离开母国,到了其他国家也因为长相而受到歧视,来到卫国得到重用也是因为长相。

    说白了就是卫君元贪图弥子瑕的美色,想发展一些朋友之上的友谊。

    人的长相是父母给的,自己压根没得选。

    智宵不会因为弥子瑕的长相有所想法,一番聊下来发现弥子瑕心中仍有晋国。

    这些能从弥子瑕透露出卫国的一些事情判断得出来。

    弥子瑕能感觉到智宵并不因为自己的长相而产生想法,想到了一件事情,说道:“听闻世孙几年前特地到卫拜访孔丘?他如今便在‘濮阳’接受夫人款待。”

    孔丘?孔子啊。

    诸侯的妻子不称王后,只称呼夫人,卫国之君的夫人叫南子。

    那么,智宵能够见证很出名的南子款待孔丘的场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4/14261/699333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4/14261/699333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