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内部安定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五月初,北陵国陷入混乱。

    有两三个一直被打压的世家举起了造反的旗帜。

    ……

    六月初,伊、北陵两国内部恢复安定。

    北陵军以雷霆之势镇压了叛军,然而,叛军并未被彻底消灭,其中一部分人逃往川浔州,寻求汤厚昭和方长的庇护。

    我不明白,我不理解。

    国都已经沦陷,算上川浔州,北陵竟然已经失去三个州,但伊国的军队却仍然无法迅速向前推进。

    这种情况若是发生在南封国或者唐国,恐怕军队早就崩溃瓦解了。

    北陵的军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决心,他们的抵抗十分顽强,在混乱中还保持着一种有序的状态。

    尽管北陵内部存在一些矛盾,但意料之外的是,他们在面对外敌时居然能够团结一致。

    这一事实让我猛然意识到一个重要的问题:或许,这才是真正的战争。

    之前攻打南封、唐两国时,是走了狗屎运而已。

    ……

    对于化名为迁土生的冯通鸣,作为以牙将的身份投靠北陵国,北陵皇帝自然不能赏赐比他身份还低的官职。

    封了一个“涂伊将军”的名号,“涂伊”应该是用来回应我给朝邵欧的赏赐“平建”。

    还有一个千户侯的爵位,手底下管着三万军队——只是名义上。

    三万?真正人数最多在三千,还是老弱病残孕。

    老弱病残我能理解,但“孕”……我实在想不通。

    后来听说,北陵国的军纪严明,是一名都尉让劫来的女人假扮亲兵,因此闹出了“人命”。

    对于士卒太少,北陵朝廷说是现在属于特殊时期,没办法分给冯通鸣那么多士卒。

    他顶着一个将军的头衔,实际上的权力都比不上一个普通校尉。

    北陵国对冯通鸣的安排很巧妙,既不在前线,也不在北陵大军后方,更不在皇帝身边——常明州。

    北陵皇帝因为无畏军右军抵达川浔州,就转为南下,在常明州郡城——湘城安定下来。

    不管发生了什么,保证皇帝远离战场才是最为重要,这一点北陵国的官员和将领很明白。

    冯通鸣处于处于北陵大军后方……的后方,也无法靠近长建城,甚至无法影响北陵后勤。

    并且,冯通鸣的手下还被安插了人,没办法做一些出格的事。

    我之所以知道得这么清楚,那是因为北陵的大军有伊国的人。

    这“人”自然不可能高官大将,而是北陵大军的底层人,比如:普通士卒、徭役民夫、马夫、甚至是火头军。

    他们无法左右战局,但传达一些“过时”的情报,还是能做到。

    ……

    伊国方面。

    辽士宽,率领从雨州拼凑出来的一万五千人击败了元、阳两州的叛军。

    两州军队本就是土鸡瓦狗,以至于我知道这两州有军队也没打算动用。

    虽然两州叛军刚刚进雨州就覆灭,虽然他们足够的弱,但也能体现出辽士宽在军事上的才能。

    我命令辽士宽一部前往泗州护卫马场,名义是护卫,其实另有深意。

    一、一支一万五的军队,自然不可能留在雨州,特别是京城附近。放到泗州,也可以快速支援京城。

    二、如果谷将军遭遇了什么,或者需要援兵,这支军队就是援军。

    三、可以帮忙训练无阻铁骑。颜五告诉我,铁骑已经小有所成,但缺少与步卒的配合。

    骑兵的威力本来就很大,骑兵与步卒配合就更胜一筹。

    ……

    之前上书给朝廷的地方官员,也已经查实了情况,该罢免罢免,该升职升职,该补充官员补充官员。

    ……

    而南封六州的世家造反,兴冲冲而来,灰溜溜而归。

    只有一家世家正式造反成功——冲家,我还打算把他们养肥了再杀,有人已经提着冲家家主的人头到当地府衙求赏。

    用那个人的话来说,冲家攻占了三郡之后,就开始贪图享乐,已经看出昏君的苗头。

    为此那名叛军将领为百姓,为伊国除去了祸害。

    他说的倒也不是谎话,冲家就是越打越慌,攻城几乎没有损失,反而因为无法约束手下士卒,让百姓苦不堪言。

    刚开始,冲家还大肆撒币,后来撒币也没有用。

    征兵征不到,派人去强征,去强征的人也跑了。也有人投靠他们,但大都是为了封侯爷。

    真正想要加入乱军的,就是一些地痞流氓,他们连道德都没有,谈何管理?

    猪没养大就死了,为了避免乱军变成流寇为祸百姓,我就让杰看情况出兵。

    叛军有主的时候,我是不太担心会让百姓遭受钱财损失、性命安全。

    可当叛军无主的时候,叛军的危害就变得极大,因为没有人可以约束他们

    造反,如果一开始不表现得贤明,那几乎注定造反失败。

    而一些之前举旗造反,也砍了家主头颅的世家“赔罪”,我也没打算轻易放过他们,给他们脸了。

    钱财、田地不可避免的收回一些,虽然……不是朝廷的东西,用“收回”不太合适。

    伊国内部的那些闹剧,总算平息。

    ……

    与十万大山的合作已经基本达成一致,再达不成一致两家都得玩完。

    对于他们主动给予的希莜国疆土,我自然是拒绝,多这么一块地不仅不能获得利益,还有很多的麻烦。

    十万大山交出了南封皇子及一众官员,现在已经在押回京城的路上,这个路可就远了,估计快则一个月,慢则两月才能到京城。

    我对于见南封国的皇子实在提不起什么兴趣,毕竟这对我来说并没有什么实际的好处。

    不过,这次行动也算是解决了一个潜在的隐患,以后南封六州应该就不会再有人打着沐兮氏的名号造反。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杰率领着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了“百索区”。

    他们的任务不仅要提前去视察地形,还要在那里建造一些简易的粮仓。

    毕竟,南封六州不仅没有冬天,还经常下雨。

    如果不做好粮食储存的防潮工作,那么这些宝贵的粮食很可能就会因为受潮而发霉变质,吃坏了士卒的肚子,就只能等着呲呀国一路北上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9/139282/6117310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9/139282/6117310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