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神秘美人 > 第117章 古老的造纸术

第117章 古老的造纸术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中午一点半到达和田宾馆后,钟导让大家把东西放到房间后就下楼来,在一楼餐厅吃午饭。

    宾馆的餐厅基本上大同小异,大空间、大窗户,阳光充足。桌椅干净整齐。

    身穿花裙子的维吾尔族美女服务员在桌椅间走动,端着各种菜盘来来往往。

    摄制组全体坐在一个大圆桌周围。吕风告诉大家,这里是自助餐,大家自己取餐盘选菜就行。

    夏有玉取了餐盘,在选菜台前排队盛菜。

    他选了番茄炒蛋、青椒炒西葫芦、红烧羊排和酸奶,主食是一碗米饭。

    花池选了葱爆羊肉、土豆烧牛肉、凉拌三丝(青椒丝、胡萝卜丝和粉丝)。

    她也拿了一小碗酸奶喝一碗米饭。

    花池端着餐盘坐在夏有玉旁边,默默地吃饭。

    钟导在桌子对面问花池,“那边有切好的哈密瓜,你怎么不拿一点?”

    “哈密瓜?我怎么没看见?我现在就去拿。”

    说完她站起身就离开了餐桌。

    不一会儿,她端来了一大盘切好的哈密瓜,摆在桌子中间说,“请大家品尝哈密瓜,又香又甜的哈密瓜!”她学着维吾尔语的语调对大家说,大家都笑了。

    夏有玉说,“谢谢你心里有我们!你说的话比哈密瓜甜!”

    花池听夏有玉这么说,心里美滋滋的。

    钟导说,“我代表大家谢谢你!希望你再多学几句维吾尔语。”

    大家吃完饭后,每人都拿了一牙哈密瓜品尝起来。

    钟导说,“我们吃完饭去墨玉县拍新疆桑皮纸。”

    花池心想,我怎么没有听过桑皮纸这个东西?能在上面写字吗?

    下午两点半,大家上车,前往墨玉县。

    虽然花池不知道墨玉县是怎么回事,也不知道桑皮纸是什么纸,但他兴致勃勃地对身边的吴辉说,

    “墨玉县有玉石?就是墨玉,我可以买两块带回北京。”

    吴辉说,“好像墨玉县不出产玉石。”

    “那它为什么叫墨玉县?”花池问。

    “我也不知道,反正那里应该没有墨玉。”吴辉说。

    花池有点迷惑,她索性看向窗外。

    窗外是和田的街道,楼房多,但高楼不多。街道宽敞笔直,路两旁是绿色林带。街上车来车往,比叶城热闹多了。

    车子停在了一条巷子的路口,钟导说,“先在这里录主持词,然后进去慢慢拍。”

    大家下了车,做拍摄的准备工作。

    花池站在摄像师刘军后面。她看到身穿淡绿色衬衣、米色长裤的夏有玉已经面对摄像机站好。

    这家伙到底在什么时候背主持词?从没见过他背主持词,还能拍摄时一遍过,这人神秘的地方太多了。

    夏有玉开始录主持词,

    “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和田墨玉县普恰克其镇,素有“桑皮纸之乡”美称,古老的造纸技艺在此传承了上千年。今天我们将去探访这里的桑皮纸匠人,看他们如何用传承千年古老的方法制造桑皮纸。

    在古代,桑皮除了纸作普通纸外,还用于高级装裱、制伞、包中药、制作扇子等。20世纪初,桑皮纸还曾被短暂地用于印制和田的地方流通货币。博物馆里残存的清代桑皮纸文书和民国时期的桑皮纸钞票也证明,过去新疆各地曾普遍使用桑皮纸。

    新疆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是地方传统手工技艺,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桑皮纸以桑树枝内皮为原料,有粘性,纤维光滑细腻,易于加工,经过去外皮、浸泡、锅煮、捶捣、发酵、过滤、入模、晾晒、粗磨等工序后,就可制成桑皮纸。桑皮纸分为高、中、低三个档次,用途很广泛。”

    主持词录完后,大家跟着钟导向小巷走去。

    没走多远,就听到阵阵许多木槌捶捣东西的声音。

    大家走进了一个小院子,看到院子中间的空地上整齐摆放着几排木框,钟导说,“那些木框里就是桑皮纸,正在晾晒。”

    刘军开始拍摄,魏新开始录音。

    院子里的匠人们各自忙碌着手中的活,花池看不懂他们都在干什么。

    看到一位汉族中年人在工匠旁边站着,夏有玉上前询问,

    “您好!我们是《走进新疆》摄制组的。请问您是这里的工作人员吗?”

    中年人说,“我不是工匠,我是搞研究的,我叫于斌,欢迎你们来拍桑皮纸,宣传我们国家的千年绝技。”

    夏有玉问,“于先生好!您能给我们介绍一下他们都在做什么吗?”

    于斌先生说,“可以。你看,这位工匠手里拿的是桑树枝,他正在用小刀把桑树皮剥下来。

    这些桑树枝要先放在水里浸泡,泡软之后去掉表面的深色表皮,取出桑树皮里层白色的内皮部分,然后把这些桑树内皮放到加满水的大铁锅中去煮,边煮边用棍子搅动,一直到树皮煮熟软烂,再加入胡杨土碱。”

    看到有人在敲打树皮,夏有玉问,“那些匠人在做什么?”

    于先生说,“他们把煮熟捞出来的桑皮放在一块长方形的薄石板上,然后用一种木制榔头砸桑皮。边砸边翻,直到把桑皮砸成泥饼后再放进一个半埋在地下的木桶内。

    在这之后,工匠要拿起一根顶端有一个小十字的木棒伸进木桶里搅拌桑皮泥。

    搅拌一会,桑皮浆被搅匀了,再把里面的渣子用专用筛子过滤。

    之后用一个大木瓢伸进木桶里舀出一大勺纸浆,倒在一个大约40-50厘米的沙网状的木制模具里,过滤后放在一个小水坑里。

    最后一道工序就是把这些木框模具架在院子里晾晒。”

    夏有玉问,“新疆桑皮纸有什么特点?”

    于先生说,“维吾尔族桑皮纸制作技艺是以桑树嫩皮为原料,制作完成后的纸具有韧性好、拉力强、质地软、吸水性强、历经千年不褪色等特点。

    桑皮纸的专业用途之一是修复古籍、再造古籍。”

    夏有玉问,“现在这里桑皮纸的传承工作进行得怎样了?”

    于先生说,“为了保护和传承桑皮纸制作技艺,墨玉县在普恰克其镇布达村建成了以桑皮纸制作技艺传承中心为核心的桑皮纸产业园,有配套的桑皮纸博物馆、民族乐器工坊、桑皮纸书画室、桑皮纸展销厅。

    目前,墨玉县已经有30多户、50多人的桑皮纸传承人群体。”

    夏有玉问,“桑皮纸除了修复古籍,还能有什么用途?”

    于先生说,“新疆桑皮纸一直保持着家庭小作坊的生产方式,古老的造纸技艺代代相传。

    因为生产桑皮纸的特定材料桑树皮原料有限,包括它的独特工艺程序都不适合大规模工业化造纸生产。

    所以说它是一种小众、高端的产品。它在高端书画市场应用很广泛,非常受书画爱好者欢迎。

    也可以说,新疆桑皮纸更适合创作书画作品。”

    工匠们还在忙碌。认真地操作每一道程序。

    于先生拿起一摞制作好的桑皮纸给夏有玉看,让他用手摸一摸,感受一下。

    夏有玉用右手抚摸着一张桑皮纸说,“手感真好!朴实细腻。”

    花池在附近看着夏有玉的右手花痴:手真好看,修长白皙,干净温润。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5/135670/5805958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5/135670/5805958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