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以神之名,与神同行 > 第104章 变数(下):误解

第104章 变数(下):误解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那一年冬天,一个陌生的女人带着她两个不会说话的女儿敲响了女童家的门。

    女童的父亲那段时间刚好不在家,于是她的母亲便出去应酬,看看到底是什么情况。

    女童也不清楚,不过在她的记忆里,母亲那天非常的冷静,从容不迫的将那母女三人带进了家里好吃好喝的招待着,同时也没让街上的谁看到她们有进过自家的家门。

    傍晚的时候,女童忍不住好奇,悄悄推开了母亲房间的门,但却看到母亲一个人在黑暗里跪坐在观音像前捻搓着一串舍利。

    可紧接着,那舍利串毫无征兆的断了。

    珠子滚落一地,如同天塌了一样。

    女童惊吓到了,恰巧这时,她意外发现旁边的桌子底下竟然有个被五花大绑的女人。

    不知死活,但女童当时心里默认是死了。

    她屏住呼吸,仔细辨认起来,却发现是上午找上门的那个带着两个孩子的女人。

    那一刻,她看着母亲在黑暗里疯狂寻找捡舍利珠子的狰狞面容,被彻底吓到了,整个人恐惧到了骨头里,慌不择路的逃离了那里。

    继而路过花坛时看到了管家,就告诉管家母亲若是问起她,就说她午时起就不在家。

    没等管家答应,她就火急火燎的离开了。

    等在外面待够时间,晚上才敢放心回去。

    但回来后看到母亲眼里没有了一丝光芒,看到她一脸疲惫和失魂落魄,恍惚中,不知怎的,她看到母亲脚底下多出了另一个女人的影子。

    然后一晃眼,那影子又突然消失了。

    她被吓到了,还以为母亲被厉鬼缠身了。

    说来也怪,好巧不巧,那天过后,她竟然生了一场大病。之后病情急重,整个人昏迷不醒,不仅头发掉光,甚至都瘦脱相了。

    但也奇怪的是,她原本以为母亲知道她偷看是要来找她麻烦的,可实际上母亲从她回来后就再也没有出现在她的眼里。

    话说她生病的时候迷迷糊糊,只知道是管家在旁边不辞辛劳的照顾,其他一概不知。

    之后她卧病在床,每天除了吃饭就是吃药,眼睛都困难到睁不开,昏昏沉沉的,更别说走出那个监狱一样的房间。

    但好就好在,她的病可以治好。

    一年后,她终于恢复得差不多了。

    然而又是在冬季。

    某天清晨,一缕阳光让她彻底睁开了双眼。

    那是久违的温暖,久违的清醒。

    听到院外麻雀叽叽喳喳,她如获新生,盼望重新投入世界的怀抱,继而趁管家不在起床来,跌跌撞撞的爬出了门。

    但因为长时间没有活动手脚,险些退化成一只爬行动物。然而等她适应下来后,出门一看,只见银装素裹,远山近景,白茫茫的一片。

    她好像真的睡了好久好久。

    如今院里十分冷清,府里没有一个下人。

    那是一种恍如隔世的苍凉之感。

    她不知道自己昏迷的时候家里发生了什么,于是鼓起勇气,又磕磕碰碰的来到了那扇门前。

    毕竟事情已经过去那么长时间了。

    她在想,也许是自己看错了。

    但接下来,她敲了门,却没人回应。

    那么她直接进到了屋子里。

    吱嘎一声,门开了,里面果真没有一个人。

    不仅没人,还没有取暖用的炭盆或炉子。

    屋里空气很潮湿,木头腐烂的气味很重。

    而且冷的出奇,似乎比外面还要冷,她打了个喷嚏继续向里走,看到爹娘的榻上床铺还在。

    一尘不染的,好像经常有人打扫。

    她转过身,心里突然之间空荡荡的。

    要说什么还和以前一样,那就是佛堂。

    那是母亲经常跪拜的佛堂。

    观音像也在,还留着一层厚厚的香灰。

    这一切和她记忆里的画面几乎一模一样。

    可就是太整齐太冷清太没有变化,给她的感觉是这已经不是住人的地方了。

    突然!她的眼泪夺眶而出。

    突然!她二话不说砸掉了佛堂。

    与此同时,管家刚好从院外扫完雪回来了。

    此刻他已是头发花白,脸蛋红扑扑的。

    看到家里两扇门敞开着,他还以为进了贼,抄起家伙不假思索最先冲进了大小姐的房间。

    虽然没有发现贼,但却发现女童人不见了,吓得他又着急忙慌的转身来到了另一间屋子。

    进门后看到女童完好如初的背影,看到她终于站起来了,管家手中的扫帚突然掉在了地上。

    那一刻,他的眼里老泪纵横。

    但接下来看到那些佛像的瓷碎,看到女童转身后脸上晶莹剔透的泪水,他像是明白了什么,眼里忽然掠过一丝无奈、怯意。

    还有无法言语的悲痛。

    他知道她在寻找真相,所以他在等她醒来。

    但那却是一个她短时间内无法接受的真相。

    她或许已经猜到了,她爹娘在她生病昏迷的那段时间里双双去世了。

    听到这个噩耗,如同晴天的霹雳,女童震惊到出现短暂性的失聪。她不明白,也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直到转身冲出房门,冲进祠堂里看到那两个新添的灵位才缓过神来。

    ……

    原来从一开始,她就错了。

    她的父亲根本就没有什么私生女,同样也没有她想的那么不堪,他不是为求子四处留情,而是真的当地的善人,一直默默帮助着那些家里没有顶梁柱的单亲家庭。

    因为他就是被女童祖母含辛茹苦拉扯大的,故而深知那个时代单亲母亲的不易。

    那么其实,故事的源头是女童。

    女童其实并非他所生,是他和妻子在玄水寺外捡到的孩子。但捡到她后不知怎的,外界忽然传言说他们夫妻在收养别人的女儿做女儿,谁家没有抚养能力,就可以将自己的女儿送来。

    本就是一无稽之谈,但没想到还真有人信。

    刚开始,有些穷人家里确实穷的揭不开锅,想着碰碰运气,就将孩子真的送来了。

    女童爹娘很无奈,解释了那是空穴来风后,想着第一个穷人不容易,就真给他们些钱。

    可万万没想到,一步走错,步步错。

    因为有一就会有二,有二就会有三。

    那个时候 ,饥饿才是穷人的家常便饭。

    穷人就像悬崖上被迫攀岩的人,他们一旦抓住某一根能向上爬的绳索,不管它耐力如何,不管它撑不撑得住,都不会轻易松手。

    因为欲望会膨胀,会变得无法想象。

    得知消息的人们疯了,一个个都闻风而来,有些人家里根本没有女儿,但为了钱,他们可以将别人的女儿偷过来,甚至可以把街边的乞丐抓过来滥竽充数。

    所以当女童爹娘意识到不对劲时,事情已彻底失去了控制,他们想拒绝,却没有任何用,最后无奈之下报了官。但怎料当地衙门得知情况后竟将他下了狱,说他为富不仁,拐卖幼女。

    其实是县太爷知他家产颇丰,想捞些好处,让他重金孝敬一下,交些罚金。

    可女童父亲自觉清白,就是无罪可认。

    见他敬酒不吃,县太爷安排狱卒红白齐下,让他学会识时务,却怎料他命数已尽,当夜被鞭子伺候时突发心梗死了。

    衙门闹出人命悔之莫及,却只想硬压下去,没将此事立即告诉女童的母亲。

    话说丈夫被收押的那段时间,女童母亲一直在烧香拜佛,为丈夫祈福,希望他能平安归来,于是才会骗女童说父亲出去谈生意了。

    但女童当时不信,还是和以往一样认为父亲是出去和外面的女人鬼混了。

    而那天发生的事情,冥冥之中早有注定。

    因为那母女三人到来府上之后,她母亲手中的舍利断碎之时,就是她父亲撒手人寰之际。

    原来母亲看出那女的是个女拐匪,这才将其骗进府里迷晕后抓了起来,打算交给衙门来证明丈夫的清白。

    奈何那个时候,丈夫死了,已经迟了。

    舍利断碎之时,她的心隐隐作痛。

    虽远隔两地,但还是感应到了丈夫的离开。

    于是即便发现女儿被自己吓到,她也没有心情去在意这些,因为自己家的顶梁柱死了。当她心乱如麻的来到衙门,果然得知了丈夫的死讯。

    最后的最后,女童病倒过去的那日,她带着丈夫的尸体回到了家里。

    她知道丈夫因何而死,所以在县太爷动手前就将家产转给了她的义弟,其实就是那个管家。

    但还没来得及准备丧事,她就忽然病倒了,之后就再也没有起来。

    村里的老人常说,常年吃斋念佛的人心中多少会有些慧根,所以在她看到丈夫尸体的那刻,她已多多少少预见了自己的死期。

    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时,她为女童谋划好了一切。可女童当时还在昏迷,一直没有脱离危险,所以她让管家答应她,在她死后帮她照顾好她,在女童没有彻底醒来前,永远不要离开她。

    事实证明管家信守了诺言,他是个好人。

    于是女童的母亲死后管家也没有办丧事,只是简简单单的将他们夫妻合葬在了一起,然后任劳任怨的照顾着女童,直到她终于苏醒了过来。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4/134485/577241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4/134485/577241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