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小麦的亩产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下午,太阳西斜,院子里为抢夺一根鸟毛的三只小猫们打得嗷嗷大叫。
累极而睡的人,醒了过来,又精神大好。
睡醒之后,家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去了食肆,姜直跟着姜瑶忙前忙后的,洗肉、洗菜、腌肉、烧火。
晚上进店吃饭的食客比午时都会多了几分悠闲,大家更愿意慢慢品尝美食,或者约一两个好友边吃边聊,顺便喝点小酒。
所以他们晚上卖的不仅有下酒的烤串、其他的蒸炒炸也都有。
多了一个帮手,备菜速度快了一些。
天边开始出现晚霞时,姜阿爹把烧烤炉子搬到院子里支起来,木炭被点燃,火星子闪闪,风一吹,火苗飚了出来,肉串和丸子串就被放了上去。
姜阿爹边翻着肉串边说道:“下酒菜还是少了,明日就把卤味重新支起来,肥肠、猪蹄、花生这些食客们都喜欢吃。”
姜阿娘点头,“卤肥肠就不卖给黄掌柜了,咱们人手不够洗不过来,
就准备咱们店里用的就行了。猪蹄可以多备一些,不管是卤的还是烤的都卖得不错。”
姜直蹲在烧烤架前,看着烤串直咽口水。
第一批烤串出炉了,姜阿爹就招呼大家坐下吃饭,这顿饭是给姜直接风洗尘,除了店里的菜,主食吃的是姜阿奶包的酸菜饺子。
饭桌上,姜阿爷问姜直,“你打算继续跟着商队出去?”
姜直放下手上的筷子,说道:“我明日先出去找胡商,如果可以的话就把茶叶卖给他们。”
“那卖掉之后呢?你打算怎么办?回家?”
“我好不容易说服我爹娘同意我出来,总不能马上就回去,我想在这里找活干,至少要养活自己。
商队里的管事知道我认一些字,答应让我当帮工,帮他们押送和清点货物。”
“你这么大都可以帮家里种地了,你这样出来,家里忙得过来吗?”
“种地吃不饱,我出来家里还能省下一口饭呢,弟弟妹妹们就能多吃一点。
现在能种的地少,家里还能忙得过来。而且我在外面挣的钱也能寄回去。
我识字,又有嘴,还年轻也不笨,肯定能养活自己的。”
姜阿爷沉默了一会,叹口气,这小孩一心想出来,劝不回去了。
姜阿爹看出老爹脸上的为难,说道:“阿直今日才到盛京城,咱们先不说这个,让他先把手里的货出了再说。”
“对,对,先吃饭。” 姜阿娘附和开口劝道,“阿直自己心里有成算。”
“吃饭吃饭,一会客人就上门来了。” 姜阿奶发话了。
于是,大家没继续说这个话题,吃起了饭,气氛很快就轻松了起来。
-
四月的太阳慢慢明媚起来,半夜下起了春雨。
早上孙老汉就领着儿子去看田里的麦子,冬小麦已经暗黄了,他伸手捏了一把麦穗,将麦子掐开看里面的麦粒,然后丢进嘴里嚼了嚼。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想着,这两天若是不下雨就得赶紧收麦子了。
于是转头跟儿子说:“可以收割了,跟姜家说一声,咱们要收割冬小麦了。
晚上看下天上有没有出星星,有的话,明早就动手割。”
“好。”
和孙老汉一样凑在田地看情况的人不少,有的人是提着锄头去放田里的水。
村里除了有种冬小麦的地,还有插着秧苗的水田。
大家碰见,难免一起说说话。
“孙叔,你家这麦子种得可真好。”
一个这样说,另外一个也说道:“对对对,看过了,附近这一片最好的就是你家的。”
“咱们村租的职田,今年冬小麦长得比去年好,我前两天去隔壁的村子特意看了一下,那边的麦子可比我们差,都是一样的种子,估摸着是差在这肥上。”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认同的点头,“还好去年跟着孙叔家沤了不少肥,肥跟上了自然就长得比较好。”
“孙叔家的麦子长的好,不仅是肥的问题,还是种子的问题。”
有村民羡慕的说道,“孙叔这东家可真好,不仅提供种子,还有农具和沤肥的法子。”
“就是他们买的地太少了,只有十五亩,咱们想租也租不到。”
“可惜我们自家没有地,不然就跟你家换麦种了。”
孙老汉就道:“你家就是想要我也没多少,这才十五亩,交了定租,也没剩多少。”
孙家没有跟村里人说他们交的定租比他们少一成,太显眼了不好,怕引起村民们的嫉妒。
隔日,姜阿爹和姜阿爷就往地里跑了一趟,大家估计了下产量,约定等麦子晒干了过去取。
姜瑶没有去留意小麦的收割情况,因为她种在院子里的辣椒开花了。
怕出现虫害,也让辣椒能更好得光照和通风,她每天都要检查一遍,把过密的黄叶、病叶和老叶摘除掉。一些过多、过密的侧枝也被她摘除了。
田庄里的辣椒也长出了花苞,她带着姜直过去,按照家里的养护法子也摘除了一遍。
就这样,又忙了几天,麦子晒干后,姜阿爷带着家里的两个劳动力,姜阿爹和姜直,赶着三辆驴车去了雍城孙家拉麦子回来。
一趟拉不完,姜阿爹和姜直隔天又去拉了两车回来。
姜瑶看着二十几袋麦子问道:“爹,小麦的亩产收了多少?”
姜阿爹高兴的说:“五石,每块地的亩产都很平均,比咱们以前种的多了二石。
今年要种的小麦孙家会出一半麦种,就用这个麦粒作为种子。今年咱们不用买白面了。”
姜瑶思索着,加了异能的麦种,亩产增长了近一倍,如果再精耕细作点应该能达到一倍。
所以,若是整个天下的小麦都能有这个产量。
那是不是天下就能无饥馑了?
“这算是种出了新麦种?”姜瑶喃喃说道。
“新麦种?”姜阿爹仔细想了想,“要再种一季看看是不是也是这样产量,如果是,那应该就是新麦种了。”
“爹,咱家的麦子要卖吗?”
姜阿爹闻言,立马坚决地说道:“不卖,留着自己吃,食肆里也要用到。”
“如果是按照种子的价钱卖掉呢?”姜瑶继续问。
累极而睡的人,醒了过来,又精神大好。
睡醒之后,家里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去了食肆,姜直跟着姜瑶忙前忙后的,洗肉、洗菜、腌肉、烧火。
晚上进店吃饭的食客比午时都会多了几分悠闲,大家更愿意慢慢品尝美食,或者约一两个好友边吃边聊,顺便喝点小酒。
所以他们晚上卖的不仅有下酒的烤串、其他的蒸炒炸也都有。
多了一个帮手,备菜速度快了一些。
天边开始出现晚霞时,姜阿爹把烧烤炉子搬到院子里支起来,木炭被点燃,火星子闪闪,风一吹,火苗飚了出来,肉串和丸子串就被放了上去。
姜阿爹边翻着肉串边说道:“下酒菜还是少了,明日就把卤味重新支起来,肥肠、猪蹄、花生这些食客们都喜欢吃。”
姜阿娘点头,“卤肥肠就不卖给黄掌柜了,咱们人手不够洗不过来,
就准备咱们店里用的就行了。猪蹄可以多备一些,不管是卤的还是烤的都卖得不错。”
姜直蹲在烧烤架前,看着烤串直咽口水。
第一批烤串出炉了,姜阿爹就招呼大家坐下吃饭,这顿饭是给姜直接风洗尘,除了店里的菜,主食吃的是姜阿奶包的酸菜饺子。
饭桌上,姜阿爷问姜直,“你打算继续跟着商队出去?”
姜直放下手上的筷子,说道:“我明日先出去找胡商,如果可以的话就把茶叶卖给他们。”
“那卖掉之后呢?你打算怎么办?回家?”
“我好不容易说服我爹娘同意我出来,总不能马上就回去,我想在这里找活干,至少要养活自己。
商队里的管事知道我认一些字,答应让我当帮工,帮他们押送和清点货物。”
“你这么大都可以帮家里种地了,你这样出来,家里忙得过来吗?”
“种地吃不饱,我出来家里还能省下一口饭呢,弟弟妹妹们就能多吃一点。
现在能种的地少,家里还能忙得过来。而且我在外面挣的钱也能寄回去。
我识字,又有嘴,还年轻也不笨,肯定能养活自己的。”
姜阿爷沉默了一会,叹口气,这小孩一心想出来,劝不回去了。
姜阿爹看出老爹脸上的为难,说道:“阿直今日才到盛京城,咱们先不说这个,让他先把手里的货出了再说。”
“对,对,先吃饭。” 姜阿娘附和开口劝道,“阿直自己心里有成算。”
“吃饭吃饭,一会客人就上门来了。” 姜阿奶发话了。
于是,大家没继续说这个话题,吃起了饭,气氛很快就轻松了起来。
-
四月的太阳慢慢明媚起来,半夜下起了春雨。
早上孙老汉就领着儿子去看田里的麦子,冬小麦已经暗黄了,他伸手捏了一把麦穗,将麦子掐开看里面的麦粒,然后丢进嘴里嚼了嚼。
他抬头看了一眼天空,想着,这两天若是不下雨就得赶紧收麦子了。
于是转头跟儿子说:“可以收割了,跟姜家说一声,咱们要收割冬小麦了。
晚上看下天上有没有出星星,有的话,明早就动手割。”
“好。”
和孙老汉一样凑在田地看情况的人不少,有的人是提着锄头去放田里的水。
村里除了有种冬小麦的地,还有插着秧苗的水田。
大家碰见,难免一起说说话。
“孙叔,你家这麦子种得可真好。”
一个这样说,另外一个也说道:“对对对,看过了,附近这一片最好的就是你家的。”
“咱们村租的职田,今年冬小麦长得比去年好,我前两天去隔壁的村子特意看了一下,那边的麦子可比我们差,都是一样的种子,估摸着是差在这肥上。”
这话一出,不少人都认同的点头,“还好去年跟着孙叔家沤了不少肥,肥跟上了自然就长得比较好。”
“孙叔家的麦子长的好,不仅是肥的问题,还是种子的问题。”
有村民羡慕的说道,“孙叔这东家可真好,不仅提供种子,还有农具和沤肥的法子。”
“就是他们买的地太少了,只有十五亩,咱们想租也租不到。”
“可惜我们自家没有地,不然就跟你家换麦种了。”
孙老汉就道:“你家就是想要我也没多少,这才十五亩,交了定租,也没剩多少。”
孙家没有跟村里人说他们交的定租比他们少一成,太显眼了不好,怕引起村民们的嫉妒。
隔日,姜阿爹和姜阿爷就往地里跑了一趟,大家估计了下产量,约定等麦子晒干了过去取。
姜瑶没有去留意小麦的收割情况,因为她种在院子里的辣椒开花了。
怕出现虫害,也让辣椒能更好得光照和通风,她每天都要检查一遍,把过密的黄叶、病叶和老叶摘除掉。一些过多、过密的侧枝也被她摘除了。
田庄里的辣椒也长出了花苞,她带着姜直过去,按照家里的养护法子也摘除了一遍。
就这样,又忙了几天,麦子晒干后,姜阿爷带着家里的两个劳动力,姜阿爹和姜直,赶着三辆驴车去了雍城孙家拉麦子回来。
一趟拉不完,姜阿爹和姜直隔天又去拉了两车回来。
姜瑶看着二十几袋麦子问道:“爹,小麦的亩产收了多少?”
姜阿爹高兴的说:“五石,每块地的亩产都很平均,比咱们以前种的多了二石。
今年要种的小麦孙家会出一半麦种,就用这个麦粒作为种子。今年咱们不用买白面了。”
姜瑶思索着,加了异能的麦种,亩产增长了近一倍,如果再精耕细作点应该能达到一倍。
所以,若是整个天下的小麦都能有这个产量。
那是不是天下就能无饥馑了?
“这算是种出了新麦种?”姜瑶喃喃说道。
“新麦种?”姜阿爹仔细想了想,“要再种一季看看是不是也是这样产量,如果是,那应该就是新麦种了。”
“爹,咱家的麦子要卖吗?”
姜阿爹闻言,立马坚决地说道:“不卖,留着自己吃,食肆里也要用到。”
“如果是按照种子的价钱卖掉呢?”姜瑶继续问。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4/134188/5763274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4/134188/5763274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