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78章 堆肥和麦种(一)

第78章 堆肥和麦种(一)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长松街,熙辉楼。

    茶楼里灯光明亮,大堂里坐满客人,大家无心吃茶,都神情专注的看向大堂一侧的台子。

    说书先生许如民站在台子上,绘声绘色地讲着书生报仇的故事。

    这是他这最近新写出的故事,江湖鲜衣怒马、快意恩仇的故事。

    今日他讲到文弱的书生化身刺客,行刺失败,身受重伤,被关进大牢,剧情跌宕起伏,底下客人听得聚精会神。

    突然,“唰—” 一下,许如民收起折扇,朝底下的观众拱手俯身:“欲知后事如何,请听下回分解。”

    底下客人无可奈何,失望的叹息。

    一节故事讲完,许如民收拾好东西出了茶楼。

    刚才看到有客人端着一盘烤昆仑瓜进来,听说是姜家烧烤新出的蒜蓉昆仑瓜。

    今日的故事讲完了,他打算去吃个烧烤犒劳下自己。

    到了姜家食肆他如愿点了一份新品烤昆仑瓜、几串烤串和一碗酸梅汤,在角落的一张桌子看到了同行。

    石根修和他一样是说书人。

    许如民没想到会在此处看到他,快步走过去:“石兄。”

    石根修穿着一件青灰色长衫,胡子很长,身材清瘦,带着头巾,听到呼唤,抬起头:“许兄。”

    两人坐下聊了起来,石根修平日在另一条主街的茶楼酒肆说书,两人各凭本事吃饭,互不干扰。

    外焦里嫩的烤昆仑瓜上桌,整条烤熟的昆仑瓜比切片的更加保存了昆仑瓜本身的香味和水份。

    一口下去,软嫩鲜香的瓜肉伴着浓郁的蒜泥香。

    舌头上一秒被辛辣的油煎蒜泥刺激得发麻,下一秒又被软糯鲜香的瓜肉抚平。

    又辣又爽,又鲜又香,比烤肉还好吃。

    两人吃得眉梢飞扬。

    一条蒜蓉昆仑瓜吃完,石根修喝了一口清酒,说道:“许兄,你最近说故事的方式和以往不太一样,新的话本人物形象比以往更加的鲜明了。”

    石根修最近听说许如民的说书更加受到客人的追捧,他心中有些不服,抱着长见识的心态去听了一场。

    听完他在熙辉楼门口站了半晌。

    两人对彼此的讲故事方式非常清楚,许如民现在的这个故事内容和这种说故事的形式和以往不一样。

    故事的戏剧性和生活感结合在一起,非常有群众基础。

    许如民微微笑道:“确实是不再拘一种故事形式,上台说书和这开店做生意一样,走卒贩夫、富绅豪商皆是客人,就尝试下新鲜有趣的故事。”

    突破以往的形式,新鲜、有趣、又想兼有戏剧冲突和群众基础的故事,他花了小半月才理清思路写出新的话本。

    生动的人物形象、接近日常生活的场景,他反复琢磨遣词用句。

    过程很艰难,所幸皇天不负有心人,终归是让他写出了一出文人士子韬光养晦隐忍负重成为江湖侠客与灭族仇人的刀光剑影、快意恩仇的戏码。

    许如民靠着新写的话本事业回春,每日心情很好,他现在在熙辉楼每日说书一个时辰,收入比原来的说的三、四个时辰还多。

    -

    四喜楼,二楼雅间。

    身穿紫金锦袍、头戴紫金冠、气宇轩昂,只差把“权贵”二字写在脸上的晋王世子和几个纨绔公子哥儿,边吃饭边插科打诨的嬉闹着。

    严礼开门进来说道:“姜家食肆新出了一道烤昆仑瓜,要不要去店里看看。”

    “让人买了送过来吃多好啊。”

    这群官宦子弟出门吃饭都是在大酒楼的雅间,很少到市井小食肆里吃饭。

    姜家食肆的烤肉他们也喜欢吃,平日都是让人买了送到酒楼的雅间里吃的。

    “你们不去我自己去,我还没见过整条昆仑瓜放火上烤的。”

    严礼说完不管他们,自己和同伴们走了。

    “哎,我也去。”晋王世子起身追了过去。

    紫色的昆仑瓜他认得,要是其他的食物他才懒得自己去买。

    他从小就喜欢骚里骚气的紫色,爱穿紫色的衣服、紫色的靴子、身上的配饰也是紫色的。

    这紫色的昆仑瓜他虽然不喜欢吃,但它是紫色的,在一众的瓜果蔬菜中还是深得他心的。

    见世子追出去,其他几个少年也跟着过去看热闹。

    个纨绔公子哥儿驾着马车,风风火火赶去长青街姜家食肆。

    几个少年嘻嘻哈哈站在烧烤架前看姜瑶烤昆仑瓜。

    瓜烤熟了,几人又一起围在一起吃瓜。

    -

    快到中秋节,天气仍旧炎热,盛京城迎来了盛夏的雷阵雨。

    过了午时,食客离去,姜瑶没有回家休息,一个人留在食肆里。

    外面雨声簌簌,可能是因为天气热不能出门,城里百姓憋得太久,这会下雨天街上人却不少。

    行人撑着伞悠闲从青石板街道走过,披着蓑衣的小贩语调悠长的叫卖着。

    她靠坐下柜台后,拿出姜恒从书铺里给她买的闲书看着。

    这个时代人们对于船运、天空、农事也有很多想设想,只是因为时代的局限,理论和实践却很少。

    这几天姜阿爹和姜阿爷在商量去粮铺买麦种回来。

    冬天水少,水田里没水,新到手的地刚好可以拿来种冬小麦。

    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粮铺里的粮食都会涨价,如果家里有了冬小麦日子则会好过很多。

    往常在他们村,他们都是隔一年种一次冬小麦。

    种冬小麦虽然能最大的利用土地,就是容易过多消耗地力。地力损坏了,不仅冬小麦种不好,还会影响来年水稻的播种。

    所以他们还得考虑补充地肥,这种事怕佃农大不上心,毕竟不是自家的地,租的地力不肥,佃农们可以转身租别人的田地。

    而他们却要费时费力的花三年时间种豆子才能把地养回来。

    姜阿爷和姜阿爹又商量怎么让佃农多堆肥。

    姜瑶也在想沤肥、麦种和犁具的事。

    这些穿越的必备技能不知道宋恂那边有没有琢磨出来。

    这个时候还没有化肥,只有农家肥,农人们补充地肥靠的都是这种农家肥,而农家肥最难的就是牲畜粪便了,因为不是谁家都养有那么多牲畜的。

    她记得堆肥时、堆的腐化的杂物多,温度控制好,发酵了,里面含的氮就会多一点。

    正好他们买的地旁边有山,到时候可以多找一些烂叶子、烂泥和畜粪一起发酵堆成肥。

    还有麦种,她就算有金手指作弊,也改不了麦种的基因,也不能让它产量变大。

    想要种出来的麦子产量变大,除了要有内在的优质基因外,外在的因素也很重要,田地的肥沃、给的肥够不够多,水有没有浇好和天气各种原因。

    不过她可以试试能不能让麦子的植株变得高大坚强点。

    而想要种出亩产高的麦种,肯定需要多块试验田种植观察才行。这个她们现在也没条件可以试验,还是先看这批麦种种出来的麦粒和亩产怎么样再说。

    -

    南州,暴雨停歇,天气放晴。

    安顿好无家可归的百姓后,宋恂便准备下乡去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4/134188/57632719.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4/134188/57632719.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