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穿成市井小娘子开店发家记 > 第77章 烤茄子,蒜蓉味的

第77章 烤茄子,蒜蓉味的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正厅里姜妍领着姜诚在写字,三只小奶猫已经能自己跳出木盆在屋里溜达。

    奶牛猫和狸花猫蜷缩在屋檐下的阴凉处睡觉,小橘猫炸着一身蓬蓬的软毛,本来自娱自乐的绕着凳子腿玩。

    看到姜瑶走了进来,小眉毛往中间耸起,皱着小鼻子,一脸委屈巴巴地走到她脚下,奶声奶气地嘤嘤叫唤。

    小嘴巴一张一合,显得又呆又乖。

    姜瑶看到这只小呆猫,心都要化了,蹲下去朝它伸出手掌,小呆猫怂搭着眉眼,歪着头看她,伸出毛茸茸的猫爪搭在她的手掌上。

    姜恒正在给姜阿爷和姜阿奶读信,是姜二叔寄过来的信,信上说今年老家的雨水不少,他们在三月份已经从府城回到了永林县七井村。

    人离乡贱,他们不想被迁到别的州、别的县去开荒。也不想因为离乡太久导致家里的田地被强占。

    大家觉得不管去哪里都要重新建房屋、开荒种地,老家总不会一直干旱下去。族里的人就商量索性领了救济粮回家种自己的地去。

    正好他们的村子和土地还在,衙门就遣他们回乡了。

    “二叔说,当初大家都走散了,现在村里除了他们还有十几户人家,不知道其他人家会不会回来,现在有几户是从附近村子被迁过来的人。

    家里的房屋都不能住了,他们只简单建了间泥草屋子住着。

    还有,县衙衙门发了一袋稻种,大家都只种了两亩的水稻和一亩豆子。”

    姜阿爷和姜阿奶听到这脸色都不好了。

    过了一会,姜阿爷说道:“有家可归,有族人可以相互扶持,有地可以种,这也是一种好事。

    咱们农人本就是要看天吃饭,旱一些、涝一些都是经常的事。

    老家山多,只要山还在,老二、老三都是勤快的人,进山总会找到吃的。

    族里的人也会互相帮助,也就难一时。只要家里没有败家子、没有人生病,没有人祸,不涝不旱也能过下去。”

    姜恒继续看着信,说道:“二叔还说,咱家的地也还在,只是没有种子,地现在只能荒着。

    族长和七叔公问咱们这地要怎么处理,要不要回去继续耕种,还是租给族里人种。

    不过,这会大家都忙着打理自家的地,村里、镇上也没多少人,没有人要租,想租也租不起。”

    姜阿爷听了有点发愁,伺候了一辈子的地,哪能说不要就不要的。

    姜阿爹思索了下说,“这地不能荒着,荒着荒着地就没,咱们得回去一趟处理,能租出去最好。

    有了地咱们如果在盛京城待不下去,回家还有地可以种。”

    这世道就是这样,农人们遇上天灾逃了出去,回来后运气好的话家里的地还在,运气不好的地已经被易主了或被衙门征用了。

    地被易主了,找衙门,衙门只会重新给你划一块荒地让你去开出来耕种。

    姜恒点头赞同道:“阿爹,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回去一趟。盛京城离老家要九天的车程,咱们找个商队跟着一起走比较安全。”

    “来回一趟要一个多月,书院可以让你请假这么久吗?”姜阿爹问道。

    “可以,书院没有官学管的那么严格,只要成绩不落下就行。”

    他是家里的长子长孙,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况且他以后要是做官了,也不能一点民事都不懂。

    姜阿爹颔首表示同意,继续说:“那就过完年,明年二月走,正好赶上春耕和清明祭祖。现在是暑热肯定不能出远门,秋收之后雍城外的地也要办理过户,找佃农租种。

    在那之后赶回去也来不及种今年的冬小麦,而且回来时约莫就下雪了,不适合赶路,所有过完年走最合适。”

    “嗯,就这么办。”姜阿爷也赞同,“阿恒,你再写一封信寄过去,就说咱们明年开春回去一趟处理田地和祭祖。”

    姜恒点头应下,姜阿奶连忙说道:“寄一封信是寄,寄一个包裹也是寄,给他们寄一些东西回去。天气热,吃的肯定寄不了,就寄一些用的。”

    姜瑶坐在一旁安静的听着,这会也忍不住插嘴,“家里还有一坛醪糟鱼,我去买几个陶罐,分装几罐也寄回去,这个路上不怕坏。”

    这坛醪糟鱼当初她有释放的了一点异能进去,对这些亲人的身体应该有点帮助。

    姜阿娘接过话:“再给老二、老三的几个小孩各买一身棉衣,秋收过后天就冷下来,老家的冬天也很冷。”

    姜阿奶:“也行,现在天气热,布庄里的棉衣应当不贵。给你七叔公和族长两个老人家也买一件,让他们帮忙看着点老二和老三他们。

    阿恒,你记得叮嘱下你二叔和三叔,不要让几个小孩把以前学的字给忘了。”

    姜阿爹接下说:“到时候我回去,把做鱼丸、卤菜交给老二、老三他们,看他们能不能也摆个摊赚点家用。”

    姜瑶想起在原身的记忆里,她的大堂弟,姜二叔家的大儿子,小姜瑶一岁,从小就跟在姜瑶身后,经常帮姜瑶烧火,也喜欢吃姜瑶做的各种吃食。

    就是不知道这个堂弟的喜不喜欢做饭,愿不愿意待在后厨里做饭。

    姜阿奶:“行,就这样。”

    大家说完话,又休息了半个时辰。等过了一日中最热的时候,太阳已经移到了西边。

    姜瑶她们又去店里备菜,虽然中午出门吃饭的人少,但是晚上出门的人并不少,夜市的街头仍旧灯火辉煌,人头攒动。

    她们晚上仍旧卖烤肉、烤猪蹄、烤鱼丸、烤蔬菜,当然酒水也少不了。

    酒是姜瑶从荣升酒肆买回来的新酒和果子甜酒,饮子仍旧是井水镇过的酸梅汤。

    这个季节昆仑瓜上市了,昆仑瓜就是现世说的茄子,本朝叫做昆仑瓜也叫作紫瓜。

    食肆里晚上新增了一道烤茄子,蒜蓉茄子。

    夕阳沉没时,食肆里点上灯火。

    门口烧烤架上的肉串、鱼丸和猪蹄在炭火的炙烤下滋滋冒着油。

    烧烤酱刷上,夏天的晚风先一步把这辛辣诱人的烤肉香味吹到街上行人的鼻尖。

    食客上门了,姜瑶顺势从旁边的木盆里拿出一条昆仑瓜放在铁网上,然后刷上一层油。

    食客看到她把一整条昆仑瓜放在炉子上烤,觉得很新奇,便问道:“小娘子,这昆仑瓜就这样烤吗?能吃吗?”

    姜瑶笑着说道:“能吃,等会就能吃了,而且是蒜蓉味的。”

    围观的人便看着她时不时给昆仑瓜翻面刷油,慢慢的瓜被烤软了,表皮从紫色变成了深褐色。

    只见她拿出一把小刀在昆仑瓜的头和尾各切开,再从中间轻松划开,用夹子和刀把瓜平铺开。

    里面白糯的瓜肉露了出来,又见她拿过刷子在瓜肉上刷一层油和一点点烧烤酱。

    接着舀了两勺蒜蓉酱均匀的铺在瓜肉上。

    很快,昆仑瓜的香味伴着蒜香味在咕嘟和油滋滋声飘散出来。

    围观的人忍不住吸口气,“很香,这个烤昆仑瓜我要了。”

    “好嘞。”

    姜瑶欢快应下,往瓜肉上撒上一点花椒粉、白芝麻和葱花。便用夹子夹到盘子里递给食客。

    “小娘子,也给我烤一条昆仑瓜,我要多一点蒜蓉。”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4/134188/5763271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4/134188/5763271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