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赢在过去 > 第77章 纳粮税

第77章 纳粮税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中秋节刚过三天,一大清早,铛铛铛的铜锣声响起。

    一家人吃完早饭,方盈收好碗筷去厨房清洗,锣声响起时,刚刚清洗好。

    此时,王秀莲带三个孙子孙女从堂屋出来,向厨房喊一嘴:“儿媳,洗好碗了吗?”

    “好了。”方盈用布巾抹掉手上的水珠,走出厨房。

    看到方盈出来,王秀莲说道:“咱俩去看看里长敲锣做什么?”

    “好,一起去。”方盈看小儿子腿短走得慢:“仲华,快点过来,娘亲抱你走。”

    张仲华乖乖过来,任方盈抱着走。

    张仲元很羡慕弟弟,娘亲非常忙,已经很久没有抱过他们了。

    王秀莲看张仲元羡慕的看弟弟的眼神,于心不忍,说道:“长乐和仲元过来,跟祖母手牵手一起去。”

    方盈抱着张仲华走在前面,王秀莲一左一右牵着两个孙子的手,走在后面。

    孙子孙女开心的故意晃啊晃王秀莲的手。

    张明海家在村尾,王秀莲方盈到的时候,可以说是最后一拨人了。

    铛铛铛。

    “安静,安静。”张里长说道:“今天召集各位村民过来,是宣布纳税粮的事。”

    “之前青州县没有大面积种两季稻的先例,今年众多百姓成功种植。”

    张里长声音提高一度:“知县大人为鼓励百姓多种粮,决定早稻按三成收税,晚稻按两成收税。一年只种一季的还是按三成收,都听明白了吗?”

    众村民齐齐回话:“都听明白了。”

    “回去备好粮,过两日就要来收粮了,散了散了。”张里长摆摆手催人走。

    方盈和王秀莲转头往家里走。

    仍然是方盈抱着一个,王秀莲牵着两个。

    “娘,桃园村这十亩大概要交多少粮啊?”方盈上次太忙都没有看入仓数量。

    王秀莲说道:“具体要回去看才知道,和去年只种一季的差不多。”

    方盈和王秀莲回去,进粮仓一看,去年的陈粮还有,今年的新粮已经入仓。

    “娘,要不这些旧粮就拉去卖了,咱们吃新粮就好。”

    “等你爹回来,再跟他商量一下再说,到底要不要卖。”王秀莲还是想屯粮。

    “问题咱家种了一百六十亩,就算每亩田只打两百斤粮食,一共都有三万二千斤了。”

    王秀莲怀疑这个数量:“哪有那么多?很多田地收一百多斤粮食。”

    方盈回道:“那是瘠田,咱家的一百六十亩不是呀。”

    “美源村那里第一年种粮真有这么多吗?很多田第一年种收成少得可怜。”

    方盈看着王秀莲的表情就知道她还是不信。

    于是说道:“真有,有时间让爹带你过去看就知道了。”

    “娘,咱来算一笔账,纳粮去掉一万斤,还有两万二千斤,咱家算长工在内不到二十人,根本吃不完。”

    “还是要多留点粮,万一天旱闹饥荒呢。”王秀莲觉得家中有粮,心中才不慌。

    “好,到时候粮仓都放不下了,还是一样要卖。”

    方盈见说服不了王秀莲,只能放弃等公爹回来再说。

    王秀莲见方盈表情不愉说道:“儿媳,数谁都会算,但没有落袋之前,谁能保证没有任何意外?不要过早决定,把后路给断了。”

    “娘说得有道理。”

    婆媳俩一前一后慢慢走出粮仓。

    外面阳光明媚,天很蓝。

    过了两日,家里满满的粮仓少了三分之一,王秀莲看着有些郁郁寡欢。

    方盈见这里粮税已纳好,还有元满庄的没纳呢。

    桃园村纳完粮税当晚,方盈问张明海:“公爹,元满庄那边,什么时候纳粮税?”

    张明海略一沉吟:“明日就过去,那地块不是附近三个村管的,要直接拉到县里去。”

    方盈看张明海一眼:“反正纳粮也要搬搬抬抬,叫美源村的长工连人带车一起过去就是了,五辆牛车足够。”

    张明海点头:“也只能这样办了,都赶着去纳粮,牛车估计都不好请。”

    “明后两日皂坊歇息,我也要去,那里的山也要准备花果苗了。”

    一听说要种东西,张明海马上来兴趣:“那三个小坡二百多亩,你打算种什么?”

    方盈想了想:“牛车可以爬上的最矮的那个坡全部种拓,建有房子的那个坡打算种花,最高的那个坡打算种果。”

    张明海听到要种一山的果着急了:“果子容易烂,不好拉去远的地方卖,自己吃又吃不完,种果浪费呀!”

    “公爹,水果不一定只卖鲜果,还可以加工成易运输耐保存的干果。”

    “那样岂不是又要请很多人?”张明海觉得儿媳心大。

    “也不算太多,可以多种几种水果,每种成熟时间不一样,那样就错开了,而且只有水果成熟的那段时间请短工,不用请太多长工。”

    “你心里有成算就好,自己看着办。”张明海心想反正那山空着也是空着,能挣一文算一文。

    第二天,方盈和张季远先去了县里。

    张明海和张季宁先去果源村知会长工要去元满庄做事。

    张明海和张季宁到元满庄门外,翟管事看到东家来了便出来开门,迎了进去。

    张明海看着眼前恭敬的翟管事:“我这次来是为纳粮一事,至于纳多少数量,你有听说了?”

    “听附近村民说是三成。”

    “就按那个数量准备,另外多装三百斤左右。”

    张明海说完,翟管事就领命而去,张季宁和另外一个长工也跟着去。

    三人去仓房检查装粮的麻袋是否有漏,捆好袋口,称重放到一边。

    花了半个多时辰,把三千斤粮称出来,美源村的三个长工才赶着牛车到了元满庄。

    张季宁去找张明海:“爹,今天去纳粮,还是明天去?”

    “明天去,现在去轮到我们,估计天都黑了。”

    “那好,明日早早起床装车拉去。”说完张季宁走出门。

    去元满庄周边逛逛,之前来过几次都是急急忙忙的。

    第二天,张明海领着五辆牛车,浩浩荡荡去纳粮。

    到县城门口,刚好遇到张季远驾着马车迎面而来。

    “爹,我和大嫂刚要去找你们,你们就来了。”说完张季远调转马头,牵着马慢慢跟在后面。

    到了纳粮的地方,看到前面已经排有十来个人,地上撒落一层薄薄的粮。

    这还是大清早,方盈见到了一次真实版的踢斗,果然艺术都是来源于生活。

    和八十年代交公粮有点相似,唯一不同是那时没有踢斗。

    到张明海时,倒是客客气气没有踢斗,老老实实过称。

    张明海虽然诧异,但能省下粮食还是很开心的。

    方盈站在一旁观察着他们的一举一动,想想估计自己在县衙挂上了号。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4/134033/5758488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4/134033/5758488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