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历史军事 > 让你代班,没让你中兴大明 > 第112章 比起金银,他更关心找没找到玉米、土豆

第112章 比起金银,他更关心找没找到玉米、土豆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见他如此‘商人本色’,朱祁钰忍不住笑:“福汇不必肉痛,但凡你那一船东西里面有一两样是利于咱们大明的,朕都得给你个爵位当当,比金银俗物实惠多了。”

    噗通。

    是董福汇激动跪地的声音:“皇爷,小民此生能被您叫一声名字,便已经光荣耀祖,哪还有什么渴求?”

    朱祁钰低头,就看这家伙兴奋到满脸通红。

    嘴里还喃喃着,回去就把家谱,哦不族谱撕了,从他这一页开始写!

    哈哈哈~

    朱祁钰大乐:“福汇不必如此激动,朕说过功必赏,过必罚。你担着巨大的风险,漂洋过海去替大明海贸探路,替朕挣银子、寻新作物。本就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再怎么奖赏都不为过。”

    那怎么能不为过呢?

    董福汇紧张地咽了咽口水,去年今日,他还是个普普通通有点钱的商行东家。

    再多银钱也是个商籍,子子孙孙都是。

    按律穿不得绸缎,也考不得科举。但凡有点底蕴的权贵、耕读之家,都不与他们联姻,唯恐沾了铜臭气般。

    是皇爷在大明数十年不变的户籍制度上开了道口子,让许许多多的匠、商、军籍人瞧见了希望。

    去年他给子女们都转成了民籍。

    今年乡试,长子就过了童生试。再延请名师,好好加把劲,说不得明年就能成秀才,也给家里门楣添点书香呢。

    只想一想,董福汇就忍不住狂喜好么?

    咣咣磕头,连说皇爷圣明。他这辈子算是跟定皇爷了,别说去整海贸,就是往火海,他也不带眨一眨眼睛的。

    也仔细教国舅爷,保证无丝毫隐瞒。

    朱祁钰笑着夸了几句,迫不及待地就让人将那些个种子、果实或者植株们先运过来。让户部管理农业种植相关的官员们仔细分辨一二,看看其中是否有适合在大明种植与广泛推广的。

    不管有没有,光是这重稼穑多过金银的正确态度,就让群臣欣慰无比了。

    其实手握梦境提示本,知道玉米、土豆到底有多重要的朱祁钰笑而不语。同样的那个什么小冰河时代,大明天灾连连,矛盾剧烈增加。

    几方作用之下,生生让二百多年大明土崩瓦解。

    而清因为玉米土豆,沉重包袱就轻了太多。

    他都已经看过答案了,哪里还能犯万历与其后辈子孙那样的错误,守着金饭碗要饭吃呢?

    可惜,此番董福汇带回来的种子、植株虽然多,但却没发现玉米土豆。

    倒有木薯、红薯以及……

    朱祁钰愣,树叶长圆状披针形,树皮灰褐色,裂纹多而浅。嫩枝具四棱,被褐色短柔毛……

    “这是金鸡纳树?”梦里头康熙疟疾差点去见他们的长生天,吃了洋人所献金鸡纳霜才终于幸免于难的原料树?

    董福汇愣,继而笑开:“皇爷果然真龙天子,人在京中,竟知这数千里之外。对,当地人就管这叫金鸡纳树。言其树皮可以弄成白色粉末,对治疗疟疾有奇效,被当地称为神树。”

    “小民软磨硬泡,用了整整一匹妆花缎子才换来这么棵树苗。又叮嘱人仔细看顾着,不知道费了多少珍贵的淡水。结果到了京城后,也还是这么蔫哒哒快要枯萎的样子,难为皇爷一眼就认了出来。”

    朱祁钰笑,推说自己以往还是郕王时没别的消遣,就喜欢看些个杂书。

    时间久远,竟也不记得是在哪本书上瞧见过。

    只恍惚有这么个事体,故而有此一问。

    哦哦哦。

    董福汇恍然大悟般点头,说难怪难怪。难怪人家说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

    疟疾,又叫冷热病、打摆子。

    严重起来,可是要命的。

    这什么金鸡纳树若真有此疗效,倒也确实是个好良药。可惜这株叶子都干枯了大半,怕是回天无术了。

    亏董福汇准备充分,不但有树,还带了不少种子回来。

    又言说那木薯虽有毒,但耐干旱,也能在贫瘠的土地上生长,且产量颇为不错。去皮用冷水泡个两三天,再换水煮个两遍就能彻底去除毒性。

    不但饱肚,风味还很独特呢!

    往广东、海南、广西等地种一种,也能给当地百姓添些粮食。

    红薯又叫番薯、地瓜,不知何年何月从番邦传来的。一棵苗子上也能结许多,且嫩叶嫩茎可当菜,地下的块茎能当菜也能当主粮。

    只是那东西饱肚快,饿得也快一些,还容易通气。

    都不是董福汇心之所向,但有皇命在身而已。哪里想着,苦心收集那些皇爷反应平平,却对这俩搭头爱不释手呢?

    吓得群臣连连劝说,生怕他被那据说有毒的木薯给害了去。

    朱祁钰转手把东西交给了户部尚书,让他赶紧安排人手,往广东、云南、广西之地尝试种植金鸡纳树、木薯跟红薯。

    且细细记录种植过程、肥水情况与产量等。

    剩下那些种子、苗木等,也都得着人仔细种在皇庄里,仔细观察着。看看是否有食、蔬、药之外的作用。

    户部尚书眉头刚一皱,喃喃了句皇爷此举是否有些过了。

    这新粮食作物之类,哪是那么易得?

    朱祁钰就正色:“民以食为天,国以粮为本。百姓们连肚子都吃不饱,谈什么安居乐业?关乎百姓饭碗、菜篮子的事,都不是小事。”

    “莫说筛选个几十数百样,就算大海捞针,能有所得,也是值当的。君岂不知占城稻于宋之功?”

    这几句话落地,别说户部尚书了,满朝文武都羞惭低头。

    连夸皇爷高瞻远瞩,是臣等浅薄了。

    朱祁钰自认才华能力不强于任何大臣,只是有梦境那领先当前数百年的见识加持而已。

    所以态度上一直温和又包容。

    闻言赶紧安抚,说众卿也是为免铺张浪费。虽出发点不同,但都是为了大明云云。

    然后就在众人感动的目光里笑问:“既然事实证明,海贸大有可为,是不是该正式操持起来了?相关法律法规,也该完善了?朕私库满满当当,能跟周王叔祖谈谈那四万顷地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972/5756408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972/5756408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