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周家芳娘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小娇妻,被高冷硬汉宠爆了、穿越之开局觉醒阴阳眼、医道真仙、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身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律剑、宝可梦:隐藏进化,精灵秒变神兽、我家卧室通七零,拿下疯批当老公、一笙慕君、
“大姐,姐夫,我回来了。”
余安进家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来找林蕙和元毅。
“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余家的事了了?”
他端起一杯茶,润了润嗓子,“不晓得算不算了了。”
“安弟,此话怎讲?”
小安这孩子,十七的年纪,二十七的气质,一直都稳成,脑子也够使,林蕙也是头一回听他这么拿不准话头。
伴随着茶杯放下的轻响,“想必大姐已听闻余良哥未亡人的事了。”
林蕙没有否认,无名山庄是相较远离枫阳城中心,自成一势,又不是与世隔绝,这城中新闻该知晓的还是要知道的,她林蕙又偏偏是最不缺情报工作者的。
“大约知晓一点,你当怎么看?”林蕙反问他。
“我已协余家安葬妥当良哥,大伯家三个堂哥,遵你的令,皆重新安置,即日便到作坊上工。”
此前林蕙对余家并无了解,此番经余良之事,余大伯家几个儿子表现还算不错,想来也坏不到哪去。
是以,能把一把就帮一把,于她而言,不过是微末小事。
至于余二伯家三个姑娘,皆已嫁人,有两个还嫁出了城,若有合适,自然也会帮一把的。
余安顿了顿,“就是那周姑娘如今执意要替良哥尽孝二伯伯与二伯娘跟前,倒也算好事一桩,良哥确因她而亡,可错不在她,人又尚且年轻,漫漫余生与孤寂为伴,属实无辜。再者人心难测,今日我若从中言和他们,他日有变故拉扯,我难辞其咎,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什么的好。”
林蕙很欣慰余安一如既往的稳成,“确是如此。”
“小安你想得没差,余二伯家如今除了余良还有三个女儿,俗话说女婿当半儿,这三个女婿都抵一个多半个儿子了。即使今日各有打算他们接纳了周姑娘,替其尽孝,两老岁数也大了,百年之后,这女儿女婿若是排挤周姑娘,那周姑娘就是什么都不会得到。
且这周姑娘我们亦不了解,如若她不图什么,真有那日,必然年老色衰,再嫁亦难,最终只能孤苦伶仃,甚是可怜。再若她起了心思,招婿或再嫁,都是给二伯娘她们添伤心。
与其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莫要牵扯的好,不过亦随缘分,情之一字,最是难解,没有血缘,亦可生亲情。”
如你,如我。
“娘子说得对。”元毅一脸宠溺的看着林蕙,他家娘子并不是爱说教人的性子,今日也是难得听到她说这么多,别提有多喜欢了,他就爱听娘子说话。
“晓得了,我且静观其变,有些事,就交给时间罢。”余安这么些年都受林蕙教导,行事与想法许多时候也都受其影响,倒也不是自己拿不定主意,不过就是心里不好受,想跟大姐说道说道。
林蕙向元毅夸赞道,“小安比起耀可教多了。”
这可是大实话,起耀那孩子,到底是亲生的,有恃无恐,一天天的,就是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子。
寄人篱下的孩子,纵使长姐一样的疼爱他,依然活得小心翼翼。
“大姐,起耀很好。”余安温声道。
大姐也很好,真的很好,今生遇到你们,是吾之幸。
“好好好,你们都好,都是大姐的好弟弟。”
对了,还有一事。
“李家,你可有何安算?”
李老夫人前些日子给山庄递了拜帖,林蕙问了余安的意思,婉拒了。可架不住人总是找由头想要来认亲戚,本也一次都没搭理过,如若就这么一直晾着也好,现如今李简蹲了大狱,李家怕是不能就如此罢了。
李家现任家主是余安的外祖,古人成婚早,李老爷也不过年过半百,再者这些当老爷的,整日只吃喝玩乐,面相也比同龄人年轻些许。
余安脸涨得通红,“深恶痛绝!”
林蕙见状劝慰道,“大姐晓得你的苦楚,但莫将他人过错,加诸自身,只要他们不来招惹是非,暂且不用理会。人在做,天在看,因果自有报应。”
“至于那周家芳娘,你若真不晓得如何安算,你且调查一番后,若无不可,聘其去善堂帮忙。”
“行。”
李家。
李简作为李老爷的大孙孙,早有浑名在外,仗着家里有几分势便无法无天,平日里被他欺压的不在少数,如今可算是碰到硬的了,他落了大狱一事,在枫阳城百姓看来,可真真是大快人心。
甚至连家里下人都有言语,“本就是个祸害,早该进去了。”
李老爷本就心里窝火,再听得这些言语,一上头,连打砸了几个上好的瓷杯,让这本就日渐式微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回过神后又是心疼得不行,家里好东西不多了,咋就没悠着点这破手呢?
心中又止不住感叹,“这枫阳城,到底是要没我李家地位了…”
无名山庄,翌日。
余安听着红儿的禀报,“周家芳娘,岁十七,乃周婆婆娘家小辈,两年前随其父母进城投奔周婆婆,后与余良相识。事发当日,在正街被李简看中,一路尾随至其家里,欲行不轨,后得余良相救。”
再后来的事,已是人尽皆知。
“人呢?带来了吗?”
红儿点点头,“公子,人就在门外,可要唤进来?”
“不用了,带她去善堂领份差,还有,跟她说,先谋事,后尽孝。”
“是。”红儿退出门外。
“周芳娘,跟我去善堂。”
“红儿姑娘,这?”
红儿扬着脸,圆圆的脸蛋,约莫十五六的年纪,笑起来还有虎牙,很是可爱,“我家公子说了,先谋事,后尽孝。”
周芳娘虽是不解,但还是亦步亦趋的跟在红儿身后往善堂去。
“周姑娘还是不解吗?”
“红儿姑娘,我…”
“我家庄主和公子都是极好的人,他们叫你先谋事,意思是啊,有些孝道不能凭嘴说,你得先有份安身立命的差事,能挣着钱,能使家人吃好喝好,才能谈尽孝。”
周芳娘低垂着头,“红儿姑娘,我明白了…”
余安进家门的第一件事,便是来找林蕙和元毅。
“怎的这么快就回来了,余家的事了了?”
他端起一杯茶,润了润嗓子,“不晓得算不算了了。”
“安弟,此话怎讲?”
小安这孩子,十七的年纪,二十七的气质,一直都稳成,脑子也够使,林蕙也是头一回听他这么拿不准话头。
伴随着茶杯放下的轻响,“想必大姐已听闻余良哥未亡人的事了。”
林蕙没有否认,无名山庄是相较远离枫阳城中心,自成一势,又不是与世隔绝,这城中新闻该知晓的还是要知道的,她林蕙又偏偏是最不缺情报工作者的。
“大约知晓一点,你当怎么看?”林蕙反问他。
“我已协余家安葬妥当良哥,大伯家三个堂哥,遵你的令,皆重新安置,即日便到作坊上工。”
此前林蕙对余家并无了解,此番经余良之事,余大伯家几个儿子表现还算不错,想来也坏不到哪去。
是以,能把一把就帮一把,于她而言,不过是微末小事。
至于余二伯家三个姑娘,皆已嫁人,有两个还嫁出了城,若有合适,自然也会帮一把的。
余安顿了顿,“就是那周姑娘如今执意要替良哥尽孝二伯伯与二伯娘跟前,倒也算好事一桩,良哥确因她而亡,可错不在她,人又尚且年轻,漫漫余生与孤寂为伴,属实无辜。再者人心难测,今日我若从中言和他们,他日有变故拉扯,我难辞其咎,与其如此,不如一开始就不要做什么的好。”
林蕙很欣慰余安一如既往的稳成,“确是如此。”
“小安你想得没差,余二伯家如今除了余良还有三个女儿,俗话说女婿当半儿,这三个女婿都抵一个多半个儿子了。即使今日各有打算他们接纳了周姑娘,替其尽孝,两老岁数也大了,百年之后,这女儿女婿若是排挤周姑娘,那周姑娘就是什么都不会得到。
且这周姑娘我们亦不了解,如若她不图什么,真有那日,必然年老色衰,再嫁亦难,最终只能孤苦伶仃,甚是可怜。再若她起了心思,招婿或再嫁,都是给二伯娘她们添伤心。
与其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莫要牵扯的好,不过亦随缘分,情之一字,最是难解,没有血缘,亦可生亲情。”
如你,如我。
“娘子说得对。”元毅一脸宠溺的看着林蕙,他家娘子并不是爱说教人的性子,今日也是难得听到她说这么多,别提有多喜欢了,他就爱听娘子说话。
“晓得了,我且静观其变,有些事,就交给时间罢。”余安这么些年都受林蕙教导,行事与想法许多时候也都受其影响,倒也不是自己拿不定主意,不过就是心里不好受,想跟大姐说道说道。
林蕙向元毅夸赞道,“小安比起耀可教多了。”
这可是大实话,起耀那孩子,到底是亲生的,有恃无恐,一天天的,就是个三天不打,上房揭瓦的性子。
寄人篱下的孩子,纵使长姐一样的疼爱他,依然活得小心翼翼。
“大姐,起耀很好。”余安温声道。
大姐也很好,真的很好,今生遇到你们,是吾之幸。
“好好好,你们都好,都是大姐的好弟弟。”
对了,还有一事。
“李家,你可有何安算?”
李老夫人前些日子给山庄递了拜帖,林蕙问了余安的意思,婉拒了。可架不住人总是找由头想要来认亲戚,本也一次都没搭理过,如若就这么一直晾着也好,现如今李简蹲了大狱,李家怕是不能就如此罢了。
李家现任家主是余安的外祖,古人成婚早,李老爷也不过年过半百,再者这些当老爷的,整日只吃喝玩乐,面相也比同龄人年轻些许。
余安脸涨得通红,“深恶痛绝!”
林蕙见状劝慰道,“大姐晓得你的苦楚,但莫将他人过错,加诸自身,只要他们不来招惹是非,暂且不用理会。人在做,天在看,因果自有报应。”
“至于那周家芳娘,你若真不晓得如何安算,你且调查一番后,若无不可,聘其去善堂帮忙。”
“行。”
李家。
李简作为李老爷的大孙孙,早有浑名在外,仗着家里有几分势便无法无天,平日里被他欺压的不在少数,如今可算是碰到硬的了,他落了大狱一事,在枫阳城百姓看来,可真真是大快人心。
甚至连家里下人都有言语,“本就是个祸害,早该进去了。”
李老爷本就心里窝火,再听得这些言语,一上头,连打砸了几个上好的瓷杯,让这本就日渐式微的家里,更是雪上加霜。回过神后又是心疼得不行,家里好东西不多了,咋就没悠着点这破手呢?
心中又止不住感叹,“这枫阳城,到底是要没我李家地位了…”
无名山庄,翌日。
余安听着红儿的禀报,“周家芳娘,岁十七,乃周婆婆娘家小辈,两年前随其父母进城投奔周婆婆,后与余良相识。事发当日,在正街被李简看中,一路尾随至其家里,欲行不轨,后得余良相救。”
再后来的事,已是人尽皆知。
“人呢?带来了吗?”
红儿点点头,“公子,人就在门外,可要唤进来?”
“不用了,带她去善堂领份差,还有,跟她说,先谋事,后尽孝。”
“是。”红儿退出门外。
“周芳娘,跟我去善堂。”
“红儿姑娘,这?”
红儿扬着脸,圆圆的脸蛋,约莫十五六的年纪,笑起来还有虎牙,很是可爱,“我家公子说了,先谋事,后尽孝。”
周芳娘虽是不解,但还是亦步亦趋的跟在红儿身后往善堂去。
“周姑娘还是不解吗?”
“红儿姑娘,我…”
“我家庄主和公子都是极好的人,他们叫你先谋事,意思是啊,有些孝道不能凭嘴说,你得先有份安身立命的差事,能挣着钱,能使家人吃好喝好,才能谈尽孝。”
周芳娘低垂着头,“红儿姑娘,我明白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669/5746909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669/5746909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