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精神与天赋

推荐阅读:吞噬神王七零:炮灰知青只想吃瓜看戏末世:从红月开始我靠发疯拯救了主角团末世:丧尸爆物资,我的爆率有亿点强!极道器尊穿到十年后,冷戾夫君把我宠懵了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大明伪君子

    合作与共赢,这是一个科研工作者或者说学者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西南联大是在特殊时期下的特殊产物。

    在那个国破家亡,大部分国土沦丧的年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大学,也是华国历史上办学条件最简陋的大学。

    它诞生于那个山河破碎的年代,仅存在8年,却创造出了华国教育史上至今无法超越的神话,它在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为国家和人民培养出了一大批足以改变世界的国之巨匠,从这里走出的学子,其中诺奖获得者就有两位,5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8位两弹元勋,174位两院院士……

    它是无可争议的中国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玛峰!不可复制、无可匹敌的存在。

    而当初……

    在那个整个华北都再也容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年代,清、北、南三所国内顶尖大学在长沙成立临时大学,好景不长,长沙沦陷……

    只得再次南迁昆明,这次南迁无疑是中国教育史上最伟大的长征……

    等待联大师生的不是安逸的生活,而是无法想象的艰苦,缺乏经费、缺少校舍、甚至没有建设校舍的材料,缺乏办学所需要的一切,哪怕是一张木板都弥足珍贵,甚至连温饱和安全都毫无保障。

    时任西南联大校长的梅贻琦先生邀请当时同在联大的建筑大师梁思成夫妇设计校舍,连续改了三版,从现代化的校舍到砖瓦房再到土坯房,一改再改,梁思成甚至愤怒悲吼:见这样的校舍,何必用我这样的建筑大师。

    梅贻琦先生潸然泪下:因为……我们连建这样的校舍的物资和资金都不够,所以才更需要你。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学子们围坐在草坪上,借着昏暗的汽油灯,聆听教授们的演讲;

    在风雨里,从屋顶的空隙中漏下的雨水打湿了衣衫,陈岱孙教授无奈写下“静坐听雨”的箴言;

    缺少最基本的木材,做了课桌就没有椅子,联大的师生做出了教学史上最奇葩的“火腿椅”,兼具桌椅的功能;

    食堂小到只能站着吃饭,一边吃,一边挑出饭里的石子和沙粒;

    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西南联大的师生坚持办学,保留和传承了国之文脉,西南联大几乎囊括了所有近代学科的奠基人;

    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钱钟书等文学大师在这里培养了又一代大师;

    邓稼先在这里开始了他的科学事业;

    钱穆在这里写下了《国史大纲》;

    华罗庚在这里完成了他的数学成名作《堆叠素数论》;

    所谓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在这里,前后一千多名学子舍身报国,投笔从戎,在这里“刚毅坚卓”的校训成了一个时代的真实写照,在这里,而今依旧在回想着“千秋耻、终将雪、中兴业、需人杰”的西南联大校歌……

    周戎回想着关于西南联大的一切,如果自己的猜测是真的……

    对于这个时代的学生而言,后面出现的所有教学、考试、选拔条件都将是颠覆认知的,他们至少需要对“联大精神”有个初步的认知,因为时代的改变,这个时代的人已经很难理解先辈们的所作所为,更无法理解那种“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满腔热忱。

    晚餐结束,督导组通知了第二天上午课程的时间和地点以及科目。

    地点在图书馆公共教室,6点开始,科目高等数学……

    周戎顾不上在餐厅哀嚎的学生们,直接招呼人出了餐厅,回到图书馆之后,周戎把自己的猜想告诉了几人。

    柳丽彤、马薇薇、陈思琪表现的很平静,似乎也有猜到,多少有点出乎周戎的预料。

    王二龙、田凌云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大有一种,反正我就这水平了,爱咋咋地的混不吝派头。

    师琳娜显得很兴奋,李文生一把一把的揪头发:“不是说好的就参加个比赛吗……”

    等到几人前后差不多完成今天的作业的时候已经将近凌晨一点了,周戎查了下自己的稿件,差不多有30页,一万五千字,当他看到柳丽彤的稿件的时候,一阵头皮发麻,写了快半本了。

    柳丽彤一边整理稿件一边感慨:“就这样,匆忙之下只能写到这个程度了……”

    马薇薇打着哈欠将稿件扔给周戎,示意他明天一块儿交上去,稍微翻了翻,二十页还是有的。

    而让周戎无语的是陈思琪竟然在短短的时间里写了四十二页稿纸……

    倒不是写的多少的问题,就算思路清晰,就算不考虑一切其他因素,单就论抄,从晚饭结束快八点,到凌晨1点,不过是短短的5个小时,能抄出来半本稿纸的也不是一般人了。

    周戎没记错的话,陈思琪写完看书看了有快俩钟头了。

    这……此女竟恐怖如斯!

    田凌云也终于完成了作业,王二龙和李文生还在挠头皮……

    “尽快结束,早点休息,明天更不轻松。”周戎提示两人。

    李文生索性放下笔:“就这样,我还是比较对数学感兴趣一些,估计将来也就是个当会记的料,跟我老爹一个样子。”

    柳丽彤将周戎的稿件拿起来帮他审查,接茬道:“我不太建议你去学会记专业,会记没你想象的那么简单,人情世故,财务架构一样不能落下。

    你可以考虑应用数学方向,后边可以学一些数据库的应用,以后数据这东西会成为一种很重要的无形资产,做的好了,会成为很多大企业追捧的人才,还没有应付人情世故的烦恼,凭技术吃饭。”

    周戎一怔,柳丽彤能在这个年龄这个年代就有如此远见的认知真的很让他出乎意料。

    田凌云喝了口水:“我有点不明白,就算是上边像复刻联大,跟我们初三有什么关系,应该是从他们当中挑人比较合适。”

    说着示意王二龙的方向,意思是高三的学生。

    周戎想了想说道:“联大……

    其实最重要的还是当时的精神传承。

    我分析的是上边考虑的会从几个方向去选拔人才,第一个就是认可联大的思想,并且愿意接受并为之付出努力,毕竟最近几年,五道口和圆明园这两个职业技术学院口碑争议很大,几乎成了欧美预科的代名词。

    很多花费巨大代价培养的人才走出国门就再也不回……

    第二个就是从学习能力和基础上面进行甄选,从这个角度看,初三太吃亏了。

    第三个是从天赋考虑……”

    “天赋?”众人都陷入了沉思。

    周戎继续说道:“这方面,我是这样想的,无可否认,世界上确实有那种在某方面异于常人的人存在,他们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在普通人看来近乎超能力。

    我们可以做个测试,我来问你们(*7745+\/432)*3820\/345的小数点后三位是什么?”

    王二龙和李文生几乎同时脱口而出:“等于,取小数点后第三位四舍五入后是503。”

    众人暴汗,田凌云一脸震惊的拿起计算器开始验算,得出结果之后再次震惊。

    周戎……

    我去……

    要不要玩这么大,太打击人了。

    周戎继续说道:“每20人中就有一个每天只需要6小时甚至更短就能达到充分睡眠的短睡者;

    每四十人中就有一个iq超过120;

    每100人中就有一个双手同样灵活而非单纯的左撇子;

    每400人当中就有一个四色视觉,他们的辨色能力是正常人的100倍;

    每500人当中就有一个超耐力者,他们拥有超强的代谢能力,可以长时间保持高强度的运动而不对自身造成损害;

    而类似你们这种超级计算能力出现的概率大概将近百万分之一……

    而绝大多数的这类拥有超强天赋的人才,要么本人都没有意识到,要么没有科学的培养模式,绝大多数人的天赋都被浪费了,我觉得这才是初中组参加的意义所在。

    选拔永远是残酷的,从众多基础不错的尖子生中选拔一部分拥有一些特殊天赋的人才进行定向培养,这应该才是他们的打算……”

    周戎说完之后,几人又简单的聊了几句,一夜无话。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576/57445300.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576/57445300.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