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母子情最稳固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李嗣源是个勤政的好皇帝,下朝之后,多在御书房里呆着。与他相伴的,是一摞一摞的奏折。
任圜已经被派去蜀地许久,一个消息也未传回,李嗣源心中担忧得紧,唯恐蜀地生乱。
他是相信任圜的能力的,但也怕出现意外。正在伤神,外头内侍来报:“潞王求见。”
李嗣源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道:“宣。”
内侍得令。
李从珂一进来,就给李嗣源跪下了,一口一个“父皇大恩”,端是感激涕零。言语之间,还夹杂着小时候父子俩的趣事,以及后来一同出征,并肩作战。李嗣源的回忆被勾起,跟着变得伤感起来。他从龙椅上走下来,亲手将潞王扶起。
“好孩子,你受苦了!”
李从珂摇头道:“儿臣不苦,儿臣罪有应得。母妃那般算计,终究是儿臣侍母不周,若儿臣早些发现,母亲也不至于作出伤害王娘娘之事。所以儿臣此次前来,是为交出手中兵权。”
潞王麾下,掌有六万兵马。这六万兵马说多不多,却盘踞在京郊。关键时刻,或许能给帝都致命一击。现在李从珂主动交出兵权,是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更是为表决心——
从今以后,他再也不涉军事,做一个闲散王爷,安稳度日便已知足。
“从珂,其实你大可不必……”
李从珂泫然欲泣:“父皇,儿臣自小视您为英雄,处处以您为楷模,也曾想要报效朝廷,成为国之桢干。可儿臣清楚,自己身上的血液并不高贵,儿臣有自知之明,不愿成为父皇的负累。”
李从珂带给李嗣源的固有印象是爽朗大方、英姿勃发,何曾有过如此自暴自弃的模样。李嗣源心中痛了一下,知道这孩子被伤着了。
李从珂低着头,一双招子躲在阴影里。
他把李嗣源眼中的痛意尽收眼底,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他失去了母亲,再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所以做事再不必畏首畏尾,大可放开了手脚干。
他没有人可以依靠了,从此以后只能靠自己。
从一开始的孺慕之情,到接下来的报国明志,再到后来的自损自贬,每一步都掐得刚刚好。他让李嗣源又爱、又欣赏、又愧疚,从而占据了主导权。
李嗣源没有接受他的提议:“从珂,从前的事情就把它忘了,以后你还是潞王,亲率六万精兵。”
做潞王有什么用?还不是要仰人鼻息。李从珂在心中嗤笑一声,脸上一派惶恐端肃:“求父皇为儿臣着想,收回儿臣手中的兵权。朝中风云诡谲,儿臣不是他们的对手。”
他以弱势之态,将战火引向了安重诲。老匹夫害他如此,此事绝不能善了。
李嗣源沉默片刻,道:“朕已下令将安重诲软禁,等他游历回来便摘了他的官帽,如此一来,以后再没有人敢欺到你头上。从珂,朕不许你看轻你自己。”
李从珂再一次跪了下来,叩谢父皇仁德。李嗣源叫他起来,他不起,他说有一事相求,恳请父皇答应。
李嗣源问:“何事?”
李从珂重重地磕了一下头:“失去母亲庇护的孩子,就如那落单的雏鸟,儿臣怕极了朝堂上的刀光剑影,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恳请父皇给儿臣择一可以依靠的母族,以护儿臣周全。”
李嗣源沉吟道:“你心中可有人选。”
“有。”
李从珂缓缓道:“儿臣……儿臣想拜任贤妃做母亲。”
真是狮子大张口。这是李嗣源脑海中第一闪过的念头。
他是一名父亲,也是一个帝王。处在高处不胜寒之地,有些念头不必多想,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宰相乃百官之首,李从珂选了这样一座大靠山。他意欲何为,难道是想与太子分庭抗礼?
李嗣源沉默着不说话。
李从珂看出了他的不悦,解释道:“父皇,宰相官职虽大,到底是文官,儿臣又将兵权归还,绝无任何非分之想。”
“哦?那你说说,为何不选其它的妃嫔?”
李从珂抬起头来,一双眼睛里满是诚恳:“因为只有贤妃娘娘家世最好。儿子出身卑贱,需要一个高贵的母亲。他日贤妃娘娘生得孩子,儿臣自当好好照顾弟弟妹妹。”
他竟这样直接。
真是难能可贵。
须知人都是有欲望的,高风亮节之人最是可怕,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喜好,看不清他们心中在想什么。
李从珂不错呀,开口就是索取。目光这般狭隘,怎会是做大事之人?再者,贤妃现在还年轻,不过二十多岁,并非不能生育,有了自己的骨肉后,岂会偏帮潞王?
李嗣源眉头舒展,终于释怀:“朕念你孤苦,理应成全,但这事涉及到贤妃娘娘,还得问过她的意思。”
上回贤妃被罚,受了老大的委屈,于情于理,李嗣源都得将她哄开心了。收儿子这么大的事情,他得尊重她的意愿。后宫和谐,就是前朝和谐。
谁料任萱一听这个事儿,当即拒绝:“臣妾比之潞王大不了多少,如何能做他的母亲?”
李嗣源道:“从珂这孩子乖,不会给你添麻烦。”
任萱不假辞色道:“皇上,潞王非臣妾亲生,臣妾见了他,生不出喜爱之情,怕待他不周,落得个不贤的骂名。”
李嗣源哑然失笑:“你倒是快人快语。”
任萱不以为意:“臣妾一贯如此,皇上还不了解么。再往深处想,潞王非臣妾亲子,这个岁数出入我宣泽宫日夜请安,是否不妥?臣妾熟读长孙皇后所着《女则》,不愿与皇上以外的男子往来。”
她说得大义凛然,李嗣源辩无可辩,仔细一想,还觉得贤妃所言甚是有理。于是驳回了李从珂认母的请求,允诺定会帮他另择一人。
任萱的话在李嗣源耳中“嗡嗡”地响,无血缘之亲的母子过往甚密的确不是雅事。他自诩李唐后人,却也听说过“脏唐臭汉”的说法。为防患未然,只能选择一年纪大些、容貌普通的妃嫔。
李嗣源想到了曹端。
德高望重,长相安全。
但璇珠说过,曹端有收潞王为子的野心。转念一想,这不过是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招数,应是自己忙于政事,忽略了璇珠,才会导致璇珠胡思乱想。反正这儿子不是曹端求来的,而是自己赐下去的,无论如何,都无法证明曹端有谋逆之心。大不了事后多去璇珠宫中走动走动,以帝王至尊向她示好。
只不知从珂那里,会否喜欢这位母亲。
李从珂很是满意。
他从一开始看上的就不是贤妃。
他的目标是曹端。
这一招欲擒故纵,让他大获全胜。
他了解自己的母亲——
既有“戾太子”之良策,她又何须招供罪责,还扯出无人知晓的秘事一桩,所作作为甚是可疑。
她总该有动机。
这动机只能是为了他。
李从珂想啊想,想了无数种可能。
母亲这样做,显然是毁了与王、柴姐妹之间的约定,那么教唆她之人,必定是有力量与王、柴一较高下的。所幸李嗣源不好女色,嫔御不多。后宫之中,只贤妃任氏与淑妃曹氏或有可能。
贤妃的性子太过清高,若是换了前朝刘玉娘在的时候,早就死了无数回了。这样的人,没有那么深沉的心计。
只剩下一个可能,淑妃曹端。
他实在无法将那个淡然温厚的女人与腹黑毒辣联系在一起,但所有的疑点似乎都指向她。在什么条件下后妃会帮助皇子,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母子,二是情人。
父皇建在,后者完全是作死。所以唯一的可能,就只能是前者了。
宫中妃嫔个个都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谁会与一快要成年的男子往来过密。思来想去,只有曹端那个老女人最合适。
但曹端久久不出招,他有些迫不及待,就在这个时候,他手底下的人发现了安重诲的踪迹。
安重诲在平山。
他能够想到,安重诲去平山做了什么。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连上天都在帮他。
趁着安重诲快要回来的当口,他付诸行动。
曹端温婉顺承,李嗣源下召无须过问她的意见。
一道圣旨,绑住了曹端与李从珂的母子情分。
柴守玉与王璇珠知事已成定局,心下恻然,只盼郭威与安大人早早回来,戳穿魏楚楚临死前的谎言。
许是心有灵犀,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威一扬马鞭,建议安重诲勿要住店,早日回到洛阳。两人一天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骑马,途中累死了数匹,终于在三日后抵达京师。
安重诲来不及休息,不顾皇上禁足之令,跪于宫门阶下,说有要事求见圣上。
李嗣源原本不想见,在王璇珠的劝说之下,无奈答应。
安重诲昂首踏入御书房,抬高手中的锦盒。
李嗣源问:“这是何物?”
安重诲答:“潞王生父的尸骨。”
李嗣源急火攻心:“你……你掘人坟墓,欺人太甚!”
安重诲无悲无喜,只说:“圣上勿要动怒,以免气坏了身子,只消打开看看,就知臣的忠心。”
李嗣源虽则气愤,却也好奇安重诲耍什么把戏,遂令内侍开了锦盒,见到了里面的尸骨。
都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人,李嗣源一眼看出尸骨无毒,当下脸色大变,问:“怎么回事?”
王璇珠不知何时已站在他的身后,幽幽道:“皇上难道还要自欺欺人吗?”
“朕……”李嗣源无言以对。
却在此时,内侍来报:“潞王殿下方才进宫,听闻此事,说有一事,可辨尸骨真假。”
任圜已经被派去蜀地许久,一个消息也未传回,李嗣源心中担忧得紧,唯恐蜀地生乱。
他是相信任圜的能力的,但也怕出现意外。正在伤神,外头内侍来报:“潞王求见。”
李嗣源揉了揉酸痛的肩膀,道:“宣。”
内侍得令。
李从珂一进来,就给李嗣源跪下了,一口一个“父皇大恩”,端是感激涕零。言语之间,还夹杂着小时候父子俩的趣事,以及后来一同出征,并肩作战。李嗣源的回忆被勾起,跟着变得伤感起来。他从龙椅上走下来,亲手将潞王扶起。
“好孩子,你受苦了!”
李从珂摇头道:“儿臣不苦,儿臣罪有应得。母妃那般算计,终究是儿臣侍母不周,若儿臣早些发现,母亲也不至于作出伤害王娘娘之事。所以儿臣此次前来,是为交出手中兵权。”
潞王麾下,掌有六万兵马。这六万兵马说多不多,却盘踞在京郊。关键时刻,或许能给帝都致命一击。现在李从珂主动交出兵权,是为证明自己的清白,更是为表决心——
从今以后,他再也不涉军事,做一个闲散王爷,安稳度日便已知足。
“从珂,其实你大可不必……”
李从珂泫然欲泣:“父皇,儿臣自小视您为英雄,处处以您为楷模,也曾想要报效朝廷,成为国之桢干。可儿臣清楚,自己身上的血液并不高贵,儿臣有自知之明,不愿成为父皇的负累。”
李从珂带给李嗣源的固有印象是爽朗大方、英姿勃发,何曾有过如此自暴自弃的模样。李嗣源心中痛了一下,知道这孩子被伤着了。
李从珂低着头,一双招子躲在阴影里。
他把李嗣源眼中的痛意尽收眼底,嘴角泛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
他失去了母亲,再没什么可以失去的了,所以做事再不必畏首畏尾,大可放开了手脚干。
他没有人可以依靠了,从此以后只能靠自己。
从一开始的孺慕之情,到接下来的报国明志,再到后来的自损自贬,每一步都掐得刚刚好。他让李嗣源又爱、又欣赏、又愧疚,从而占据了主导权。
李嗣源没有接受他的提议:“从珂,从前的事情就把它忘了,以后你还是潞王,亲率六万精兵。”
做潞王有什么用?还不是要仰人鼻息。李从珂在心中嗤笑一声,脸上一派惶恐端肃:“求父皇为儿臣着想,收回儿臣手中的兵权。朝中风云诡谲,儿臣不是他们的对手。”
他以弱势之态,将战火引向了安重诲。老匹夫害他如此,此事绝不能善了。
李嗣源沉默片刻,道:“朕已下令将安重诲软禁,等他游历回来便摘了他的官帽,如此一来,以后再没有人敢欺到你头上。从珂,朕不许你看轻你自己。”
李从珂再一次跪了下来,叩谢父皇仁德。李嗣源叫他起来,他不起,他说有一事相求,恳请父皇答应。
李嗣源问:“何事?”
李从珂重重地磕了一下头:“失去母亲庇护的孩子,就如那落单的雏鸟,儿臣怕极了朝堂上的刀光剑影,不想再过提心吊胆的日子,恳请父皇给儿臣择一可以依靠的母族,以护儿臣周全。”
李嗣源沉吟道:“你心中可有人选。”
“有。”
李从珂缓缓道:“儿臣……儿臣想拜任贤妃做母亲。”
真是狮子大张口。这是李嗣源脑海中第一闪过的念头。
他是一名父亲,也是一个帝王。处在高处不胜寒之地,有些念头不必多想,自然而然就会冒出来。
宰相乃百官之首,李从珂选了这样一座大靠山。他意欲何为,难道是想与太子分庭抗礼?
李嗣源沉默着不说话。
李从珂看出了他的不悦,解释道:“父皇,宰相官职虽大,到底是文官,儿臣又将兵权归还,绝无任何非分之想。”
“哦?那你说说,为何不选其它的妃嫔?”
李从珂抬起头来,一双眼睛里满是诚恳:“因为只有贤妃娘娘家世最好。儿子出身卑贱,需要一个高贵的母亲。他日贤妃娘娘生得孩子,儿臣自当好好照顾弟弟妹妹。”
他竟这样直接。
真是难能可贵。
须知人都是有欲望的,高风亮节之人最是可怕,谁也不知道他们的喜好,看不清他们心中在想什么。
李从珂不错呀,开口就是索取。目光这般狭隘,怎会是做大事之人?再者,贤妃现在还年轻,不过二十多岁,并非不能生育,有了自己的骨肉后,岂会偏帮潞王?
李嗣源眉头舒展,终于释怀:“朕念你孤苦,理应成全,但这事涉及到贤妃娘娘,还得问过她的意思。”
上回贤妃被罚,受了老大的委屈,于情于理,李嗣源都得将她哄开心了。收儿子这么大的事情,他得尊重她的意愿。后宫和谐,就是前朝和谐。
谁料任萱一听这个事儿,当即拒绝:“臣妾比之潞王大不了多少,如何能做他的母亲?”
李嗣源道:“从珂这孩子乖,不会给你添麻烦。”
任萱不假辞色道:“皇上,潞王非臣妾亲生,臣妾见了他,生不出喜爱之情,怕待他不周,落得个不贤的骂名。”
李嗣源哑然失笑:“你倒是快人快语。”
任萱不以为意:“臣妾一贯如此,皇上还不了解么。再往深处想,潞王非臣妾亲子,这个岁数出入我宣泽宫日夜请安,是否不妥?臣妾熟读长孙皇后所着《女则》,不愿与皇上以外的男子往来。”
她说得大义凛然,李嗣源辩无可辩,仔细一想,还觉得贤妃所言甚是有理。于是驳回了李从珂认母的请求,允诺定会帮他另择一人。
任萱的话在李嗣源耳中“嗡嗡”地响,无血缘之亲的母子过往甚密的确不是雅事。他自诩李唐后人,却也听说过“脏唐臭汉”的说法。为防患未然,只能选择一年纪大些、容貌普通的妃嫔。
李嗣源想到了曹端。
德高望重,长相安全。
但璇珠说过,曹端有收潞王为子的野心。转念一想,这不过是女人之间争风吃醋的招数,应是自己忙于政事,忽略了璇珠,才会导致璇珠胡思乱想。反正这儿子不是曹端求来的,而是自己赐下去的,无论如何,都无法证明曹端有谋逆之心。大不了事后多去璇珠宫中走动走动,以帝王至尊向她示好。
只不知从珂那里,会否喜欢这位母亲。
李从珂很是满意。
他从一开始看上的就不是贤妃。
他的目标是曹端。
这一招欲擒故纵,让他大获全胜。
他了解自己的母亲——
既有“戾太子”之良策,她又何须招供罪责,还扯出无人知晓的秘事一桩,所作作为甚是可疑。
她总该有动机。
这动机只能是为了他。
李从珂想啊想,想了无数种可能。
母亲这样做,显然是毁了与王、柴姐妹之间的约定,那么教唆她之人,必定是有力量与王、柴一较高下的。所幸李嗣源不好女色,嫔御不多。后宫之中,只贤妃任氏与淑妃曹氏或有可能。
贤妃的性子太过清高,若是换了前朝刘玉娘在的时候,早就死了无数回了。这样的人,没有那么深沉的心计。
只剩下一个可能,淑妃曹端。
他实在无法将那个淡然温厚的女人与腹黑毒辣联系在一起,但所有的疑点似乎都指向她。在什么条件下后妃会帮助皇子,只有两种可能。
一是母子,二是情人。
父皇建在,后者完全是作死。所以唯一的可能,就只能是前者了。
宫中妃嫔个个都是知书达礼的大家闺秀,谁会与一快要成年的男子往来过密。思来想去,只有曹端那个老女人最合适。
但曹端久久不出招,他有些迫不及待,就在这个时候,他手底下的人发现了安重诲的踪迹。
安重诲在平山。
他能够想到,安重诲去平山做了什么。
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连上天都在帮他。
趁着安重诲快要回来的当口,他付诸行动。
曹端温婉顺承,李嗣源下召无须过问她的意见。
一道圣旨,绑住了曹端与李从珂的母子情分。
柴守玉与王璇珠知事已成定局,心下恻然,只盼郭威与安大人早早回来,戳穿魏楚楚临死前的谎言。
许是心有灵犀,远在千里之外的郭威一扬马鞭,建议安重诲勿要住店,早日回到洛阳。两人一天只睡两个时辰,其余时间都在骑马,途中累死了数匹,终于在三日后抵达京师。
安重诲来不及休息,不顾皇上禁足之令,跪于宫门阶下,说有要事求见圣上。
李嗣源原本不想见,在王璇珠的劝说之下,无奈答应。
安重诲昂首踏入御书房,抬高手中的锦盒。
李嗣源问:“这是何物?”
安重诲答:“潞王生父的尸骨。”
李嗣源急火攻心:“你……你掘人坟墓,欺人太甚!”
安重诲无悲无喜,只说:“圣上勿要动怒,以免气坏了身子,只消打开看看,就知臣的忠心。”
李嗣源虽则气愤,却也好奇安重诲耍什么把戏,遂令内侍开了锦盒,见到了里面的尸骨。
都是经历过腥风血雨的人,李嗣源一眼看出尸骨无毒,当下脸色大变,问:“怎么回事?”
王璇珠不知何时已站在他的身后,幽幽道:“皇上难道还要自欺欺人吗?”
“朕……”李嗣源无言以对。
却在此时,内侍来报:“潞王殿下方才进宫,听闻此事,说有一事,可辨尸骨真假。”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525/5743307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525/5743307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