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三教同原录 > 第37章 李凝阳易体成仙 关尹喜受经证道

第37章 李凝阳易体成仙 关尹喜受经证道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邓种见老子还,奏知仍让馆职,执弟子礼。

    种字析,河南人,夸父之后。

    逾数日,匡续知之,趋来殷勤叩拜,述桂父之言,欲求道要。

    老子亦收之,与讲丹旨。

    续问:“刘越何仙?”

    老子云:“是容成公假名。刘越者,留于南越也。”

    至己亥冬,康王崩,葬于毕,子瑕立。时老臣尽故,周道渐衰。

    老子谓匡、邓二子曰:“王室微缺,将隐于亳。”

    匡续久客西都,辞归南楚,与刘越会晤无间,兄弟相叙,共讲长生之道。

    老子往亳旧居,隐于园中,向托佣工徐甲葺治,故未荒芜。

    闻犯神氏李凝阳居近,寻至砀山岩穴间,见凝阳与宛丘生对坐闲谈,高呼二人名号。始愕然而悟,凝阳忆会上指教之言,再拜恳求。

    老子曰:“但炼成阳神,方可逍遥自适。”遂授以真诀,邀宛丘过毫盘桓,常降凝阳山斋谈道,或同游绝顶旷观。

    是冬,三人聚谈往事。忽苍梧何侯来访。

    侯已升太极真人,为东华司事,纠集有道行者供职,见宛丘曰:“华山阴有青乌公,先为彭祖之徒,为非深奥,后受高人之教,精审妙理,始究堪舆。着《青乌经》、《相地骨》各一卷,寻与彭祖入华阴山修道,已四百七十余岁。

    吾曾变幻以色、声、香、味、感、喜、怒、忧、思、悲、恐、惊十二品试之,惟喜、怒、感犹不能超。

    凡此三者不脱,下地仙人而已,不得升举为真仙也。

    细叩其本末,始知先生在大宛号青精时,录为弟子,故来通问。

    今欲服以金液,脱去浊体,使得轻身游行于世。俟功满迎归蓬岛。”老子欣然劝,宛丘赞成美事。

    宛丘招弟子姜若春负之西去。

    老子曰:“太极有飞步之法,宛丘有徒负行,我牵青牛来作脚力。”

    将欲乘之起程,凝阳扳牛角大呼曰:“诸公既欲西行,偏不挈我乎?”

    老子曰:“何侯公干早毕,便去覆旨。我三人皆能速行,恐子体重行迟,追随不上耳。”

    凝阳曰:“我炼成元神出游之法,何不可去?”

    嘱新来之徒曰:“欲从游华山,倘游魂七日不返,方化我尸魄。”盖魂藏于肝、魄藏于肺。

    此法是魂与元神出游,留魄独居于尸。尸过七日,无元阳则腐败,故令焚却也。

    四位同驾风云,不一时到华山。

    青乌公接见,宛丘问彭祖何在?答已浮游四方。

    太极真人乃出炼神金液,与之服之,忽似秋蝉脱壳,炉火烟升在半空中飞舞,躯壳委于石畔。

    太极招下,更授以凝神定志之诀,即能飞腾变化,出冥入无。

    遂自号曰杜冲,言度我冲举也。

    太极令其在世拯救愚蒙,便为功德,行满自然授职。先自别去。三仙亦各回山。

    凝阳抵暮至山居,悄无一人,尸壳不知何在?

    寻至弟子家,问其由。

    弟子名郎令,为人笃孝,故凝阳收为徒。

    凝阳赴华山才六日,不意其兄来报母疾甚危。

    郎令急欲回家,又受师长之嘱,一宵辗转不寐。

    候至日午,犹不回山,乃与其兄扶尸至岩前,举火焚化,归家视母。

    凝阳失魄无依,回见老子诉情。

    老子曰:“人身四大假合,形有时尽,神则长存。神为形之制,形为神之居。炼有守真丹,子可服之,随处而安,何必定求原身也?”

    凝阳拜受壶卢曰:“今已不求广厦,只就草舍便居。”带笑下山。

    林中有一饿莩,凝阳指曰:“即此可矣。”从囟门而入,跳起四顾,凡视听言动,悉我前身无异。

    倾出丹来服毕,壶卢忽起道金光。

    凝阳仰视之,隐隐有一人,黑脸蓬头,卷须巨眼,跛右一足,形极丑恶。

    正惊讶,老子随后拍手曰:“草脊茅檐,毁窗折柱。此室陋甚,何堪寄寓?”

    凝阳始知失却本来面目,复欲跳出。

    老子急止之曰:“当在质外求之,不可着相。我有金箍束汝乱发,铁拐拄汝跛足,只须功行充满,是异相真仙也。”

    凝阳依言结束,以手扪两眼如镮,遂自号李孔目,世称为铁拐李先生,常随老子、宛丘同游讲学。

    后郎令母死,先生并不记怀,复收为伴。

    至周昭王壬子岁,老子忽谓众曰:“吾将开化西域,结白净梵王之善果。”

    于是乘舆驾牛,命佣工徐甲为御,往别宛丘、铁拐。

    宛丘赠一竹杖,老子受之,西向而进。宛丘亦同姜若春去会女娲于黄河之滨。

    时成纪有一人,姓宓名喜,字公文,庖牺之后。

    初母氏昼寝,梦天下绛绡流绕其身,适见长人与语,飞入口中咽之。

    既觉,口有盈味。

    成王丁巳四月初八日,及生喜时,有双光若日,飞游其侧,室内皆明。陆地自生莲花,光色鲜润。

    及长,眼有日精,姿形长雅,垂臂下膝,堂堂有天人之表,好坟索,施德行仁,有大度,损身济物,不求闻达。

    东迁于解,康王举为大夫。

    素善于天文秘纬,莫不洞彻,鬼神无以匿其状。

    昭王十二年冬十月,登高四望,见东极有紫气西迈,喜曰:“夫阳气尽九,星宿值合,岁月并王,复九十日之外,法应有圣人过京邑。”

    但畿内地广,往来极多,恐过而不值,知函谷必由隘道,乃求为函谷关令。

    每夜仰观乾象,占风望气。

    莅任未三月,在七月十一夜,见紫气渐逼,长有丈余,飞入关来。

    喜曰:“旦夕必有异人至此。”

    预敕关吏孙景曰:“有形容殊俗,车服异常者,勿听过。”乃命洒扫四十里以待。

    二十日甲子,老子乘白舆驾青牛,叩关欲度。

    景入白尹喜。喜曰:“我今得见圣人矣!”

    即具朝服出迎,跪伏叩头,邀请曰:“愿丈人暂留神驾。”

    老君谢曰:“吾贫贱老叟,居在关东,田在关西,欲暂往取薪,何故见留?幸听吾度。”

    喜复稽首曰:“久知大圣当来西游,劳神暴露有日,必愿少憩。”

    老君曰:“闻开导竺乾有古先生者,善入无为,永存绵久,是以勤身就道。经历子关,子何以过留耶?”

    喜曰:“观大圣神姿超绝,乃上天之至尊,边夷何足往就?万无托言,少垂哀愍。”

    老君曰:“子何所见而逆知我?”

    喜曰:“去冬十月,天理星西行过昴,自今朔融风三至,东方真气状如龙蛇而西变,此大圣人之征。故知必有真人度关也。”

    老君怡然笑曰:“善哉!子之知我,我亦已知子矣。子有通神之见,当得度世。”

    喜再拜曰:“敢问神人姓氏,可得闻乎?”

    老君曰:“吾姓字渺渺,从劫至劫,非可尽说。吾今姓李,字伯阳,皆号吾为老子。”

    喜于是就官舍设座供养,行弟子礼。

    老君曰:“吾在中国都未有所授,知汝命应得道,今为子留。”

    知其夫人庄氏亦崇道好施,乃停关下百数日,尽传以内外修炼度世之法,中有九丹八石、玉醴金液、治病养性、谷绝变化、役使鬼神之术。

    喜退而书焉,凡九百三十卷,符书七十卷。

    老君将复西行。

    其御客徐甲少赁于老子。

    约日雇百钱,至关时计欠甲七百二十万钱。

    甲见老子去官逮适,亟来索钱。

    老子谓曰:“吾往西海诸国还,当以安息国之黄金计直还汝。”

    甲如其约,出关饭牛于野。

    老君试之,以吉祥草化一美女,至牧所,辄以言戏甲。

    甲惑之,欲留与盘桓,见老子欲出关甚速,甲遂负前约,索偿不得,倩人作词以讼老子。

    为作词者,亦不知甲已随老子二百余年,惟计甲所应得值之多,许以女嫁甲,即令女出见。

    甲见女美,暗喜曰:“并得野外之女,可娱我终年矣。”遂诣关通词于令。

    喜得词大惊,入见老子,言甲告索佣钱。

    老子召甲谓曰:“汝随我二百余年,何故一旦负我?我昔赁汝,为官卑家贫,无有使役,故以太玄清生符与汝,所以得至今日。不然,汝应死久矣。汝何不念此而乃讼我?何不能忍也?”

    言讫,使甲张口,其太玄真符立出于地,丹书文字如新。

    甲即成一聚枯骨。

    尹喜乃为叩头请赦,赐其再生。

    老子复以太玄生符投其白骨。

    符自从口中飞入,甲即立地更生。

    老子曰:“吾言安息者,喻汝身心有安歇处;言黄金还汝,欲以金丹度汝。今汝贪财好色,趋利忘义,焉可化度哉?”

    尹喜以钱二百万偿甲,令去。甲惭愧,转有留恋之意。

    老子谓之曰:“若能立志自持,或可再见。”甲怏怏拜谢而去。

    尹喜愈自倾心听受,老子其以大道语之曰:“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

    喜又请教诫,老子授之五千余言,喜退而书之。

    喜叹曰:“云之卷舒,禽之飞翔,皆在虚空中,所以变化不穷,圣人之道则然也。”

    一日,老君谓喜曰:“吾重告尔:吾尝化乎竺乾,古先生者,即吾所托名。今将返神,还乎无名,吾逝矣。”

    喜叩头请侍,老君曰:“吾游乎天地之表,嬉乎玄冥之间,四维八极,上下无边,子欲随吾,乌可得焉。”

    喜曰:“入火赴渊,下地上天,灰身没命,愿随大仙。”

    老君曰:“汝虽骨相合道,法当成真,然受道日浅,未能通神。安得变化随吾圣身?汝尚精修,体入自然,斯可与汝行化诸国尔。”遂自御青牛起行。

    喜不能挽留,步送至石楼山。

    老子复以五千言,指明义理。炼飞升神丹,七日乃成,与喜同服。

    更与期曰:“千日之外,可寻吾于蜀中青羊之肆。”

    言讫,耸身空中,坐云华之上,面放五明,身现金光,洞照十方,冉冉而没。

    喜目断云霄,涕泣攀恋。

    白舆青牛忽亦不见。

    昭王十四年四月也,其日江河泛涨,山川震动,有光贯空,遍及四方。

    喜遂以老子所说理国修身之要,去奢灭欲之言,叙而编之,为三十六章,名曰《西升经》。

    喜乃屏绝人事,三年之内修炼具毕。凡所授书,以内修之旨解注,悉臻其妙。自着书九篇,号《关尹子》。

    西域竺乾舍卫国摩耶夫人,于前辛卯岁见霞光陡起,感而有孕,怀二十二年不产。

    至癸丑岁,老君升遐,见时度已至,因夫人昼寝,从兜率天降神,乘日精投入摩耶口中。

    摩耶梦中见一六牙白象,夫人欣然悦之,张口吞于腹。

    时四月八日。夜半,左手攀枝,婴儿剖右肋出。夫人不少伤害。

    生时大地震动,五色光贯于太微,是月恒星不见。

    坠地便周行七步,目顾四方,分手指天地,作大狮子吼声曰:\"两大之间,独我为尊。\"

    有二龙神降,一吐冷水,一吐温水,沐浴金躯,放大智光明,照十方世界。

    地涌金莲华,捧其双足,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颊如狮子,皮不受水,手足皆钩锁,毛悉句上生,名曰悉达多。

    自少有大威德,专务清净,及长不愿统国治民,欲求出家学道。父母苦禁止之。

    母生悉达后,二年复举一子曰那竭。悉达以为王嗣可继,遂立志离俗。

    常自念言当复何遇?游观于四门,见生老病死之状,想此必可厌离。

    是夜,静居于牖,见一人叉手立窗下,白太子言出家时至,可去矣。

    太子大喜,即随之行,逾城而出。

    时年十九岁,居檀特山中修道,勤行精进,禅定时,鹊巢贯顶,芦芽穿膝。

    始于阿蓝迦蓝处学道,三年不用处定,心知其非,便舍去。

    复学于蔚头蓝处,一年亦不用处定,亦即舍去。

    闻东土有金蝉子,号曰燃灯,得安定之道,乃不辞劳苦,三年始至中夏。

    时穆王己卯二十一年也。

    访至嵩山,云在泰岱东梁山。

    寻见燃灯,与讲道十三日,语下彻悟,已得真道,如提洹竭。

    辞别燃灯,因游滕、泗二水,留雪山一宿。

    见尼山灵秀所钟,知中国文采方盛,遂归西方兴教,自号释迦牟尼。

    先至象头山,同诸外道,日食麻麦,经六年,以无心意、无授行,而悉摧服诸外道,常住耆阇崛灵鹫山雷音寺中。

    复历试邪法,示诸方便,发诸异见,今至菩提。

    乙酉二月八日,明星复出,时释迦年已三十三岁,身长倍寻,而常相好光明,神通变化,绀目白毫,字发轮齿。

    发菩提之心,展供养之具,化通万物,觉悟群生,人皆瞻仰皈依,故称名号曰佛。

    佛至那乾诃罗国,有龙鬼怪神儿五罗魔作殃。

    佛有十万通神,命密迹金刚神统而降魔,神手把大杵,杵头出火,烧诸毒龙。

    龙王惊怖,走入佛影,求度乃免。

    诸恶鬼神,力战败死。

    金刚挥大利剑拟鬼王头,鬼王遁,抱小儿长跪白佛:“垂意儿等无依,舍我入于寂灭,从今以往,当奉护大法。”

    佛悯欲度之,命金刚悲哀,即掷利剑,离诸懊恼。

    佛曰:“神与我一间耳。彼有五通,仅不死。我具六通,无死无生。”

    既而于波罗祭斯国鹿野苑中,佛为?陈如等五人转四谛法轮,而论道果。

    正是:不有吐华,焉能成实?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389/573980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389/573980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