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小宁知青

推荐阅读:社恐我装的,凶手我追的从小媳妇要传宗接代开始全民船娘:我的船娘全是BUG级!大佬十代单传,我为他一胎生四宝和前女友分手后!天降京都大小姐剑道仙宗睡觉就能升级,我成至尊懒鸟开局流放:从罪囚营杀到天下之主太虚剑主!和离后,矜贵夫君跪求我原谅

    然后宁心怡便不再说话,因为后面的人追上来了。

    先追上他们的是宁远山,他看了这个看那个,问:“宁知青你们在说什么呢?”

    宁心怡也看了下他,摇头,“宁知青,我们没说什么。”

    宁远山皱眉,才怪呢。刚才是谁的嘴皮子一直在动?

    虽然风很大,虽然没听清,但他看到这两人嘴皮子一直在动!

    宁心怡也不尴尬,淡定地继续走路。

    反正她就是个啥也不懂的小姑娘,更不懂尴尬为何物。

    听到他们对话的赵大队长却是被饶得不行,虽然只有两句话。

    看了看二人问:“男同志多大了?”

    宁远山皱眉,“大队长,我叫宁远山。”

    “哦,宁远山同志你多大岁数了?”赵大队长又耐心地问了一遍。

    宁心怡觉得这位大队长的脾气还怪好的呢,对于这个问题她也有点儿好奇。

    宁远山下意识地推了推眼镜,“今年满十九了。”

    赵大队长点头,又看向了宁心怡。

    宁心怡明白,“我今年十七了。”

    确切地说,她十七岁半了,到九月份才满十八。算算年纪,也不小了。

    “哦。”赵大队长又点头,“这么,宁远山同志年纪大,以后就叫你大宁知青。宁心怡同志,就叫小宁知青。”

    宁心怡笑道:“好,就这么定了。”

    宁远山没说话,抿着唇似乎对这个称呼不满意。

    小宁知青好听些,可大宁知青,总觉得哪里怪怪的。

    刘胜利跑过来说:“我,我叫刘胜利,今年十八了。”

    “小刘知青啊。”

    赵胜利点头,“是不是咱们大队里还有个大刘知青?”

    赵大队长皱眉,“也能这么叫。”

    ……

    一边走一边说,时间过得倒也快。

    走了一个小时后,宋小柔和楚建红又走不动了。

    赵大队长看地上没那么多冰了,又让他们上了牛车。

    如此又走了两个小时才到红旗一大队,而太阳也渐渐西沉了。

    正午时分还好,有太阳顶着,温度没那么低。但太阳一落山就不行了,冷得人脑门儿都木木的。

    冷得宁心怡也揣起了手,现在她想窝在灶膛口,热乎乎的那得多么幸福呀。

    路越走越窄,盘旋上山,然后又下山,便能看到一个还算平坦的盆地。

    面积是真不小,可如今根本看不出来那是不是将来要耕种的土地,因为除了那些低矮的平房外,四处一片白。

    这里就是红旗一大队,知青点儿位于村头,离村中心还有那么点儿距离。

    宁心怡心说,这里不愧是长白山脚下,恐怕这村子所在之地也是长白山的一部分。

    一进村儿,宁心怡便四下里查看哪里适合盖房子,发现知青点边上有好几处废弃的院落,有的离山近,有的离知青点近。

    跟村子里的有烟囱冒烟的平房一样,零零落落没有规划。

    进了知青点儿,赵大队长便扯着嗓子敲门,“赵青、冯翠英,来新知青了,接一下。”

    没多时,一男一女两个知青便出来了。

    赵大队长说:“赵青是知青点的点长,男知青那边她负责,李翠英是女知青这边的负责人。

    他们五个是新来的知青,你们俩先带他们进去安排一下。

    赵青,一会儿你带他们来大队部拿新知青的口粮。大队里的规矩啥的,你们老知青记得跟他们讲讲。”

    赵青赶紧说道:“大队长放心,一会儿就带他们过去。”

    赵大队长点头,最后看了眼宁心怡,“我家就在大队部边上,有啥大事可以来找我。”

    宁心怡笑着道谢。

    其他人也跟着道谢,虽然不知道要谢什么。

    宁心怡却是懂了,这是想跟她商量盖房子的事情,对?

    进了知青点,宁心怡又傻眼了,院子是挺大,除了围墙就是两间并不挨着的大屋子。

    另外还有一个不小的茅草屋,以及另一个离他们不近的茅草屋。

    瞬间明白了赵大队长在路上说的话。

    原本就有十几个人了,再加上他们五个,怕是住不下了。

    怪不得,怪不得呀。

    宁心怡开心了,如此一来她盖房子便更有理由了。

    赵青是个子不高,见人就笑的人,只是笑起来眼角的鱼尾纹出卖了他的年纪。

    “我叫赵青,是咱们知青点的点长,也是最早一批下乡的知青。

    今天晚了就不一一跟你们介绍我们这些老知青了,等明天中午天暖和的时候再跟大家介绍。

    那么,你们两个男知青跟我走,咱们住的屋子在这边。”

    带走了两个男知青,冯翠英便带着宁心怡三个去了对面的女知青屋子。

    进屋便感觉到了一股暖意,却也有股子说不出来的味道混杂在里面,并不好闻。

    此时屋里的大炕上还坐着五个女知青,正面无表情地看着她们三个。

    冯翠英看上去是个爽利的姑娘,解下头上的大围巾冲着她们笑了笑。

    “我是咱们女知青们年纪最大的,也是下乡最早的,你们以后叫我冯姐就行了。

    咱们这里条件有限,都是在一个大炕上睡的。没想到这么早就来新知青了,咱们今晚就先挤挤。

    刘丽春,刘丽秋,你们几个给新知青腾点儿位置出来。让她们把行李放上。”

    大炕是真不小,贴着墙砌的,倒也不担心掉下炕来。睡六个人绰绰有余,但要是再加三个人,那真就小了。

    老知青默默地将铺盖移了移,倒也能放得下三个人铺盖。

    宁心怡的行李放到了炕尾上,这个位置的炕只有少许余温,比起炕头是不行的。

    好在她没打算住很久,也不想在中间跟人挤,谁知道有没有人长虱子呀。

    屋里的那股子味子应该是人许久不梳洗的味道,这年头长虱子的很常见。

    看她们放好了,冯翠英说:“猫冬的时候我们和男知青都是分开吃的,也省得单独开伙费柴火。

    你们赶紧让赵青带你们去拿大队给的粮食,我们等你们回来一块儿做饭。”

    楚建红第一个跑出去,她又冷又饿,再不吃饭就受不了。

    宁心怡换了双棉鞋也跟着出去了,最后一个是舍不得火炕的宋小柔。

    赵青带着两个新来的男知青已经在院子里等着他们了。

    一边走一边说,等到了大队部宁心怡也知道了不少村里的“规矩”。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3/133241/5735861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3/133241/5735861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