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章 改造良县

推荐阅读:寻仙,一念缘起权力巅峰之绝处逢生和离书你签的,我嫁太子你管得着惊!农门小锦鲤,早死的夫君他活了!神魂:双世战争最强师祖,谁动我宗弟子,我灭谁网游:神级骑士,我的血量无上限天命不凡,我却一心只想摆烂顶级折磨!被傲娇大小姐强掳回家傲天纪

    进了些食物,众人才感到好些了。

    领路的衙役复又问起前往良县的路,经过汉子的指点,众人才知他们其实离良县不远了,按照汉子的说法,是已到了两县边界。

    为怕夜长梦多,苏溱索性雇了汉子带路,一行人才跌跌撞撞到了良县县衙。

    等看到那破败不堪的县衙环境,众人忍不住苦笑,原以为到了县衙就好了,结果他们的苦难才堪堪开始。

    “这是县衙?比路上宿过的破庙还要残破?”

    跟随苏溱的衙役已转头求救:“苏娘子,要不您再挑选其他地界研究旱稻?”

    不过这次回答衙役的是傅媛坚定的声音:“休整休整就好了,咱们不是来享福的,就该做好吃苦的准备。”

    娇滴滴的探花郎都不怕苦,他们有什么好说的。

    众人这才熄了龟缩的心,不再抱怨。

    这县衙虽破旧,却也还有一个县丞两个衙役管着,见傅媛来赴任,比他们一行人还懵逼。

    苏溱这才知道,原来天高路远,朝廷的文书还没送到县丞手中,想到他们路上遇到的悍匪,恐怕文书迟迟没有送到,不是没有原因的。

    不过傅媛随身带着公函,随行衙役又各有凭证在身上,县丞竟也稀里糊涂承认傅媛的身份。

    到任的第一天,他们首要的是寻找能住人的地方,好在这地方人口少,县城内还是有千户人家,他们租了四五套院子,分下去住了。

    苏溱跟傅媛同住一间小院,就在隔壁对门,这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衙役们竟也没有对傅媛这位小探花跟郡夫人同住发出异议。

    苏溱收拢护送自己的衙役,帮傅媛建立自己的草台班子。

    光是看到县衙内硕果仅存的两个衙役,苏溱跟傅媛便知道这里的百姓恐怕是只认现管不认县官的。

    苏溱好声好气,又使了银子给足好处,同护送自己的衙役说清原委,掰扯清楚道理。

    同他们讲,要在周边几个县研究旱稻,必须有个强有力的靠山,现在小探花上任,还是根基不稳,谁都盯着试探小探花底细的时候。

    该是他们齐心协力,帮着小探花站稳脚跟,他们研究旱稻才能有舒服的外部条件,是乘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有了他们带来的近二十个衙役,原先县衙的县丞和衙役对他们几乎是言听计从,没有任何遮掩,老老实实将县城内的情况一一汇报。

    一眨眼,苏溱几人接收县衙已有了半月。

    这半月,他们发现了,在这个被黄土覆盖的偏远地区,能给官权造成威胁的从来不是来自县衙本身,而是那遮天蔽地的沙土,还有愚昧无知的百姓。

    难怪当日给他们饼吃的汉子会问出,是天子大还是里正大的痴话。

    但苏溱笑不出来,因为当地百姓普遍不认识自己一亩三分地之外的地方,不说供孩子读书,便是识字的人都挑摸不出一个,那年迈的县丞还是当年一个三甲之外的举人,被举荐到此处当官,一干便是三十年,再没有回过家乡。

    苏溱心酸的厉害,这样贫困愚昧的地方,不是一年十年就能改变,至少要经过两代人的努力,才能改变根深蒂固的思想。

    “先吃饱饭,才能想别的。”

    “苏娘子,您的旱稻该问世,这些地方,就需要您的旱稻。”

    “这地方取水都难,我们该如何研究旱稻啊?”

    “年年征收不上来赋税,县衙的那两个衙役比起别处新到的衙役还稚嫩,也拿不出威风。”

    “母亲,我该怎么办,种不出粮食这里的人如何摆脱贫困,我想开沟渠,将水引到田地里,但过往的风沙一吹,那可怜的水流就被沙土掩盖了。”

    儿啊!这不是你可以做到的啊!

    “种麦子!旱稻还不知道几时才能完成,麦子秫米,能种活什么种什么。”

    “这里的土质好,闲暇时间,咱们想办法因地制宜,建个泥厂,烧砖块,烧黏土做瓷器。”

    “泥砖可以砌墙也可以铺地,瓷器不论手艺,烧得漂亮卖得贵些,便宜的也有寻常人家要来盛东西,总能卖出去。”

    “不出意外明年杂交水稻丰收,市场上的粮食价格会暴跌,这里种不出像样的粮食,就从外头买来也是可以的,想法子想先赚银子。”

    “路总要一步步来,把眉头松开,这世上千难万难,无能为力的事情多了,总得先将能做到的事情做了”

    傅媛带着府衙去寻辖内各地的里正,再一户一户拜访当地有青壮的人家,不厌其烦,掰碎了道理同他们讲加入泥坊的好处,同他们讲让家中妇女走出来种粮,劳动致富。

    一开始,只有寥寥几人,他们习惯了在家省着力气,才能少吃饭,不挨饿。

    后来,人渐渐多了,争相着前往村里的小泥坊,因着那里管一天一个饼子。

    傅媛跟苏溱商议,请当时带他们来的衙役去外头寻几个手艺好的瓷器师傅,愿意重金酬谢,请师傅传授烧窑手艺。

    时间一点点过去,这里的人似乎因为每日一张多出来的饼,日子好了一些。

    在寒冬来临不久,浩荡的百人队伍到了良县境内。

    苏溱听闻消息,几乎是弹射起来,骑着驴去见特地从数千里之外赶来的故人。

    “邵师傅!”还未走近,苏溱便看到那明显黢黑的男人,看清那人脸色后,苏溱又轻松一笑,“看上去精神头不错!”

    “苏娘子!”

    “苏娘子怎么亲自来接了?”

    “苏娘子好久不见,你跟娃儿们还好吗?”

    回应苏溱的是一连串热情的声音。

    苏溱眼眶一热,心中激荡,就见邵师傅围着哭丧着脸抱怨,“这地方怎么比仙岩还破还穷!”

    苏溱笑道:“那这路还能修不修?”

    “呸!老子连十万大山的路都修过了,这平坦的路还修不了?我这些兄弟伙,可都是随水泥坊走南闯北的老人,就没有我们攻克不了的地,铺不了的路!”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914/57275746.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914/57275746.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