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3章 召见
推荐阅读:一千零一个诡异夜、重生到60年代被过继、叶罗丽:遁后所有人穷追不舍、仙界消失:诸仙恐慌杀穿万界、不好啦大佬们又在装柔弱白莲、青春莫流、意外中奖后,爱情也跟着来了、宝可梦:从真新镇开始、让你重生当辅助,没让你当主角啊、九天太清宫、
“她真点起吃食起来了?”
齐姒瑜得知被独自关在无人偏殿的苏溱,不仅没有担惊受怕,还大吃大喝起来,不停拧起绢帕。
“她倒是沉得住气。”想了想,齐姒瑜看了眼身旁英俊的男人,给自己找台阶下,“许是乡下农女没有心机,没有参透殿下的用意。”
杂交水稻是皇帝十分看重的要事,若是那没见识的农女没有撒谎,真能培育且推下去,在位皇帝必然会青史留名。
是以,当日在宴席上,父亲才会主动提出将苏溱与名下几个子女一同带回京,太子一党除了最先冲锋的一人试探皇帝态度,便没有再敢出言反对。
太子也并非没有私心,眼见着皇帝病弱,不见得能再拖几年,若是能将那农女收为己用,杂交水稻就是太子初初登基就出现的祥瑞,可借此祥瑞宣扬太子是天定真龙一说。
事实也是如此,这半月老皇帝又开始咳嗽发热,半个太医院战战兢兢,只得暂且养好身子才能召见苏溱。
她见太子为那农女一事烦闷,也知他心中既忌惮又有些埋怨。
忌惮的是那农女带回来的几个女儿。
那群小女娘如今已是低贱的罪女,却也是老皇帝仅有的孙辈。
至于埋怨,太子入东宫两年有余,她与太子妃先后怀胎,却没有一个孩子安然落地,太子没有子嗣,心中自然着急。
齐姒瑜眸中极快地闪过一道暗光,面上却凝起一抹无奈的笑,“殿下,若珂终归是妾娘家的嫡亲女儿,想来也不会一点不念恩情,不想着娘家,她人虽愚钝了些,到底有些本事,不如妾亲自去劝说她,让她为太子效力。”
自从失了孩子,她就想通了,太子注定三宫六院,她做不成独占恩宠的女人,便要做他最看重最喜爱的女人,不再老是提起过往与自己的付出。
男人终归是喜欢温柔体贴的女子,便是装她也会装下去。
就像她此时十分抵触见苏溱,只要一看到苏溱她就会想起自己沦落成妾,是因为有苏溱的存在,导致她只能对外宣称为养女,叫人觉得血统不够尊贵。
只想一想到,从农家养大的苏溱可以嫁入东宫做正室太子妃,而她只能做一个良媛,她心中就如同堵着一块沉重的石块。
不过她已经学会忍耐,就像当初太子妃怀孕,太子满心满眼期待着嫡出皇孙降世,她会如同那时那般真心中的真实感受忍下,温柔劝说太子多陪太子妃。
等待时机成熟,再让这个嫡孙悄然流去。
“怕是不妥。”太子迟疑片刻,拒绝了齐姒瑜的提议,“人多眼杂,怕是会让父皇知晓多想。”
不过太子也没想到苏溱胆子如此大,他们支开宫娥让苏溱一人呆着,根本吓不到她。
先帝在时,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当初有位外放六品官好说书,讲志怪演义绘声绘色,其名声从外放地传入京城。
太后偶感有趣,特意向先帝提起,先帝便传其入京为太后解闷。
那位外放官得知自己入京不为政事,而是自己说书传出了名声,心中打鼓,看传谕奴才态度不冷不热觉得脖颈发凉。
等到了京城,原本是该将他安置宫外,等待召唤,宣旨公公却将人带入宫内等候,后报先帝太后。
先帝为尽孝心,已命工人支好罗帐,摆好说书案席,只等重妃嫔陪太后听书解闷。
谁想那时正好出了一档子急事,先帝晾了那外放官几个时辰,等三公商议离去,天色也暗了,便让小太监找个知会那外放官先歇息,明日再进宫为太后说书。
谁知就是那么凑巧,那日原本伺候在偏殿的宫娥太监皆被唤去筹备说书的事宜,等小太监寻去偏殿,那外放官已吓破胆,咬舌自尽了。
先帝听闻死讯,也是不可置信,后来想到天子之怒,可祸连家族,这外放官以为自己在外说书说了什么惹先帝不快的事,特意将他传进宫来,给他暗示,令他自行解决,避免诛连家族,也不会污了陛下怒杀朝臣的名声。
连朝臣都居于帝王之术,这苏溱竟然一点不怕,还大吃大喝起来。
“待孤看看,你家宣平侯府流落在外面的嫡小姐虚实再说!”太子眸光沉沉。
齐姒瑜秀美微蹙,对嫡小姐一说十分抵触,不过唇角已微微上扬,目光娇嗔看着太子,一副撒娇讨宠的模样。
——
苏溱久等不见人来,吃了两条内陆少见的海鲈鱼后,才心满意足放下筷着。
从见到过一次宫娥后,偏殿当值的宫人又悄无声息地立于屋内角落。
“小姐妹,若是陛下还无空召见我,可给我寻纸笔过来,我解个闷。”
这次不再是无人应声,远远地就有宫娥福了福身,用细微但足以让人听清的声音说了声是,悄无声息离去。
再回来时,带来一沓品质上乘的宣旨。
苏溱就伏在岸上,若无旁人动笔写杂交水稻的来历,原理,还有一些特性。
争取能让外行人,通过简单的文字也能听懂。
不知过了多久,苏溱眼睛开始干涩,她不断闭合眼皮缓解酸涩。
这时,有太监急匆匆过来宣人,老皇帝终于要见她了。
苏溱挑了挑眉,整理了一下衣衫,将一晚上自己写东西的纸张带上,镇定跟着小太监去见皇帝。
她看着气定神闲,好似前往觐见的不是可以一言定人生死的九五至尊,而是一个普通人。
但实际上,苏溱心里是有些发虚的,杂交水稻只是实践上的成功,真正大面积培育,就算有气运加成,至少也还需要两季时间。
真正实践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
专业的水稻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
等到大魏真的可以推行杂交水稻,也不知要过去几年。
“齐氏,在殿外候着。”
正想着,苏溱突然听到带路太监尖细的嗓音,她微微回神,站在了门外。
不多久,就有太监高声唱声,苏溱才跟着太监的脚步,进入了历代皇帝办公的太和殿。
齐姒瑜得知被独自关在无人偏殿的苏溱,不仅没有担惊受怕,还大吃大喝起来,不停拧起绢帕。
“她倒是沉得住气。”想了想,齐姒瑜看了眼身旁英俊的男人,给自己找台阶下,“许是乡下农女没有心机,没有参透殿下的用意。”
杂交水稻是皇帝十分看重的要事,若是那没见识的农女没有撒谎,真能培育且推下去,在位皇帝必然会青史留名。
是以,当日在宴席上,父亲才会主动提出将苏溱与名下几个子女一同带回京,太子一党除了最先冲锋的一人试探皇帝态度,便没有再敢出言反对。
太子也并非没有私心,眼见着皇帝病弱,不见得能再拖几年,若是能将那农女收为己用,杂交水稻就是太子初初登基就出现的祥瑞,可借此祥瑞宣扬太子是天定真龙一说。
事实也是如此,这半月老皇帝又开始咳嗽发热,半个太医院战战兢兢,只得暂且养好身子才能召见苏溱。
她见太子为那农女一事烦闷,也知他心中既忌惮又有些埋怨。
忌惮的是那农女带回来的几个女儿。
那群小女娘如今已是低贱的罪女,却也是老皇帝仅有的孙辈。
至于埋怨,太子入东宫两年有余,她与太子妃先后怀胎,却没有一个孩子安然落地,太子没有子嗣,心中自然着急。
齐姒瑜眸中极快地闪过一道暗光,面上却凝起一抹无奈的笑,“殿下,若珂终归是妾娘家的嫡亲女儿,想来也不会一点不念恩情,不想着娘家,她人虽愚钝了些,到底有些本事,不如妾亲自去劝说她,让她为太子效力。”
自从失了孩子,她就想通了,太子注定三宫六院,她做不成独占恩宠的女人,便要做他最看重最喜爱的女人,不再老是提起过往与自己的付出。
男人终归是喜欢温柔体贴的女子,便是装她也会装下去。
就像她此时十分抵触见苏溱,只要一看到苏溱她就会想起自己沦落成妾,是因为有苏溱的存在,导致她只能对外宣称为养女,叫人觉得血统不够尊贵。
只想一想到,从农家养大的苏溱可以嫁入东宫做正室太子妃,而她只能做一个良媛,她心中就如同堵着一块沉重的石块。
不过她已经学会忍耐,就像当初太子妃怀孕,太子满心满眼期待着嫡出皇孙降世,她会如同那时那般真心中的真实感受忍下,温柔劝说太子多陪太子妃。
等待时机成熟,再让这个嫡孙悄然流去。
“怕是不妥。”太子迟疑片刻,拒绝了齐姒瑜的提议,“人多眼杂,怕是会让父皇知晓多想。”
不过太子也没想到苏溱胆子如此大,他们支开宫娥让苏溱一人呆着,根本吓不到她。
先帝在时,曾发生过一件令人唏嘘的事。
当初有位外放六品官好说书,讲志怪演义绘声绘色,其名声从外放地传入京城。
太后偶感有趣,特意向先帝提起,先帝便传其入京为太后解闷。
那位外放官得知自己入京不为政事,而是自己说书传出了名声,心中打鼓,看传谕奴才态度不冷不热觉得脖颈发凉。
等到了京城,原本是该将他安置宫外,等待召唤,宣旨公公却将人带入宫内等候,后报先帝太后。
先帝为尽孝心,已命工人支好罗帐,摆好说书案席,只等重妃嫔陪太后听书解闷。
谁想那时正好出了一档子急事,先帝晾了那外放官几个时辰,等三公商议离去,天色也暗了,便让小太监找个知会那外放官先歇息,明日再进宫为太后说书。
谁知就是那么凑巧,那日原本伺候在偏殿的宫娥太监皆被唤去筹备说书的事宜,等小太监寻去偏殿,那外放官已吓破胆,咬舌自尽了。
先帝听闻死讯,也是不可置信,后来想到天子之怒,可祸连家族,这外放官以为自己在外说书说了什么惹先帝不快的事,特意将他传进宫来,给他暗示,令他自行解决,避免诛连家族,也不会污了陛下怒杀朝臣的名声。
连朝臣都居于帝王之术,这苏溱竟然一点不怕,还大吃大喝起来。
“待孤看看,你家宣平侯府流落在外面的嫡小姐虚实再说!”太子眸光沉沉。
齐姒瑜秀美微蹙,对嫡小姐一说十分抵触,不过唇角已微微上扬,目光娇嗔看着太子,一副撒娇讨宠的模样。
——
苏溱久等不见人来,吃了两条内陆少见的海鲈鱼后,才心满意足放下筷着。
从见到过一次宫娥后,偏殿当值的宫人又悄无声息地立于屋内角落。
“小姐妹,若是陛下还无空召见我,可给我寻纸笔过来,我解个闷。”
这次不再是无人应声,远远地就有宫娥福了福身,用细微但足以让人听清的声音说了声是,悄无声息离去。
再回来时,带来一沓品质上乘的宣旨。
苏溱就伏在岸上,若无旁人动笔写杂交水稻的来历,原理,还有一些特性。
争取能让外行人,通过简单的文字也能听懂。
不知过了多久,苏溱眼睛开始干涩,她不断闭合眼皮缓解酸涩。
这时,有太监急匆匆过来宣人,老皇帝终于要见她了。
苏溱挑了挑眉,整理了一下衣衫,将一晚上自己写东西的纸张带上,镇定跟着小太监去见皇帝。
她看着气定神闲,好似前往觐见的不是可以一言定人生死的九五至尊,而是一个普通人。
但实际上,苏溱心里是有些发虚的,杂交水稻只是实践上的成功,真正大面积培育,就算有气运加成,至少也还需要两季时间。
真正实践起来,会遇到许多困难。
专业的水稻人才培养也需要时间。
等到大魏真的可以推行杂交水稻,也不知要过去几年。
“齐氏,在殿外候着。”
正想着,苏溱突然听到带路太监尖细的嗓音,她微微回神,站在了门外。
不多久,就有太监高声唱声,苏溱才跟着太监的脚步,进入了历代皇帝办公的太和殿。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914/5727572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914/5727572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