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第四次直播任务53奸臣3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接上一章的内容。)
……
童贯去了南方之后,与奸臣蔡京联手,横征暴敛,贪污受贿。在蔡京的大力推荐下,童贯开始掌握兵权。
他助蔡京为相。而蔡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
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所以,他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唯一被册封王爵的太监。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童贯被处死。
那有军功,即使善谄媚,为何《宋史》列他为“奸臣”?
《宋史·童贯传》记载,童贯掌握兵权后,利用亲近皇帝的机会,多次劝徽宗征讨西夏,开疆拓土。
这是为了什么?
权力啊!
他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不对外进行战争,自己的权力就不可能提高与巩固。在童贯的劝说下,徽宗决定攻伐西夏,恢复神宗时期的疆土。
徽宗令童贯监洮西军,出兵十万大军征讨西夏。宋军刚刚到达湟川,恰巧汴梁的太乙宫失火,迷信的徽宗认为宫中失火是不祥,下旨让童贯班师回朝……”
*
秦
秦始皇嬴政觉得天幕说的荒唐之举或许永远都没有极限,而最好的做法却有想象的极点!
可这宋徽宗也太……
他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起算好坏这大家都做,秦始皇嬴政自己也不否认这个,可是下令让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这和赵光义有的一比啊!
*
天幕继续:
“
童贯也确实胆大,楞瞒着众将,将徽宗的手谕塞进靴筒,继续带领大军西进,结果连复四州,战绩骄人。
此后几年,与西夏、吐蕃作战胜利,童贯收复大面积失地,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积石军、洮州等地,这是北宋对外战争中仅有的几次胜仗之一,消解了西北的军事压力。童贯以宣抚制置使身份, 领军十五万进军浙江,镇压方腊的农民起义,生擒方腊。
深得徽宗赏识,童贯官职一路飙升,逐渐掌握了朝廷军权。就连当时的宰相蔡京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依仗童贯之力。
他恩宠显赫,门庭若市,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达数百人,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说明童贯虽然名无宰相之职,但实掌宰相之权。
宣和七年 (1125年) ,金大举南侵,童贯作为驻扎太原的大军统帅,却不思抵抗,逃回京城,致使金兵长驱直入。
客观说,徽宗任用童贯主持陕西军务,无论是征辽或镇压方腊,都是动用童贯所率的陕西军。金军攻击宋时,陕西军救援开封,迫使金二太子斡离不暂时退师,但陕西军在两次救援太原的战斗中损折殆尽,太原陷落,童贯也有不得已难言之处。
逃回京城的童贯恰好赶上徽宗禅位钦宗。钦宗不是徽宗,对童贯不感兴趣,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但童贯没接受任命而是陪着徽宗一起南逃。
童贯的亲随卫队在保卫徽宗过浮桥出城时,射杀将士一百多人,这件事彻底激起民怨官怒。
当时的民谣“打破筒 (童贯),泼了菜 (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于是,钦宗将童贯连续降官,最终被发配到英州(今广东英德)、吉阳军。
眼瞧着“六贼”之一的童贯要逃过一劫,朝廷中很多大臣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以太学生陈东等人为首,纷纷上书弹劾童贯,把童贯过去的种种恶事都告诉了钦宗。
靖康元年 (1126年) 三月,在发配途中,钦宗下诏遍数童贯“罪不容诛十大罪状”并赐死童贯。
为防止多生异变,监察御史张徵披星戴月,奔波千里在南雄郡 (今广东韶关南雄市) 将童贯斩首,随后携头而归,枭于汴京城头。”
*
唐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蔡京和童贯的生平和下场,暗自觉得这两个人下场所当其罪。
这二位比滥竽充数之臣还要可恶的多!
滥竽充数之臣,是指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就是那些安于官位,贪图俸禄,敷衍应付差事,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的人。
而谄谀之臣和这个是不一样的。
他们是——主所言皆日善,主所为曰可可!
君王所讲的就叫好,君王说行就行,暗中揣摩君王的喜好投其所好,以快人主耳目,苟且迎合以取悦人主!
这二位不都是以此谋的权吗?
李世民想到天幕所说这二人在宋朝不禁摇了摇头,又将目光转向魏征的方向,再次感慨,得魏征如此谏臣,我大唐之幸啊!
*
天幕:
“
那其余几位呢?
我们挨个说说!
高俅 ,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 (即徽宗)。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高俅高靖康初病死。
高俅官居太尉,太尉在宋朝相当于宰相,宋史记载——“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其中的使相指的是亲王、宰相等节度使等的尊称,甚至可以看出高俅的职位相当于宰相了。
即使没有战功,也难不倒他。
皇帝器重他呀!
为了能够让高俅做官并委以重任,宋徽宗可谓“费了一番心血”,最终,如愿以偿的、合规矩的让高俅做了官。
高俅也不负众望,在边关作战时也立了大功。
他做官执掌军事后就不干好事了。他恃宠营私,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
在他治下的军队里,如果你没什么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些钱的呢,就可以免于操练;那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
”
*
唐
女皇武则天见此大骂“荒唐至极!”
如此还是军队?恃宠营私至此,军纪何在?军政何修?国有外敌如何应敌啊?!
武则天认为从最高掌权者的角度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宋朝的兵权之前可以说孱弱,而经此之后,兵权如在死水之中了。
……
童贯去了南方之后,与奸臣蔡京联手,横征暴敛,贪污受贿。在蔡京的大力推荐下,童贯开始掌握兵权。
他助蔡京为相。而蔡京荐其为西北监军,领枢密院事,掌兵权二十年,权倾内外。
宣和四年,攻辽失败,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万贯赎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复之功。
所以,他以副使身份出使辽国,是史上第一个代表国家出使外国的太监;因功被封为广阳郡王,是史上唯一被册封王爵的太监。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开封,随徽宗南逃。宋钦宗即位,童贯被处死。
那有军功,即使善谄媚,为何《宋史》列他为“奸臣”?
《宋史·童贯传》记载,童贯掌握兵权后,利用亲近皇帝的机会,多次劝徽宗征讨西夏,开疆拓土。
这是为了什么?
权力啊!
他的真实想法是,如果不对外进行战争,自己的权力就不可能提高与巩固。在童贯的劝说下,徽宗决定攻伐西夏,恢复神宗时期的疆土。
徽宗令童贯监洮西军,出兵十万大军征讨西夏。宋军刚刚到达湟川,恰巧汴梁的太乙宫失火,迷信的徽宗认为宫中失火是不祥,下旨让童贯班师回朝……”
*
秦
秦始皇嬴政觉得天幕说的荒唐之举或许永远都没有极限,而最好的做法却有想象的极点!
可这宋徽宗也太……
他不知道怎么形容了!
起算好坏这大家都做,秦始皇嬴政自己也不否认这个,可是下令让十万大军班师回朝?!
这和赵光义有的一比啊!
*
天幕继续:
“
童贯也确实胆大,楞瞒着众将,将徽宗的手谕塞进靴筒,继续带领大军西进,结果连复四州,战绩骄人。
此后几年,与西夏、吐蕃作战胜利,童贯收复大面积失地,包括湟州、鄯州、廓州以及积石军、洮州等地,这是北宋对外战争中仅有的几次胜仗之一,消解了西北的军事压力。童贯以宣抚制置使身份, 领军十五万进军浙江,镇压方腊的农民起义,生擒方腊。
深得徽宗赏识,童贯官职一路飙升,逐渐掌握了朝廷军权。就连当时的宰相蔡京的很多事情都需要依仗童贯之力。
他恩宠显赫,门庭若市,厮养、仆圉官诸使者达数百人,时人称“蔡京为公相,童贯为媪相”,说明童贯虽然名无宰相之职,但实掌宰相之权。
宣和七年 (1125年) ,金大举南侵,童贯作为驻扎太原的大军统帅,却不思抵抗,逃回京城,致使金兵长驱直入。
客观说,徽宗任用童贯主持陕西军务,无论是征辽或镇压方腊,都是动用童贯所率的陕西军。金军攻击宋时,陕西军救援开封,迫使金二太子斡离不暂时退师,但陕西军在两次救援太原的战斗中损折殆尽,太原陷落,童贯也有不得已难言之处。
逃回京城的童贯恰好赶上徽宗禅位钦宗。钦宗不是徽宗,对童贯不感兴趣,任命他为东京留守,但童贯没接受任命而是陪着徽宗一起南逃。
童贯的亲随卫队在保卫徽宗过浮桥出城时,射杀将士一百多人,这件事彻底激起民怨官怒。
当时的民谣“打破筒 (童贯),泼了菜 (蔡京),便是人间好世界!”
于是,钦宗将童贯连续降官,最终被发配到英州(今广东英德)、吉阳军。
眼瞧着“六贼”之一的童贯要逃过一劫,朝廷中很多大臣再也忍受不下去了,以太学生陈东等人为首,纷纷上书弹劾童贯,把童贯过去的种种恶事都告诉了钦宗。
靖康元年 (1126年) 三月,在发配途中,钦宗下诏遍数童贯“罪不容诛十大罪状”并赐死童贯。
为防止多生异变,监察御史张徵披星戴月,奔波千里在南雄郡 (今广东韶关南雄市) 将童贯斩首,随后携头而归,枭于汴京城头。”
*
唐
唐太宗李世民看到蔡京和童贯的生平和下场,暗自觉得这两个人下场所当其罪。
这二位比滥竽充数之臣还要可恶的多!
滥竽充数之臣,是指安官贪禄,不务公事,与世沉浮,左右观望……就是那些安于官位,贪图俸禄,敷衍应付差事,随波逐流、见风使舵的人。
而谄谀之臣和这个是不一样的。
他们是——主所言皆日善,主所为曰可可!
君王所讲的就叫好,君王说行就行,暗中揣摩君王的喜好投其所好,以快人主耳目,苟且迎合以取悦人主!
这二位不都是以此谋的权吗?
李世民想到天幕所说这二人在宋朝不禁摇了摇头,又将目光转向魏征的方向,再次感慨,得魏征如此谏臣,我大唐之幸啊!
*
天幕:
“
那其余几位呢?
我们挨个说说!
高俅 ,北宋末年人。初为苏轼小史(书僮),后事枢密都承旨王铣,因善蹴鞠,获宠于端王赵佶 (即徽宗)。徽宗即位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在任时宋军政废弛。高俅高靖康初病死。
高俅官居太尉,太尉在宋朝相当于宰相,宋史记载——“数年间建节,循至使相,遍历三衙者二十年,领殿前司职事,自俅始也。”其中的使相指的是亲王、宰相等节度使等的尊称,甚至可以看出高俅的职位相当于宰相了。
即使没有战功,也难不倒他。
皇帝器重他呀!
为了能够让高俅做官并委以重任,宋徽宗可谓“费了一番心血”,最终,如愿以偿的、合规矩的让高俅做了官。
高俅也不负众望,在边关作战时也立了大功。
他做官执掌军事后就不干好事了。他恃宠营私,将军营的地皮建成私宅,把禁军当作私役,不管训练,专管为他营私出力。
在他治下的军队里,如果你没什么手艺,那么只能花钱再雇工匠。有些钱的呢,就可以免于操练;那没钱的,只能再找营生赚钱,也无法操练了。
”
*
唐
女皇武则天见此大骂“荒唐至极!”
如此还是军队?恃宠营私至此,军纪何在?军政何修?国有外敌如何应敌啊?!
武则天认为从最高掌权者的角度可以显而易见的看到:宋朝的兵权之前可以说孱弱,而经此之后,兵权如在死水之中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691/5721726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691/5721726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