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章 第四次直播任务23
推荐阅读:白发老兵顶罪自首,吓得军区全军出动、七零:离开渣父子后我靠随身空间发财了、和离后,我一卦名动京城、穿越从大唐双龙开始、官道危途、我,后土血裔,轮回诸天、1977,开局女知青以身相许、寒门书童:高中状元,你们卖我妹妹?、九姑娘她一身反骨人还狂、全网黑后我在军旅综艺杀疯了、
唐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大将一个比一个能打,自己更是上过战场,这种情况,当然懂!
可——
“**(脏话)!大敌当前了已经,不去迎敌,还要跑?”
他表示大为震惊,震惊之余还有可笑!
*
宋
宋太祖赵匡胤再次掐住赵光义的脖子:“这就是你的种!软弱到了这种地步?!大敌当前啊,没想抵抗一下,就先跑跑跑了?!”
那之后……
*
天幕:
“
只有宰相寇准坚持不能退!
宰相寇准是主战派!也值得庆幸的是宋真宗听他的话!
宰相寇准认为这一退宋朝的明天会更难,于是力主亲征,他坚持认为皇帝需要到前线去,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征到澶州亲自督战。
寇准的决定坚持下来到宋真宗的亲征,这些可都超出了辽国的打算。
辽国是意想不到的,他们以为宋朝肯定会逃跑迁都,辽兵攻打澶州不利,统军萧挞中箭而死。
而宋朝这边,因为皇帝亲征,反而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
宋朝获胜了!
和辽国签订了合约,这个合约就是澶渊之盟!”
*
汉
“宋朝获胜了?”汉武帝刘彻到这儿很是疑惑,自己之前还觉得作为“关键词”都不是褒义形容啊!
难道自己想错了!
*
宋
宋太祖赵匡胤下意识的认为,大宋胜利了,那莫不是宋朝雄风要开始大振?!
不容他多想,转折来了。
*
天幕:
“宋朝的确是获胜了!
但是宋朝干了什么事呢?
辽国败了,自然是想要议和!
宋朝什么态度?
宋真宗赵恒想的是,议和啊?议和好啊!
那既然双方都有议和的意思,就开始议和喽!
辽圣宗在宋朝降将王显宗的介绍下,和宋朝议和,索要关南之地。宋真宗赵恒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
公元1005年1月,合约达成。
所以最终,宋辽议和,宋朝每年送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宗称真宗会兄,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大家没听错哦!
“澶渊之盟”的条款,是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了!
而且是战胜的一方宋朝给战败的一方辽国送钱和布!
签订的地点在澶州,宋朝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澶渊郡,所以这个约定最终多被称为了‘澶渊之盟’!
”
*
秦
秦始皇嬴政最先注意到的是数字喽!
哇,好多钱啊!后世打仗打赢了这么赚!
啊不,等等……等等!
谁给谁!!!
*
汉
汉武帝刘彻也先是哇塞一句,这仗打赢也太富裕了!这宰相真好,幸亏有他啊!
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天幕的强调,则告诉了他,他真的听错了,或者是,逻辑干不过现实。
“宋送给辽?!打赢了你议和就算了,打赢了你还给对方送钱和物资?还每年送?”
汉武帝刘彻表示自己也想打宋朝了,能富裕啊!
去打宋朝,打赢了,有人(俘虏)有钱!打输了,也有钱!
*
宋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这儿,什么?等等?……
再次强调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脑子没有不好使,真的是打仗打赢了的宋送给打仗打输了的辽?!
送的还是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还每年送?!
他越想越气,直接一口血吐了出来……
*
天幕:
“对,大家没听错,没听错!
系统再次强调一遍!
历史里写的就是这样——宋朝获胜了,以获胜方与辽国签订了合约,辽国向宋朝提出‘能给点不’!
宋朝给了,给的标准是每年提供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同时以白沟河为边界。
燕云十六州仍属于辽国,辽国只需要把遂城以及瀛洲和莫州归还给宋,两国百姓不得越过彼此界限。越界者视为逃犯!
宋朝说结为兄弟嘛!兄弟我有的是钱!和和气气就行!那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我赢了也没啥,给你就给你了,我这么好,咋们别打就行了!”
*
秦
秦始皇嬴政不知道这世间竟然有如此……
别人气势汹汹来打你,你和他还结为兄弟,还给对方这么多……
不过,这后世的宋朝真的富……怎么这么富啊?
大秦现在,哎,不敢比!
*
汉
对于天幕此时的调侃,汉武帝刘彻直接笑了,受不住的那种。
即使身边有大臣!
这宋朝,太有意思了!
*
“值得被注意的是岁币银绢20万匹两。
宋代的统计当然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时候在国家的财政统计上,都是以“匹两”作为一个整的单位。
“匹”是绢,“两”是白银。
原则上一两白银应该是买一匹绢,实际上市场价格可能是很不一样的,但习惯就是把两个作为一个统计单位。
所以现在说这个岁币银是10万两,绢是20万匹,当时他们会说是30万匹两,两个数字会并合到一起。
30万匹两怎么定出来的?
实际上在当时有一些偶然因素参与而导致的影响的。
30万匹两是当时宋朝找来一个叫曹利用的人,派他出使,跟辽谈建立盟约的条件。
盟约里边给多少岁币是一个很敏感的数字,多了国家负担不起,少了辽又掰扯,这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运行。
所以在曹利用出使之前,宋真宗赵恒就给了他一个数,就是再多不能超过100万。
曹利用拿了这个数离开宋真宗赵恒的大帐,出来就路过寇准的帐,宰相寇准就问他皇帝的底限,曹利用就说是100万,寇准就说超过30万就别回来了。
当然皇帝某种意义上也不如宰相“县管”。
曹利用就去了,当然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的。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单方面想要签盟约,辽方面也想签,而且也不想占这一块地,觉得对他也没有太大的用处,也是希望有一些现实的利益,实惠的东西。
所以到了那边,不能说很容易,至少不很困难,30万匹两就谈下来了。
曹利用回来,宋真宗赵恒当然马上就派人去迎着了,在曹回来的路上直接问他到底是多少钱谈下来。
唐太宗李世民手下大将一个比一个能打,自己更是上过战场,这种情况,当然懂!
可——
“**(脏话)!大敌当前了已经,不去迎敌,还要跑?”
他表示大为震惊,震惊之余还有可笑!
*
宋
宋太祖赵匡胤再次掐住赵光义的脖子:“这就是你的种!软弱到了这种地步?!大敌当前啊,没想抵抗一下,就先跑跑跑了?!”
那之后……
*
天幕:
“
只有宰相寇准坚持不能退!
宰相寇准是主战派!也值得庆幸的是宋真宗听他的话!
宰相寇准认为这一退宋朝的明天会更难,于是力主亲征,他坚持认为皇帝需要到前线去,在寇准的坚持下,宋真宗亲征到澶州亲自督战。
寇准的决定坚持下来到宋真宗的亲征,这些可都超出了辽国的打算。
辽国是意想不到的,他们以为宋朝肯定会逃跑迁都,辽兵攻打澶州不利,统军萧挞中箭而死。
而宋朝这边,因为皇帝亲征,反而士气大振,打败了辽军的进攻。
宋朝获胜了!
和辽国签订了合约,这个合约就是澶渊之盟!”
*
汉
“宋朝获胜了?”汉武帝刘彻到这儿很是疑惑,自己之前还觉得作为“关键词”都不是褒义形容啊!
难道自己想错了!
*
宋
宋太祖赵匡胤下意识的认为,大宋胜利了,那莫不是宋朝雄风要开始大振?!
不容他多想,转折来了。
*
天幕:
“宋朝的确是获胜了!
但是宋朝干了什么事呢?
辽国败了,自然是想要议和!
宋朝什么态度?
宋真宗赵恒想的是,议和啊?议和好啊!
那既然双方都有议和的意思,就开始议和喽!
辽圣宗在宋朝降将王显宗的介绍下,和宋朝议和,索要关南之地。宋真宗赵恒派曹利用前往辽营谈判。
公元1005年1月,合约达成。
所以最终,宋辽议和,宋朝每年送辽岁币十万两,绢二十万匹,辽宗称真宗会兄,真宗称萧太后为叔母。
大家没听错哦!
“澶渊之盟”的条款,是双方约为兄弟之国了!
而且是战胜的一方宋朝给战败的一方辽国送钱和布!
签订的地点在澶州,宋朝时还有另外一个名字澶渊郡,所以这个约定最终多被称为了‘澶渊之盟’!
”
*
秦
秦始皇嬴政最先注意到的是数字喽!
哇,好多钱啊!后世打仗打赢了这么赚!
啊不,等等……等等!
谁给谁!!!
*
汉
汉武帝刘彻也先是哇塞一句,这仗打赢也太富裕了!这宰相真好,幸亏有他啊!
啊??
他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了,天幕的强调,则告诉了他,他真的听错了,或者是,逻辑干不过现实。
“宋送给辽?!打赢了你议和就算了,打赢了你还给对方送钱和物资?还每年送?”
汉武帝刘彻表示自己也想打宋朝了,能富裕啊!
去打宋朝,打赢了,有人(俘虏)有钱!打输了,也有钱!
*
宋
宋太祖赵匡胤听到这儿,什么?等等?……
再次强调的时候,他终于意识到自己脑子没有不好使,真的是打仗打赢了的宋送给打仗打输了的辽?!
送的还是辽岁币银10万两,绢20万匹?!
还每年送?!
他越想越气,直接一口血吐了出来……
*
天幕:
“对,大家没听错,没听错!
系统再次强调一遍!
历史里写的就是这样——宋朝获胜了,以获胜方与辽国签订了合约,辽国向宋朝提出‘能给点不’!
宋朝给了,给的标准是每年提供白银10万两,绢20万匹,同时以白沟河为边界。
燕云十六州仍属于辽国,辽国只需要把遂城以及瀛洲和莫州归还给宋,两国百姓不得越过彼此界限。越界者视为逃犯!
宋朝说结为兄弟嘛!兄弟我有的是钱!和和气气就行!那钱解决的事都是小事!
我赢了也没啥,给你就给你了,我这么好,咋们别打就行了!”
*
秦
秦始皇嬴政不知道这世间竟然有如此……
别人气势汹汹来打你,你和他还结为兄弟,还给对方这么多……
不过,这后世的宋朝真的富……怎么这么富啊?
大秦现在,哎,不敢比!
*
汉
对于天幕此时的调侃,汉武帝刘彻直接笑了,受不住的那种。
即使身边有大臣!
这宋朝,太有意思了!
*
“值得被注意的是岁币银绢20万匹两。
宋代的统计当然跟现在不可同日而语,那个时候在国家的财政统计上,都是以“匹两”作为一个整的单位。
“匹”是绢,“两”是白银。
原则上一两白银应该是买一匹绢,实际上市场价格可能是很不一样的,但习惯就是把两个作为一个统计单位。
所以现在说这个岁币银是10万两,绢是20万匹,当时他们会说是30万匹两,两个数字会并合到一起。
30万匹两怎么定出来的?
实际上在当时有一些偶然因素参与而导致的影响的。
30万匹两是当时宋朝找来一个叫曹利用的人,派他出使,跟辽谈建立盟约的条件。
盟约里边给多少岁币是一个很敏感的数字,多了国家负担不起,少了辽又掰扯,这关系到整个国家财政运行。
所以在曹利用出使之前,宋真宗赵恒就给了他一个数,就是再多不能超过100万。
曹利用拿了这个数离开宋真宗赵恒的大帐,出来就路过寇准的帐,宰相寇准就问他皇帝的底限,曹利用就说是100万,寇准就说超过30万就别回来了。
当然皇帝某种意义上也不如宰相“县管”。
曹利用就去了,当然心里也是惴惴不安的。实际上当时并不是单方面想要签盟约,辽方面也想签,而且也不想占这一块地,觉得对他也没有太大的用处,也是希望有一些现实的利益,实惠的东西。
所以到了那边,不能说很容易,至少不很困难,30万匹两就谈下来了。
曹利用回来,宋真宗赵恒当然马上就派人去迎着了,在曹回来的路上直接问他到底是多少钱谈下来。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691/57217238.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691/57217238.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