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爆!系统44驾到:直播通古 > 第65章 第四次直播任务7

第65章 第四次直播任务7

推荐阅读:叶无尘退婚夜,我被公主捡尸了文娱:开局反串最美贵妃全网爆红重生我要复仇我恨的人七零:霍团长,你媳妇被国家收编啦!变身女剑仙,她们总想当我道侣五年内必死?我选择速通修仙界!大夏世子,从一介书生开始重回60年代不遗憾杀疯!真千金横冲直撞整顿豪门!

    其一,年龄推断。

    杜太后死时,宋太祖三十五岁,其子德昭十一岁,她又不是预言家,怎么可能预计至赵匡胤死时,德昭仍为孩童?

    另外德昭不是其长子,而是赵匡胤的次子。

    若以此传之二弟,再传德昭,因赵廷美仅较德昭大四岁,故到时德昭之存亡尚未能定,“国有长君”,又从何而谈之?

    所以皇帝健在太后却指手画脚继承人之事这未免太荒唐。

    其二,宣布的时间。

    此盟约订立后一直深藏秘锢,赵匡胤死后六年才宣布,这时间大为可疑,为何不是死后立即拿出。

    其三,人的问题。

    赵普既为署名誓约者,宋太宗继位时赵普即使为结助新主也会立刻公布啊!那为何在宋太宗即位时没有宣布。

    其四,史书文献不统一。

    据《长编》,“金匮之盟”最初见载于《太祖新录》,称订立盟誓时宋太宗也在场;但宋太宗即位初未宣布,初修的《旧录》亦未载录,故李焘也云《新录》“别加删修,遂失事实”。

    其五,“金匮之盟”为密约,赵普《自诉状》也被宋太祖藏入金匮而成为密件,赵普太平兴国六年自诉亦为密奏,而秘密所关系之人,除死无对证的杜太后、宋太祖外,只有赵普、宋太宗能揭破“金匮之盟”之真相。

    综合此五点,大胆推测,“金匮之盟”实由想复相又迫于宋太宗压力的赵普所伪造,以迎合宋太宗“传子”愿望,时间即在太平兴国六年。

    除此之外,还另有很多学者讨论。

    有人说杜太后的本意是为了不重蹈周天下的覆辙,可赵匡胤此时还是壮年啊!

    有人说如果真有这份遗诏,那赵光义继承的合法性就有了,赵光义的继承就名正言顺,可自始至终他从未正式的公布,留下来的说辞也不明确,时而变一变的那种。

    有人说真的有的话,根据这盟约,赵光义应该传位给赵廷美或赵德诏 可最后,赵光义传位给比这二位都年幼的自己的亲儿子了,也没有依立长原则来。

    还有说秦王赵德芳比这几位都更符合继承人的条件。

    总之就是众说纷纭。

    但其实宋朝本身就不是大一统天下的朝代。

    从建立到灭亡,其他势力一直存在。

    宋朝第二位皇帝无论是谁都要继续统一大业,所以有人想,赵光义也随兄长赵匡胤一起打天下了,这么来说杜太后的临终遗嘱存在的真实又有可能了。

    但整体这么说下来,学界目前的通说认为金匮之盟是假的。

    ”

    随着天幕的讲述,宋朝的国土在天幕上显示。

    *

    唐

    因为此前天幕的设置,没有注明朝代。

    所以唐太宗李世民之前收到的地图集上虽有宋朝的与图,但他对应不起来。

    可此时的太宗狠狠盯着天幕上显示的宋朝国土,那最上方,也就是北面那么大一块,竟然写着“辽”!辽国居然占了这么多地盘?!

    程知节直接“开麦”:“这叫建立的新朝?!还要统一大业?!”

    这,辽国把那么大一片被占着呢!

    *

    宋

    赵光义心里骂的更狠了,不过这非物理攻击没什么用。

    赵普脸色苍白,和赵光义刚才一样,扑通一声直直跪下。

    宋太祖赵匡胤则摆摆手,“你们二人先起来,一起听完全部再说!”

    这里的意思就是等这次天幕全部说完再说。

    还是亲王的赵光义想,最差也就这样了!

    可是那几个称号天幕还没讲完呢!所以后面更糟心的还有呢!

    *

    天幕:

    “真实发生的事早已随着时间灰飞烟灭。我们无从得知。

    反正宋朝第二位皇帝就是宋太宗赵光义。

    宋太祖赵匡胤的治国方针和定国策略被后继者弟弟宋太宗全部继承,赵光义早年随赵匡胤出入沙场,所以对于军权乱政也同样忌惮。

    但学者猜测赵光义从自己哥哥那儿继承的皇位毕竟还是不符合常理,有违传统。

    出于私心,赵光义当上皇帝对于先帝在位时的臣子们不信任,猜忌甚多。所以他更是要严格遵循太祖的政令,向世人证明他是太祖思想独一无二的合法继承者,所以——他继续加大力度削弱武将和重用文官。

    对后世政治影响最大的就是宋朝最出名的“将从中御”!

    这可是宋太宗深化抑制武将举措的重要产物。

    请大家多呼吸几口气,注意自己的心脏!”

    *

    听天幕这么提醒,各朝各代的观众们的好奇更浓烈了。

    但回想之前的提醒,的确憋得慌,那接下来岂不是很大的“瓜”!

    *

    宋

    太祖赵匡胤喊来太医备在跟前。

    天幕之前的提醒可是都到点上了。

    “将从中御”?

    御不是皇帝吗?这不是隋炀帝?气压高起来了,可前面看过是有心理预备的,即使此时真的很想收拾人了。

    但天幕肯定比自己记性好。

    难不成……?

    多年的第六感救了他太多次,这次也不例外。

    但无论怎么做心理准备和安置外在医疗准备,真实的历史无论是不是武将,心脏都难受,而出身武将的赵匡胤绝对更不好受!

    *

    天幕:

    “

    “将从中御”是指什么?

    是指皇帝为了防止带兵将官擅自行动,在每一次的军事行动开始之前,都要对将领作重要指示。

    到这儿还没什么?

    但是,吓人的惊悚的荒谬失智的是后面——

    皇帝竟然给出排兵布阵必须依靠的阵型图,并且会派出亲信都监,随时监督武将的举动及有没有按照皇帝的命令行事。

    这比隋炀帝都要命啊?

    战场形势需要灵活机动应付多变情况,依靠远程指挥,这不出问题怎么可能?更别提这“微操”成如此地步,大问题都有了,而且肯定层出不穷。

    赵光义也打过天下,但他难道一点都不知道这项制度的问题吗?

    可能他的脑回路此时只想做二选一的选择题。

    在什么中选?

    听话和能力啊!

    赵光义毫不犹豫选择听话。

    可是真的很想问一句,这不能是个多选题吗?

    听话就不能有能力?

    有能力就不听话了?

    这两个也不是相斥的关系啊?

    而且既听话又有能力的难道没有吗?能这么不放心?

    可赵光义告诉所有人,对,我就是不放心!而且坚信自己给出的排兵布阵一定大有可为!

    ”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691/5721722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691/5721722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