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焚膏继晷(1)
推荐阅读:吞噬神王、七零:炮灰知青只想吃瓜看戏、末世:从红月开始、我靠发疯拯救了主角团、末世:丧尸爆物资,我的爆率有亿点强!、极道器尊、穿到十年后,冷戾夫君把我宠懵了、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大明伪君子、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摘录于《论语》)
——题记
787艇是属于8047型猎潜艇。艇长宋军是东平人,出生军人家庭,性格温文尔雅,有点儒相。副长李武,是宁都人,头脑聪明,反应敏捷,可性格暴躁,我报到的前几天,他一个耳光把一名士兵的耳膜打穿孔,可见他一点就着的爆竹脾气。
按照计划,我艇要进4718厂中修,我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支委会是研究艇中修前期的几件重大工作,第一件事是转运全艇武器弹药。由枪炮长组织,艇长总负责。第二件事是清理燃油油柜,由机电长组织,副长负责,第三件事是刮艇底油漆,由航海长组织,我为总负责,会上对工作的标准、开展步骤、安全事项等都作了研究部署。
艇上的弹药库有火箭弹、深水炸弹、57炮弹、25炮弹、手榴弹、机枪、冲锋枪、手枪若干等,我们要把这么多武器弹药从艇上狭小的空间运出、装车、押运,再卸到赤尾基地红松岭弹药库。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通天的大事。
我和艇长一大早就来到现场指挥检查,包括艇桥上的防滑垫,桥边的安全网,车上弹药放置的方向等等(方向不对,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爆炸),全艇官兵全部上阵,每个人手搬肩扛的都是危险品,所以没有人嬉笑打闹,都面色凝重,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一点的纰漏,整个上午都紧张有序,安全顺利。
下午,是装卸57炮弹,57炮弹又大又沉,弹身上涂满炮油,我不断提醒大家慢点走,注意安全,不要摔倒。
突然,从我身后的卡车上传来“哎呀,不好”的尖叫,我急速地扭过头,发现有一枚五七炮弹,从卡车上一名班长的手中滑出,向地面落去,离地高度大约1米5,如果炮弹落在地面,有一个石子顶着底火,这个炮弹就可能会爆炸,那车上满车弹药也会爆炸,附近的官兵、码头、舰艇……后果不堪设想,所有的人都无助地定格在那里。
离车最近的是前主炮苏班长,跑上去接炮弹已经来不及了,只见他上前一步,快速地做了个类似铲球动作,伸出了自己的右脚,炮弹重重地砸在他的脚上,“咣”的一声倒下,在地上滚了几个滚,还没有停稳,就有一个士兵跟着扑了上去,把炮弹死死压在自己身下,接着,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卡车上的弹药爆炸,现场的人,谁也跑不了,只有用血肉之躯全力减少第一发炮弹爆炸的威力,现场静得连一片树叶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一秒,两秒,三秒,没炸!真的没炸!!险情排除了。
大家都向苏班长和趴在炮弹上的战友投去钦佩的目光,我被惊出一身冷汗,艇长关切地问苏班长:
“怎么样?没事?”
苏班长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轻描淡写地说:
“没事没事,不疼。”
我们都以为没事,可他当时的脚已经麻木,事后送医院检查,脚上的跗骨被砸成骨裂了。苏班长的可敬之处不仅是不怕牺牲,而是在关键时候的应急处置能力,看似简单的伸出一只脚,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素质。
主机班长调侃地说,“哎呀,我的天哪,苏班长,我回去一定把你的那只脚供起来,天天烧香磕头,你这是一只救命的神脚啊!”
“供起来干嘛?你每天亲一口不就得了。”
“哈哈哈哈”
“苏班长,这五七炮弹就相当于是你的儿子,儿子淘气你不管,谁能管得了?”
“这哪是儿子,老祖宗啊,一点不敢得罪!”
“哈哈哈!”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驱散了大家心头的惊悸。
艇长及时地采取了补救措施:休息半小时、所有人换戴新的手套、在卡车周围地面铺上地毯等,装卸弹药的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卸完最后一车弹药,人员返回艇上已经是晚上10点半,这项工作总算画了个句号。我吃了一点饭,睡意全无,索性提步上了码头。
码头上微风徐徐,海浪轻拍堤岸,一排路灯像整齐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夜幕下的一切。
我刚走几步,甲板上就传来一阵喧闹声,主机杨班长的大嗓门嗷嗷的:
“快,快,找军医!找艇领导!”
我跑回甲板,看见声呐班的吴兵晕倒了,就用手死死掐住吴兵的人中穴。
艇上的油卸完后,为防止工人电焊作业时起火,需要对油柜进行清理,主机班长组织人员连夜加班。油柜的空间狭小,环境又脏、又缺氧,再加上白天全天艇员都在卸炮弹,体力消耗过大,吴兵进了油柜十五分钟就晕倒了。
军医刚过来,吴兵已经苏醒了,舰长火了,骂道:
“杨班长你个猪脑子啊?今天大家伙这么累,进什么油柜?加什么班?统统休息,今天全体人员都休息!”
“休息休息,统统休息……”杨班长低着头机械地重复着。
险情一个接着一个,让我心惊肉跳,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安全工作,必须培养部属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上级党委把这么多人交给我,我真的感到压力很大很大……
由于修理工作的需要,我艇官兵搬进厂驻修大楼的三、四层楼,一、二层楼所住人员是基地739破冰船。一天下午,破冰船的李教导员火急火燎地冲到我办公室,大声说:
“王教导员,快!救急!!”
“救急,救什么急?”我有点莫名其妙。
“基地军务处来检查我船管理工作,我船休假人员放多了,和你们借20个人,让他们分散在各个寝室看书看报,充充人数。最好快点。”
我一想 ,楼上楼下的关系,救场如救火,不答应于心不忍,答应,这不联合欺骗基地机关领导吗?于是就想找个借口:
“你自己想办法,万一军务处到我楼上再检查我们怎么办?”
“嘿,他们来,肯定先听汇报,你汇报时,我让你的人再上来,不就得了嘛!别婆婆妈妈的,小心眼。快点快点!啊?” 李教导经验老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再不同意就不够义气了,只好找艇值日给他们派了20个人充人数。
一小时以后,艇值日果然报告,军务处也要检查我们的管理工作,楼下的李教导员把三个检查员人员一直送到我的会议室,对我挤了一下眼,打了个ok的手势,笑眯眯地下楼了。
我给基地军务处汇报了我们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以及下一步加强人员管理的打算,接着,检查组检查内务卫生秩序、人员在位情况。
在五号房间,参谋指着一个兵说:
“嗯?这个人不是楼下破冰船的人吗?怎么在这儿?乱跑,回去!”
原来,这个兵刚才在楼下看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喜欢看外国小说的士兵不多,所以,给这个参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回到楼上还看这本书,参谋当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说:“是我的兵,电工专业,名叫杨涛,双林白城人,父亲是白城机械厂销售科科长,母亲……”
参谋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看了看其他士兵,似乎都面熟,说:“如果是你的兵,就不是楼下的兵了。那他们的人员数量有问题。”
我怕借人的事情被揭穿,说:“是我的兵,刚才他去楼下借书了。”
杨涛也很聪明,顺着我的话说:“这本书是我刚从楼下老乡那借来的。”
参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也许检查组信了我的话,也许他们心照不宣地给我们留下面子,检查结束以后,那个参谋又说:
“下月初,我们还要来检查。”
我听出了潜台词:“下次再这么骗我们,我们就可要撕破脸皮了。”
晚饭前,没有想到检查组又杀了个回马枪,通知我们两个单位带着花名册,所有人员到楼下集合,一点名,全部露馅了。那个上尉参谋一点不给面子,问:
“你们就这样抓基层部队的管理?两家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检查,胆子也太大了?”
本来,我们单位都按规定的比例安排人员休假的,破冰船的李教导员把我往浑水里一拖,搞得我很被动、很心虚了。李教导员连忙赔礼:
“我们错了,马上改正,一周以内,全部召回违规休假人员,并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你们今晚就整改!我们回去以后,要向处长汇报,建议全基地通报!”上尉参谋说完就走了。
通报?!这可怎么办?本来是好心救急,这回落得个联合对抗检查的结论,怎么和大队、水警区领导汇报呢?李教导员让我别担心,说他负责找人摆平这件事。
然而,一周后通报还是发下来了,说我们艇和破冰船的领导法规意识淡薄,管理工作松弛,弄虚作假成风。那段时间,我有点沮丧。
大队政委来了,我如实地汇报了情况,检讨了我在工作上的失误。政委语重心长地说:
“我曾经和你说过,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全基地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们啊!你也别急,事物的发展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们支委一班人要认真地分析单位的形势,基层建设是有规律的,要循序渐进,不要急着出名挂号,不搞急功近利,要扎实地打牢基础,整体地谋求发展。大队党委把你和艇长放在这个位置上,也相信你们不会辜负上级党委的期望,跌倒了,不要紧,爬起来,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政委的理解与指导,让我丢掉了思想包袱,也明确了我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空乌云密布,漫天的风吹起满地的黄沙打得人都睁不开眼,部队出操顶着大风刚跑到预定的地点,天就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大雨,值班员下令:
“不用保持队形,各自返回。”
大家都撒开腿往回跑。
吃早饭时,电工兵杨涛找到我,吞吞吐吐地说:
“教导员,我……我800块钱丢了”
“你哪来的这么多钱?”我问。
一般情况下,士兵平时的手头上是没有这个数目的现金的。
“老乡让我替他买海勤呢大衣的钱,昨天晚上就寝前,我放在衣服的口袋里。”
“你是不是刚才跑步时跑丢了?”我有点内疚,不该让部队顶风冒雨地跑步。
“没有,早晨一起床,我就发现不见了。”杨涛肯定地说。
“起床就不见了?为什么不早点说?这都什么时候了?”
“刚才出操,又下大雨,我……没有来得及给你汇报。”杨涛有点嗫嚅。
“还有谁知道你有这么多钱?”
“我们寝室的大部分人都知道。”
对一个兵来说,800元钱是个大数目,我不能允许一个集体中有小偷小摸的人存在,于是就拿定主意要把这个人查出来。
我让艇值日立即宣布:8点10分全艇点验,人员原地待命。同时,暗中布置骨干人员加强观察。不久,有人报告,宣布点验计划后,全艇只有声呐吴兵一个人上了一趟厕所,我派了两人去厕所检查,并要求他们连砖头的缝都给我抠一遍。人员回来报告:没有发现钱。
我分析,因为要点验,钱是不会藏在自己的内务柜里的,要藏,只有一个地方,在自己的身上,要查,就要搜身。
一听我要搜身,艇长提醒我:
“教导员,悠着一点,点验,是《内务条令》158条规定的,没毛病,搜身,我可要提醒你慎重,让人告一下,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放心,我有办法!”我说。
我搜士兵的身是违法行为,但是 ,我可以让一个班长去犯错误?然后,我再对“无知”的班长提出严厉的批评。
——题记
787艇是属于8047型猎潜艇。艇长宋军是东平人,出生军人家庭,性格温文尔雅,有点儒相。副长李武,是宁都人,头脑聪明,反应敏捷,可性格暴躁,我报到的前几天,他一个耳光把一名士兵的耳膜打穿孔,可见他一点就着的爆竹脾气。
按照计划,我艇要进4718厂中修,我主持召开的第一次支委会是研究艇中修前期的几件重大工作,第一件事是转运全艇武器弹药。由枪炮长组织,艇长总负责。第二件事是清理燃油油柜,由机电长组织,副长负责,第三件事是刮艇底油漆,由航海长组织,我为总负责,会上对工作的标准、开展步骤、安全事项等都作了研究部署。
艇上的弹药库有火箭弹、深水炸弹、57炮弹、25炮弹、手榴弹、机枪、冲锋枪、手枪若干等,我们要把这么多武器弹药从艇上狭小的空间运出、装车、押运,再卸到赤尾基地红松岭弹药库。哪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是通天的大事。
我和艇长一大早就来到现场指挥检查,包括艇桥上的防滑垫,桥边的安全网,车上弹药放置的方向等等(方向不对,运输途中容易发生爆炸),全艇官兵全部上阵,每个人手搬肩扛的都是危险品,所以没有人嬉笑打闹,都面色凝重,谨小慎微,生怕出现一点的纰漏,整个上午都紧张有序,安全顺利。
下午,是装卸57炮弹,57炮弹又大又沉,弹身上涂满炮油,我不断提醒大家慢点走,注意安全,不要摔倒。
突然,从我身后的卡车上传来“哎呀,不好”的尖叫,我急速地扭过头,发现有一枚五七炮弹,从卡车上一名班长的手中滑出,向地面落去,离地高度大约1米5,如果炮弹落在地面,有一个石子顶着底火,这个炮弹就可能会爆炸,那车上满车弹药也会爆炸,附近的官兵、码头、舰艇……后果不堪设想,所有的人都无助地定格在那里。
离车最近的是前主炮苏班长,跑上去接炮弹已经来不及了,只见他上前一步,快速地做了个类似铲球动作,伸出了自己的右脚,炮弹重重地砸在他的脚上,“咣”的一声倒下,在地上滚了几个滚,还没有停稳,就有一个士兵跟着扑了上去,把炮弹死死压在自己身下,接着,是第二个人,第三个人……大家都很清楚,如果卡车上的弹药爆炸,现场的人,谁也跑不了,只有用血肉之躯全力减少第一发炮弹爆炸的威力,现场静得连一片树叶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听见……
一秒,两秒,三秒,没炸!真的没炸!!险情排除了。
大家都向苏班长和趴在炮弹上的战友投去钦佩的目光,我被惊出一身冷汗,艇长关切地问苏班长:
“怎么样?没事?”
苏班长从地上爬了起来,拍了拍身上的尘土,轻描淡写地说:
“没事没事,不疼。”
我们都以为没事,可他当时的脚已经麻木,事后送医院检查,脚上的跗骨被砸成骨裂了。苏班长的可敬之处不仅是不怕牺牲,而是在关键时候的应急处置能力,看似简单的伸出一只脚,但是,不是所有的人都具备这样的素质。
主机班长调侃地说,“哎呀,我的天哪,苏班长,我回去一定把你的那只脚供起来,天天烧香磕头,你这是一只救命的神脚啊!”
“供起来干嘛?你每天亲一口不就得了。”
“哈哈哈哈”
“苏班长,这五七炮弹就相当于是你的儿子,儿子淘气你不管,谁能管得了?”
“这哪是儿子,老祖宗啊,一点不敢得罪!”
“哈哈哈!”一阵阵爽朗的笑声驱散了大家心头的惊悸。
艇长及时地采取了补救措施:休息半小时、所有人换戴新的手套、在卡车周围地面铺上地毯等,装卸弹药的工作继续有条不紊地进行。
卸完最后一车弹药,人员返回艇上已经是晚上10点半,这项工作总算画了个句号。我吃了一点饭,睡意全无,索性提步上了码头。
码头上微风徐徐,海浪轻拍堤岸,一排路灯像整齐的哨兵,警惕地注视着夜幕下的一切。
我刚走几步,甲板上就传来一阵喧闹声,主机杨班长的大嗓门嗷嗷的:
“快,快,找军医!找艇领导!”
我跑回甲板,看见声呐班的吴兵晕倒了,就用手死死掐住吴兵的人中穴。
艇上的油卸完后,为防止工人电焊作业时起火,需要对油柜进行清理,主机班长组织人员连夜加班。油柜的空间狭小,环境又脏、又缺氧,再加上白天全天艇员都在卸炮弹,体力消耗过大,吴兵进了油柜十五分钟就晕倒了。
军医刚过来,吴兵已经苏醒了,舰长火了,骂道:
“杨班长你个猪脑子啊?今天大家伙这么累,进什么油柜?加什么班?统统休息,今天全体人员都休息!”
“休息休息,统统休息……”杨班长低着头机械地重复着。
险情一个接着一个,让我心惊肉跳,同时,我也深深地感到,对于安全工作,必须培养部属安全素质和安全技能,上级党委把这么多人交给我,我真的感到压力很大很大……
由于修理工作的需要,我艇官兵搬进厂驻修大楼的三、四层楼,一、二层楼所住人员是基地739破冰船。一天下午,破冰船的李教导员火急火燎地冲到我办公室,大声说:
“王教导员,快!救急!!”
“救急,救什么急?”我有点莫名其妙。
“基地军务处来检查我船管理工作,我船休假人员放多了,和你们借20个人,让他们分散在各个寝室看书看报,充充人数。最好快点。”
我一想 ,楼上楼下的关系,救场如救火,不答应于心不忍,答应,这不联合欺骗基地机关领导吗?于是就想找个借口:
“你自己想办法,万一军务处到我楼上再检查我们怎么办?”
“嘿,他们来,肯定先听汇报,你汇报时,我让你的人再上来,不就得了嘛!别婆婆妈妈的,小心眼。快点快点!啊?” 李教导经验老道。
话说到这个份上,我再不同意就不够义气了,只好找艇值日给他们派了20个人充人数。
一小时以后,艇值日果然报告,军务处也要检查我们的管理工作,楼下的李教导员把三个检查员人员一直送到我的会议室,对我挤了一下眼,打了个ok的手势,笑眯眯地下楼了。
我给基地军务处汇报了我们管理工作的主要做法,以及下一步加强人员管理的打算,接着,检查组检查内务卫生秩序、人员在位情况。
在五号房间,参谋指着一个兵说:
“嗯?这个人不是楼下破冰船的人吗?怎么在这儿?乱跑,回去!”
原来,这个兵刚才在楼下看小说《约翰克里斯多夫》,喜欢看外国小说的士兵不多,所以,给这个参谋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现在他回到楼上还看这本书,参谋当然一眼就认出来了。
我说:“是我的兵,电工专业,名叫杨涛,双林白城人,父亲是白城机械厂销售科科长,母亲……”
参谋瞪着一双疑惑的眼看了看其他士兵,似乎都面熟,说:“如果是你的兵,就不是楼下的兵了。那他们的人员数量有问题。”
我怕借人的事情被揭穿,说:“是我的兵,刚才他去楼下借书了。”
杨涛也很聪明,顺着我的话说:“这本书是我刚从楼下老乡那借来的。”
参谋若有所思地点了点头。
也许检查组信了我的话,也许他们心照不宣地给我们留下面子,检查结束以后,那个参谋又说:
“下月初,我们还要来检查。”
我听出了潜台词:“下次再这么骗我们,我们就可要撕破脸皮了。”
晚饭前,没有想到检查组又杀了个回马枪,通知我们两个单位带着花名册,所有人员到楼下集合,一点名,全部露馅了。那个上尉参谋一点不给面子,问:
“你们就这样抓基层部队的管理?两家联合起来对付我们检查,胆子也太大了?”
本来,我们单位都按规定的比例安排人员休假的,破冰船的李教导员把我往浑水里一拖,搞得我很被动、很心虚了。李教导员连忙赔礼:
“我们错了,马上改正,一周以内,全部召回违规休假人员,并举一反三,深刻吸取教训,保证不再犯类似的错误。”
“你们今晚就整改!我们回去以后,要向处长汇报,建议全基地通报!”上尉参谋说完就走了。
通报?!这可怎么办?本来是好心救急,这回落得个联合对抗检查的结论,怎么和大队、水警区领导汇报呢?李教导员让我别担心,说他负责找人摆平这件事。
然而,一周后通报还是发下来了,说我们艇和破冰船的领导法规意识淡薄,管理工作松弛,弄虚作假成风。那段时间,我有点沮丧。
大队政委来了,我如实地汇报了情况,检讨了我在工作上的失误。政委语重心长地说:
“我曾经和你说过,你肩上的担子很重,全基地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你们啊!你也别急,事物的发展本来就不是一帆风顺的,你们支委一班人要认真地分析单位的形势,基层建设是有规律的,要循序渐进,不要急着出名挂号,不搞急功近利,要扎实地打牢基础,整体地谋求发展。大队党委把你和艇长放在这个位置上,也相信你们不会辜负上级党委的期望,跌倒了,不要紧,爬起来,总结经验,继续前进。”
政委的理解与指导,让我丢掉了思想包袱,也明确了我工作的努力方向。
一个夏日的早晨,天空乌云密布,漫天的风吹起满地的黄沙打得人都睁不开眼,部队出操顶着大风刚跑到预定的地点,天就噼里啪啦的下起了大雨,值班员下令:
“不用保持队形,各自返回。”
大家都撒开腿往回跑。
吃早饭时,电工兵杨涛找到我,吞吞吐吐地说:
“教导员,我……我800块钱丢了”
“你哪来的这么多钱?”我问。
一般情况下,士兵平时的手头上是没有这个数目的现金的。
“老乡让我替他买海勤呢大衣的钱,昨天晚上就寝前,我放在衣服的口袋里。”
“你是不是刚才跑步时跑丢了?”我有点内疚,不该让部队顶风冒雨地跑步。
“没有,早晨一起床,我就发现不见了。”杨涛肯定地说。
“起床就不见了?为什么不早点说?这都什么时候了?”
“刚才出操,又下大雨,我……没有来得及给你汇报。”杨涛有点嗫嚅。
“还有谁知道你有这么多钱?”
“我们寝室的大部分人都知道。”
对一个兵来说,800元钱是个大数目,我不能允许一个集体中有小偷小摸的人存在,于是就拿定主意要把这个人查出来。
我让艇值日立即宣布:8点10分全艇点验,人员原地待命。同时,暗中布置骨干人员加强观察。不久,有人报告,宣布点验计划后,全艇只有声呐吴兵一个人上了一趟厕所,我派了两人去厕所检查,并要求他们连砖头的缝都给我抠一遍。人员回来报告:没有发现钱。
我分析,因为要点验,钱是不会藏在自己的内务柜里的,要藏,只有一个地方,在自己的身上,要查,就要搜身。
一听我要搜身,艇长提醒我:
“教导员,悠着一点,点验,是《内务条令》158条规定的,没毛病,搜身,我可要提醒你慎重,让人告一下,你可吃不了兜着走!”
“放心,我有办法!”我说。
我搜士兵的身是违法行为,但是 ,我可以让一个班长去犯错误?然后,我再对“无知”的班长提出严厉的批评。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567/5718364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567/5718364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