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沸反盈天(5)
推荐阅读:饥荒年代:我靠空间发家致富!、禅境觅心:修行之路、穿成年代娇娇女,靠空间带飞全家、宿舍求生:给我配校花,我拿校花孵金蛋、渔民:从打捞间谍装置开始、偏执爱恋、神医归来:十个女囚要我负责、刚上高三,系统说校花暗恋我30年?、我是清冷师尊惨死的女儿、冥王出狱、
我有点忐忑,感觉自己写得有点跑题,小声地朗读:
“队里棉花垒成尖,
踩着花堆能上天。
撕块白云擦擦汗,
爬上太阳荡秋千。”
“嘻嘻……白云怎么擦汗?”
“哈哈哈,就知道玩,还荡秋千,不怕烫啊?”
“别吵吵,同学们不要笑,我们分析一下,王玉成的诗听起来不像样子,踩着棉花怎能上天?白云怎么擦汗?太阳怎么能上去玩?是,但是,这首诗采用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看似写自己怎么到太阳上去玩,实际上是写贫下中农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模仿了我们课本上毛主席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写法。”
经老师这么一解释,大家不笑了,朱兰花低着头,用眼睛的余光瞥了我一眼。其实我写那首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就感觉挺顺口、好玩。
接着,没有人主动发言了,老师就点名:
“关长秋,该你了。”
关长秋磨磨蹭蹭地站起来,自己在那儿先笑,就是不肯念。
老师走了过去,拿过他的作业本,念到:
“我很喜欢摘棉花,
棉花就像白泥巴,
这边蜻蜓到处飞,
那边青蛙叫呱呱。”
“哈哈哈哈”同学们狂笑不止。
老师也笑了,说:“这个不行,这首诗看不出你在摘棉花,只知道你趴在水沟里抓青蛙。回去重写,明天给我。”
周老师一看还有时间,继续说:
“同学们还可以说说,通过开门办学,还有哪些收获?”
“老师,贫下中农偷棉花,占小便宜,没有那么多的好品德!”洪晓伟还记得挨吴招娣一顿打的事情。
“就是,还骂人、打架。”
“干活还磨洋工!”大家七嘴八舌。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你们才干了几天的农活,你们看到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不是贫下中农的主流,他们的主流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革命精神,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
中午放学了。
我路过“眯眼”家,看见他家的门口围了很多人,叽叽喳喳、哭哭啼啼的,一打听,原来是昨天下半夜梁礼娥在自己家里房梁上上吊自尽了。什么原因呢?我不敢猜测。
“老狂子”来了,老泪纵横,大骂“眯眼”:
“你个杀千刀的,没有用的东西,活生生的一个人,说没了就没了?怎么弄的。人都上吊了,得多大的气性?多大的委屈?啊?这日子还怎么过?”
“昨天小娥跟人打架了。”
“跟哪个杀千刀的打架?走,把人抬她家里去。到她家去办丧事!”“老狂子”拿起墙边的一个粪叉,就要走!
“不能怪打架,你家夫妻俩打人家,人家是被打。”有人说公道话。
“吴招娣骂小娥‘搞破鞋’,昨晚回来,我们……我们拌了几句嘴。”“眯眼”知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话声音那么小。
“是哪个吴招娣?杀千刀的,胡嚼舌头根子,打烂他的x嘴!”“老狂子”真狂了。
“队长的弟媳,还能怎的?”
“人都没了,留个名声?不要人死了,名声再搞臭了。何苦呢?给死人一点安静。”更多的人在善意地劝解。
六仙姑也来了,所有人都不吱声了。仙姑绕着“眯眼”家的房前屋后转了一圈,说:
“怪不得,哼!这个吊死鬼来你们家有些日子了,你家近来就没有什么蹊跷的事情?”
“有有,有,前几天,我家瓜地里几个大冬瓜,好端端的就烂了……真烂了,拿……拿都拿不起来……一碰就变成一滩水……稀奇呢!”“眯眼”结结巴巴。
我的心一紧,冷汗快出来了,转头用眼睛寻找关长秋。
六仙姑继续说:“嗯,这就对了,冬瓜烂了,是鬼脚踩烂了你家的冬瓜,吊死鬼就藏在你家的冬瓜地里!被梁礼娥碰着了,她找了梁礼娥做替死鬼,她自己投胎去了,可梁礼娥如果找不到替死鬼,是不会转世投胎的,抓只公鸡来,快点。”
一阵鸡飞狗跳,“眯眼”惊慌地抓了一只大公鸡,六仙姑麻利地一刀剁掉鸡头,鸡血霎时飞溅。六仙姑抓住鸡爪,绕着村庄转了一圈,血淋淋的鸡血也滴了一圈,六仙姑把公鸡往地上一扔,对着正北方向说:
“天灵灵地灵灵……各位大仙听我言……”六仙姑闭上眼,说她那一套谁都听不懂的术语。
一会儿,六仙姑睁开眼,说:
“没事了,梁礼娥可以投胎转世了,以后我们村就没有上吊的了……大家放宽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众人释然,并开始帮着“眯眼”忙丧事。
我和关长秋在瓜地里的恶作剧,给六仙姑驱鬼找到理由,六仙姑驱鬼,又避免了“眯眼”和吴招娣的矛盾升级,如果“老狂子”拿着粪叉闯进吴招娣家,事情就难以预料了?如此一想,我愧疚的心情坦然了许多。
陈队长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的身后,他一把把我拽到“眯眼”家的屋后没人的地方,压低了声音问:
“我和梁礼娥的事,是不是你告诉别人的?嗯?混蛋的小东西,把我给你的糖吐出来!”
“什么梁礼娥的事情,关我屁事!我没说过……我真的没说……糖?那是你主动给我的……我一没抢二没偷……”我回应。
“你还嘴犟,除了你,还能是谁?”
“我哪知道?反正不是我,你爱信不信!不信拉倒!!”我坦然地回答。
梁礼娥上吊,真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说过,连对关长秋都没有讲。“眯眼”打我的时候,我都咬牙没有讲。
“如果是你嘴巴漏的风,梁礼娥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队长吓唬我。
“她……她不放过的是你!你才是害人精!没有你,哪有这一堆烂事?”我顶嘴。
“你神气什么?啊?!你就是一个叛徒的儿子,我实话告诉你,你以后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当兵,能不能到城里找工作,小命都在我手上掐着呢!走着瞧!有你哭的那一天……哼……”
“我……”我太小了,要不,我立即上去掐死他,没办法,只好攥紧了拳头,用仇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陈队长。
快春节了,大队要进行文艺演出,支书给学校下达了演出任务,姚副校长满腔热情地给我们排练了一个淮剧《园丁的故事》,大概剧情是:
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女教师俞英,一心要搞好教学。她来到工厂征求如何加强对学生教育,工人们告诉她,“人从心上育,水往根上浇”,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和学生们交朋友,和他们交心。男教师方觉对陶利这样出身于工人家庭、调皮贪玩的孩子,不去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是没收他的小玩具火车,甚至粗暴地不让他进课堂。方觉认为,对陶利这样的孩子,不管怎样做都是“挑沙填海空费力”。为此,俞英与方觉之间产生了认识上的矛盾。俞英觉得方觉对陶利态度生硬,没有热情。她决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好学生。她对陶利进行了耐心地说服教育。不但没有没收陶利的玩具小火车,还与他一起修理,并婉转地批评了陶利不该拆掉算盘做小火车。她启发陶利,要学会开火车,就必须学习好功课,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她告诉陶利,过去他的父亲受地主压迫剥削,上不起学,现在工作中就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今天,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刻苦努力地为革命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在俞英耐心的说服教育下,陶利转变了。男教师方觉在工作中感到俞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他决心改掉自己简单粗暴的缺点,和俞英一起把孩子们教育好,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我演方觉,朱兰花演俞英,陶利、小玲由两个低年级学生扮演。
自从姚老师喝农药以后,朱兰花再不贴姚老师的大字报了,她好像一下子成熟起来。
我惭愧地对姚副校长说:
“老师,上次那张贴在你门上的大字报不是我写的,我答应过你的,他们硬要拖……你要原谅我。”我本想说是朱兰花拖着我的。
“老师,别人都写,我不敢不写!怕别人说我是五分小绵羊!”朱兰花也解释。
“嗯,老师不怪你们,我都左右不了形势,怎么会指望你们学生,现在,你们要加油,帮老师把《园丁的故事》尽早地排出来,给老师长脸!”
我和朱兰花怀着赎罪的心情,认真地排练节目。
节目排好后的第一场演出是面向全校师生,好评如潮。接着,春节期间到各个生产队进行巡回演出。每次演出的场地,都被人围的水泄不通。
然而,祸从天降,演《园丁的故事》的事不知怎么传到公社去了,公社文教科派工作组到我校,要开批判淮剧《园丁的故事》的现场会,我委屈、害怕,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那天的批判会由文教科蓝科长主持,参会的是学校全体老师,加上我们四个小演员。蓝科长环顾了一下会场,说:
“先唱首歌,营造点气氛。”
赵校长走上讲台起了个头,大家唱道:
“马列主义大普及,……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红色江山牢又牢……一代新人在成长,顶风逆浪成英豪……万里神州传捷报。全国人民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向前跑……”
蓝科长点了点头,说:
“歌唱得不错,有劲!就先唱到这里。近期,我听说东方红学校排了一个淮剧,叫什么……《园丁的故事》,还很火!到处演!对?姚临安,你先讲讲为什么要排练《园丁的故事》。”
姚副校长平静了一下情绪,不慌不忙地说:
“首先,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园丁的故事》是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一出戏。这出戏最早剧名为《好教师》,经改编后,去年参加了省里的会演,反响很好。《园丁的故事》一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青年教师俞英,采用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的方法,帮助一个学生克服缺点,变得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而且使另一个青年教师方觉也认识和改正了自己对待学生的错误态度和方法,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故事。我当时认定,这是配合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好戏。就个人决定排练了,没有请示校长,没有请示大队支书,所有责任都是我的,我一个人承坦。”
赵校长表情复杂地看了一眼姚副校长。
“大家听听,听听!姚临安一点儿都没有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好像我们应该表扬他,对?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重要性、及时性,下面,请文教科的同志发言。姚临安,你也听听,大家伙是怎么说的!看看你的阶级立场站到哪里去了?”蓝科长在不紧不慢中露出傲慢。
有一个戴鸭舌帽的人清了清嗓子,首先说:
“我先抛砖引玉。《园丁的故事》是一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坏戏。整出戏都写两个老师,把一个所谓淘气的工人阶级的孩子,教育成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唯命是从的小绵羊……”
又是小绵羊!一提小绵羊,我就反感。本来就有人说我是小绵羊,现在,鸭舌帽说我在戏里又把别人培养成小绵羊,看来,我是有罪了。
另一个身材魁梧的胖子捋了捋头发,头皮屑飞着,掉了一肩膀,大声说:
“我来讲两句,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当前教育战线上,究竟是实行什么路线?《园丁的故事》借方觉老师之口说‘不在讲台站,岂知教书难’。什么意思呢?这实质上就是说我们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可以看出,剧本的创作者,对工人阶级走上领导地位,抱有不满和抵触情绪……”
“队里棉花垒成尖,
踩着花堆能上天。
撕块白云擦擦汗,
爬上太阳荡秋千。”
“嘻嘻……白云怎么擦汗?”
“哈哈哈,就知道玩,还荡秋千,不怕烫啊?”
“别吵吵,同学们不要笑,我们分析一下,王玉成的诗听起来不像样子,踩着棉花怎能上天?白云怎么擦汗?太阳怎么能上去玩?是,但是,这首诗采用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手法,看似写自己怎么到太阳上去玩,实际上是写贫下中农的棉花获得了大丰收。模仿了我们课本上毛主席那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写法。”
经老师这么一解释,大家不笑了,朱兰花低着头,用眼睛的余光瞥了我一眼。其实我写那首诗的时候,根本就没有想那么多,就感觉挺顺口、好玩。
接着,没有人主动发言了,老师就点名:
“关长秋,该你了。”
关长秋磨磨蹭蹭地站起来,自己在那儿先笑,就是不肯念。
老师走了过去,拿过他的作业本,念到:
“我很喜欢摘棉花,
棉花就像白泥巴,
这边蜻蜓到处飞,
那边青蛙叫呱呱。”
“哈哈哈哈”同学们狂笑不止。
老师也笑了,说:“这个不行,这首诗看不出你在摘棉花,只知道你趴在水沟里抓青蛙。回去重写,明天给我。”
周老师一看还有时间,继续说:
“同学们还可以说说,通过开门办学,还有哪些收获?”
“老师,贫下中农偷棉花,占小便宜,没有那么多的好品德!”洪晓伟还记得挨吴招娣一顿打的事情。
“就是,还骂人、打架。”
“干活还磨洋工!”大家七嘴八舌。
周老师语重心长地说:
“同学们,你们才干了几天的农活,你们看到的现象确实是存在的,但不是贫下中农的主流,他们的主流是听毛主席话、跟共产党走,是不怕苦、不怕累、不怕脏的革命精神,是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对社会主义的热爱和对阶级敌人的刻骨仇恨……”
中午放学了。
我路过“眯眼”家,看见他家的门口围了很多人,叽叽喳喳、哭哭啼啼的,一打听,原来是昨天下半夜梁礼娥在自己家里房梁上上吊自尽了。什么原因呢?我不敢猜测。
“老狂子”来了,老泪纵横,大骂“眯眼”:
“你个杀千刀的,没有用的东西,活生生的一个人,说没了就没了?怎么弄的。人都上吊了,得多大的气性?多大的委屈?啊?这日子还怎么过?”
“昨天小娥跟人打架了。”
“跟哪个杀千刀的打架?走,把人抬她家里去。到她家去办丧事!”“老狂子”拿起墙边的一个粪叉,就要走!
“不能怪打架,你家夫妻俩打人家,人家是被打。”有人说公道话。
“吴招娣骂小娥‘搞破鞋’,昨晚回来,我们……我们拌了几句嘴。”“眯眼”知道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以说话声音那么小。
“是哪个吴招娣?杀千刀的,胡嚼舌头根子,打烂他的x嘴!”“老狂子”真狂了。
“队长的弟媳,还能怎的?”
“人都没了,留个名声?不要人死了,名声再搞臭了。何苦呢?给死人一点安静。”更多的人在善意地劝解。
六仙姑也来了,所有人都不吱声了。仙姑绕着“眯眼”家的房前屋后转了一圈,说:
“怪不得,哼!这个吊死鬼来你们家有些日子了,你家近来就没有什么蹊跷的事情?”
“有有,有,前几天,我家瓜地里几个大冬瓜,好端端的就烂了……真烂了,拿……拿都拿不起来……一碰就变成一滩水……稀奇呢!”“眯眼”结结巴巴。
我的心一紧,冷汗快出来了,转头用眼睛寻找关长秋。
六仙姑继续说:“嗯,这就对了,冬瓜烂了,是鬼脚踩烂了你家的冬瓜,吊死鬼就藏在你家的冬瓜地里!被梁礼娥碰着了,她找了梁礼娥做替死鬼,她自己投胎去了,可梁礼娥如果找不到替死鬼,是不会转世投胎的,抓只公鸡来,快点。”
一阵鸡飞狗跳,“眯眼”惊慌地抓了一只大公鸡,六仙姑麻利地一刀剁掉鸡头,鸡血霎时飞溅。六仙姑抓住鸡爪,绕着村庄转了一圈,血淋淋的鸡血也滴了一圈,六仙姑把公鸡往地上一扔,对着正北方向说:
“天灵灵地灵灵……各位大仙听我言……”六仙姑闭上眼,说她那一套谁都听不懂的术语。
一会儿,六仙姑睁开眼,说:
“没事了,梁礼娥可以投胎转世了,以后我们村就没有上吊的了……大家放宽心……该干什么就干什么……”
众人释然,并开始帮着“眯眼”忙丧事。
我和关长秋在瓜地里的恶作剧,给六仙姑驱鬼找到理由,六仙姑驱鬼,又避免了“眯眼”和吴招娣的矛盾升级,如果“老狂子”拿着粪叉闯进吴招娣家,事情就难以预料了?如此一想,我愧疚的心情坦然了许多。
陈队长不知什么时候来到我的身后,他一把把我拽到“眯眼”家的屋后没人的地方,压低了声音问:
“我和梁礼娥的事,是不是你告诉别人的?嗯?混蛋的小东西,把我给你的糖吐出来!”
“什么梁礼娥的事情,关我屁事!我没说过……我真的没说……糖?那是你主动给我的……我一没抢二没偷……”我回应。
“你还嘴犟,除了你,还能是谁?”
“我哪知道?反正不是我,你爱信不信!不信拉倒!!”我坦然地回答。
梁礼娥上吊,真跟我一点关系都没有,我什么都没有说过,连对关长秋都没有讲。“眯眼”打我的时候,我都咬牙没有讲。
“如果是你嘴巴漏的风,梁礼娥做鬼都不会放过你的。”队长吓唬我。
“她……她不放过的是你!你才是害人精!没有你,哪有这一堆烂事?”我顶嘴。
“你神气什么?啊?!你就是一个叛徒的儿子,我实话告诉你,你以后能不能上大学,能不能当兵,能不能到城里找工作,小命都在我手上掐着呢!走着瞧!有你哭的那一天……哼……”
“我……”我太小了,要不,我立即上去掐死他,没办法,只好攥紧了拳头,用仇恨的目光死死地盯着陈队长。
快春节了,大队要进行文艺演出,支书给学校下达了演出任务,姚副校长满腔热情地给我们排练了一个淮剧《园丁的故事》,大概剧情是:
出身于劳动人民家庭的女教师俞英,一心要搞好教学。她来到工厂征求如何加强对学生教育,工人们告诉她,“人从心上育,水往根上浇”,要教育好学生,就要和学生们交朋友,和他们交心。男教师方觉对陶利这样出身于工人家庭、调皮贪玩的孩子,不去进行耐心的思想教育,而是没收他的小玩具火车,甚至粗暴地不让他进课堂。方觉认为,对陶利这样的孩子,不管怎样做都是“挑沙填海空费力”。为此,俞英与方觉之间产生了认识上的矛盾。俞英觉得方觉对陶利态度生硬,没有热情。她决心要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教育好学生。她对陶利进行了耐心地说服教育。不但没有没收陶利的玩具小火车,还与他一起修理,并婉转地批评了陶利不该拆掉算盘做小火车。她启发陶利,要学会开火车,就必须学习好功课,只有掌握了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她告诉陶利,过去他的父亲受地主压迫剥削,上不起学,现在工作中就有许多的困难和问题。今天,我们生活在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应该刻苦努力地为革命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在俞英耐心的说服教育下,陶利转变了。男教师方觉在工作中感到俞英的教育思想和方法是正确的,他决心改掉自己简单粗暴的缺点,和俞英一起把孩子们教育好,让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我演方觉,朱兰花演俞英,陶利、小玲由两个低年级学生扮演。
自从姚老师喝农药以后,朱兰花再不贴姚老师的大字报了,她好像一下子成熟起来。
我惭愧地对姚副校长说:
“老师,上次那张贴在你门上的大字报不是我写的,我答应过你的,他们硬要拖……你要原谅我。”我本想说是朱兰花拖着我的。
“老师,别人都写,我不敢不写!怕别人说我是五分小绵羊!”朱兰花也解释。
“嗯,老师不怪你们,我都左右不了形势,怎么会指望你们学生,现在,你们要加油,帮老师把《园丁的故事》尽早地排出来,给老师长脸!”
我和朱兰花怀着赎罪的心情,认真地排练节目。
节目排好后的第一场演出是面向全校师生,好评如潮。接着,春节期间到各个生产队进行巡回演出。每次演出的场地,都被人围的水泄不通。
然而,祸从天降,演《园丁的故事》的事不知怎么传到公社去了,公社文教科派工作组到我校,要开批判淮剧《园丁的故事》的现场会,我委屈、害怕,心情沮丧到了极点。
那天的批判会由文教科蓝科长主持,参会的是学校全体老师,加上我们四个小演员。蓝科长环顾了一下会场,说:
“先唱首歌,营造点气氛。”
赵校长走上讲台起了个头,大家唱道:
“马列主义大普及,……全国人民团结战斗,红色江山牢又牢……一代新人在成长,顶风逆浪成英豪……万里神州传捷报。全国人民跟着毛主席,继续革命向前跑……”
蓝科长点了点头,说:
“歌唱得不错,有劲!就先唱到这里。近期,我听说东方红学校排了一个淮剧,叫什么……《园丁的故事》,还很火!到处演!对?姚临安,你先讲讲为什么要排练《园丁的故事》。”
姚副校长平静了一下情绪,不慌不忙地说:
“首先,给各位领导汇报一下,《园丁的故事》是省专业文艺团体创作一出戏。这出戏最早剧名为《好教师》,经改编后,去年参加了省里的会演,反响很好。《园丁的故事》一剧主要讲述了主人公青年教师俞英,采用循循善诱、耐心引导的方法,帮助一个学生克服缺点,变得爱学习、守纪律、懂礼貌,而且使另一个青年教师方觉也认识和改正了自己对待学生的错误态度和方法,树立了正确的教育思想的故事。我当时认定,这是配合我们当前正在开展的教育活动好戏。就个人决定排练了,没有请示校长,没有请示大队支书,所有责任都是我的,我一个人承坦。”
赵校长表情复杂地看了一眼姚副校长。
“大家听听,听听!姚临安一点儿都没有感到问题的严重性,好像我们应该表扬他,对?所以,从另一个角度证明,我们今天开这个会的重要性、及时性,下面,请文教科的同志发言。姚临安,你也听听,大家伙是怎么说的!看看你的阶级立场站到哪里去了?”蓝科长在不紧不慢中露出傲慢。
有一个戴鸭舌帽的人清了清嗓子,首先说:
“我先抛砖引玉。《园丁的故事》是一出修正主义教育路线的坏戏。整出戏都写两个老师,把一个所谓淘气的工人阶级的孩子,教育成对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唯命是从的小绵羊……”
又是小绵羊!一提小绵羊,我就反感。本来就有人说我是小绵羊,现在,鸭舌帽说我在戏里又把别人培养成小绵羊,看来,我是有罪了。
另一个身材魁梧的胖子捋了捋头发,头皮屑飞着,掉了一肩膀,大声说:
“我来讲两句,我们应该弄清楚一个根本的问题,就是在当前教育战线上,究竟是实行什么路线?《园丁的故事》借方觉老师之口说‘不在讲台站,岂知教书难’。什么意思呢?这实质上就是说我们外行不能领导内行,可以看出,剧本的创作者,对工人阶级走上领导地位,抱有不满和抵触情绪……”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567/57183595.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567/57183595.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