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沸反盈天(4)
推荐阅读:五个哥哥上门接,大佬假千金她不装了!、水默:少君太疯太无情、我有一个修仙世界、弃妇重生,拐个皇子拽上天!、剑来:我在剑气长城卖罐子、不伺候了!断亲后渣父子哭着求和、系统觉醒后,我在古玩圈疯狂捡漏、美漫之手术果实、这间霍格沃茨不太正常、我在亮剑杀敌爆装备、
“你们手里拿的是什么?难道是从河里摸的?啊?是老师教你们偷人家的东西的?”
“真……不是你家的!”
“不是我家是谁家的?守着我家瓜地吃瓜,难道是别人家的?糊弄鬼哪!”
“……”真不能说是“老狂子”的,因为“老狂子”和他也是一家人。
见我们俩不吱声,眯眼认定我们心中有鬼,上来就揪住我的耳朵,说要找我父母。我哭喊:
“妈来个x的,不是你家的瓜,你看你家地里瓜少吗……”
哭喊声惊动了梁礼娥,她扭着腰,从家里走出来,一看是我,脸上立刻飞起红晕,神色极不自然,问“眯眼”:
“怎的啦?放手放手,快点儿,别把玉成的耳朵揪坏了!”
“两个死孩子偷瓜!”“眯眼”回答。
“你个死样,你弄清楚了吗?万一不是呐?”
“这还能有错?”
“我没偷你家的瓜!没有偷——”我嗓子都喊破音了。
“刚摘的瓜,藤上就会流汁水,你找,你找出来,我赔,你要是找不出来,我拿刀把你家瓜藤全部砍了!!”关长秋威胁说。
“你砍了试试?我打断你的狗腿!”“眯眼”恶狠狠地回应。
梁礼娥在瓜地里象征性的转了一圈,想息事宁人,说:
“算了,没事没事了,我们家的瓜不少,你们两个孩子回去。”
“怎么可能?这附近又没有第二家有瓜地,你们吃的瓜是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河里冒出来的?嗯?”
“反正不是你家的。”我说。
“你是不是要我把你的耳朵揪下来,你才能承认?我哪天一定告诉你们的校长。”
“你敢……”
“好了好了,别斗嘴了,瓜,吃就吃了,也不能叫你们吐出来。”梁礼娥还是劝。
“我没吃你家地里的瓜!!”
“你个死婆子,你倒是穷大方……”
看着“眯眼”的凶样,我脑海里浮现出芦苇地里的情景,真想骂他老婆“搞破鞋”,但看到梁礼娥的态度和蔼,又怕“眯眼”发疯,我咬了咬牙,坚持保守着秘密。
回到村里,我和关长秋越想越生气,费了好大的劲,跑了两公里的路,胆颤心惊地偷了几个瓜,还被人误会了。关长秋说:
“我们要报仇。”
“怎么报?”
“把他家的猪圈烧了。”
“不行,猪圈被烧,万一把猪烧死了,“眯眼”肯定知道是我们两个干的。要想一个办法,我们把仇报了,他家还不知道,才行。”
关长秋右手抓住自己的一把头发,眼珠子转了几圈,说:
“有了,我看见他家的瓜地里有好几个大冬瓜,晚上,你跟我走!给‘眯眼’一点颜色看看。”
“好。”我摸了摸被“眯眼”揪疼了的耳朵,痛快地答应。
晚上,关长秋拿了一把镰刀,我们从河里游到眯眼家的瓜地附近,爬上岸,趴在地上,微弱的星光下,几个冬瓜隐约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关长秋用镰刀把三个冬瓜开了三个方形小口,我和关长秋在冬瓜里放了点泥土,接着,把方形的瓜片堵在口上,恢复原样后,我们幸灾乐祸地下到河水里。
小河的两岸树影朦胧,河边的青蛙好像看不下去了,“呱,呱,呱啦啦”的叫着。我一抬头,天空划过一颗流星,跌落在黑色的旷野里。
又开学了,生产队的棉花地里就活跃着我们这些学生的身影,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包袱,到了地里的时候,就把包袱的两个上角系在脖子上,另两只角系在腰上,形成一个“袋鼠式”的口袋,贫管会的李主任给我们讲摘棉花的要领:
“同学们看好了,摘棉花是个技术活,下手要准确,抠花要干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这样这样……这样,会了?”
我一一记下,心想,这不特简单!可摘的时候,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摘到的棉花都从两肋间塞到包袱里。棉花越摘越多,包袱越撑越大,我就成了一只大腹便便的卡通企鹅。尽管每次我们每个人摘得棉花并不多,但人多力量大,总量算下来也不少,所以陈队长经常说:“这些小孩不错,非常顶事,开门办学还能给队里帮许多忙,好,开门办学就是好。”
每次摘棉花回到棉花仓库,学生还有个任务,就是对摘棉花回来的大人们搜身。大人们总要往腰间或裤子口袋里藏些棉花,拿回家里作为大人小孩棉衣棉裤里棉花的补充。
我自然不懂这些事情了,只知道大人这样做是挖“集体墙脚”,对挖“集体墙脚”的人搜身也就非常光荣了,所以都非常在意在搜大人过程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洪晓伟有一次搜身搜到了陈队长的弟媳妇吴招娣,她是村里有名的泼妇,身材彪悍。洪晓伟大胆地喊道:
“你把口袋里的棉花掏出来。”
话音刚落,洪晓伟的后脑勺“啪啪”地挨了两下,吴招娣变戏法似地把口袋里的棉花弄没了,接着,把口袋翻过来,凶神恶煞般地说:
“有吗?在哪呢?”
说完又举起了手,不是洪晓伟躲得快,可能又要挨两下。洪晓伟一头雾水,不知道吴招娣把棉花藏到哪去了。洪晓伟不服气,把手插入吴招娣的另一个裤兜里翻找。“啪”的一声,洪晓伟的屁股又挨了一巴掌,吴招娣骂道:
“小x猴子,就这么一点大,手就不老实,乱摸!信不信我把你揣进去。”声音又高出了一个八度。
洪晓伟彻底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嘻嘻。”一帮大人在笑,学生也跟着笑。
晚上回家,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搜身时千万不能太认真了,大人们摘棉花时往裤子里藏些,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不偷点棉花,好多人家里的孩子冬天就要挨冻了。从那以后,我再搜大人身时也就应付差事,蒙混过关的人越来越多。陈队长经常大声喝令搜干净,我都不理他。
连续几个下午的劳动课都摘棉花,我又累又渴,当初的一点点新鲜感早已不复存在。棉田里棉花枝叶茂盛,不透气,闷人,可隐蔽性极好,我一个人蹲在棉田的墒沟里玩瓢虫和蚂蚁。
忽然,一只红蜻蜓在阳光下懒洋洋地飞了几圈后,落在我不远处的棉枝上,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一把抓住了它。
蜻蜓抖动着翅膀想逃走,我掐掉了蜻蜓的尾部,找了一个同样大小的棉花枝,插进蜻蜓的前半部,想知道蜻蜓能不能再平稳地飞起来。
走上田埂,我准备放飞蜻蜓,却发现和棉田隔一条沟的秧田里,有一群妇女在薅草,还嘻嘻哈哈地说笑着什么。“眯眼”戴一顶破草帽,左手夹一个破脸盆,在不远处撒化肥,深一脚浅一脚“哗啦哗啦”地走着。他似乎想盖过妇女的说笑声,情绪激昂地唱起了淮剧《探寒窑》:
“闻宝钏在寒窑身把病染,急得老身冷汗遍体,带上银米登上车辇,那顾颠簸出得城桓……”“眯眼”唱得得意忘形。
“哈哈哈,死‘眯眼’,x猴子,还来劲了,唱得不男不女的。”吴招娣带头嘲笑。
“个子长那么一点高,声音像个女人,死样不,下面有没有那玩意?哈哈哈……”
“就是有,也不会大,毛都不会有,哈哈哈……”
“你个倒霉样,怎么知道没有毛?你看见啦?什么时候看见的?哈哈哈哈……”更多的妇女在狂笑。
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还没有停,谁知“眯眼”竟然当着那么多妇女的面,真的把裤头的裤腰往下退了退。说:
“来,你们谁过来看看……”“眯眼”坏坏地笑,并故意把手里的化肥洒在几个妇女的身上。
“死不要脸的,老x猴子,还来真的了。”
吴招娣一边说,一边领着几个妇女扑了上去,顺势把“眯眼”摁在水田里,吴招娣捞起一把稀泥,糊在“眯眼”的两个大腿之间,问:
“在哪呢?下面有吗?我怎么看不见?”
“哈哈哈哈……”
放荡的笑声把棉田里摘棉花的人都吸引了过去,许多人隔着水沟看热闹。
梁礼娥一看那么多妇女欺负她家男人,脸上挂不住了,气愤地说:
“你们都干什么呢?干什么呢?!没有这么欺负人的,你们家男人没有那东西啊?真过分!”
“谁闹得过分啊?”有人反问。
“哎呀喂,算了算了,闹着玩呐!”有人在劝。
“什么闹着玩?你们那么喜欢,带回家用去!真他妈的不要个x脸。”梁礼娥嘴里不干不净。
吴招娣可不是个善茬子,脸一沉,说:
“你算个什么东西,有你说话的份吗?我们也就闹闹,玩玩,不像有些骚货,来真的,看上去像个人似的,其实从里往外骚……”
“你什么意思?”
“我说的什么意思?大家伙都听明白了,对?有人在装傻,其实一肚子数……偏得让我把话说白了,‘搞破鞋’呗!”
“你说谁‘搞破鞋’?妈来个x的。”
“打死你个x养的,狗日的!”“眯眼”也变脸了,吼了起来。
梁礼娥、“眯眼”夫妻俩把吴招娣摁在水田里打,三个人满身是泥,吴招娣还是说:
“他妈的,还真打啊!我指名道姓说你‘搞破鞋’了吗?我说你名字了吗?你心虚什么?”
“那你说谁‘搞破鞋’,要不然,我马上把你x嘴给撕了!!”
“谁搞谁知道……谁问就是谁!别以为别人不知道……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在做,天在看……人不知道菩萨知……”
更多的人上去拉架。
我一听吴招娣骂梁礼娥“搞破鞋”,立刻又想起了我在芦苇地里看到的一切,我可什么都没有说啊,怎么还有人知道呢?那天,难道还有人看见了?
陈队长过来了,默默地看了一会儿,骂道:
“干什么呐?人来疯啊……要打都死家里打去……吃饱了撑的……有本事,再打给我看看……一个个的,欠收拾……都不想要今天的工分了?是?收工了。”
一看队长过来,疯了似的吴招娣立即闭嘴了,看来,她也不想让队长知道她为什么挨打。
大家都闭嘴了,“哗啦哗啦”地往田埂走,散了。
有几个妇女憋不住,还在小声地笑。
梁礼娥脸上红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低声骂“眯眼”:
“没用的东西……窝囊废……”
“……”“眯眼”满脸通红,不吱声。
“一帮骚货……全是骚货……”梁礼娥继续骂。
我一低头,看见自己满手心都是汗,那半截蜻蜓早就被我无意识地捏死了。
第二天的语文课,班主任周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体裁是诗歌,他说:
“近期,我们广大师生走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道路,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实行开门办学的指示精神,和广大贫下中农亲密接触,深入到火热的农村第一线,学到了贫下中农的好品德、好作风,今天,我们要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农村,歌颂农民,反映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第一节课,同学们写,第二节课,我们开个赛诗会,看哪个同学的诗歌写得最好。”
大家吭哧吭哧地憋了一节课,大部分同学写的不成样子,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押韵都没有。朱兰花觉得自己写得不错,第二节课,她第一个发言:
“我去地里摘棉花,
棉花对我笑哈哈,
摘得干净摘得多,
贫下中农人人夸。”
朗读完毕,朱兰花用高傲的眼神扫视了一下全班,等着老师的夸赞。
“不错,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动了脑筋、下了功夫。好诗。”周老师夸奖。
朱兰花抿嘴一笑,把头上的羊角辫一甩,很是得意。
堂妹王玉慧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大声朗诵:
“秋风劲吹农事忙,
队里棉田白茫茫,
战天斗地夺高产,
幸福生活万年长。”
王玉慧羞涩地捂嘴一笑,红脸低头坐下,好像是做了一件错事。
“也不错,这首诗反映了贫下中农与天斗、与地斗的革命精神,以及对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周老师还说,没想到王玉慧写诗的水平提高很快。
“真……不是你家的!”
“不是我家是谁家的?守着我家瓜地吃瓜,难道是别人家的?糊弄鬼哪!”
“……”真不能说是“老狂子”的,因为“老狂子”和他也是一家人。
见我们俩不吱声,眯眼认定我们心中有鬼,上来就揪住我的耳朵,说要找我父母。我哭喊:
“妈来个x的,不是你家的瓜,你看你家地里瓜少吗……”
哭喊声惊动了梁礼娥,她扭着腰,从家里走出来,一看是我,脸上立刻飞起红晕,神色极不自然,问“眯眼”:
“怎的啦?放手放手,快点儿,别把玉成的耳朵揪坏了!”
“两个死孩子偷瓜!”“眯眼”回答。
“你个死样,你弄清楚了吗?万一不是呐?”
“这还能有错?”
“我没偷你家的瓜!没有偷——”我嗓子都喊破音了。
“刚摘的瓜,藤上就会流汁水,你找,你找出来,我赔,你要是找不出来,我拿刀把你家瓜藤全部砍了!!”关长秋威胁说。
“你砍了试试?我打断你的狗腿!”“眯眼”恶狠狠地回应。
梁礼娥在瓜地里象征性的转了一圈,想息事宁人,说:
“算了,没事没事了,我们家的瓜不少,你们两个孩子回去。”
“怎么可能?这附近又没有第二家有瓜地,你们吃的瓜是哪来的?天上掉下来的还是河里冒出来的?嗯?”
“反正不是你家的。”我说。
“你是不是要我把你的耳朵揪下来,你才能承认?我哪天一定告诉你们的校长。”
“你敢……”
“好了好了,别斗嘴了,瓜,吃就吃了,也不能叫你们吐出来。”梁礼娥还是劝。
“我没吃你家地里的瓜!!”
“你个死婆子,你倒是穷大方……”
看着“眯眼”的凶样,我脑海里浮现出芦苇地里的情景,真想骂他老婆“搞破鞋”,但看到梁礼娥的态度和蔼,又怕“眯眼”发疯,我咬了咬牙,坚持保守着秘密。
回到村里,我和关长秋越想越生气,费了好大的劲,跑了两公里的路,胆颤心惊地偷了几个瓜,还被人误会了。关长秋说:
“我们要报仇。”
“怎么报?”
“把他家的猪圈烧了。”
“不行,猪圈被烧,万一把猪烧死了,“眯眼”肯定知道是我们两个干的。要想一个办法,我们把仇报了,他家还不知道,才行。”
关长秋右手抓住自己的一把头发,眼珠子转了几圈,说:
“有了,我看见他家的瓜地里有好几个大冬瓜,晚上,你跟我走!给‘眯眼’一点颜色看看。”
“好。”我摸了摸被“眯眼”揪疼了的耳朵,痛快地答应。
晚上,关长秋拿了一把镰刀,我们从河里游到眯眼家的瓜地附近,爬上岸,趴在地上,微弱的星光下,几个冬瓜隐约地呈现在我们眼前,关长秋用镰刀把三个冬瓜开了三个方形小口,我和关长秋在冬瓜里放了点泥土,接着,把方形的瓜片堵在口上,恢复原样后,我们幸灾乐祸地下到河水里。
小河的两岸树影朦胧,河边的青蛙好像看不下去了,“呱,呱,呱啦啦”的叫着。我一抬头,天空划过一颗流星,跌落在黑色的旷野里。
又开学了,生产队的棉花地里就活跃着我们这些学生的身影,我们每个人都带一个包袱,到了地里的时候,就把包袱的两个上角系在脖子上,另两只角系在腰上,形成一个“袋鼠式”的口袋,贫管会的李主任给我们讲摘棉花的要领:
“同学们看好了,摘棉花是个技术活,下手要准确,抠花要干净,棉花碗儿里不能丢棉花根儿。这样这样……这样,会了?”
我一一记下,心想,这不特简单!可摘的时候,手却笨笨的,一摘就把棉絮抻得老长,棉花碗儿里还丢了不少的棉花根儿。为了摘干净,我不得不用左手牢牢托住棉花碗儿,右手一点点抠棉花根儿,摘到的棉花都从两肋间塞到包袱里。棉花越摘越多,包袱越撑越大,我就成了一只大腹便便的卡通企鹅。尽管每次我们每个人摘得棉花并不多,但人多力量大,总量算下来也不少,所以陈队长经常说:“这些小孩不错,非常顶事,开门办学还能给队里帮许多忙,好,开门办学就是好。”
每次摘棉花回到棉花仓库,学生还有个任务,就是对摘棉花回来的大人们搜身。大人们总要往腰间或裤子口袋里藏些棉花,拿回家里作为大人小孩棉衣棉裤里棉花的补充。
我自然不懂这些事情了,只知道大人这样做是挖“集体墙脚”,对挖“集体墙脚”的人搜身也就非常光荣了,所以都非常在意在搜大人过程中表现出的英雄气概。
洪晓伟有一次搜身搜到了陈队长的弟媳妇吴招娣,她是村里有名的泼妇,身材彪悍。洪晓伟大胆地喊道:
“你把口袋里的棉花掏出来。”
话音刚落,洪晓伟的后脑勺“啪啪”地挨了两下,吴招娣变戏法似地把口袋里的棉花弄没了,接着,把口袋翻过来,凶神恶煞般地说:
“有吗?在哪呢?”
说完又举起了手,不是洪晓伟躲得快,可能又要挨两下。洪晓伟一头雾水,不知道吴招娣把棉花藏到哪去了。洪晓伟不服气,把手插入吴招娣的另一个裤兜里翻找。“啪”的一声,洪晓伟的屁股又挨了一巴掌,吴招娣骂道:
“小x猴子,就这么一点大,手就不老实,乱摸!信不信我把你揣进去。”声音又高出了一个八度。
洪晓伟彻底傻眼了,不知道该怎么办。
“嘻嘻。”一帮大人在笑,学生也跟着笑。
晚上回家,我把这事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搜身时千万不能太认真了,大人们摘棉花时往裤子里藏些,都是万不得已的事情,不偷点棉花,好多人家里的孩子冬天就要挨冻了。从那以后,我再搜大人身时也就应付差事,蒙混过关的人越来越多。陈队长经常大声喝令搜干净,我都不理他。
连续几个下午的劳动课都摘棉花,我又累又渴,当初的一点点新鲜感早已不复存在。棉田里棉花枝叶茂盛,不透气,闷人,可隐蔽性极好,我一个人蹲在棉田的墒沟里玩瓢虫和蚂蚁。
忽然,一只红蜻蜓在阳光下懒洋洋地飞了几圈后,落在我不远处的棉枝上,我轻手轻脚地走过去,一把抓住了它。
蜻蜓抖动着翅膀想逃走,我掐掉了蜻蜓的尾部,找了一个同样大小的棉花枝,插进蜻蜓的前半部,想知道蜻蜓能不能再平稳地飞起来。
走上田埂,我准备放飞蜻蜓,却发现和棉田隔一条沟的秧田里,有一群妇女在薅草,还嘻嘻哈哈地说笑着什么。“眯眼”戴一顶破草帽,左手夹一个破脸盆,在不远处撒化肥,深一脚浅一脚“哗啦哗啦”地走着。他似乎想盖过妇女的说笑声,情绪激昂地唱起了淮剧《探寒窑》:
“闻宝钏在寒窑身把病染,急得老身冷汗遍体,带上银米登上车辇,那顾颠簸出得城桓……”“眯眼”唱得得意忘形。
“哈哈哈,死‘眯眼’,x猴子,还来劲了,唱得不男不女的。”吴招娣带头嘲笑。
“个子长那么一点高,声音像个女人,死样不,下面有没有那玩意?哈哈哈……”
“就是有,也不会大,毛都不会有,哈哈哈……”
“你个倒霉样,怎么知道没有毛?你看见啦?什么时候看见的?哈哈哈哈……”更多的妇女在狂笑。
一浪高过一浪的笑声还没有停,谁知“眯眼”竟然当着那么多妇女的面,真的把裤头的裤腰往下退了退。说:
“来,你们谁过来看看……”“眯眼”坏坏地笑,并故意把手里的化肥洒在几个妇女的身上。
“死不要脸的,老x猴子,还来真的了。”
吴招娣一边说,一边领着几个妇女扑了上去,顺势把“眯眼”摁在水田里,吴招娣捞起一把稀泥,糊在“眯眼”的两个大腿之间,问:
“在哪呢?下面有吗?我怎么看不见?”
“哈哈哈哈……”
放荡的笑声把棉田里摘棉花的人都吸引了过去,许多人隔着水沟看热闹。
梁礼娥一看那么多妇女欺负她家男人,脸上挂不住了,气愤地说:
“你们都干什么呢?干什么呢?!没有这么欺负人的,你们家男人没有那东西啊?真过分!”
“谁闹得过分啊?”有人反问。
“哎呀喂,算了算了,闹着玩呐!”有人在劝。
“什么闹着玩?你们那么喜欢,带回家用去!真他妈的不要个x脸。”梁礼娥嘴里不干不净。
吴招娣可不是个善茬子,脸一沉,说:
“你算个什么东西,有你说话的份吗?我们也就闹闹,玩玩,不像有些骚货,来真的,看上去像个人似的,其实从里往外骚……”
“你什么意思?”
“我说的什么意思?大家伙都听明白了,对?有人在装傻,其实一肚子数……偏得让我把话说白了,‘搞破鞋’呗!”
“你说谁‘搞破鞋’?妈来个x的。”
“打死你个x养的,狗日的!”“眯眼”也变脸了,吼了起来。
梁礼娥、“眯眼”夫妻俩把吴招娣摁在水田里打,三个人满身是泥,吴招娣还是说:
“他妈的,还真打啊!我指名道姓说你‘搞破鞋’了吗?我说你名字了吗?你心虚什么?”
“那你说谁‘搞破鞋’,要不然,我马上把你x嘴给撕了!!”
“谁搞谁知道……谁问就是谁!别以为别人不知道……要得人不知,除非己莫为……人在做,天在看……人不知道菩萨知……”
更多的人上去拉架。
我一听吴招娣骂梁礼娥“搞破鞋”,立刻又想起了我在芦苇地里看到的一切,我可什么都没有说啊,怎么还有人知道呢?那天,难道还有人看见了?
陈队长过来了,默默地看了一会儿,骂道:
“干什么呐?人来疯啊……要打都死家里打去……吃饱了撑的……有本事,再打给我看看……一个个的,欠收拾……都不想要今天的工分了?是?收工了。”
一看队长过来,疯了似的吴招娣立即闭嘴了,看来,她也不想让队长知道她为什么挨打。
大家都闭嘴了,“哗啦哗啦”地往田埂走,散了。
有几个妇女憋不住,还在小声地笑。
梁礼娥脸上红一块青一块紫一块,低声骂“眯眼”:
“没用的东西……窝囊废……”
“……”“眯眼”满脸通红,不吱声。
“一帮骚货……全是骚货……”梁礼娥继续骂。
我一低头,看见自己满手心都是汗,那半截蜻蜓早就被我无意识地捏死了。
第二天的语文课,班主任周老师让我们写作文,体裁是诗歌,他说:
“近期,我们广大师生走毛主席的“五七”指示道路,认真落实上级关于实行开门办学的指示精神,和广大贫下中农亲密接触,深入到火热的农村第一线,学到了贫下中农的好品德、好作风,今天,我们要通过诗歌的形式,赞美农村,歌颂农民,反映贫下中农战天斗地的精神风貌。第一节课,同学们写,第二节课,我们开个赛诗会,看哪个同学的诗歌写得最好。”
大家吭哧吭哧地憋了一节课,大部分同学写的不成样子,有的甚至连基本的押韵都没有。朱兰花觉得自己写得不错,第二节课,她第一个发言:
“我去地里摘棉花,
棉花对我笑哈哈,
摘得干净摘得多,
贫下中农人人夸。”
朗读完毕,朱兰花用高傲的眼神扫视了一下全班,等着老师的夸赞。
“不错,这首诗采用了拟人化修辞手法,动了脑筋、下了功夫。好诗。”周老师夸奖。
朱兰花抿嘴一笑,把头上的羊角辫一甩,很是得意。
堂妹王玉慧站了起来,胸有成竹地大声朗诵:
“秋风劲吹农事忙,
队里棉田白茫茫,
战天斗地夺高产,
幸福生活万年长。”
王玉慧羞涩地捂嘴一笑,红脸低头坐下,好像是做了一件错事。
“也不错,这首诗反映了贫下中农与天斗、与地斗的革命精神,以及对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向往追求。”周老师还说,没想到王玉慧写诗的水平提高很快。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567/5718359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567/5718359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