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热闹

推荐阅读:六十年代,开局就要我娶媳妇恶雌娇又软,众兽夫轮流跪求我宠双修夜,天书说它附错身了?我不是小混混之三人行欢迎来到枉死城黑欲人生阿姨别动,您女儿还欠我高利贷呢为了英雄老婆,成为邪恶大反派金丹重生,校花却要悔婚长生从仙武同修开始

    傍晚时分,冯春林又回到了他醒来的那个屋子。

    “老冯,你回来啦?”牛德发看到冯春林热情的打着招呼。

    他都已经听杨小妹说过了,当时他的那个同伴误以为他出事儿了,特别着急。

    牛德发在心里感慨,这冯主任终于是把我当自己人了,也不枉我哥俩这一路走来的艰难。

    冯春林却没个好气,一向自持孤傲的他实在没忍住瞪了牛德发两眼。

    还好当时周围没有人看到,牛德发也在昏睡,不然他是真没脸再见人了。

    牛德发现在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不是,刚刚还和我哥俩好吗?怎么这会儿又变脸了?

    唉,文人就是事儿多。

    冯春林郑重的向杨浩博和杨小妹兄妹二人道谢,这二人确实是助力他许多。

    若不是兄妹二人,他们可能也没有那么顺利的能找到艾老了。

    “二位同志,这一路真是多谢你们的帮助。我和外面那位都是京市农机厂的工人,因公出差至此。路上起了一点小小波折,还好遇到二位好心人。”

    杨小妹摆了摆手,“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嘛,相信其他人看见了也不会不管你们。能遇上就是一段缘分,您也不用过分拘泥。”

    冯春林还是在再三感谢,把牛德发也拉了过来一起应酬着。

    他和杨浩博倒是一见如故,有着说不完的话。

    没过多久,杨浩博就引以为知己。

    杨小妹和牛德发在一旁大眼瞪小眼,一个耸耸肩,一个摆摆手。

    冯春林犹豫再三,还是别扭的张口,“杨兄弟,我二人出差至此,人生地不熟。还想借贵地多住两天,不知可否行个方便?”

    杨浩博了然一笑,他当是什么事呢。

    “两位来此做客,自是贵宾,谈何麻烦不麻烦呢?只要您不嫌弃我们农家粗茶淡水,怠慢就好。”

    “不敢不敢。”

    冯春林焦急的解释,不过心中也松下一口气。

    现在知道了老师就在这里,他也没那么急切了,只是想趁此机会再多和老师接触接触。

    若是回到了京市,四周都是豺狼虎豹,他的一举一动都要被人盯着,干什么都要顾及一二。

    思及此,冯春林也难免有些感怀。

    队里人得知有京市来的贵客,从地里下完工后也顾不得劳累,简单洗把脸就凑了上来。

    这可是京城来的客人,见过天安门和长城的,说不定还和主席走过同一条马路呢。

    对于缺少乐子的农家人来说,这不正是个大热点吗?

    冯春林和牛德发被大家层层围住。

    牛德发没有一点儿架子,他眉飞色舞地讲述着京城的一切,宽阔的马路,耸立的大厦,还有宏伟的天安门。

    所有的一切都引人向往,围着的队员们眼神中饱含着热切,他们仿佛透过了牛德发的话语看到了繁华的京城——我们国家的首都。

    那里真好啊,不过他们这些农家人这辈子恐怕都没有机会去京城见见世面。

    五叔爷有些遗憾的摇了摇头,他老人家这辈子也算经过了不少事,从清末一直活到了现在,可还是没机会看一看我们的首都。

    要是这辈子能去天安门前看看主席的画像,那就是不枉此生了。

    冯春林有些感叹,他看向那些孩子们单纯清澈的眼眸,正如老师所说,他们才是国家的未来。

    若是他们此刻的讲述能让这些孩子们了解到外面的世界,点燃他们心中对远方的渴望,那也不虚此行了。

    看着村民们质朴的笑脸和热闹的打趣,冯春林突然明白,为什么老师动了留在这里的念头。

    这里不同于外面,空气中流淌的不是焦灼与紧张,而是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老郑,咱们两个也是从京城来的,怎么他们没这么欢迎我们呢?”

    杜景同满脸艳羡的看着牛德发二人备受欢迎的场面。

    而他旁边的大娘只会递给他嫌弃的眼神。

    郑明听到这句抱怨,看都没看杜景同。

    为什么你不受欢迎,看看自己手里的劳动成果就知道了,这还需要问?

    至于郑明自己,他的冷脸吓退了多少人,他心里也是有点数的。还有哪个大娘敢锲而不舍的追问呢?

    郑明看向牛德发和冯春林二人,心下疑虑。

    这二人都是京市第一农机厂的工人,这个厂郑明也有所耳闻。之前在众多大厂中,实力也不容小觑。近几年倒是在走下坡路。

    农机厂和红旗大队有什么关联呢?他们二人出现在此真的只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呢?

    换句话说,这里有什么值得他们惦念的呢?

    郑明的思绪繁杂,眉头微微蹙起。

    “牛同志,冯同志,吃饭了。”

    今天家里来了客人,再加上正是秋收时刻,王凤娟也不敢亏着家里人的嘴,所以今天的伙食倒是格外丰盛。

    一道土豆炖腊肉,一道西红柿炒鸡蛋,还有一些时令蔬菜。

    王凤娟可以骄傲的说,他们杨家是整个队里手艺最出众的人家。

    自打小妹研究出酱料来,每逢饭点,总有一帮流着哈喇子的小孩围在杨家的门口。

    所幸这些孩子也懂事,不会哭着闹着要吃饭。

    有时王凤娟也会不忍心给孩子们分两口,但这个年代谁家的日子都不好过,王凤娟更多时候是狠下心去装作自己看不见。

    不说这些孩子了,就是有不少成年人都克制不住自己。

    一到饭点,他们就端着碗就着杨家飘来的饭香味儿狼吞虎咽的吃完了饭,到把家里的咸菜省下了。

    刘大娘一家更是深受其害,他们天天闻着这饭香味,却吃不到嘴,那真是抓耳挠腮的难受。

    刘大娘自从晋升为婆婆后,那在家里不说是作威作福,也算是大权在握。

    她可不是那种只顾儿孙的老婆子,老娘辛苦了一辈子,老了吃点好的还不成?

    刘大娘这样想着,她也这样做,所以,在一众精瘦的中年妇女中,刘大娘的身形格外的突出。

    在人群中也是最显眼的存在,那棵大柳树下嗓门最大,精气神最足,体型最胖的人一定是她。

    可这短短的几个月,刘大娘都被馋的瘦了好几斤。

    她有些欲哭无泪的摸着自己腰圈的赘肉,这么多年积攒下来的财富咋还消减了呢?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493/57166043.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493/57166043.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