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冯喜之死(上)
推荐阅读:天工开物,我在古代养妻儿、抢我人生?重生七零,我嫁军少走巅峰!、傲世狂帝恩仇录、禅境觅心:修行之路、诡玲珑、历史风口,我率领军队统一全球、都市:开局送金砖,秒升大宗师、大师兄万岁!、摆烂后,满级大佬成了团宠真千金、穿成唯一远古圣雌被强制索爱、
阮卿自是不知道会这么巧。
皇帝的妃嫔们跑来找她告状,说皇帝一直不入后宫,不近她们的身。
她为了开解诸女,教大家打麻将,将她们都留在了慈宁宫过夜。
结果当晚皇帝就去找她们了,并连吃了五回闭门羹。
……
翌日一早,得到消息的阮卿颇有些哭笑不得。
“你们都回去,没什么意外,今晚皇帝应该就去后宫了。
不过就算雨露均沾,也得五天才能分到一个来回。
以后没事的时候,你们可以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自己找点乐子,或者来慈宁宫找哀家都行。
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皇帝身上,皇帝就一个,妃嫔们却会越来越多。
若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累,你们也累,是不是。”
用完早膳,阮卿语重深长的开导了几句,就挥手让她们离开。
“太后,您不准备让她们参与女子协会吗?”看着众妃嫔们离开的身影,鹊起问了一句。
“先看看情况,等协会开起来后再问问她们,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跟着一起出份力。
有的话,就让她们加入进来,若没有意向,也别勉强。
哀家虽是皇帝的娘,是她们的婆婆,却也不能什么事都帮她们做决定。
走,出去消消食。”阮卿边说边起身站了起来。
鹊起和姜元跟着,梁凡则是重新去做他的记账表格了。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或许再过上月余,就该下雪了。”站在花园里,看着那些快要谢掉的菊花,阮卿感慨。
永安的冬天比较冷,现在才十月初,也就是刚入初冬,室外的温度已经只有几度。
“下雪好啊,踏雪寻梅,就着雪,在梅园里煮茶赏梅,可是别有韵致。”鹊起笑道。
“对于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来说,下雪是难得的美景,可对饥寒交迫的百姓、乃至边疆将士而言,大雪天是个难得跨越的坎。”姜元接了一句。
阮卿听得心头微微一沉,默了片刻,才问:“姜元,咱大熙饥寒交迫的百姓多吗?边关的战士们都不能吃饱穿暖吗?”
“回太后,咱大熙立国已有一百多年,整体国力在周边列国中属强国。
只是近些年内耗严重,外敌也趁机生事,导致税赋越来越重,而拨给边关战士的粮草却一年比一年少。
其它地方的卑职不是很清楚,就卑职待过的北境而言,百姓大多日子都过得不算好。
年成好的时候,一年有八九个月能勉强吃饱饭,其他几个月吃个半饱,熬熬倒也能过。
若是年成不好,百姓就惨了,一年得饿死不少人。
至于边境战士,一天两顿饭,倒勉强能吃饱。
衣服的话,通常是不够的。
每年的三九天,哪怕部队的主官想尽办法,也会冻死不少人。”姜元沉默了片刻,才答道。
“北境没有炕吗?”阮卿问。
“炕是什么?”
“炕和京里的地龙差不多,但是更简便一些。”阮卿答道。
“没有,北境的材火不够生地龙。”姜元摇了摇头。
“你们在北境有发现石炭吗?没有柴火用石炭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安全。”
“石炭?”姜元表示不解。
“一会回去我画个图给你看,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将士们开采出来,加工一下拿来烧,哀家会将具体的制作和燃烧方法一并告诉你。 ”阮卿道。
至于给战士们的粮草衣物,这个得慢慢来,靠她两个嘴皮子上下一搭,是解决不了的。
“卑职谢过太后。”姜元一怔,继而开口道谢。
阮卿摆了摆手,正要说话,只见秋橙快步走了过来:太后,户部尚书崔大人过来了。”
“他来了,咱回去,姜元,哀家相信咱大熙的国力会越来越强,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回宫的时候,阮卿伸手轻轻拍了拍姜元的肩膀。
她看得出来 ,这姑娘是个心有大志,忧国忧民的姑娘。
刚走到慈宁宫的门口,便见崔至清快步过来,长揖到地:”老臣崔至清,叩见太后。”
“崔尚书不必多礼,请起。”阮卿抬了抬手。
“谢太后。”
“崔尚书这时候过来,可是为阿拉伯数字记账的事?”进了宫门,落座之后,阮卿也没有打太极的意思,直接开门见山。
“不错,昨个儿陛下将表格给臣看了之后,臣晚上回去赶制了一张简易表,其中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还望太后给予指点。”崔至清边说,边从衣袖里拿出几张稿纸。
阮卿接过来一看,忍不住不惊叹,崔至清不愧是户部尚书,大才啊。
梁凡记账本算有天赋,可他和崔至清比起来,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崔尚书用一个晚上做出来的账表比梁凡做的要完善的多。
唯一的问题是他对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不太懂,有些地方写得不清楚。
“上面被你圈出来的是不懂的?”阮卿看完之后,问。
“不错。”崔至清点头。
“哀家先和你说一下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发生的每一项业务,每一笔账,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
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账目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每一笔账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账户中登记,因而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做假账。”阮卿道。
“懂了,臣回去选几笔账做一份样本,拿过来给太后过目。”
崔至清听完,拧眉低头思索了约有一盏多茶的功夫。
再抬头的时候,眉峰已经散开,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
这么快就懂了?大熙的朝臣们都这么牛逼,为毛国家还有这么多的问题?阮卿一时只觉有些怀疑人生。
“怎么了太后,可是臣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崔至清一脸的茫然。
“不,和你无关,哀家只是有些感慨……
算了,不说这些,你去忙。”阮卿本来想问问户部目前的钱粮状况,只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大熙有女子不得干政的规矩,她初来乍到,也没有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实际业绩,擅提国事,容易惹人反感。
只是就朝廷目前的情况,她想不管事都不行。
不然,没准哪天就被没饭吃造反的百姓给拉下了马。
正想着事,一个奉命监视冯喜的暗卫来报,说他最近和护陵军的一个将士有接了接触。
“让他过来。”阮卿眼睛一眯。
皇帝的妃嫔们跑来找她告状,说皇帝一直不入后宫,不近她们的身。
她为了开解诸女,教大家打麻将,将她们都留在了慈宁宫过夜。
结果当晚皇帝就去找她们了,并连吃了五回闭门羹。
……
翌日一早,得到消息的阮卿颇有些哭笑不得。
“你们都回去,没什么意外,今晚皇帝应该就去后宫了。
不过就算雨露均沾,也得五天才能分到一个来回。
以后没事的时候,你们可以聚在一起打打麻将,自己找点乐子,或者来慈宁宫找哀家都行。
别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皇帝身上,皇帝就一个,妃嫔们却会越来越多。
若大家都把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累,你们也累,是不是。”
用完早膳,阮卿语重深长的开导了几句,就挥手让她们离开。
“太后,您不准备让她们参与女子协会吗?”看着众妃嫔们离开的身影,鹊起问了一句。
“先看看情况,等协会开起来后再问问她们,看看有没有人愿意跟着一起出份力。
有的话,就让她们加入进来,若没有意向,也别勉强。
哀家虽是皇帝的娘,是她们的婆婆,却也不能什么事都帮她们做决定。
走,出去消消食。”阮卿边说边起身站了起来。
鹊起和姜元跟着,梁凡则是重新去做他的记账表格了。
“天气是越来越冷了,或许再过上月余,就该下雪了。”站在花园里,看着那些快要谢掉的菊花,阮卿感慨。
永安的冬天比较冷,现在才十月初,也就是刚入初冬,室外的温度已经只有几度。
“下雪好啊,踏雪寻梅,就着雪,在梅园里煮茶赏梅,可是别有韵致。”鹊起笑道。
“对于衣食无忧的富贵人家来说,下雪是难得的美景,可对饥寒交迫的百姓、乃至边疆将士而言,大雪天是个难得跨越的坎。”姜元接了一句。
阮卿听得心头微微一沉,默了片刻,才问:“姜元,咱大熙饥寒交迫的百姓多吗?边关的战士们都不能吃饱穿暖吗?”
“回太后,咱大熙立国已有一百多年,整体国力在周边列国中属强国。
只是近些年内耗严重,外敌也趁机生事,导致税赋越来越重,而拨给边关战士的粮草却一年比一年少。
其它地方的卑职不是很清楚,就卑职待过的北境而言,百姓大多日子都过得不算好。
年成好的时候,一年有八九个月能勉强吃饱饭,其他几个月吃个半饱,熬熬倒也能过。
若是年成不好,百姓就惨了,一年得饿死不少人。
至于边境战士,一天两顿饭,倒勉强能吃饱。
衣服的话,通常是不够的。
每年的三九天,哪怕部队的主官想尽办法,也会冻死不少人。”姜元沉默了片刻,才答道。
“北境没有炕吗?”阮卿问。
“炕是什么?”
“炕和京里的地龙差不多,但是更简便一些。”阮卿答道。
“没有,北境的材火不够生地龙。”姜元摇了摇头。
“你们在北境有发现石炭吗?没有柴火用石炭也是可以的,只是需要注意安全。”
“石炭?”姜元表示不解。
“一会回去我画个图给你看,如果有的话,可以让将士们开采出来,加工一下拿来烧,哀家会将具体的制作和燃烧方法一并告诉你。 ”阮卿道。
至于给战士们的粮草衣物,这个得慢慢来,靠她两个嘴皮子上下一搭,是解决不了的。
“卑职谢过太后。”姜元一怔,继而开口道谢。
阮卿摆了摆手,正要说话,只见秋橙快步走了过来:太后,户部尚书崔大人过来了。”
“他来了,咱回去,姜元,哀家相信咱大熙的国力会越来越强,百姓的日子会越来越好的。”回宫的时候,阮卿伸手轻轻拍了拍姜元的肩膀。
她看得出来 ,这姑娘是个心有大志,忧国忧民的姑娘。
刚走到慈宁宫的门口,便见崔至清快步过来,长揖到地:”老臣崔至清,叩见太后。”
“崔尚书不必多礼,请起。”阮卿抬了抬手。
“谢太后。”
“崔尚书这时候过来,可是为阿拉伯数字记账的事?”进了宫门,落座之后,阮卿也没有打太极的意思,直接开门见山。
“不错,昨个儿陛下将表格给臣看了之后,臣晚上回去赶制了一张简易表,其中有些地方,不是太明白,还望太后给予指点。”崔至清边说,边从衣袖里拿出几张稿纸。
阮卿接过来一看,忍不住不惊叹,崔至清不愧是户部尚书,大才啊。
梁凡记账本算有天赋,可他和崔至清比起来,差了不是一丁半点。
崔尚书用一个晚上做出来的账表比梁凡做的要完善的多。
唯一的问题是他对复式记账法的概念不太懂,有些地方写得不清楚。
“上面被你圈出来的是不懂的?”阮卿看完之后,问。
“不错。”崔至清点头。
“哀家先和你说一下复式记账法的概念。
复式记账法,就是对于发生的每一项业务,每一笔账,都要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相互联系地进行分类记录。
这样,通过账户记录不仅可以全面、清晰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还能全面、系统地反映账目的过程和结果。
由于每一笔账发生后,都是以相等的金额在有关的账户中登记,因而可以对记录的结果进行试算平衡,以检查账户记录是否正确,同时可以有效的防止做假账。”阮卿道。
“懂了,臣回去选几笔账做一份样本,拿过来给太后过目。”
崔至清听完,拧眉低头思索了约有一盏多茶的功夫。
再抬头的时候,眉峰已经散开,脸上露出恍然大悟的笑容
这么快就懂了?大熙的朝臣们都这么牛逼,为毛国家还有这么多的问题?阮卿一时只觉有些怀疑人生。
“怎么了太后,可是臣有什么地方说得不对?”崔至清一脸的茫然。
“不,和你无关,哀家只是有些感慨……
算了,不说这些,你去忙。”阮卿本来想问问户部目前的钱粮状况,只是话到嘴边又咽了回去。
大熙有女子不得干政的规矩,她初来乍到,也没有做出什么利国利民的实际业绩,擅提国事,容易惹人反感。
只是就朝廷目前的情况,她想不管事都不行。
不然,没准哪天就被没饭吃造反的百姓给拉下了马。
正想着事,一个奉命监视冯喜的暗卫来报,说他最近和护陵军的一个将士有接了接触。
“让他过来。”阮卿眼睛一眯。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404/57142532.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404/57142532.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