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吃席咯,吃席咯…

推荐阅读:手拿恶女人设,假千金放飞自我!据说秦始皇是个女儿控来着特战之王桃源小医农我的探墓笔记:1949直播间卖鱼竿,轰动军工界!武神:从攒经验值开始无敌从穷小子到江湖巅峰神豪:离婚后我三天赚百亿!八零娇女一撒娇,高冷军少领证了

    时间过得是真溜的快,地里的秧苗已到了施肥阶段,积攒的猪大粪终于有了作用,乡亲们开始挑粪淋苗…

    忙完育苗,移栽这两个阶段,乡亲的节奏慢了下来…如今已是四月中旬,距离5月20号的经济开放只有一个月了。

    这段时间里,何秧苗看完了三本书,这三本书的知识已经被她牢牢掌握在脑海里。

    今天是周末,虽然闲了不少,但自留地里还种着庄稼,再加上庄稼人习惯了早睡早起,所以爸爸已起床去自留地里看庄稼了,妈妈起床先去喂鸡,再去主屋做饭。

    而何秧苗与弟弟还在呼呼大睡,一直到太阳升老高了,能晒到姐弟俩的屁股了,两人才揉了揉眼睛,醒来。

    “姐,哥,你们还没醒啊?快,起床去张家讨喜糖吃嘞…”,屋外传来堂弟何家乐的大嗓门。

    生产队上的人都是大嗓门,平日说话像是吵架,队上有位嫁过来的温柔小媳妇,来到这里短短几个月,就变了…“入乡随俗”变成了大嗓门!

    对,今天是张爷爷家娶二儿媳妇的日子,要说在乡村,什么日子能吃顿好的?除了过年,就是红白宴席…

    弟弟从床上翻身而起,快速穿好衣服,拉着堂弟就往张家跑…而她则慢悠悠地穿衣,洗脸刷牙。

    这年代结婚,最好的聘礼是三转一响。

    张爷爷家的二儿媳妇是隔壁上进生产大队的人,两人经人介绍认识的。70年代的婚礼,男方有迎娶…女方有哭嫁。

    “秧苗,起了吗?你弟弟那皮孩子饭也不吃就出去玩了?妈要去张家帮忙了,锅里给你留着饭!”

    “好的,妈妈。”

    70年代乡村宴席基本都是同生产队的乡亲们帮忙,队长是总管,管宴席一切事务。

    何秧苗出了屋,发现院子安安静静的,想必大家都去帮忙了,何燕一向爱表现,爱炫耀,现在肯定穿着花裙子,头戴绢花到处显摆嘞。

    慢悠悠地吃完早饭,洗好碗,她来到张家,发现大红的喜字已贴上,接亲的队伍已出发,张爷爷穿上了最好的衣服,面色红润,喜气洋洋。

    “张叔,板凳桌子借来了啊,您看看盘子碗够不够啊?”…

    对,这时候办宴席,桌子板凳,盘子碗筷全靠借周围邻居的。

    “铺新床咯,铺新床咯!”,随着有人高喊,得空的乡亲们一窝蜂地往新房门口处挤,想去看热闹…

    “秧苗,秧苗?”,这时传来妈妈的声音,何秧苗站在土堆上,高高举起手,“妈,我在这!”

    然后妈妈跑到她跟前,一把拉起她的手往人家新房里去,“妈?我们去人家新房干嘛?”,妈妈回答道:“你张爷爷请了我铺新床,你与弟弟要去滚新床的!”

    啥?

    越过人群进到新房里,众人议论的声音传来,“张叔请了何二媳妇铺新床,主要是看何二丫头聪慧有出息?”,“那是当然,要是我,我也想何二丫头去滚新床!”

    很快,张奶奶抱来红被子,红毯子,红枕头,妈妈接过洪亮的声音响起,“我来铺床,说个名堂,郎才女貌,配成鸳鸯…”

    儿孙满堂…儿女做大官。

    “瓜子枣子上床,儿媳今年就当娘…”

    妈妈念完了,就用眼神示意她与弟弟上床翻滚…图的就是儿女双全啊!

    与弟弟滚玩后,就得到了一把糖…周围的孩童羡慕惨了,弟弟刚出门就被跟班们团团围住,她也一样,出门就被几个小姐妹围住,“秧苗,分我一颗嘛。”,“秧苗,我们是最好的姐妹,分我一颗嘛。”

    她给姐妹们一人分了一颗,然后得到了赞扬,“秧苗,好姐妹,谢谢你!”,“秧苗,我们要做一辈子的好姐妹!”

    里面最可怜的是刘璐,妈是知青,高考恢复后,就抛弃了她…回到了城里!她爸带着她找上门去,却被她妈妈狠狠地羞辱了…她妈说,下乡的日子是一辈子的屈辱,包括生了她。

    幸好她爸爸没自暴自弃,努力上工挣工分,供她读书谋个好出路!

    “秧苗,我有道题不会,你待会能帮我看看吗?”,刘璐走了过来,手里捏着书。

    “好啊,我们现在就去那边,我帮你看看。”,她当即拉着刘璐跑到离众人一百米的土堆上,两人如往常一样坐在土堆上,看着书解着题。

    所以她这几位小姐妹,当属刘璐与她玩得最好,两人有同样的抱负理想…

    刘璐,你长大了,想当什么?

    医生,秧苗你呢?

    我啊…没想好呢。

    主要是她目前也不知道,她能达到什么样的高度…

    -

    随着敲锣打鼓声传来,何秧苗起身看见迎亲队伍回来了,长长的队伍,里面有抬抬盒的,抱棉絮的,抬鸡鸭的,抬柜子的,抬盆盆钵钵的…

    她拉着刘璐,边跑边高喊:“新娘子来了,新娘子来咯…”,向主人家通风报信后,张爷爷,张奶奶就腾空手,跑过来迎接新娘子了…

    张爷爷家不是啥富裕人家,没有凤凰牌自行车,也没有收音机,更没有缝纫机,三转一响只有手表。

    在乡村,这都是正常不过的了。

    女方陪嫁了4床棉被,双铺双盖好事成双…能装400斤大米箱子一个,放洗脸盆架子一个,痰盂盆一个,洗脸盆…

    这些都贴着大大的喜字,新娘与新郎胸前都带着礼花,两人笑得跟朵花似的,高兴又幸福。

    帮忙的乡亲开始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掌勺的是刘春红,帮衬的是几位老婶子…味嘛,就是“家”的味道。

    坐礼房写名字的记分员,收份子钱的是出纳员,一个名字一个回礼,里面有枣子,喜糖。

    孩童们上去对着新娘新郎说祝福语,就可以得到喜糖…

    弟弟不愧是她带出来的,那祝福词,一串接着一串,新婚快乐,百年好合,早生贵子,永结同心,幸福美满…

    说得新郎新娘嘴合不拢,得到的喜糖也最多。

    “姐,快看我得到了这么多!”

    她毫不吝啬地夸奖,“弟弟好棒,真棒,无敌棒…”,倒把弟弟夸得有些羞羞了…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321/57121121.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321/57121121.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