懒人小说 > 其他小说 > 玉枕记 > 第27章 那个年月的农家女(25)

第27章 那个年月的农家女(25)

推荐阅读:吞噬神王七零:炮灰知青只想吃瓜看戏末世:从红月开始我靠发疯拯救了主角团末世:丧尸爆物资,我的爆率有亿点强!极道器尊穿到十年后,冷戾夫君把我宠懵了替嫁太监三年,哥哥们跪求我原谅穿成炮灰就流放,搬空王府一路浪大明伪君子

    安然决定还是要想想办法,把妈妈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

    以前是大集体,同一个生产队的人一起劳动。没有办法不上工干活。不然就没有工分,就分不到粮食。

    现在土地承包到户了,自己就可以有选择了。

    干活还是不干活。都是自己家的事情。不会再有人管了。

    刚好她听妈妈说,姥爷家想要买生产队里的大黄牛,以后种地好方便一点。

    安然就想着可以把自家的地交给姥爷家种,毕竟她们家里人多。应该可以种的过来。

    有时间可以去问问姥爷。

    另外还要给妈妈找个事情做,要不然不让她种地,她也不能同意。

    安然早早的就打算在县城买房子了,就是想妈妈搬到县城里去住,随便做点什么也比种地轻松多了。

    小弟也可以转到县城读书,怎么也比在村里的小学读书强。

    小弟很聪明的,性情也稳重。安然感觉他比自己都强多了。自己小时候都比不上他。

    自己比他强的也就是多了二十多年的人生阅历。能够不为外物所诱惑,可以沉下心来去学习。

    如果自己是一个真正的小孩子,还真不一定能比过他。

    这么聪明好学的孩子,如果在村子里耽误了,那就太可惜了。

    安然回了学校就去找了张大爷。拜托他帮忙看看学校附近,有没有房子出售的。

    安然想最好是在学校旁边买房子,大小无所谓。

    妈妈可以开个卖文具用品的小店,生意应该会不错。

    即便一开始生意不好,以后也会好起来的。

    之所以选择做文具用品的店铺。是因为卖文具轻松干净,损耗率还小。

    比卖小吃干净轻松。麻烦也少。不用担心各种安全问题。

    卖文具用品看着是不起眼,其实做好了赚的一点都不少。

    还不打眼不容易惹人眼红。她们家在县城没有根基,还是低调一点别太招人眼才好。

    安然在学校周边,还没有看见有开这样的小店的。

    她们平时要买个文具,都要跑到中华书店去买。太不方便了。

    安然学校所在的街道并不繁华。人流量也一般,不过安然准备做的,是学生的生意。这些都不是问题。

    安然学校包括初中部和高中部。加起来学生也不算少了。

    安然相信以后的学生也会越来越多。

    而且旁边又新建了一所小学。开学就要投入使用了。

    安然想着生意应该不会太差。

    安然之所以要买房做生意,一是,现在房子便宜,买到就是赚到。以后无论拆迁也好,出租也罢,或者以后转卖,都是稳赚不赔的,比把钱存在银行里可强的太多了。

    二是,为了妈妈安心,要是租房子做生意,怕是她不会同意。就是同意了也会压力很大。担心赚的钱不够给房租的。

    而且住的近了,安然还可以搬回家里住。还可以帮忙照看生意。

    有她在旁边照顾着,妈妈也可以安心些。

    不然突然把她放在一个,陌生的环境里去做生意,她可能会胆怯退缩。不一定愿意干。

    张大爷家是县城本地人,有他这个地头蛇帮忙,买房子就容易多了。

    张大爷知道安然有钱,也不问她买房干什么。就点头同意帮她打听打听。

    安然希望放暑假前能把房子买好,要不然放假回家了,再来县城就不方便了。

    万一有消息也没有办法及时知道。

    安然也知道自己的想法很理想化,现实可能很难实现。

    房子又不是大白菜,放在哪里随便自己去挑。

    除了耐心等待,也没有其他办法。又不像以后满大街都是中介,想快点找房子,就多找几家中介。

    这县城里安然认识的人除了同班同学,就是张大爷了。

    同学都是十几岁的孩子,还不顶事。

    能拜托的人也只有张大爷了。

    还好张大爷给力,很快就找到房源了。

    学校大门对面隔一条马路。就有一家房子要出售。

    也是安然运气好,哪家人和张大爷很熟悉,关系处的不错。张大爷才能第一时间知道消息。

    那一家以前是做生意的,后来不让私人做生意了,他们家的生意就收了,关门不做了。

    家里就两个儿子,还都当兵去了。他们家是军属也是烈属。

    一个儿子是张大爷的战友,在张大爷受伤的那次战斗中,不幸牺牲了。

    张大爷养好伤复员后,就经常去看望战友的父母。经常帮忙干点活啥的。关系也越处越好。

    张大爷受伤前本来都准备结婚了,后来受伤了落下残疾。婚事也吹了。

    后来虽然也有人给介绍对象。不过张大爷都不满意,再后来连相亲都不原意去了。干脆就单身到了现在。

    亲戚朋友谁劝都不听,还说以后有国家养着他,不需要孩子养老。

    家人拧不过他,也只能随他去了。

    这家的另一个儿子,也在部队当兵,因为立功后来提干了。现在转业到省里上班了。要接父母过去一同生活。

    消息一出来,三亲六故就上门来了,有要帮忙看房子的,还有想要借住的。还有想买房子的,就是钱不够要先欠着的。

    闹哄哄的各显神通。

    这家人被闹的头疼,本来不准备卖房子的,也决定干脆卖了省心。

    这不,就被安然给捡了个漏。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179/5708180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179/5708180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