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几重烟
推荐阅读:重生八零小娇妻,被高冷硬汉宠爆了、穿越之开局觉醒阴阳眼、医道真仙、大唐:李世民的头号打手、身为宇智波,暴揍火影很合理吧、岁月逆流重返十八、律剑、宝可梦:隐藏进化,精灵秒变神兽、我家卧室通七零,拿下疯批当老公、一笙慕君、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弘冀立于窗前,赏月饮酒。一时兴起,吟诵这短歌行。
思雪立于一侧,感慨颇多:“人皆言这曹操为一代枭雄,却竟有如此文采。”“呵,枭雄?”他冷笑:“在世人眼中,本王又何尝不是呢。”
“王爷为何这样说?”她惊讶道:“殿下东征西战,誓死扞卫大唐。多年来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如何能称作这枭雄?”
“思雪啊,”他叹:“本王因当年吴越战俘之事,多为世人诟病。更有谣言说本王意欲谋权篡位。还说……说我为登皇位不择手段,因六皇子天生帝相,故本王嫉妒于他,想……除了他。”
她呵呵一笑:“纯属无稽之谈!王爷与六皇子兄弟情深。况且六殿下他,根本不想做皇帝。”“哦?”他看向她:“程大人如何知道?”“这……”她自知一时失言。
“本王知道,”他不疾不徐道:“六弟常邀你填词作诗、饮宴骑马。本王亦知他之温柔,与我的严苛自是不同。”您自己也知道啊。她心想。
他望向她:“本王还知道,母后她一直拉拢你,希望你转投从嘉。”她闻言慌忙行礼道:“下官不敢背弃王爷。”他笑了:“我知你之忠心。且大公子他为国筹集军饷,你们兄妹皆为功臣。”她又行礼:“多谢王爷。”
“呵,”他笑了:“本王欲嘉奖于你。不知大人想要什么?”“这,这,”思雪道:“下官,并无意求什么奖赏。”
“是了,”他正色道:“大人乃显赫豪门千金大小姐,必然锦衣玉食样样不缺。”“这……”她不知他何意。“思雪,那,”他挑眉道:“你可愿意为燕王妃?”“什么?”她大惊失色。
“哦,”他又看向别处:“没什么。本王是说魏晋时期,有才者众。阮籍嵇康、同陶渊明,皆为大家。”
您这转场可够快的,居然又回到诗文。她心下惊异,却不露声色:“是啊,王爷。陶公之《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旷世经典。”
“呵,燕王笑道:“魏晋遗志,乃中华风骨。”“嗯,”她亦笑了:“大唐情怀,亦是盛世华章。”两人对视,微微一笑。于心中各有欢喜。
“凌霜啊,”她惆怅道:“昨日,王爷他说,说……”“说什么,姐姐?”她眨眼道。“这,他说,要我为燕王妃。”她吞吞吐吐。
“哈哈,”凌霜开心道:“果然,我就说,王爷他喜欢姐姐。”“可是,”她叹气:“他目光游离,从不肯明说。”
“姐姐,”她笑了:“堂堂燕王桀骜不驯,如何对你明白示爱?”“哎呀,”她红了脸:“凌霜你太坏了。”
“姐姐,”凌霜收了笑:“如若他明示,你可愿意嫁给他?”“这……我,”她犹豫道:“我不知道。”“不知道,就是喜欢。”她又笑了,却心生羡慕。
天下暂时太平,宫中亦貌似安稳。他和她每日坐于殿中,处理政务之余谈诗论词。亦是悠哉、乐哉。
“王爷,”她以手撑脸,目光缱绻道:“皇上和六皇子皆爱填词。可下官觉得词多靡靡,不如唐诗之简短、且有深意。”
“是啊,是啊。”他笑道,看向她。她在微微光中,显得尤为动人。眼睛里面似有星星,闪烁其中。
他不由愣住了。“那王爷喜欢谁的诗呢?”她问。“哦……,”他回过神:“这个,你觉得谁的诗好呢?”
“我,”她道:“下官喜欢李白。王爷您看,同样是写别离、同愁绪,写山和月、云与风。人家怎能写的如此飘逸,却又大气磅礴?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亦可谓千古绝唱。”
“呃,是啊。”他点头、愣神儿。“殿下,”她好奇道:“今日是怎么了,心不在焉的样子。”
“呵,”他笑了:“思雪说的好。那你觉得本王喜欢谁?”“哦,”她想了想:“王爷常年征战,定是喜欢那边塞诗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燕王接道。
他却忽又叹气。“王爷,何故又叹气?”她不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含泪,复诵道。
她闲来无事,常去女官司溜达。一日她正同舒婷聊天,何砚青却来了。“呀,程姐姐也在呀。”他行礼道。
“哦,”她笑道:“小何来了。”却见舒婷脸红了。呃?难道他们?这……着实相配。他年少英俊,她亦温柔貌美。
想起舒婷当日,称人家为何公公。她笑了。“程姐姐,近日神清气爽,亦是面如桃花,”小何笑道:“莫不是有喜事?”
“应当是,王爷他想娶姐姐。”她亦笑了。“舒婷,你,”思雪脸红了:“不许胡说。”哦,是这样。他于心下尽已了然。待思雪走后,他又向她八卦一番。
“大将军,”小何道:“末将刚才,见到程大人。”“呵,”他冷笑:“她呀,春风得意。压根不理会本座。”
“末将听说……”他目光闪烁,道:“听闻燕王,似要娶她。”“哦?”他惊讶道:“那他岂不是如虎添翼?那以后我们的处境……”他叹气。
这些年来他效忠皇后,燕王一度笼络于他。可他不敢造次,皇后亦不是好惹的。他也知道,燕王一向心高气傲。
拉拢不成,遂报复他。上次御林军玩忽职守,令玉玺失窃。被燕王抓住把柄,他差点万劫不复。
想起当日之事,他仍心有余悸。而对这程大人,他更是无奈。他与她少年相识,且对她,一直敬重有加。而她却从来瞧不起他。
燕王和她,一个腹黑,一个傲娇。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堪称绝配。他不由腹诽道。
近日听闻楚国动荡,唐宫之内亦有变动。李璟下旨:一品女官岳凌霜,才华横溢、亦有德行。着升为首辅。二品女官贺舒婷、冯清玉,温婉和顺、端正恭敬。着擢成一品。大家一时议论纷纷。
皇上对凌霜十分看重,她亦是忠心日日陪伴,让他心生感动。而冯清玉,为最炙手可热之宠臣,冯延巳的亲侄女。皇上提拔她亦在情理之中。
而这贺舒婷虽少有正事,但因其位次在清玉之上。而且她温柔可人,宫人大多喜她。故一起提拔,可互相制约。
皇上是懂势均力敌、相互平衡的。思雪心想。如此二品空出两位。皇后举荐上官钰,才貌双全;而燕王立刻推出欧阳鸢,她为已故欧阳将军亲妹妹,亦是能文能武。
二品女官四角齐全,一时盛况惹人注目。慕容菡飒爽、南宫蕾冷艳、上官钰美丽、欧阳鸢洒脱。小何将军,还特意去看了她们;啧啧赞叹,和众小将八卦不已。
而沐云峰却预感,宫中似有变故。果然不日便听说,楚国起了内讧,马氏子弟争权夺势。朝堂之上,为了伐楚争论不休。冯延巳被擢为左仆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孙晟被升为中书令。这中书令亦是厉害,前朝李世民曾为中书令。从此大唐再不设此位,以免冲撞了他。本朝曾有一位中书令,为当今晋王李景遂。
晋王曾为燕王,后为齐王。天家富贵,亦做过皇太弟。地位显赫。如今,皇帝为了平衡皇后与燕王之势力,颇费了一番苦心,将两人心腹皆加官进爵。
老臣孙晟忠诚一世,曾为右仆射。但南唐之士亦各有党,他同常梦锡、程啸南、萧俨、刘佳、钟谟、皇甫晖为一党。这些忠臣皆保燕王。
而那冯延巳官居左仆射,亦为皇帝宠臣、位高权重。他与孙晟一党,自烈祖皇帝起便相互制衡、水火不容。他的党羽包括:弟弟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也就是人称五鬼。
他们相互勾结、党同伐异,无奈李璟颇为信赖这冯延巳。朝中老臣莫不侧目。孙老一党力保燕王,而老冯一党支持从嘉。
此次伐楚,就是这五鬼的主意。作为死对头,孙晟和老程坚决反对。
朝堂上唇枪舌剑,燕王头疼不已。行军打仗多年,他实在不愿发动战争。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的将士牺牲于那连年的战事中。他们都有妻儿父母,他心中十分之不忍。
被大周侵略,尚属无奈。可若要举兵伐楚,就有些残酷了。他亦不愿意。且实在是劳民伤财。如今国库空虚,实在不堪远征。
怎奈父皇却赞成。这老冯巧言令色,已成习惯;父皇也心甘情愿,为他左右。所谓知己,竟然如此。
燕王亦知道,父皇看似温柔,实则心中有数;且他极为聪明,亦很懂得审时度势。他平时那般无能与懦弱,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罢了。
在这风雨飘摇中,屹立多年不倒。父皇必定绝不简单。且他心中一直有着一统天下,之春秋大梦。
他忧愁、叹气,复又叹气。父皇已决意,让他领兵伐楚。而他心中,舍不得她。上次他去抗周,她险些被害死。
此次又不知会如何,难道真要放她出宫?他想起自己在父皇面前,承诺上战场之日便放她出宫。燕王长叹一声,却终是不舍。
而这程三公子着实厉害,他居然把公主搬回来。直接求了皇后,要求将思雪赐婚与他。而钟皇后本就忌讳,程家势力为他所用。此次与公主一拍即合,皇后随即去求了父皇。
李璟虽然惊讶,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他自然希望自己儿子娶思雪,只好先拖着并告知他。他知道是做抉择的时候了,他不忍亦不愿放弃她。
这日雨过天青,空气亦是十分香甜。他同她来到后山。望着那雨后新绿,他诗意涌出。遂和她说,欲作诗一首赠与她。
“哦?”她惊讶道:“王爷今日,竟有如此雅兴?”“呵,”他笑道:“本王不过,有感而发。”她做了个请的手势。燕王开口道:
“ 远山含翠于云边,微雨化作几重烟。
遥上石阶天清筵,宛若水墨画中帆。”
“呀,”她赞道:“好一个几重烟,好一个天清筵。殿下果然真如大哥所说,能文能武。”他看向她,她眼中星光点点。他心中欣喜,舒一口气,已然有了决定。
思雪立于一侧,感慨颇多:“人皆言这曹操为一代枭雄,却竟有如此文采。”“呵,枭雄?”他冷笑:“在世人眼中,本王又何尝不是呢。”
“王爷为何这样说?”她惊讶道:“殿下东征西战,誓死扞卫大唐。多年来为国为民殚精竭虑,如何能称作这枭雄?”
“思雪啊,”他叹:“本王因当年吴越战俘之事,多为世人诟病。更有谣言说本王意欲谋权篡位。还说……说我为登皇位不择手段,因六皇子天生帝相,故本王嫉妒于他,想……除了他。”
她呵呵一笑:“纯属无稽之谈!王爷与六皇子兄弟情深。况且六殿下他,根本不想做皇帝。”“哦?”他看向她:“程大人如何知道?”“这……”她自知一时失言。
“本王知道,”他不疾不徐道:“六弟常邀你填词作诗、饮宴骑马。本王亦知他之温柔,与我的严苛自是不同。”您自己也知道啊。她心想。
他望向她:“本王还知道,母后她一直拉拢你,希望你转投从嘉。”她闻言慌忙行礼道:“下官不敢背弃王爷。”他笑了:“我知你之忠心。且大公子他为国筹集军饷,你们兄妹皆为功臣。”她又行礼:“多谢王爷。”
“呵,”他笑了:“本王欲嘉奖于你。不知大人想要什么?”“这,这,”思雪道:“下官,并无意求什么奖赏。”
“是了,”他正色道:“大人乃显赫豪门千金大小姐,必然锦衣玉食样样不缺。”“这……”她不知他何意。“思雪,那,”他挑眉道:“你可愿意为燕王妃?”“什么?”她大惊失色。
“哦,”他又看向别处:“没什么。本王是说魏晋时期,有才者众。阮籍嵇康、同陶渊明,皆为大家。”
您这转场可够快的,居然又回到诗文。她心下惊异,却不露声色:“是啊,王爷。陶公之《桃花源记》: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为旷世经典。”
“呵,燕王笑道:“魏晋遗志,乃中华风骨。”“嗯,”她亦笑了:“大唐情怀,亦是盛世华章。”两人对视,微微一笑。于心中各有欢喜。
“凌霜啊,”她惆怅道:“昨日,王爷他说,说……”“说什么,姐姐?”她眨眼道。“这,他说,要我为燕王妃。”她吞吞吐吐。
“哈哈,”凌霜开心道:“果然,我就说,王爷他喜欢姐姐。”“可是,”她叹气:“他目光游离,从不肯明说。”
“姐姐,”她笑了:“堂堂燕王桀骜不驯,如何对你明白示爱?”“哎呀,”她红了脸:“凌霜你太坏了。”
“姐姐,”凌霜收了笑:“如若他明示,你可愿意嫁给他?”“这……我,”她犹豫道:“我不知道。”“不知道,就是喜欢。”她又笑了,却心生羡慕。
天下暂时太平,宫中亦貌似安稳。他和她每日坐于殿中,处理政务之余谈诗论词。亦是悠哉、乐哉。
“王爷,”她以手撑脸,目光缱绻道:“皇上和六皇子皆爱填词。可下官觉得词多靡靡,不如唐诗之简短、且有深意。”
“是啊,是啊。”他笑道,看向她。她在微微光中,显得尤为动人。眼睛里面似有星星,闪烁其中。
他不由愣住了。“那王爷喜欢谁的诗呢?”她问。“哦……,”他回过神:“这个,你觉得谁的诗好呢?”
“我,”她道:“下官喜欢李白。王爷您看,同样是写别离、同愁绪,写山和月、云与风。人家怎能写的如此飘逸,却又大气磅礴?那句轻舟已过万重山,亦可谓千古绝唱。”
“呃,是啊。”他点头、愣神儿。“殿下,”她好奇道:“今日是怎么了,心不在焉的样子。”
“呵,”他笑了:“思雪说的好。那你觉得本王喜欢谁?”“哦,”她想了想:“王爷常年征战,定是喜欢那边塞诗人。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燕王接道。
他却忽又叹气。“王爷,何故又叹气?”她不解。“古来征战,几人回。”他含泪,复诵道。
她闲来无事,常去女官司溜达。一日她正同舒婷聊天,何砚青却来了。“呀,程姐姐也在呀。”他行礼道。
“哦,”她笑道:“小何来了。”却见舒婷脸红了。呃?难道他们?这……着实相配。他年少英俊,她亦温柔貌美。
想起舒婷当日,称人家为何公公。她笑了。“程姐姐,近日神清气爽,亦是面如桃花,”小何笑道:“莫不是有喜事?”
“应当是,王爷他想娶姐姐。”她亦笑了。“舒婷,你,”思雪脸红了:“不许胡说。”哦,是这样。他于心下尽已了然。待思雪走后,他又向她八卦一番。
“大将军,”小何道:“末将刚才,见到程大人。”“呵,”他冷笑:“她呀,春风得意。压根不理会本座。”
“末将听说……”他目光闪烁,道:“听闻燕王,似要娶她。”“哦?”他惊讶道:“那他岂不是如虎添翼?那以后我们的处境……”他叹气。
这些年来他效忠皇后,燕王一度笼络于他。可他不敢造次,皇后亦不是好惹的。他也知道,燕王一向心高气傲。
拉拢不成,遂报复他。上次御林军玩忽职守,令玉玺失窃。被燕王抓住把柄,他差点万劫不复。
想起当日之事,他仍心有余悸。而对这程大人,他更是无奈。他与她少年相识,且对她,一直敬重有加。而她却从来瞧不起他。
燕王和她,一个腹黑,一个傲娇。简直就是,天生一对、堪称绝配。他不由腹诽道。
近日听闻楚国动荡,唐宫之内亦有变动。李璟下旨:一品女官岳凌霜,才华横溢、亦有德行。着升为首辅。二品女官贺舒婷、冯清玉,温婉和顺、端正恭敬。着擢成一品。大家一时议论纷纷。
皇上对凌霜十分看重,她亦是忠心日日陪伴,让他心生感动。而冯清玉,为最炙手可热之宠臣,冯延巳的亲侄女。皇上提拔她亦在情理之中。
而这贺舒婷虽少有正事,但因其位次在清玉之上。而且她温柔可人,宫人大多喜她。故一起提拔,可互相制约。
皇上是懂势均力敌、相互平衡的。思雪心想。如此二品空出两位。皇后举荐上官钰,才貌双全;而燕王立刻推出欧阳鸢,她为已故欧阳将军亲妹妹,亦是能文能武。
二品女官四角齐全,一时盛况惹人注目。慕容菡飒爽、南宫蕾冷艳、上官钰美丽、欧阳鸢洒脱。小何将军,还特意去看了她们;啧啧赞叹,和众小将八卦不已。
而沐云峰却预感,宫中似有变故。果然不日便听说,楚国起了内讧,马氏子弟争权夺势。朝堂之上,为了伐楚争论不休。冯延巳被擢为左仆射,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而孙晟被升为中书令。这中书令亦是厉害,前朝李世民曾为中书令。从此大唐再不设此位,以免冲撞了他。本朝曾有一位中书令,为当今晋王李景遂。
晋王曾为燕王,后为齐王。天家富贵,亦做过皇太弟。地位显赫。如今,皇帝为了平衡皇后与燕王之势力,颇费了一番苦心,将两人心腹皆加官进爵。
老臣孙晟忠诚一世,曾为右仆射。但南唐之士亦各有党,他同常梦锡、程啸南、萧俨、刘佳、钟谟、皇甫晖为一党。这些忠臣皆保燕王。
而那冯延巳官居左仆射,亦为皇帝宠臣、位高权重。他与孙晟一党,自烈祖皇帝起便相互制衡、水火不容。他的党羽包括:弟弟冯延鲁、陈觉、魏岑、查文徽。也就是人称五鬼。
他们相互勾结、党同伐异,无奈李璟颇为信赖这冯延巳。朝中老臣莫不侧目。孙老一党力保燕王,而老冯一党支持从嘉。
此次伐楚,就是这五鬼的主意。作为死对头,孙晟和老程坚决反对。
朝堂上唇枪舌剑,燕王头疼不已。行军打仗多年,他实在不愿发动战争。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多少的将士牺牲于那连年的战事中。他们都有妻儿父母,他心中十分之不忍。
被大周侵略,尚属无奈。可若要举兵伐楚,就有些残酷了。他亦不愿意。且实在是劳民伤财。如今国库空虚,实在不堪远征。
怎奈父皇却赞成。这老冯巧言令色,已成习惯;父皇也心甘情愿,为他左右。所谓知己,竟然如此。
燕王亦知道,父皇看似温柔,实则心中有数;且他极为聪明,亦很懂得审时度势。他平时那般无能与懦弱,不过是做给别人看罢了。
在这风雨飘摇中,屹立多年不倒。父皇必定绝不简单。且他心中一直有着一统天下,之春秋大梦。
他忧愁、叹气,复又叹气。父皇已决意,让他领兵伐楚。而他心中,舍不得她。上次他去抗周,她险些被害死。
此次又不知会如何,难道真要放她出宫?他想起自己在父皇面前,承诺上战场之日便放她出宫。燕王长叹一声,却终是不舍。
而这程三公子着实厉害,他居然把公主搬回来。直接求了皇后,要求将思雪赐婚与他。而钟皇后本就忌讳,程家势力为他所用。此次与公主一拍即合,皇后随即去求了父皇。
李璟虽然惊讶,却找不到拒绝的理由。他自然希望自己儿子娶思雪,只好先拖着并告知他。他知道是做抉择的时候了,他不忍亦不愿放弃她。
这日雨过天青,空气亦是十分香甜。他同她来到后山。望着那雨后新绿,他诗意涌出。遂和她说,欲作诗一首赠与她。
“哦?”她惊讶道:“王爷今日,竟有如此雅兴?”“呵,”他笑道:“本王不过,有感而发。”她做了个请的手势。燕王开口道:
“ 远山含翠于云边,微雨化作几重烟。
遥上石阶天清筵,宛若水墨画中帆。”
“呀,”她赞道:“好一个几重烟,好一个天清筵。殿下果然真如大哥所说,能文能武。”他看向她,她眼中星光点点。他心中欣喜,舒一口气,已然有了决定。
本文网址:http://www.lazytxt.top:8081/xs/132/132010/57034154.html,手机用户请浏览:http://m.lazytxt.top:8081/132/132010/57034154.html,享受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